10.22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在唐山,有不少帶“冶”的地名,古冶、開平的冶裡、豐南的東老冶、西老冶......這些地方,大多為古時冶鐵之地,其中古冶如今已是我市一個區。

1

冶鐵技術源遠流長

首先要了解冶鐵的歷史,一般教科書中,都將冶鐵技術的成熟和在生活中應用定在戰國時期,齊國首先推行鐵器的使用。但這種提法早已被打破,在上世紀五十年出版的《中國通史簡編》中,大史學家范文瀾老先生就留下了這樣的話:“銅的熔點為1120度,鐵的熔點為1200度,只差80度,說西周時不知鍊鐵,很難說的通。”范文瀾老先生認為早在西周時期就應已掌握冶鐵技術,老先生確有先見之明,在其後的幾十年中,史學界在甲骨文中發現了鈦、鋏、鉈等字。鈦為鐵鉗,鋏為持鑄鐵鍋的工具,鉈為圓形切割鐵的工具,甲骨文為商朝文字,可以說商朝已掌握冶鐵技術,而在河北藳城,北京平谷,都出土了鐵刃銅鉞,先鍛打成鐵刃,再用青銅澆鑄成器,就將冶鐵史推進至商朝。至秦統一中國,民間已有許多冶鐵致富,富可敵國的大戶。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2

漢朝時唐山冶鐵業興起

至漢武帝,收回冶鐵權,實施國有官營,在全國出鐵處設鐵官四十八處。京東大地蘊藏著豐厚的鐵資源,從遵化到遷西,從遷安至灤州,含鐵山脈連綿起伏,到處可見露出地表的紅石山、鐵石山。漢朝時已在這裡採石鍊鐵,在夕陽設鐵官,夕陽即今日的玉田縣。漢朝時冶鐵的管理分為三級,在朝廷設有總管的鐵監,在出鐵之地設有鐵官,鐵官之下設“鐵冶”,鐵冶為開採礦石,冶鐵鑄鐵之地,古冶在漢代時稱為“千斤冶”,至此,我們就清楚了,凡有鐵冶的地名,都始建於漢武帝時期。至今在古冶鎮的北部紅石山上仍有古時採礦的坑洞,還有散落的一塊塊的蒜頭鐵。古時冶石鍊鐵是件龐大的工程,以木煉石,興師動眾,每次冶煉中,需用上百人或上千人,所以,在漢朝時,古冶稱千斤冶,年產鐵千斤以上,已是重要的產鐵基地,全國的產鐵量在幾萬斤左右。至宋朝時,開始用煤炭鍊鐵才有了鐵產量的大幅增長,至王安石變法期間,最高年產鐵量曾達到一千四百六十萬斤。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3

古冶冶鐵史可追溯到商朝

然而,古冶並非只在漢武帝時才有冶鐵,其冶煉史可追溯到商朝,1984年的《考古文物》第六期刊登了文啟明先生的文章《冀東地區商朝時期古文化遺址綜述》,在其文中記述:“我們在古冶遺址中,還採集到一件鑄造銅斧的石範,石範長8.6釐米,寬4.6釐米,厚1.6釐米,斧形扁體寬刃,鑑的兩端有平行凸出的兩條橫稜,出土時還有殘留的青銅顆粒,可見冀東鑄造和使用青銅器的歷史已很悠久,古冶出土的青銅器和石範為研究殷商高度發展的青銅器文化提供了線索,為探求我國古代青銅器起源和發展提供了線索。”所以說古冶的冶煉史可上溯到商代,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歷史。

至明朝時,古冶鎮製造的斧錘剪和農耕用具已經名揚灤州,吸引大批移民來此建莊,在周圍建莊64處。移民的增多,又促進了古冶鐵業的發展,並在每年三月二十八定為鐵器會,並演化出鐵匠的先祖古爺來此定居冶鐵的傳說。每年這一天,天南地北的商人、藝人云集古冶,成為灤州最熱鬧的鐵器交流貿易的集會。鎮內三里多長的東西大道擺滿了明光閃亮的刀具、農具,人山人海,車水馬龍,熱鬧異常,鐵匠會一直延續至今。


唐山印記|古冶這個名字咋來的?


4

古冶或為“古爺”化來?”

古爺在此開爐打鐵的傳說,也並非子虛烏有,古冶鎮確有古姓家族,其宗族中的古恆,為我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著名的工人作家,他對此有過講述:“古姓先祖於大明永樂年間遷來,先祖為軍中工匠,都是善於打製刀具的高手,因此融入民間,其手藝便有過人之處,所以都慕‘古爺’之名而來,古冶便成了一方地域的代稱,但正史縣誌中均為古冶,‘古爺’均為民間口語俗稱。

至此,揭開了古冶得名之謎,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商朝時古冶已有冶煉活動,到漢朝時已能冶鐵,明之前為“千斤冶”,明之後逐漸演化成古冶,清末在此開礦挖煤建車站,使古冶繁榮起來,今為古冶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