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4 傅佩榮:學國學一定避開這些陷阱,教你國學經典的正確打開方式

人生就要問一個問題:我在世間走這一圈,是為了什麼?

即:我這一生應該如何選擇正確的路?

我們學習《論語》,看到孔子一生的關鍵,在於“五十而知天命”。

50歲之前,孔子剛剛擺脫“四十而不惑”,在許多方面仍在繼續摸索和深入探討中。

但在50歲知天命後,他意識到自己的人生方向已經確定,於是51歲時老老實實出來做官;

到55歲發現做官這條路行不通,於是周遊列國14年。

孔子認為自己並不屬於哪一個國家或地區,而是屬於整個人類。

這樣的氣魄,需要我們在學習中,慢慢體會。

01 國學經典就這7本書

談到學習國學,學習經典,我必須強調一下。

我花了一輩子的時間做研究,認為中國的經典就是《論語》《孟子》《大學》《中庸》《老子》《莊子》《易經》這7本書。

這7本書已經充分顯示了中國祖先的智慧,他們的思想形成了完整的系統。

有些人馬上會質疑:中國古代有那麼多學派,難道不值得學習?難道只學這7本就夠了?

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

別的書我都看過了,我是在比較之後,才知道這7本書的價值。

中國古代各種學派,儒家和道家是最好的。

如果在現在這個時代,你不是專門做學問的人,而去研究墨家、法家、名家、陰陽家,我只能跟你說:請你好好保重!

你的思想鬥不過那些人的。

你研究韓非子,你鬥得過韓非子嗎?唸了韓非子,你被韓非子收服了;

唸了荀子,你被荀子收服了;唸了墨子,你被墨子收服了。

他們哪一個不能收服你?

這些人都是成一家之言的啊。

這些人,要誰出來才能夠對付他?

孟子。

你看孟子的書,他對付這些人就像對付小孩子一樣,一下子就把他推到邏輯的結論。

這些學說根本不能成立,不能用在人的社會上。

所以,我們將來有機會學習《孟子》,一定要用心。

孟子的文章氣勢磅礴,他直接批判的學派少說也有三四個。

最有名的就是批判墨家和楊朱這兩個學派,後來又批評農家。

農家實在不堪一擊,孟子用兩頁紙就把農家批得永遠站不起來。

為什麼?

農家認為國君不應該白吃俸祿,不應該建倉庫儲糧,國君應該和農夫一樣自己耕田,自己吃飯。

哪有這樣的學派和思想?

但是居然在當時也說服了很多人,現在這種觀念也不是沒有啊,也有很多人信。

這種人覺得,我自己親自耕田,種米、種菜給自己吃,以為自己掌握到人生的真理,以為這樣才能讓自己得以安頓。

你有沒有搞清楚自己是人類啊?

人類如果沒有團體的合作,沒有群體的生活,誰能夠活下去?

人類如果沒有社會、國家的組織,沒有人來領導、協調,沒有老師來教化,人類算什麼?

墨家的學者也一樣,和孟子辯論,兩三下就自己認輸了。

可惜我們看不到墨子和孟子直接辯論,因為墨子比孟子早了一百多年。



今天很多人認為,中國古代很多學派,都是傳統,都是國學。

我勸各位,不要那樣說。

我們看黃河就明白了,泥沙俱下;

中國五千年的傳統一路下來,夾帶了多少泥沙?

許多都是不是“珍寶”,而是混淆你思維的“泥沙”,誰學了誰倒黴。

所以孟子的語氣才那麼激烈啊,他認為那些就是異端邪說。

我們現代人哪裡有時間去理會這些啊!

用自己全部的功夫,認真把儒家學會,如果再把道家學會,你還需要什麼?

02 國學經典就該這樣學

學習儒家經典的話,首先就要知道出發點。

出發點當然是每個人都有的:人性

但如果你沒有正確理解的話,很容易就走偏了。

我們中國傳統的學問有個“師承”的觀念,老師怎麼說,我照著說,一字不改。

這種方法其實並不恰當。

孔子之後隔了一百多年,孟子繼承孔子了的真傳。

為什麼?

因為孟子發揮儒家思想的時候,是非常自由的。

真正的儒家不是給你限制,而是給你一個正確的方向。

我們究竟該如何瞭解人性呢?

人性可以說清楚嗎?

如果勉強形容的話,只有儒家的“人性向善”能說清楚。

儒家的理由就在於一點:人都有一顆心,當我行善時心安,當我為惡時心不安;即使天下人都不知道,但我自己知道心裡安不安。

但是好好的儒家,到了後代宋明學者的手上,居然講出“人性本善”這種大言不慚的話。

現在關於人性本善還是向善,爭論依然很多。

我並不贊成這種無謂的爭論。

你在教室裡爭論人性本善還是向善,吵了半天,出去之後你要怎樣為人處世?

你還是要真誠地與別人互動,注意到對方的期許,與大家多溝通。

爭了半天,吵贏了又怎樣?能說明哪一樣人生的經驗?

與其爭論人性本善還是向善,不如把儒家的《論語》《孟子》背熟,念透徹,徹底懂了之後,去實踐自己的人生。

到最後還是要落實在什麼地方?你現在心安不安。

中國禪宗的第二祖叫慧可,他向達摩祖師說:“求大師為我安心。”

達摩祖師回答得多好:“把心拿來,我替你安。”

他故意把一個人內心茫茫然、心不安的樣子講成具體化,好像心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才能夠安。

他是要你覺悟:你根本是自尋煩惱,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慧可立刻覺悟:我找不到我的心,如果心都找不到,心不安是怎麼回事?根本是你自己想出來的嘛。

莊子說:一切都在“道”裡邊,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分別心。

所以你真的覺悟的話,會覺得人生非常愉悅,非常美妙。

這就是道家要教給我們的智慧。

我們要善於學習,把自己當作一個實驗的基礎;

所有的知識都要被我理解、為我所用,可以實踐,這對我才是真正的知識。

另外,不必把經典想象得過於複雜。

經典之所以越來越複雜,是因為後代許多人做學問,無聊時就慢慢把經典弄複雜,到最後令人望而生畏,看了就害怕。

由上面的論述,我們知道:

學習國學,要聚焦在儒家、道家的這7本經典;

學習儒家、道家,要把相關概念與標準弄準確,重要的在於用所學指導自己的人生實踐;

學習經典,不必有畏難情緒,真正的經典並不複雜。

至於社會上關於國學學習的各種亂象,我們要特別留意,設法避開這些陷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