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春书10本:

复工安康,复健顺利,

复读的无怨无悔

10 《卡夫卡与少女们

/ (法)达尼埃尔·德马尔凯 著

管筱明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他“整个人落入了文学的危险”,他幽闭在“半夜三更的静寂”之中,他觉得对自己的心爱的人“可能造成了最严重的伤害”。卡夫卡的书信和日记和他的小说一样,都是因为一份“被背叛的遗嘱”而留存于世的,但德马尔凯大手大脚地使用它们。

书中的窥探感让我不适。卡夫卡和少女的关系,作者以为有趣,却缺少一种对卡夫卡本人所怀有亏欠感。卡夫卡的内向、自卑、局促、焦虑和身体欠佳是有名的,他的社交和通信一直在证明这些,可是他的创作与这些事实的关系,在我看来并不十分重要,故而在这本书中,我也看不到太多超出一部卡夫卡传记之外的价值。这个人捐出了自己去接近一个可怕的现代秘密,他没能全身而退,他就是一个在消失之前竭力扔回一只黑匣子的百慕大失踪者。

09 《闲散的哲学》

/(爱尔兰)布莱恩·奥康纳 著

王喆 赵铭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哲学”两个字就够让人望而生畏了,“闲散”似乎又在打消开读的兴趣。但其实这本书是很可读的。它是十分典型的西方文化中心的写法,或者说是一个以闲暇为主题的简明的西方哲学史,它没有提到老庄这种东方思想资源,关注的思想人物都是康德、黑格尔、叔本华、席勒、马尔库塞、萨特等,由“人类能不能闲下来”的诊断,引申到自主、自由、异化、剥削、时间等种种主题。

大多数人都处在一种资本主义劳动实践之中,这本书所讲的一些思想者用他们的头脑来让这种实践“正常化”,让劳动者都接受了“工作才是正常的人生,无所事事是荒谬的”这么一种理念。而另一些人,则构想别的选择,别的可能性。由此才有了闲散哲学。闲散可不等于提早三十年退休——至少不能放任自己这么浅薄吧;对一个有求知欲的读者来说,沿着作者所采用的角度,更可以很容易地添补个人的西方思想知识储备。

08 《和博尔赫斯在一起

/(阿根廷)阿尔维托·曼古埃尔 著

李卓群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即使是在开怀大笑的时候,他早已失明的双眼也永远透出哀伤的神情。”我想曼古埃尔从博尔赫斯这里最初学到的,就是该如何合理地仰止一座高山。后来成为大藏书家的曼古埃尔,他所有的写作,就我所见的,都有一种局限,即无法撇开自己认识的具体的人物(主要是作家)去写作,不管是亲身接触的人,还是通过书来认识的人。

这本书因为小,也因为同人读物的性质,而不至于暴露他的这番缺点;他在罗列博尔赫斯的藏书的时候感到十分惬意,因为那是他个人的舒适区;他也很乐于谈论“有一次”如何如何。他对于博尔赫斯作品无疑很熟悉,他更熟悉的是自己当初如何在中学里研读博尔赫斯,研究那些长句,“不足为奇,看到这些短语和句子都会很容易睡着”。书中也颇有些老派的趣笔,比如他说到的阿根廷人善于闲谈这一点。藏书家的性格天然都老派,曼古埃尔也不例外。

07 《城邦变形记

/(法)皮埃尔·马南 著

曹明 苏婉儿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希腊人发明了城邦,靠着它,希腊人将自己与部落、与帝国和其他政治组织形式都区分了开来。马南重新把城邦的历史和变迁梳理了一遍,从荷马写起,主要聚力于三个政治体制:城邦、帝国和教会,援引的理论资源则是那几张老面孔——亚里士多德、孟德斯鸠、托克维尔、卢梭。荷马史诗、《上帝之城》、蒙田随笔等都他都做了较多的论述。这本书极难评价,它并不是学术著作,缺少结构感,毋宁说是法国人最擅长的那种随笔写法,尤其在写到教会和世俗国家关系的时候,看上去已经远离了城邦的主题了。但是,毫无疑问,任意寻读其中的片段,总会有所收获。

06 《老爸的笑声

/(菲律宾)卡洛斯·布洛桑 著

陈夏民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老爸的笑声》里的幽默是一种控诉——布洛桑曾经对很多问起此书的人强调。他用英语写作,部分故事发表在《纽约客》上,他很清楚美国读者会用一种异国情调的兴趣来读这些故事,会认为但凡幽默(搞笑)都是生活的点缀,是活跃气氛的机智。他的坚持是对的。可是,真像宣传的那样,把《老爸的笑声》对标《都柏林人》和《小城畸人》,那又实在是太过了。它和《小城畸人》的共同点,恐怕仅在于在最末一篇故事里,主人公“我”走出了故里,再也没有回去。

布洛桑是受过真苦难的人。他生在一战爆发时,长在国家震荡的混乱年代,在旧秩序瓦解和新文化降临之中度过童年,他见识得最多的是自私的农民、懒散的士兵、贪财的教士、从小行骗的年轻人。书中的民间百态基本上是白描写出来的,很多事情,他不用添油加醋就能显出荒诞不经来——例如镇上选举镇长,百般贿赂选民不说,一个候选者居然让自己来自北美的妻子表演脱衣舞。

书中的爸爸擅长应对困境,苦中作乐的本领也相当不错。在第一个故事里,他家就遭到一户阔绰邻居不公正的控告,其后,他们又遇到了稻田被泥石流冲毁、房子遭火灾甚至女儿去世这样的悲剧,不过每一次不幸,都能归结到一些略显诙谐的解决方式。爸爸并不顺利,他十二岁时拥有的财富和四十年后拥有的差不太多,仅仅靠着卖掉一块家里的地来支持家用。从作者轻快的文风里,很容易品出那种并不仅属于菲律宾人的苦涩体会。

05 《时光碎片:都柏林记忆》

/(爱尔兰)约翰·班维尔 著

金晓宇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班维尔的书一向不容易读完,要享受他那种有点意识流的笔法,对我实在过于奢侈。然而这本《都柏林记忆》就太值得赞叹了。班维尔完全汲取了《尤利西斯》式的粗俗的城市感受力,将它穿杂到他身为作家所固有的书卷气里,给一种乡愁(乡恋)签下了如假包换的姓名。在回溯少年时代的点滴的掩护之下,班维尔写出了一个有他和没他完全不一样的都柏林,正如乔伊斯当初用布鲁姆和茉莉彻底改变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价值。

在书中的第六章,班维尔开头写到自己18岁第一次去巴黎。他可不单是作这样的对比:巴黎如何如何,都柏林如何如何,等等。不是的。他说到在巴黎看到了巨大的雕像,想起了爱尔兰的雕像,基座很大,雕像本身却小;然后说到在巴黎看雕像的地方——卢森堡公园。接着,他又说起多年以后重返巴黎,带着女儿,住到朋友家,女儿也经常注视宏伟的雕像,“现在他长大了,住在巴黎,卢森堡公园是她最喜欢和常去的地方之一”——但班维尔又开始思考,和宏伟相对的“更隐秘、更谦逊”的地方,那就是都柏林公园的特色……

他还顺带感慨着,我们爱尔兰人渐渐淡忘了对光荣的渴望,但包括爱尔兰人在内,不管哪里的人,如今都不再为公园这种发明感到惊奇。这种自由的思维漫步、过渡、摆荡,时而高屋建瓴时而如履平川,不仅仅是一个人游历广泛的结果,它更反映了一种积极而恰当地体会生命的能力。

04 《华盛顿的起床号

/(美)玛格丽特·利奇 著

秦传安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在芭芭拉·塔奇曼之外又认识了一个两获普利策历史奖的女性历史作家——玛格丽特·利奇。她的两获比塔奇曼更早,而且她甚至还嫁给了拉尔夫·普利策——普利策奖创始人的儿子。这简直就是为普利策而生的女人了。

《起床号》里所写的美国内战期间的华盛顿世情人像真是绝了,不能不说写书这一行最大的好处就是没人来给你限制篇幅——你做个ppt就得考虑观众能坐得住多久。利奇滤掉简单,只关注复杂,爱国的人和忘恩负义的人,牺牲者和投机商,赌博成瘾的人,强迫性购物狂,白宫的花匠和洞观人性的总统林肯。利奇写到《小妇人》的作者路易莎·奥尔科特,她在战争期间去护理伤兵,一个高贵的铁匠,肺部被打穿了一个洞,总是心满意足地盯着她看,在结束的那个夜里,路易莎紧紧抓着他的手看他死去。利奇自己也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志愿去当战地护士,她在写路易莎,以及像杰出的护士和爱国者克拉拉·巴顿这样的人时都具有深厚的代入感。

书中写林肯遇刺后的华盛顿,情景纤毫毕现:有亲痛,有仇快,愤怒引起了暴动,南军战俘险被暴民诛杀,某些教士发表了对林肯不友好的布道,立刻被老兵抓捕,“一些行事谨慎的分离主义者在他们的房子上挂出了黑纱。只有少数鲁莽之徒仍感跟公众的感情作对,于是发现自己身陷囹圄。”久经考验的美国史翻译家秦传安先生,这一次又奉献了出色的译文。

03 《水与梦

/(法)加斯东·巴什拉 著

顾嘉琛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大海抽打着被它战胜并抛向岸边的人……快乐与痛苦的双重性深深影响着诗歌,正如它影响着生活一样。”这种是巴什拉式的语言,它的特点是对物质和物理动作随时调出诗性的解释,揭示人脑即刻触发审美的能力。比如说,你看到两棵树的时候,可能必须在脑中运作出“树杈互相挥打”这样一个句子,才觉得你沾到了“诗性”;但在巴什拉这里,想出这个句子其实是多余的一步,两棵树并排的一幕可以直接带给他极大的感动。

巴什拉文集的每一本都值得五星推荐,他对文学著作的引用消灭了人文科普书所常见的那种充斥着引号的僵硬感,他连贯不断的沉思让从诺瓦利斯、埃德加·坡、米什莱到赫西俄德的引文都成为一项跨千年以上的研究计划的一部分,其中每一个人都不仅留下思考,而且制造惊奇。但巴什拉的博学和沉思都需要感受力来涵泳——《水与梦》这本写水的书,用“涵泳”二字最合适不过了。书中最出色处之一在于对天鹅神话的解释:“天鹅一旦出现在想象中,水就会涌现出来,环绕天鹅的一切就会跟随水的物质想象的冲动而发展”——在组出这样一个断语之前,巴什拉必然无数次地捋着胡子,让天鹅和水的华丽组合在脑中重映过。

02 《犹太人与词语

/(以色列)阿摩司·奥兹 著

钟志清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关上这本书,只想把最好的赞词送给已离世一年的奥兹。在这部书里他展示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贤达”的味道,他是为自己的读写一生做些总结,在这个一生里他始终是一边在享受文字,一边在探究自己享受的是何种文字,以及如何享受、为何享受它的。你不需具备这种探究的自觉,却必须能够欣赏它,这是接近贤达的第一步。

信唯一神的人很多,但能把嘲讽唯一神纳入到信仰之中,变成一种惯例甚至必修课的人,却只有犹太人一家。在智力游戏的巅峰——犹太幽默里,犹太人把上帝,也把信仰放在一个奇妙的位置上,你在觉得他们不过是走过场而已的时候发现了他们的虔诚,在觉得他们虔诚的时候又会听到他们的玩笑话。耶路撒冷的大拉比,按说该是最虔诚,最不苟言笑的人了,可是他们留下了这样的幽默:英国广播公司的记者问:“三十年来,你在哭墙前祈祷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和平,感觉如何?”拉比回答:“就像在跟一堵砖墙说话。”他的自嘲来得出人意料,但是如此清醒的人,转过头又继续没入虔诚。

奥兹谈论幽默只是书里的一节,但已经足够让人高山仰止。他出色地指出,犹太人不会任凭渎神态度肆虐,而不稍加戒备,但是“若在庸俗风雅和精致狂热之间选择,我们随时都会选择庸俗风雅”。这就是奥兹常强调的,犹太人的信仰自带对狂热的解毒剂。近来被问起“圣经究竟是虚构还是真实”,我想说,非要区分清楚,即为痴愚,而把这相互矛盾的两者合在一起接受下来,方是智慧。

01 《伯林传》

/(加拿大)叶礼庭 著

罗妍丽 译

祝复工安康,复健顺利,复读的无怨无悔:春书10本

曾与晚年伯林有过深度来往的叶礼庭,对这位闻名于世的自由主义达人有着不一般的了解。这部传记的第一章就写此书的写作缘起,及两人的交往,叶礼庭在说到晚年伯林的情景时,在例如桌上的一个药瓶子这样的“闲笔”之中包含了辛酸感;他说到伯林对他写这部传记的态度:同意,并表示一个字也不看,还总引那句名言“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来证明他如此洒脱的理由——叶礼庭就仿佛是一个出色的学生,在答题时将所有的“知识点”都覆盖到了。

这部书起手第一段就有大气象。它出自一个起码是同传主一样内涵丰富、一样思维缜密、一样知人论世的作者之手。它的中文首版出版的时间比《陈寅恪的最后二十年》晚不了两三年,然而《陈》一书兜头扑面的煽情文风一看就是上世纪的做派,而《伯林传》却愈久而愈见其分量。我用“精密”二字来评价它——“密”尤指它的密度。我为书中那些密度极大的描写而叹服。例如叶礼庭说1935年伯林在巴勒斯坦:“白天,他会在纳布卢斯观看英国体育馆的双人摩托车表演,或者和那些像是从萨默塞特·毛姆的某部小说里走出来的疲乏的英国官员们一块儿在大卫王宾馆的酒吧里喝酒,当穿着djellabahs的努比亚仆人们给他们添酒的时候,这些人嘴里嘟嘟囔囔地抱怨着傲慢自大的犹太人。”

这样的文字,迷信一点说,简直都能给一个逝去的人招魂了;简直可以这样讲:1997年伯林的去世,是为了尽快成就这部事先约定必须在他去世后才能刊行的书。

小说与疫病:当文学穿过灾难之门

看书 | 知识分子一旦坐下,他的声音就将越来越小

看书 | 吉姆佩尔,有头脑的傻瓜或无罪而忏悔的人

看书 | 抓紧空气:赫贝特的诗

看书 | 《客居己乡》:匈牙利犹太人的死与生

10月10本书 | 裹紧衣袖,等待寒冬

9月10本书 | 幸好,还有一些并不只是交付“干货”的书

看书 | “灵魂三问”后的第四问

看书 | 梅耶荷德的献祭

看书 | 《甜蜜巴士》:指引我人生路的那个养蜂人

8月10本书 | 祝贺自己,无论我活多少年

看书 | 用刀尖挑起钻石的手艺

歌德诞辰270周年:他是如何成为完人的?

迟到的7月10本书 | 原子弹和化疗来自同一种力量

有些人的祖先在乱交,有些人的祖先在搞艺术

想象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国家,直到你笑出声来

看书 | 维也纳欢迎希特勒,历史是无情对无脑的胜利吗?

看书 | 以色列的总理们,一些特别的人做着特别的事

看书 | 四季是一场终极的怀旧

至爱书 | 美国山川风物四记

6月10本书 | 永远不要杀你不准备吃的东西

关于犹太-以色列,我的四本压仓底的书

5月10本书 | 总的来看,读书还是比爬珠峰安全一些

看书 | 从今往后,再也没有为理想而发起的战争了

谁最懂言辞,谁就能上六里庄当禅师丨见书

4月10本书 | 有百度则无百年,用仇恨留住你的青春

3月书 | 比高级黑更高级的黑

2月书 | 他们在相互纠葛的世界里 挑战世道的不公

看书 | 12月的10本书:既不做玩世不恭者,也不悲天悯人

11月11本书(下)| 刀落鞘,鸟归巢

11月的11本书(上)| 需要多少热情来阻止一本书的流传

看书 | 一个人就是一张摆不平的桌子

10月的11本书(下)| 伟大的作者从不说多余的话

9月11书(上):一个政体可以承载多少嘲讽的目光

至爱书 | 《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

10月的11本书(上):一个女人对自己的凌迟

9月11书(下)| 给苦命的恋情增加一点点优雅

8月11本书 | 强者抽刀向更强者,却原是自己的亲妈

人性的善良天使,或撒加的两副面孔

看书 | 美国人的西部经验:在自然读书会上的讲话

看人 | 伍迪·艾伦,最纯种的犹太人

看书 | 任性地活下去,就是你的圆满

看书 | 一匹马走进酒吧,和一个我喜欢的翻译故事

7月11书:“他们不知道自己没有资格与苦难相处”

至爱书 | 《从巴黎到耶路撒冷》

6月11书 | 有许多英雄,专向孩子瞪眼

看书 | 普鲁斯特和普华永道是不一样的

至爱书 |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至爱书 | 《象棋的故事》:哪来的什么“自由的颂歌”?

至爱书 | 《受害者》:犹太人的头脑风暴

5月10本书:有个帝国江河日下,有个半岛沧海横流

看书 | 再见,菲利普·罗思

看书 | 帕慕克先生的礼拜X午睡时刻

4月的11本书:亲爱的,留住一切是有难度的

看书 | 你是文艺青年,你要学会加戏

看人 | 高尔基150岁:托尔斯泰家门口的流浪汉

看书 | 时间不中止,就像地名不会消失

看书 | 契诃夫说要把奴性一点一滴挤出去……然后呢?

看书 | 让他活着,就是杀死他的最好方式

看书 | 平行世界里那只悬而未决的猫

看书 | 叔本华:你若安好,那还得了?

厌世才能传世:9本新书和较新的书

怎样的帝王将相值得被书写?

就像昆德拉说的,要抵抗一切抒情的企图

斯文·赫定今天153岁生日,他用人生诠释了狗的天性

普通读者 | 基布兹里的爱与自由

光荣与浪漫,都属于存在主义的法国

看书 | 11本新书,我选的,以及波兰人的三驾马车

看书 |“一个人功成名就后,才可以做回真正的自己”

看书 | 赵松评《自由与爱之地》:如何触及以色列的灵魂

看书 | 干什么都是行当,包括干那些专门让人消失的事

看书 | 下半年的这些书,让我觉得没有比出版更伟大的事业了

看书 | “我们对狗开枪”

至爱书 | 《死亡的时代》

看书 | 自恋始于照镜子:浅交往为何盛行于我们的时代?

天生一个雷马克,腰缠万贯的流亡者

看书 | 在纳粹时期的德国,文学作品都在描绘生活的美好

福克纳120周年记:今天,你必须像个健身者一样走进约克纳帕塔法

诺奖作家库切:自律、孤僻,并在羞耻感中艰难生活 | 检书

当躲闪成了艺术,当没出息上升为境界,石黑一雄就成功了

看书 | 让我遗忘你,非洲

福克纳的花瓶和痰盂,现在都是奢侈品

这本狄更斯读过500遍的书,饱蘸着愤怒和理想主义 | 检书

看书 | 人们只有在不彼此需要的时候,才会是幸福的

再丧也丧不过波德莱尔 ——《恶之花》首版160年记

看书·特别版 | 你来到这世界,你要看看以色列

看书 | 孤独的更新版,仍是孤独

看书 | 互联网拉开的代沟太宽,精卫都表示要放弃了

18世纪最后的五年里,法国人把婚姻变成了消遣

看书 | 虽不比雨果风华绝代,但这个沉闷阴郁的胖子却是法国真正的国宝

首发《经济观察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