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安家》作為一部現實題材電視劇,改編自日劇《賣房子的女人》,由擅長講述平民故事的編劇六六操刀,孫儷、羅晉、王自健、張萌等演員聯袂出演,影片於2020年2月21日首播。

故事講述了房產中介房似錦(孫儷飾),從總部空降到上海靜宜店,與徐姑姑(羅晉飾)形成“雙店長”管理模式,過程中,雙方截然不同的賣房理念和管理模式,不斷碰撞衝突;同時,在買賣房子的背景下,也為觀眾呈現了中國民生的現實百態。

很多人評價這部電視劇,喜歡從劇情與現實是否相符出發,但其實,這並不是一部作品的題中應有之義。藝術,應該保留其“源於生活,高於生活”的部分。畢竟,生活不全是藝術,藝術需要取捨加工、提煉感悟和再創造,才能給人更有價值的啟發。接下來,我將從“角色設置、職業理念、對人生立足和行業發展的現實關照”三個角度,一步步探討電視劇想給我們傳達的主題與啟示。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01、角色設置:“雙店長”代表雙重價值觀,服務模式衝突的背後,源於各自原生家庭和人生理唸的不同

房似錦和徐姑姑,同時擔任門店店長,沒有正副之分。一個價值觀是“做事第一”,不講情面;另一個是“做人第一”,情面大於業績。兩位在短期內,都獲得了一定的成功。相比之下,房似錦一心想成單,而姑姑更傾向設身處地的為客戶著想。

這種強烈的對比,源於他們的人生理念不一樣,而這種人生理念,都帶著各自原生家庭的傷痕。

① 房似錦追求成交量,賺錢才是王道,源於她從小缺錢

出身上,房似錦有點像另一版本的“樊勝美”。作為家裡第4個女兒,她一生下來就差點被母親扔到井裡淹死,幸好被爺爺救下,才活下來。可見,在這樣一個家庭,她從小既缺愛又缺錢,就連“房四井”這小名,也像一塊永褪不去的傷疤。

長大後,一向要強的房似錦,靠自己的銷售能力,做到“華北片區營銷十佳、北京地區五佳店長之一”。按說應該是掙了不少錢,但耐不住家裡是個無底洞,無賴的母親總也不放過她,天涯海角追著要錢。

房似錦一出場,愛打扮的女店員就火眼金睛,“從包到箱子到一整身衣服,全是大陸貨!”然後,她租房子選最便宜的凶宅,後面還跟人合租,可見,房似錦一直省吃儉用,生活拮据,除了工作,沒有什麼真正的生活樂趣。

英國作家毛姆,在《月亮與六便士》中說,

“災難和不幸,在大多數情況下,只能使人變得心胸狹小、極端性更強。”

在我看來,房似錦從小缺錢,雖說激勵了她的賺錢鬥志,但相伴而生的是,因為缺錢,讓她變得極端,這才可怕。

劇中,房似錦奉行“賣出房子才是硬道理”,所以她無底線撬下屬的單“我不認為我搶了他單子,我是在替他擦屁股”、“只要有房,就一定忽悠到你買”、“人生只有賣房賺錢能讓我快樂,其他上下級關係、人際關係、下屬狀態,我統統都忽略……”

房似錦這樣的言行,為了賺錢可以不擇手段,把賺錢奉為圭臬,賺錢才是她的價值觀。但這種價值觀,是畸形價值觀,它的背後,是房似錦性格的缺陷和人生的不幸福。目前的房似錦,顯然是一個成長中的角色,根據劇情走向,未來還會有很大的進步空間。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② 徐姑姑追求質量,注重良心服務,源於天生的同理心

徐姑姑的身世也苦。他原本生活在一個幸福美滿的家庭,母親是上海名流。七八歲時,父親出軌,母親無法忍受家庭破碎,在給兒子過完生日的當天下午,就跑到那個女人家的樓頂上,跳樓自殺,慘死的場面,徐姑姑一輩子忘不掉。

這也是徐姑姑為什麼不接“闞先生給小三買房”這筆單的原因,他痛恨破壞別人家庭的一切行為。他心裡住著一位女性,也許是他的母親,讓他有很強的同理心,有點悲天憫人,卻也細膩如發:

  • 他會彈尤克里裡,會進廚房燒上兩三個小菜;
  • 工作上愛員工,即使摔致尾椎骨骨折,他不但不埋怨員工,還買了一個冰箱幫他們放剩飯剩菜解決問題;
  • 業務上,為客戶著想;
  • 在家愛老婆,原本的假離婚,還甘願把財產劃歸到老婆名下。

只是撞見老婆“激情出軌”後,他表面態度堅決、不原諒,但實際又優柔寡斷,任由前妻胡作非為,甚至前妻宣佈懷孕,他明知不是自己的孩子,在眾人面前卻不解釋,還冒雨回家幫她煮麵。

《奇葩說》裡有句話:善良是很珍貴的,但善良沒有長出牙齒來,那就是軟弱。

在我看來,這樣的徐姑姑,同理心、善良的背後,又變得過於軟弱。雖說在業務上,對客戶保有同理心是好事,但在做人做事上,他的原則感有點模糊,最終會害己害人。就像在他的帶領下,下屬們成長緩慢,朱閃閃被當成吉祥物,只想工作時碰上個金龜婿嫁了,而樓關山連中介的基本常識都沒有。

房似錦和徐姑姑,一個太硬,一個又太軟,不同的人生底色,塑造了他倆不同的價值觀。電視劇《安家》設置這樣兩種角色,一方面,通過角色碰撞,豐富劇情,突出主題;另一方面,通過兩種服務模式的對比,讓觀眾對這份職業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思考。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02、職業理念:房似錦單純“賺錢”的理念不會一成不變,未來會與徐姑姑繼續碰撞融合,暗示企業在發展中走向成熟

電視劇《安家》,劇名之所以區別《賣房子的人》,在於它不只是在講買賣房子,更多是為觀眾呈現人生中的現實生活百態,有一種更高層面的人文主題,讓觀眾產生共鳴、感慨、啟發的同時,也對房產中介這個服務行業,有了新的認知。

①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房似錦自信霸氣的背後,是利己思維

針對博士夫妻這種買房老大難戶,房似錦確實抓住了客戶痛點,在“跑道房”的裝修上下了一番功夫,但是,房子的很多“坑”她都沒提,她故意讓兩人分開看房,絕口不提上廁所很麻煩,要趕緊籤合同,即使女方要生二孩兒了還是忽悠其貸款買房,完全不考慮以後這個房子他們夫妻還能不能賣出去……

房似錦費這麼大心思把房子賣出去,終究是為了自己能成單。

雖然表面上,她幫博士夫妻做了很多事,比如

  • 親自上家幫清理房間,為了舊房能賣個好價錢;
  • 用心做裝修創意設計,從垃圾堆裡撿回他們兒子的畫,掛在“跑道”上當畫廊;
  • 新房閣樓上開個大大的天窗,可以看星星……

這些做法都很打動客戶。

但是,房似錦的目的,也就到把房子脫手為止,那些所謂的用心,只不過是賣房子的“手段”,至於客戶使用房子之後出現什麼問題,跟她無關。

在我看來,房似錦這種做法,作為一個初級銷售無可厚非,畢竟,銷售的職責,就是完成指標,協調資源完成合同率。但如果想走得長遠,很困難。這樣的職業理念,只顧短期,長此以往,沒有口碑、樹立不起好的信譽,最終還是會影響自身立足,進而影響行業發展。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② “我賣的不是房子,是幸福人生”,徐姑姑情懷背後,是利他思維

劇中,那對賣包子的老夫妻,辛苦攢了一輩子錢給兒子買房。籤合同時,還沒過門的兒媳婦突然插進來一腳,想帶上自己的名字。

徐姑姑建議,可以貸款買房,讓老人留一部分錢在自己手裡,而房似錦站在銷售的角度說“貸款多出來的利息,等於要多賣80萬個包子”……最後,老夫妻還是一次性付了全款。

相比之下,徐姑姑摒棄銷售立場,為老人著想,擔心老人日後受欺負,他更關注的,是買房人的幸福。他希望經他手的房子,能為買房人打開幸福的一扇窗,他不是僅僅停留在眼前的成單上。

所以,徐姑姑在賣房時,推崇“有所為有所不為”。他說,“我們賺的不僅是佣金,還有良心。”相應的,在管理方式上,他推崇的是特有模式:其他門店在上早課、喊口號、跳抓錢舞時,他抱著尤克里裡,帶頭唱民謠小調。這種“世外桃源、與世無爭”的管理方式,雖說有點不倫不類、過於懶散,但作為徐姑姑職業理念的延伸,暗示他和房似錦是兩個極端。

兩個店長理念上的衝突,可以看出未來故事的走向:房似錦的價值觀將會逐漸扭轉,與徐姑姑還會有更多碰撞,但相信,兩人最後一定是走向同化融合,相互取長補短,這也預示著企業在不斷髮展中走向成熟。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03、現實關照:不論人生立足還是行業發展,“利己”終是短暫,“利他”才能長久,最終要把握好平衡

電視劇《安家》,從房產中介切入,帶觀眾見證了一系列或光怪陸離、或接地氣的人生故事。觀眾從別人的喜怒哀樂中,找尋自己生活的借鑑,形成各自的啟發。

生而為人,利己是本能,利他是一種選擇。

在我看來,利己與利他,相比單純對錯、好壞的探討,我們更應該關注的,是如何把握好兩者的平衡。接下來,我將從電視劇人物劇情出發,延伸到現實生活,談談我的感悟。

① 做人,要想在社會上立足,就不只是生存下來,還要有長遠正確的價值觀

房似錦和徐姑姑,單靠各自為政,生意都不會長久。如果只有房似錦,時間長了會沒有客戶;如果只有徐姑姑,可能一開始就活不下去了。

這說明,利己與利他,不是孤立存在,而是辯證統一、與時俱進的,兩者本來都不可或缺。

孔子《論語》中說:“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

自己想活下來,也要讓別人活下來;自己想站穩,也要讓別人站穩;自己想騰達,也要讓別人騰達。這是一個“仁愛”的人應有的價值觀,當然,前提是自己要有實力。

戰國莊子說,“獨善其身者難成大事,越利他,則越利己。”

過程中,有多少程度的“利己”,多少程度的“利他”,這就需要把握好一個度。

生活中,俗話說“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愛財”沒錯,但要“取之有道”。如果完全不為別人著想,就會淪為唯利是圖、沒有道德的人;如果全為別人著想,自己就會掙不到錢,無法立身。關鍵在於,在金錢和良心之間,把握一個平衡。

《安家》雙店長“利己與利他”的博弈,給我們帶來哪些現實啟示?

② 一個行業,想要做大做強,走向成熟,就要樹立責任感使命感

電視劇中,安家天下的企業招牌信譽,事實上,是靠著徐姑姑這類人在打造和維護。徐姑姑花了10年時間,讓人們看到他的良心、信譽、職業道德,他這個戰略,並非沒道理。

一個企業,規模做大時,相比生存,更多要關注的,應該是企業使命、社會責任,要有“利他”思維,才能在商業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而這種思維,是靠平時一點一滴實踐出來,實打實地為客戶做事積累起來的,不會一蹴而就。

現實中,那些“利己”思維的企業,見利忘義、唯利是圖,最終都擺脫不了付出慘痛代價的命運。

相比之下,很多企業注重大格局大胸懷,他們常常捐贈貧困山區、社會有難時挺身而出,深得民心。這些企業的所作所為,大家都看在眼裡,一個有愛心的、有責任感的企業,產品肯定也可靠,走得也會更長遠。

結語:

電視劇《安家》總體來說,立足民生百態、劇情人物都值得挖掘,這種小人物大故事的現實題材劇,讓觀眾找到共鳴的同時,也對房產中介這個職業有所瞭解,更是對整個中介服務行業的發展,有了新認識。

今天這篇文章,我介紹了從編劇角度看《安家》的一些解讀,也結合現實,介紹該片的一些啟發。通過觀看《安家》,觀眾也對做人與做事背後的“利己與利他”思維有了更深刻的思考,這種現實題材的電視劇,應該被觀眾喜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