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物理在年級中游,歷史在中上游。選擇歷史政治化學怎麼樣?

發電機24


我不建議這麼選課!原因如下:

1、選擇化學的目的是什麼?

歷史+政治+化學組合,是一個兩文一理的組合,看似是兼顧了文科和理科,兼顧了學習難度和專業選擇,實際上是一個不倫不類的組合。

這裡最主要的是選擇化學的目的是什麼?如果是因為化學學得好,用化學來提分,這無可厚非。但是,如果是為了選專業而強行選擇了化學,那就有問題了,有什麼問題?請看第二條。

2、為什麼不選物理?

根據教育部對“3+1+2”模式的解讀,物理是理工科的基礎,歷史是文史類的基礎,這是兩條不同的渠道。如果選了化學,就要選物理,選擇歷史有何意義?

(1)大學對選課的要求,雖然有些專業要求可以選擇化學一科就可以,但是這樣的專業不是很多,而且我個人認為這些專業可能不是學校裡的優勢專業,而這類學校多數也不是檔次很高的學校。選擇物理,多數理工科專業都可以報考,如果選擇化學,搭配物理,專業就更不用擔心了,即便分數低些,也可以報考更好的大學和專業,因為你走的是vip通道。

(2)大學專業之間的聯繫遠比高中要密切得多。高中的物理、化學和生物之間的關係並不密切,物理學不好,不影響化學和生物的學習。但是,到了大學,學科之間的聯繫非常密切,大學化學需要物理知識,需要學大學物理,大學生物需要化學知識,需要學大學化學,也需要大學物理。如果選擇化學不選物理,物理知識和初中生差不多,在大學學起來就會非常困難。

(3)物理採取原始分計入總分,可以大膽選!物理中游,歷史中上游,看似選歷史更合算,但是經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打算學理工科,就不能不選物理。而且高一的成績有很大的欺騙性,感覺歷史學得好,其實高一的歷史和高考題差距很大,歷史屬於“好學難考”那種類型,很難得高分。而物理一旦學透了,考出比歷史更高的分並不難。

3、如何選課更合理?

根據上面的分析,如果你打算學習文史類專業,而你的化學又學得很不錯,你們選擇歷史+政治+化學的組合沒有問題;如果你打算學習理工科專業,那麼就要把歷史改成物理,選擇物理+化學+政治的組合更合理。

我是“贏在高三”,專注教育,對新高考有較多研究,歡迎關注!


贏在高三


選科不是目的,上大學才是目的,這個時候主要看時間效率,看你各科用了多少時間,這是我之前的一個回答。

用分數和興趣選科不一定對,計算時間效率選科才是王道。

為什麼會變成3+3,是因為教育部門的領導,發現孩子們並不是都偏文,或者都偏理。所以為了讓孩子們能選到自己喜歡的科目,才有了3+3的政策。

那麼六門科目,理化生政史地該怎麼選,我想很多同學都和老師或者家長商量過,然後老師和家長們會把你分數高的拿出來,讓你選,或者說,讓你覺得哪個有興趣選哪個。這是不正確的。

為什麼呢?首先你在選科的時候,你還沒有進入高三,高三靠的是時間利用率,不是靠情趣,或者成績,成績只是最終的結果。說句實在點的話,你作為一個高中生,你可以這樣告訴自己,我對哪一門都不感興趣,如果可以,我哪一門都不想選都不想學,我唯一感興趣的就是,我該怎麼選,才能把我送進更好的大學,我唯一的目標就是去了更好的大學和更好的人談戀愛。假如你明確了這個真實且現實的目標,那麼選科就簡單了。

我們假設一個分數,小明理80化90生70政98史60地95。這個分數如果讓老師和家長幫小明選的話,那肯定選政治、地理和化學。但是他們沒有考慮到一個關鍵點,那就是這六門分數背後所用的時間。高三是個拼時間的階段,複習時間也就四個月,所以你不能像平時學習一樣利用有限的時間,那麼這時候選科,時間效率最關鍵。這時候我們問小明,你政治考的這麼高,用的時間相對於物理來說能多多少呢,小明:“說政治的時間是物理的三倍,物理我沒怎麼學就80,政治整天死記硬背,得了高分98,但是如果用學物理的時間去學政治,估計60都難。”那根據時間效率,物理小明不學都得80,如果選了物理,可以騰出來很多時間留給數學或英語的複習,這樣有利於高考拿高分,那這時候絕對排除政治,選物理,當然只是舉個例子。這個例子只是告訴你,高三沒有時間等你,假如你有幾門高分,但是是犧牲很大的時間換來的,而幾個還可以的分數你是沒怎麼學就可以考出來的,那麼就把花時間遠遠多很多的科目排除掉,這樣你才能花最少的時間拿最高的高考成績,高三沒有那麼多時間給你,假如四個月複習,小明選了政治,可能政治就要拖他一個月,還複習不好,那就一定不要選政治。記住一點,一定選出來的組合是用時最少,得分相對較高的幾門科目。用時是第一位的。

所以不要聽老師們說,選有興趣的,選分數高的,我告訴你,你對哪一門你都不感興趣,你的夢想就是什麼都不選不學。所以你高考只是為了走個過場完成去大學談戀愛的目的,那麼就根據時間效率來選,最終有利於你高考拿更好的分數。當年有多少人因為文科分數高報了文科被政治拖死的,數不勝數,當年他們就是沒有考慮到政治的高分是花了多長時間得來的。同學,時間效率,聽懂了嗎?祝你們好運。



經濟學看世界


這可以說是一種特別不好的選擇了,也可以說是最不好的選擇了。

高考方案出臺了,不再分文理,但是又搞出一個物理和歷史單選,這其實意味著,語數外三門不分文理了,但是,為什麼還要分選物理或者歷史,不會像其他省那樣的3+3嗎?除了語數外之外所有科目任選三門嗎?可是,江蘇的高考方案沒有這樣做,而是給出了在物理和歷史之間必選一門的規定,這也就意味著將來高考是文還是理的導向。

在已經執行了十一年的2008江蘇高考方案中,當時除了語數兩門分文理外,規定了理科必選物理,文科必選歷史。這次的新高考方案出臺後,雖然弱化了文理的概念,但是,還是給出了物理和歷史的選項,也就意味著還是有文理的導向。即使是沒有,將來高考的時候,大學錄取也有文理的導向。我想,江蘇新高考方案之所以沒有像有的省那樣執行3+3,可能也是考慮到了這個問題。

按照多年來錄取的情況來看,在所有的錄取考生中,理科應該佔到三分之二甚至更多,文科大約三分之一或者還略少一些,之前幾年之所以有所調整,就是原來的3+2讓很多人選擇了歷史,以至於很多學校高中文理生選科人數相近,但是,在大學錄取的時候,理科的需求量肯定是超過文科的。如果高中選科的時候大家都覺得歷史好學,從而選擇學歷史,那麼在高考的競爭中,可能會帶來非常大的壓力。你很難想象一個純理工類的專業會選擇報考歷史的學生。

理科學霸通常會選擇物化生組合,這樣他們在高考的時候會有更多的選擇,那麼,你選擇了歷史學科,再去選擇化學學科,按照一般情況來看,是沒有太大優勢的,除非你化學科目特別優秀,那是個例,不作討論。而對於多數學生來說,不太可能出現別的科目都平平,唯獨化學一門好的情況。所以,你選擇化學,按照化學考試的佔比再折算成分數,對於多數學生來說應該沒有太多的優勢。

至於最後究竟怎麼選擇,還是看自己的情況吧。除非你的化學特別好。

都看到這兒了,點個贊再走唄。我是蘇小妮,喜歡我的回答請點擊關注並轉發分享!


蘇小妮


可以的,如果物理的成績不太好,可以果斷放棄,因為高中物理課程越往後越難,相比歷史來講更難學!對於選課,我的建議如下:只要自己感興趣,而且相對於其他科目可以拿到高分,就是最好的選擇,其他的先不用不要去考慮太多!興趣是第一老師,只有感興趣,學習起來才會有動力,才會事半功倍,這一方面學生可以配合自己的成績、直接感受做一個學科傾向測試!至於專業,拿到高分後一定可以選到自己喜歡的專業!或者換句話說,分數代表著你的實力,你只有實力夠強大你才會有話語權、主動權和選擇權,沒有實力只能是別人選擇你,如果孩子的學習屬於拔尖的水準,可以參考一下職業生涯規劃的建議,如果不是拔尖的,那可以不要考慮!所以,請記住,感興趣和拿高分是選課的最好標準!


秦永強


化學是科學技術的基礎學科,都不學化學,是科學技術的重大損失,科技不強,國家如何強大?提出新高考方案的專家就是他媽的豬腦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