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臨礦集團第一位“數字員工”上崗

“從本月開始,我們的第一位‘數字員工’就正式上崗了。”近日,山東能源臨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劉孝孔宣佈。與此同時,臨礦集團員工也在積極為這位“數字員工”起名字。

臨礦集團大數據中心主任、中國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聯盟智庫專家委員會專家崔希國介紹,這名“數字員工”是由11000餘條代碼控制的流程自動化機器人,可不分晝夜、安全可靠地工作,能夠替代人的重複性、流程性勞動,模仿1500種人為操作,按時把每日資金情況以日報形式及時發送給相關領導。此外,臨礦集團還規劃了7個財務方面的應用。在不久的將來,臨礦集團還會有更多“數字員工”上崗。

“數字員工”只是臨礦集團智能化、數字化建設的一個縮影。

三年前,臨礦集團組織千餘名礦處級以上領導幹部和專業管理技術人員先後到紅領集團、浙江大學對標學習;率先投資10億元,推進以10大類26項133個項目和“雲上臨礦”建設為主要內容的新舊動能轉換工程。

截至去年底,臨礦集團共完成工業升級項目120個,裝備了6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6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0條巖巷快速掘進作業線,開展機器人研發與應用9項,採掘工效分別同比提高17.4%、8.2%。其中,透明化工作面成為引領煤炭智能開採的新潮流。

2018年3月23日,臨礦集團大數據—財務共享中心啟用。目前,臨礦集團財務、人力資源、設備管理、安全生產和黨建五大共享平臺全部建成,數據資源成為臨礦集團的重要資產。臨礦集團大數據“5+N”平臺模塊達到230個,歸集標準數據1.8億條,數據涵蓋財務、人力、物資、安全生產等業務領域,且以每天10萬條的速度增加。2019年,臨礦集團提交《重點數據掃描》42期,發佈安全、經營、環保等預警信息126份,提高了管理精確度。

藉助新動能、大數據,臨礦集團非煤板塊也快速發展。2019年,臨礦集團非煤板塊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3.3%,利潤率由20.5%升至46.6%。會寶嶺鐵礦自主完成的非煤礦山雙重預防體系上升為國家標準;通過賣技術、賣標準,為233家企業提供技術服務,2019年創收400萬元。玻纖公司年產8萬噸池窯拉絲數字化智能生產線達產達效,成品紗A級品率超過99%;推進精準化營銷,開發外貿客戶400餘家,新增銷量超過萬噸。

至此,臨礦集團呈現煤炭、玻纖、鐵礦三足鼎立、良性互動的局面,曾經對標學習的“師傅”慕名前來對標、交流、學習。

如今,新動能已成為引領臨礦集團高質量發展的引擎。科技創新、管理提升、資本運營、人力資本的貢獻率分別同比提高8個百分點、14.65個百分點、0.72個百分點和13.36個百分點。一年來,臨礦集團科技投入達4億元,獎勵各類研發人員800餘人、獎勵金額合計近1億元;累計引進掛職博士21名,省級科技重大專項實現“零突破”;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為28件,較規劃翻了一番。

“在新的一年,我們將防風險、保安全,穩產能、降成本,增後勁、提質量,促改革、惠民生,全面完成全年各項工作任務,全力建成敏簡輕快的‘雲上臨礦’。”臨礦集團黨委副書記、總經理侯宇剛說。

掃碼在手機端打開頁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