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扼住新冠病毒的“咽喉”,深圳加快研發新冠病毒試劑盒

讀創/深圳商報記者 吳吉袁斯茹

如何扼住新冠病毒的“咽喉”?迅速而準確的診斷是關鍵。特別是新冠病毒非常“狡猾”,出現了多例“假陰性”後,對於檢測的要求進一步提升。自疫情爆發以來,深圳的科技界加快科技攻關,研製出多種用於快速檢測的試劑盒,有的得到了臨床的檢驗,有的已經“奔向”了抗疫的一線。深圳的高校、科研機構包括企業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貢獻著深圳科技的智慧與力量。

拼速度:不斷和時間賽跑

疫情吹響了科研人員的“集結號”。1月底,深圳大學病毒研究組與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和深圳聯合醫學公司共同研發的呼吸道多項(15種)病原體快速檢測試劑盒已經研製完成。該試劑盒針對疑似患者,能夠一次性快速(1.5小時)解決診斷篩查和鑑別診斷問題。1月31日前,該試劑盒在國家感染性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完成了總計189例疑似患者樣本的檢測,對應目前國家推薦的單一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檢測結果,陽性基本一致;陰性樣本中總檢測出其他病毒感染病例20%。

扼住新冠病毒的“咽喉”,深圳加快研发新冠病毒试剂盒

1.5小時完成診斷篩查,這個速度在當時可謂迅速,但很快,深大就打破了自己的“紀錄”。2月10日,深圳大學和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及深圳市天深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共同研發的全球首家單人份2019新型冠狀病毒IgM和IgG抗體化學發光檢測試劑盒宣佈獲得成功。運用這個試劑盒,通過血液樣本檢測,22分鐘就可出結果,檢測效率大大提升。

扼住新冠病毒的“咽喉”,深圳加快研发新冠病毒试剂盒

比準確:多方位“圍追堵截”

要在抗擊疫請的應用中發揮作用,試劑盒不是單純比速度,準確性才是“生命線”。

深圳大學2月10日宣佈成果的試劑盒“獨闢蹊徑”,檢測的是病人對於感染病毒免疫反應產生的抗體,而不是病毒本身。抗體主要來源於含毒量低或不含病毒的血清、血漿,不僅方便採集,還節省減少了採集人員的感染風險,同時還避免了大量實驗室檢測的複雜程序,節省了時間,提高了檢測效率。據悉,該檢測法的實驗準確率也比較高。在使用該試劑盒完成的90例臨床樣本(含21例陰性樣本)檢測中,結果IgM符合率為95.5%(86/90),IgG臨床符合率96.7%(87/90)。

而深圳華大基因的團隊發現新冠病毒和蝙蝠類SARS病毒同源性較高後,便開始針對2019-nCoV設計特異檢測試劑盒,確保準確鑑定,避免形成交叉誤判。目前華大開發了兩款試劑盒,一款的特點是“快速”,基於RT-PCR技術的快速檢測試劑盒;另一款的特點是“全面”,基於高通量測序的宏基因組檢測試劑盒。“第一款的檢測方法就像‘釣魚’,通過核酸檢測,根據基因去尋找病毒,第二款就像用網‘捕魚’,通過數以億級的基因信息細緻比對,發現病毒基因。”相關負責人表示。

扼住新冠病毒的“咽喉”,深圳加快研发新冠病毒试剂盒

趕應用:從深圳走向世界

如果說高校、科研單位的研究成果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實際應用,那麼,企業率先打通了從研發到應用的“最後一公里”。

從1月初開始針對新冠病毒研製相關試劑盒,華大基因3天時間完成了初步研發,1月14日正式完成全部研製工作,22日進入國家藥監局應急審批通道。相關負責人表示,華大已於2月初完成了30萬人份的新冠病毒檢測試劑盒生產,日均產能已達8萬人份/天,極大地緩解了試劑盒供應壓力。“我們的試劑盒發放到醫院,有條件的醫院可以自己檢測。如果不行,可以把樣本送到我們實驗室,我們安排了3班人實行24小時檢測。”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截至2月26日,華大基因已向全國捐贈試劑盒132500人份,並已全部發放到位。

值得一提的是,“深圳智慧”不僅走向了全國,還走向了世界。2月20日,中國駐日本大使館發言人宣佈:“經過多方協調,近日,我們通過中國深圳華大基因和深圳市猛獁公益基金會緊急向日本國立傳染病研究所捐贈一批新冠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目前,華大的試劑盒已向超過26個國家和地區供貨,為全世界打贏“疫情阻擊戰”貢獻了深圳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