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蒙古和金國的野狐嶺之戰為什麼被稱為蒙金的轉折點?

一支菸007


蒙古和金國的仇怨開始於1146年金熙宗將蒙古的首領俺巴孩汗釘死在了木驢上,成吉思汗的父親也速該的死也和金章宗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因此成吉思汗發動的第一次蒙金之戰是帶著復仇的任務發起的。

金朝對蒙古實施減丁政策激化了蒙金之間的關係

金朝為了強化對蒙古部落的統治採取了“ 分而治之”和屠殺掠奪的“減丁”政策,這樣的殘酷統治導致蒙古部落之間戰爭不斷。蒙古部為了反抗金朝的統治經歷了幾代人努力仍不能成功,原因是是蒙古部的分裂和不能一統。

《金史·兵志》:故混源劉祁謂金之兵制最弊,每有徵伐及邊釁,輒下令籤軍,使遠近騷動,民家丁男,若皆強壯,或盡取無遺。

鐵木真在外公和王汗克烈部脫斡領勒以及扎木合的支持下重新統一了乞顏部,雖然經歷了十三翼之戰的失敗,但他先後擊敗了扎木合、克烈部王汗、乃蠻部完成了對蒙古的統一。

1196年鐵木真幫助金軍打敗了韃靼部被金朝封為“扎兀惕忽裡”,此時乞顏部還是要向金朝稱臣納貢,但是在內心之中成吉思汗無時不刻不想對金朝用兵,為自己的祖先們復仇。

蒙古完成統一併拒絕向金朝稱臣納貢

1206年成吉思汗完成了對蒙古草原的統一併建立起了大蒙古國,蒙古國實行了千戶制並頒佈了《成吉思汗法典》,建立起了強大的草原國家。

1208年金朝的衛紹王完顏永濟繼位,但是完顏永濟的才能太過一般,此時的金朝也出現了地震等自然災害,衛紹王為了穩固自己的統治忙得焦頭爛額。

為了全力攻打金國,1209年成吉思汗將西夏打敗,西夏求援金國但金國無力支援最終只能向蒙古投降,而此時成吉思汗已經做好了對金朝作戰的準備。金主衛紹王卻認為蒙古會繼續對西夏用兵,不會真正的向金朝發起進攻。

《續資治通鑑》:先是金納哈塔邁珠守北鄙,知蒙古將侵邊,奔告於金主。金主曰:“彼何敢然!且無釁,何能入犯!”邁珠曰:“近見者諸部附從,西夏獻女,而造箭制盾不休;凡行營則令男子乘車,蓋欲惜民力也。非圖我而何?”金主以為擅生邊隙,囚之。

成吉思汗面對才能一般的衛紹王做出了撕毀《蒙金協議》並拒絕向金朝納貢的決定。

1210年金朝傳召成吉思汗,成吉思汗拒絕奉詔--《中國通史》

成吉思汗發動第一次蒙金之戰在野狐嶺大敗金軍

1210年下半年金朝想通過建立烏沙堡來遏制蒙古的南侵勢頭,成吉思汗派出了大將哲別殲滅了這股金軍。1211年衛紹王不得不派出更多的軍隊和百姓加緊修築烏沙堡以求能抵擋住成吉思汗大軍的南下,由於第一次烏沙堡一戰蒙古騎兵大勝,因此金朝上下對打敗蒙古軍信心嚴重不足。

金朝想通過燕山和臨時修築的防禦工事來阻擋強大的蒙古騎兵,從整個戰役的過程來看,他們的準備過於簡單。金軍的主帥是衛紹王任命的獨吉思忠,雖然金朝的部隊人數眾多號稱45萬,有說75萬的但是實際上大部分都是民兵,說白了就是民夫幹活的。部隊的戰鬥力弱的可憐,面對精銳的十萬蒙古騎兵勝算那基本上是沒有。

《金史·獨吉思忠傳》:思忠增繕,用工七十五萬,止用屯戍軍卒,役不及民。方繕完烏沙堡,思忠等不設備,大元前兵奄至,取烏月營,思忠不能守,乃退兵。

成吉思汗分兵兩路,主力攻擊烏沙堡而另一路牽制西京金軍精銳胡沙虎防止其來援救。戰爭的結果自然是金朝完敗,烏沙堡丟失軍隊潰敗退守野狐嶺一帶。

由於烏沙堡大敗,衛紹王更換了金軍主帥啟用了完顏承裕,但是完顏承裕手中的部隊戰鬥力過於有限,對於守住野狐嶺也是沒有任何信心。此時衛紹王已經命令胡沙虎帶領西京的精銳增援完顏承裕,只可惜蒙古軍兵追神速沒有給援軍任何機會在胡沙虎到達前就趁機對完顏承裕發起了攻擊。

完顏承裕落荒而逃,最終援軍胡沙虎不得不孤軍同蒙古的十萬大軍開戰,由於胡沙虎的兵力過於單薄,最終寡不敵眾兵敗而逃。

《金史·胡沙虎傳》:以勁兵七千遇大兵,戰於定安之北,薄暮,先以麾下遁去。眾遂潰。按勁兵者,精兵也。

成吉思汗大軍進抵中都戰役結束

完顏承裕敗退後自己跑到很遠的宣德,只可惜蒙古軍很快就追到了宣德。同時蒙古軍繼續追擊攻破了河北重鎮德興府,居庸關守將望風而逃蒙古軍順利佔領了居庸關。

蒙古各路大軍按照計劃順利的抵達了中都城下,衛紹王完顏永濟想遷都南京(河南開封)遭到了大臣們的反對。但是中都防守嚴密城牆堅固加上金朝各地援軍趕來,蒙古軍多從攻城不克最終放棄了中都退回了大漠,這次戰役就此結束。

總結

此次戰役是蒙古軍第一次大規模對金朝用兵,戰役基本上完成了既定的目標。經過此次戰役的打擊金朝的東北和北部放線基本被瓦解,失去了對蒙古軍戰略上的有利態勢。

經歷了野狐嶺戰役的慘敗,金朝軍隊的士氣被徹底打垮,衛紹王完顏永濟的遷都為中都的丟失埋下了伏筆,無能的君主加無能的將軍最終葬送了形勢大好的金朝,這隻能說是王朝興衰的必然吧!


秋雨魯北說歷史


野狐嶺之戰發生在1211年,交戰地點是野狐嶺,交戰雙方是蒙古軍隊和大金軍隊,由於金軍的主帥指揮不利,造成了金軍大敗,這場戰役稱得上是一次決定性的戰役,通過這場戰役金軍傷了元氣,之後蒙古軍隊長驅直下,一直打到了金國的都城中都城下,雖然攻城並沒有成功,但是卻給了大金統治者沉重的打擊。

蒙古人一直以來處於女真人建立的大金的統治之下,大金對蒙古族實施的是民族壓迫政策,所以蒙古人與大金的積怨向來很深,1206年,蒙古部族首領鐵木真統一了蒙古,被推舉為大汗,稱為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在1211年開始了對大金的軍事進攻。大金對蒙古人的主動進攻採取了消極的防禦政策,派出了獨吉思忠擔任抗蒙的主帥,面對蒙古人的進攻獨吉思忠修築了長達300裡的防禦工事,但是面對著成吉思汗集中兵力在烏沙堡的重點進攻,獨吉思忠的300裡工事泡了湯。烏沙堡失敗之後,完顏承裕被推上了主帥之位,但是完顏承裕也是一個庸才,他放棄了桓、昌、撫三州的堅固城牆,將隊伍撤到野狐嶺,希望藉助山地的險要地形進行防禦,但是這種戰略方針因為消息傳遞不及時,使得兵力分散,無法相互支援,於是再次在蒙古軍隊的集中兵力重點進攻的策略下潰敗。野狐嶺之戰經過獾兒嘴戰役和澮河堡戰役,金軍主力喪失殆盡,完顏承裕獨自一人逃走。

野狐嶺之戰之後蒙古軍隊長驅直下,一直打到了金國都城中都城下,雖然沒有攻克中都,但是卻給了大金一個沉重的打擊,導致了大金髮生了政變,金宣宗繼位後遷都南京,也就是今天的河南開封,之後蒙古軍隊多次南下,最終在1215年攻克了中都。大金王朝後來在蒙古軍隊和大宋軍隊的夾攻下,滅亡了。

野狐嶺之戰的背景

野狐嶺之戰是發生在1211年的一場戰役,這場戰役的交戰雙方是成吉思汗率領的蒙古軍隊與金軍,交戰的地點就在野狐嶺,因此被稱之為野狐嶺之戰,交戰的結果是蒙古軍隊通過這一仗將金軍打敗,可以說這場戰役奠定了金國覆亡的命運,之後不久金國就在蒙古軍隊與宋軍的夾擊下滅亡。下面介紹一下野狐嶺之戰的背景。

女真族是一支在遼國統治之下的比較小的一個民族,但是後來在完顏阿骨打的領導下強盛起來,很快滅掉了遼,建立了自己的金國政權,人口達到了5000多萬,是蒙古族的40多倍,軍隊也在百萬之上,是蒙古軍隊的十倍。金國人與蒙古人的積怨向來是很深的,金國對蒙古實施民族壓迫政策,導致了蒙古族對金國的怨恨逐年增加,成吉思汗的先祖俺巴孩汗就是被金國以反叛罪釘在“木驢”上處死的。後來成吉思汗成為了蒙古族的首領,於是很快對金國開始了征伐。

1211年成吉思汗親率大軍南下,蒙金戰爭開始了。這個時候的金國對蒙古採取了防禦性的戰略政策,聽說了成吉思汗率軍南下的消息之後才慌忙開始準備防禦。金軍的主帥獨吉思忠率領主力抵達北部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固界壕修築邊塞,他組織軍兵調集民夫大修土木工程,修建了300裡防禦工事,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軍南下。成吉思汗集中兵力重點突破了烏沙堡,迅猛推進又奪烏月營,獨吉思忠苦心構築的300公里界壕就這樣失去了作用。烏沙堡陷落後,衛紹王改由完顏承裕主持軍事。完顏承裕倉皇撤退,由於擔心成吉思汗可能繞過進軍主力徑直襲擊空虛的中都,所以主動放棄桓、昌、撫三州的堅固城牆,徑直退往野狐嶺一線,打算憑藉山勢來阻擋蒙古軍。事實上,這再次犯了愚蠢的錯誤,最終在野狐嶺慘敗。

通過野狐嶺之戰的背景介紹可以看到,金國統治者在面對蒙古軍隊的進攻上所採取的措施是愚蠢的,也是被動的,正是由於金國沒有一名出色的指揮者,所以導致了蒙軍大勝。




西瓜籽視頻


回答這個問題前,我們先來簡單瞭解一下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位於今河北張家口萬全區,在北京西北方向約200公里一帶,北連漠北、西通西域、南接中原,在古代被稱為“無窮之門”,意為“沒有邊界的未知世界”,罕有人煙。公元1211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大軍討伐金國,在野狐嶺和金軍決戰並取得大捷,史稱“野狐嶺之戰”。

野狐嶺之戰爆發前,蒙古和金國實力相差懸殊。當時金國人口超過5000萬,兵力也有百萬以上,而蒙古舉國上下總人口也不過100多萬,軍隊數量頂多20萬,和金國相差較遠。不過蒙金大戰一開始,金國就沒有把蒙古人放眼裡,防線拉的比較長,兵力比較分散,成吉思汗則集中蒙古精銳,以點破面,突破金軍防線,一路殺向金軍腹部。

公元1211年,蒙古大軍和金軍在野狐嶺一帶決戰。當時金國共在該地區集中30萬步兵精銳和15萬騎兵機動部隊,總兵力多達45萬,而蒙古只有9萬多精銳。金軍指揮完顏承裕下令部隊佔據各地險要地帶,以地形便利阻擋蒙古軍隊。不過這種做法也使部隊較為分散,無法在一個地區集中大量軍隊,蒙古大軍則利用騎兵優勢,擊中力量蠶食金國大軍。

此戰,蒙古大軍以傷亡不足2萬的代價斬獲20餘萬金軍,全殲金國機動部隊,其餘部隊分散潰逃,無心戀戰。此戰之後,金國騎兵部隊全軍覆沒,步兵根本無法抵擋蒙古騎兵,成吉思汗則充分利用騎兵優勢,一路追殺金軍,居庸關金軍守將不戰而逃使金國再無天險可守,蒙古大軍直逼金國首都。

由於戰爭失利,金國朝堂出現動盪,公元1213年金國權臣胡沙虎毒殺衛紹王完顏永濟後,擁護完顏珣稱帝,史稱金宣宗。蒙古大軍雖然節節勝利,但長期作戰損耗也較為嚴重,成吉思汗分析局勢後認為拿下金國首都代價太大,因此派遣使者向金國逼和,金宣宗被迫獻出岐國公主、500童男、500童女以及大量馬匹、布帛,成吉思汗這才退出居庸關,野狐嶺之戰逐漸落下帷幕。

野狐嶺之戰是我國古代歷史上以少勝多的軍事典範,金國精銳主力幾乎全軍覆沒,另外此戰直接導致金國政變,國力再次被削弱,開始由昌盛走向衰落,蒙古則迅速崛起,成為北方地區最強大的政權,所以此戰也被稱為蒙古和金國命運的轉折點。

公元1234年,野狐嶺之戰23年後,已經被蒙古打殘的金國在蒙古和南宋的夾擊下覆沒,曾經不可一世的金國至此退出歷史舞臺。


古今文社


1206年,鐵木真被選為成吉思汗後,蒙古統一!

第一次伐金戰爭開始

經過五年的準備,蒙古在兵強馬壯,戰略物資準備充足,成吉思汗即借為祖先報仇之名,決計攻金。

而當時,金朝對蒙古以長城為防線,以堡鎮為防禦要點,以屯駐軍為機動打擊力量。昏憒的衛紹王完顏永濟疏於戒備,直到戰端開啟金才開始倉促佈置。

於是成吉思汗於金大安三年(公元1211年)二月誓師伐金。

三月,自克魯倫行宮越沙漠至汪古部(今內蒙古蘇尼特右旗西),休養士馬。

四月,前鋒軍東越界壕克大水濼(今內蒙古達來諾爾);西掠雲內(今呼和浩特西南)、東勝(今托克托)等地。金帝完顏永濟急遣使議和,被成吉思汗拒絕。乃命平章政事獨吉思忠(獨吉千家奴)、參知政事完顏承裕(完顏胡沙)行省事於宣德(今河北宣化),出屯撫州(今張北)。命西京留守紇石烈執中行樞密院事,加強西京防禦。修繕烏沙堡、烏月營(均在今內蒙古興和西北)。

烏沙堡陷落

獨吉思忠率領主力抵達北部後,第一件事就是加固界壕修築邊塞,他看300公里界壕雖然有城牆,但沒有女牆副壁,所以組織軍兵調集民夫大修土木工程,打算用這種辦法來阻止蒙古軍南下,號稱“用工七十五萬”。

但是這種消極防禦法除了勞民勞兵降低戰鬥力和挫傷士氣外一無所獲,重新修繕長達300公里的界壕邊塞費時費力,而實際上只要集中兵力突破一點,整條300公里的防線就會全落空。成吉思汗分兵三萬給三個兒子去打西京牽制紇石烈執中,自己集中七八萬的兵力重點突破烏沙堡後發揮機動作戰的優勢繼續迅猛推進又奪烏月營,獨吉思忠苦心構築的300公里界壕就這樣泡了湯。

烏沙堡陷落的消息傳到中都,衛紹王解除獨吉思忠指揮權,改由完顏承裕主持軍事。

就這樣在七月裡,成吉思汗率軍南進,遣哲別破烏月營、拔烏沙堡。金獨吉思忠、完顏承裕棄撫州,退屯宣平(今河北萬全)。成吉思汗率軍南進,取恆(今內蒙古正蘭旗北)、昌(今內蒙古太僕寺旗西南)、撫州。

野狐嶺大戰

因為蒙古軍推進的速度迅猛無比,所以完顏承裕被迫倉皇撤退,他被蒙古軍隊的機動靈活震懾,擔心成吉思汗可能繞過進軍主力徑直襲擊空虛的中都,所以主動放棄桓、昌、撫三州的堅固城牆,徑直退往野狐嶺一線,打算憑藉山勢來阻擋蒙古軍。

完顏承裕沒有以大兵力跟蒙古人決戰,也不敢困守城市讓出通向中都道路的做法是有道理的,但他若是能一面以相對優勢的兵力譬如十五萬左右來防禦野狐嶺,同時在三州留下數萬兵力打城池防禦戰,不難給蒙古人造成重大傷亡,那樣成吉思汗前進仍有金軍主力橫路,同時三州不克後路堪憂,有可能就退兵或者改道。

而完顏承裕率退守野狐嶺的做法,實際上是把三個富裕殷實滿是糧食和人口的城池白白送到了蒙古人的嘴裡,讓成吉思汗下一步的進攻再無後顧之憂。且桓州是金國牧監之地,完顏承裕不戰而退使成吉思汗輕易拿下桓州,取牧監的軍馬數百萬分給諸軍,從此蒙古軍勢大振,而金人騎兵自此幾乎枯竭。

這個完顏承裕,就算是棄城退守也沒他這樣棄的,居然沒有堅壁清野。

成吉思汗抓住時機,掃蕩三州後,向野狐嶺進兵。

完顏承裕讓他們分據險要,嚴防死守。這個主意貌似不錯,山地作戰小兵力憑藉地形就能抵擋大軍,同時也讓蒙古騎兵陷入無用的境地,但其實是犯了跟獨吉思忠修300公里界壕同樣愚昧的錯誤。

山勢地形雖然能加強軍隊防禦能力,但同時也是分散自己的兵力,將領指揮傳達的速度,還有軍隊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敵人只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他險要的己方兵力相當於全部閒置,因此絕不是大兵力決戰的好地方。完顏承裕在野狐嶺一線分據險要的做法其實是自己分散了自己的兵力,自掘墳墓。

中路突破

成吉思汗發現了完顏承裕佈局上的致命缺陷,馬上採取重兵一路突破的做法即率中、左二軍十萬集中迎擊於獾兒嘴(野狐嶺北山嘴)。

同時蒙古萬戶木華黎認為,在敵眾我寡形勢下,必須死力拼殺,方能取勝。即率八魯營敢死隊,挺槍策馬,衝入金軍陣中;因為山勢險要,蒙軍全部下馬步戰,憑藉高昂的鬥志和銳氣殺得金軍大敗,木華黎部一路衝殺,直向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突過去。成吉思汗揮中軍繼進,往來衝殺。

完顏承裕這時可以說已經喪失了大部分的軍事指揮能力,大部分的軍隊分散在野狐嶺各個山口險要,根本來不及聯絡調動,更別提支援了。

而前方兵敗如山倒,蒙古人來勢太快太猛,他只得拉起手頭能調動的部隊向宣德方向逃走,主將下落不明,兵力再龐大也沒用,金兵軍心渙散,紛紛逃走,被蒙古人漫山遍野追殺,死者蔽野塞川,蒙古軍乘勝追擊,伏屍百里。

最終失敗

此戰,金軍坐失戰機,將士離心,招致失敗。蒙古軍則集中兵力於主要方向,充分發揮騎兵優勢,採取強擊戰法,取得了以少勝多的戰績。最關鍵是蒙軍採取了擊打金國有生軍力的方針,所以金國防不勝防,最後導致大敗,一步步走向最終的滅亡。


歷史分享者


發生於1211年(金大安三年,蒙古國成吉思汗六年)八月的野狐嶺(今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區)之戰,是金朝與蒙古兩國之間一次決定命運的關鍵戰役。而這個時候的蒙古正值成吉思汗統一各個部落,士氣正盛。反觀金朝則已經享受了百年的安穩,雖然金朝在人數上有絕對的優勢,但是在作戰策略和士氣上卻早已江河日下,根本就比不上驍勇善戰的蒙古人,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


野狐嶺之戰的簡介:

在野狐嶺戰役中,成吉思汗指揮10萬蒙古大軍,集中打擊45萬金國大軍的中路10萬軍隊,蒙軍大勝,金國幾乎喪失了所有精銳,從此再也沒有能力抵抗蒙古鐵騎。這場戰役不僅決定了蒙金交戰雙方政權的命運,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此後中國歷史的走勢與格局。再加上兩年之後的懷來戰役,蒙古大軍接連告捷,金國卻連連挫敗。最後導致金國內部發生弒君政變,加速了金國的滅亡。

自公元1206年鐵木真統一蒙古草原各部,稱成吉思汗以來,便決定以替祖先報仇之名,攻伐金朝。而經過了五年的準備,到了1210年(金大安二年、蒙古成吉思汗五年),成吉思汗正式斷絕和金國的歲貢。並於同年二月,在怯綠連河誓師,親率大軍南下,蒙金戰爭正式開始。


彼時,剛剛經歷蒙古草原統一戰爭的鐵木真,麾下人才濟濟,可謂兵強馬壯。反觀金朝一邊,經歷了同南宋近百年的和平時光,早已喪失了先輩們開拓進取的雄心,軍隊也早已喪失了勇悍異常的戰力。

野狐嶺之戰的過程:

公元1211年八月,野狐嶺的山坡上站滿了鎧甲鮮明的金軍士兵,金軍統帥完顏承裕之所以將戰場選在這個地方,是因為野狐嶺險峻的地形有利的遏制住以馬術見長的蒙古人。然而,在野狐嶺一線分據險要的做法,卻是將自己一方的45萬優勢兵力分散在了各處。山勢地形雖然能加強軍隊防禦能力,但同時讓將領指揮傳達的速度,還有軍隊互相救援的速度都大打折扣,敵人只要一路重兵突破下去,其他險要的己方兵力相當於全部閒置,因此絕不是大兵力決戰的好地方。


而身為軍事天才的成吉思汗,便牢牢抓住敵軍的這個致命缺陷,集中自己手中的10萬大軍於一路,向位於野狐嶺獾兒嘴的金朝中軍猛攻而去。在大將木華黎率領八魯營敢死隊的帶領下,成吉思汗指揮中軍緊緊跟上,直向完顏承裕的中軍指揮部突過去,往來衝殺。這一下,金人徹底潰敗,主將也不知下落,頓時兵敗如山倒。金人們再也沒有勇氣抵抗蒙古人,紛紛向後方逃跑。而蒙古人乘勝追擊,野狐嶺上躺滿了金人的屍體。

潰敗的金人被蒙古人趕到澮河堡。在激戰了三天後,金兵喪失了最後的抵抗能力,成吉思汗親率3000精騎突入敵陣,隨機數萬蒙古軍對金兵發起全面總攻,鮮血染紅了澮河川,金人的最後主力被徹底消滅乾淨,自此金國的國運不復,為之陪葬的是45萬金人的屍體。


野狐嶺之戰的結果:

野狐嶺大戰結束,蒙古大軍順勢拿下德興府後一直衝到延慶境內,居庸關守軍直接棄關跑了,蒙古大軍於是順利越過居庸關直抵中都。自此,金朝對蒙古的長城防線形同虛設。而成吉思汗之後又不斷改變戰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遼西地區。

1214年三月,成吉思汗集兵中都城下。料一時難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獻岐國公主、金帛和馬匹,引兵退出居庸關。

同年六月,以金朝遷都南京而"違約"為藉口,乘金國人心浮動及憋軍譁變降蒙之機,遣部將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軍,會合降蒙乣軍進攻中都,以圍城打援和招降之策,於1215年五月克城。這場大戰後,曾經不可一世的女真人元氣大傷,不久後就在蒙古和南宋夾擊下滅亡。

所以說,野狐嶺之戰,是蒙金之戰的轉折點,一點也沒有問題。


烽火少年遊


古話說的好,女真人兇猛,威猛善戰,雄兵滿萬則天下無敵,這樣的一隻軍隊,卻打不過蒙古,這確實讓人意想不到,特別是45萬大軍打不過人家10萬敵軍,只能說天命在蒙古,而不在金,或者說,一代天驕成吉思汗,軍事天賦實在是太過於無敵。 金國吞遼滅宋之後,成為中原霸主幾十年,對當時依附的各個蒙古部族實施的是殘酷統治,畢竟他們不像漢人有治理經驗,而且佔領天下的他們,早就把自己當做了高高在上的主人,對待非自己的族人當然是非打即罵,高壓統治之下,必然是人民群起而反抗,什麼帝王將相,寧有種乎?這也為其戰爭失敗埋下了伏筆。 而一代英雄成吉思汗鐵木真在高壓統治之下,奮起反抗,在統一蒙古部落之後,在斡難河上游建立了蒙古帝國,並且開始了他攻略天下合併開拓疆域的艱苦過程。當時,蒙古與金國來往密切,更是土壤相連,不可避免地就是戰爭,在更加強大的蒙古鐵騎的強大攻勢下,金國屢遭敗績,一度遣使求和,雖然總體來說說並未動搖金國的立國之基,但是已經給了金國人蒙古不可敵的想法與念頭。 最終,在野狐嶺之戰中,享受著榮華富貴的金國人早不像當初般勇猛無敵,最終打輸了戰爭,也成就了成吉思汗的霸業。 ------------- 如果我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關注我一下。或有其他問題也可以關注我,給我發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