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聽宗英濤講“稻盛和夫危機應對之道”


宗英濤老師2月28日晚在中商院直播間講了一個課:稻盛和夫危機應對之道。總體上是結合新冠疫情這個實際,對《大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一書做了解讀,強調要把危機看作成長機會、好好鍛鍊企業的體質,同時對阿米巴組織的原理做了一些簡介。宗老師是阿米巴實戰研究方面的專家,是阿米巴經營(中國)研究院副院長。這次課程的講解談不上技巧,但大巧若拙,粗聽無味,細品則乾貨多多。現就聽課中一些領悟、思考及知識點簡記如下。

1.經歷了,才會真懂。我們常說,事非經過不知難,這次疫情的衝擊,很可能是我們從未經歷過的一種情形。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企業基本上是順風順水,尚未經歷過真正的危機,所以在應對危機上總體是經驗不足的。而日本是一個多災多難的民族,常常會處於危機當中,經歷的比較多。稻盛和夫一生經歷過兩次石油危機、日元升值、房地產泡沫、IT泡沫、2008金融危機等重大事件,每次都應對的很好。他寫了一本書,叫《大蕭條中飛躍的大智慧》。書很薄,但充滿了真知灼見。他說,要把危機看作成長的機會,把蕭條看作企業再發展的飛躍平臺。在企業不景氣的時候,正好可用於鍛鍊我們企業的體質,為下一次飛躍積蓄力量。他有一句名言:只有逼自己一把,企業才可能絕處逢生。日本有“經營四聖”之說,是指在日本創造“經濟奇蹟”時代的四位優秀企業家,分別是:松下幸之助(松下公司),本田宗一郎(本田公司), 盛田昭夫(索尼公司), 稻盛和夫(京瓷公司)。不得不說,老師講稻盛和夫,是選擇了一個很好的敘事角度。當下,我們正需要這樣的見解和智慧,以彌補應對危機經歷之不足。

2.要學會與危機帶來的不確定性共處。隨著時間推移,這種不確定性可能會日益顯現。比如之前的判斷,也就是一城之事、一省之事,最多是一國之事,現在好多國家都緊張起來了。我們總是是低估困難,高估機會,總是固執地認為“危”是別人的,“機”是自己的。這可能反映了人性特點,但顯然不符合事實。我們大多數人顯然還沒有做好與不確定性共處的準備。老師的觀點是,危機將成為一種常態,我們要學會與危機相處。應更加強調人的作用,更加強調組織內部的努力,不要過於關注環境,因為環境你無法改變。不確定的是環境,但有兩點是可以確定的:一是客戶總是有需求的,這個可以確定,二是你自己如何做,可以確定。這樣想明白了,就有了方向,就不會恐慌了。向著趨勢走,做好打持久戰準備,該幹啥幹啥。

3.企業有理念、有信念很寶貴。老師講到每年春秋兩季會組織學員去日本遊學,遊學的關注點是什麼,不是技術,不是商業模式,而是日本企業的理念經營。大多有社訓、社誓、社憲之類,好比家訓,大大小小的企業都有。這一點很了不起。一位做陶瓷的社長,是88歲的老太太,她伴隨一生的理念就是四個字:專心一意。一家企業專門關注解決殘疾人就業,提出“有殘障、別放棄”,倡導“我們提供的是機會、不是施捨”,員工83%是殘疾人,但質量管理、流程、技術、標準化等等都做的很好。這樣按一種理念、信念去經營,企業就不再是一個短期做生意的工具,而是一項長期的事業。這種理念經營,還不僅僅是個有無戰略的問題,是思想、是靈魂,是一種更具長期性的東西。這大致也可以理解為企業文化的力量吧。日本不僅有好多百年老店,還有時間更久遠的,比如金剛組這家企業,成立於578年,那時我國還處於南北朝時期,已經1400多年了。

4.稻盛和夫總結的五條對策。

對策一:全員營銷。蕭條時期,全體員工都應成為推銷員。企業各個部門平時都會有好的想法、創意、點子,這些東西在蕭條時期可以派上用場,可以拿到客戶那裡,喚起他們的潛在需求。這件事全體員工都要做。這樣做,不僅可以讓客戶感到滿意,而且可以讓自己的視野從部門內部拓展到整個企業。如果生產人員也去賣東西,他們就會明白營銷是多麼不容易。由於生產人員體驗到了營銷人員的辛苦,就會促進兩者的和諧,彼此理解了對方的心情,有利於雙方更好地配合。全員營銷可以大大促進生產和營銷之間的和諧。

對策二:全力開發新產品。蕭條時期可以全力開發新產品。平時因工作忙碌而無暇顧及的產品,平時無暇充分聽取客戶意見的產品,都要積極開發。不僅是技術開發部門,營銷、生產、市場調查等部門都要積極參與。蕭條期客戶也會有空閒,也在考慮有無新東西可買。這是主動拜訪客戶,聽聽他們對新產品有什麼好的意見,對老產品有什麼不滿或希望,然後把他們的意見帶回來,在開發新產品和開拓新市場中發揮作用。工作量減少的蕭條期正是開發新產品的好機會。

對策三:徹底削減成本。蕭條時期應從各個方面重新研究,改正傳統的效率低下的加工方法,合併不必要的組織,徹底實行合理化,堅決壓縮成本,增強抵禦蕭條的能力,到景氣恢復時便能很快出現利潤,併成為優秀的高收益企業。正因為經歷了蕭條期降低成本的努力,才形成了高收益的企業體質。

對策四:保持高生產率。因蕭條而訂單減少,要幹活的人少了,如果仍然由過去同樣多的人來生產,製造現場的生產效率就會下降,車間裡的工作氣氛就會鬆懈。這種情況下,應該把多餘的人從生產線上撤下來,讓他們集中學習和做一些車間的整理工作,為景氣恢復做準備。

對策五:構建良好的人際關係。蕭條是勞資關係的試金石,也是構建良好人際關係的絕好機會。本以為自己得到了員工的信賴,企業員工與經營者關係很好,但一到蕭條期你才會明白事情並非如此。此時應該深刻反省:自己的經營有問題,員工從內心並不信賴我,本想蕭條時大家能風雨同舟,卻沒能做到。今後怎麼樣才能與員工建立信賴關係,不但自己,而且要與員工一起認真思考。

5.阿米巴經營的構造原理。用一個公式表示,即:

阿米巴經營 = 經營哲學* 經營會計*阿米巴體制。著眼點是“人才”。調動人的主觀能動性,比精確的管理手段更重要。稻盛和夫說,在京瓷,以我的“會計學”和被稱為“阿米巴經營”的小集體獨立核算制經營管理體系作為兩大支柱,支撐經營管理的根幹。這也可以比喻成一間房子,京瓷的經營哲學是地基。那麼,阿米巴經營適用於什麼企業?阿米巴經營模式具有普適性,理論上適合任何行業、任何規模的企業導入。不過,不同類型的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導入的效果存在差異。以下幾種類型的企業效果會相對明顯:用人多的企業;產品多種類、多網點、多工序、多元化經營的企業;對客戶的需求不能做出快速反應的企業;企業規模在擴大、利潤卻沒有增長的企業;現場浪費嚴重、製造成本高的生產型企業。

6.“心法+幹法”原點阿米巴的框架圖(此為宗老師版權作品)。核心思想是“徹底打通企業利潤環”。包括三大板塊:第一,經營規劃。思路概括為“目標清晰、迴歸經營、價值分配”。細分主題:公司事業定位;年度經營計劃;授權經營;二元激勵、公平分配。第二,組織設計。思路概括為“柔性組織、自主經營、責權對等”。細分主題:價值鏈再造;事業部組織;阿米巴組織;倒三角組織。第三,運營路徑。思路概括為“方法到位、獨立核算、創造價值”。細分主題:業績管理PDCA;業績分析、循環改善;內部交易和定價;經營管理會計。

7.過剩時代的特徵要求客觀上帶來“小”時代、阿米巴化。今天已經是一個“過剩”的時代。過剩時代的特徵是什麼,解決之道是啥?可概括為兩點:第一,生產者和消費者的地位顛倒。這就要求企業以不確定應對不確定。第二,領導和員工的地位顛倒。這就要求對員工賦能和激活。總體上說就是要實現四化:企業平臺化、組織內部市場化、員工合夥化、高管內部創業化。今天中國企業需要的,不僅僅是產品創新、技術創新、商業模式的創新,更重要的是要著眼於“人”,搞好機制創新。阿米巴是一個重要思路。經營回到“小”時代,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就是要扁平化、去中心化、敏捷化、無邊界。事實上好多先進企業都在這樣做。比如,海爾集團有2000多個“人單合一”小組;阿里巴巴把7個事業群劃分成25個事業部和無以計數的產品小組;華為有三人鐵三角機制。不管叫什麼名字,本質上都是阿米巴組織。

(2020.3.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