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2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公元前207年8月,當劉邦率軍到達武關時,據說趙高曾派人與劉邦聯繫,想與劉邦合作。

對於這件事,很多人感到不可置信,因為從表面上看,這似乎是不可能發生的事。一方是合法政府,一方是亂臣賊子。實際上,趙高也是出於無奈,才想出了這麼一個不是辦法的辦法。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隨著章邯大軍的投降,秦帝國的滅亡已經指日可待了。因為,當時的秦帝國,已經無法組織起一個稍具規模的兵團了。

而在北部地區,以項羽為代表的四十萬“聯軍”隨時可能殺進函谷關;在南部地區,以劉邦為代表的西征大軍正在逼近武關。

趙高必須投降,否則性命難保。他想出來的主意是:趙高動手殺胡亥,開武關放劉邦入關,雙方分治秦國故地。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趙高的做法,就是趁著自己手裡還有些籌碼的時候,抓緊機會倒向反秦聯軍。以便最大限度地從中分一杯羹,不至於跟著秦王朝一起倒下。

趙高能與項羽談判嗎?肯定不能,因為項羽的實力太強,此時的趙高並不具備與項羽談判的資格。

趙高能與劉邦談判嗎?雖然看起來比較荒唐,也缺乏可操作性,但嘗試一番的機會還是有的。

從利益角度而言,以劉邦的實力,就算他能率先進入咸陽城,難道就能從項羽手中奪取關中嗎?肯定不行。項羽可是帶著四十萬大軍前來,要滅掉劉邦還是很輕鬆的。

如果劉邦不能先進入咸陽,等項羽分封時,劉邦能得到多大一塊地盤呢?顯然不會很多。因為劉邦西征的時候,幾乎是沒有什麼競爭者的。如果劉邦不能抓住機遇,將來也沒什麼能夠端上臺面的說辭,只能自己認倒黴。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在這種背景下,如果劉邦與趙高合作,兩人就有可能聯手整合關中的力量,從而阻止諸侯聯軍攻入函谷關。

趙高無法阻止秦帝國的滅亡,與其坐著等死,不如想一些自救的方法。劉邦無法守住西征成功,與其直接交給項羽,不如聯合趙高。

天下的主要矛盾,就是反秦聯軍與秦王朝的矛盾。但是隻要大家把眼光放長遠,自然就會明白:秦王朝滅亡之後,群雄逐鹿天下的格局必然會形成。

從這個角度來看,滅掉秦王朝真是最好的選擇嗎?未必!

如果滅掉秦王朝,你卻無法分到最多最好的地盤,還要冒著被別人兼併的風險。那你又何必如此心心念念地要滅掉秦王朝呢?

如果大家都認同這種觀點,趙高和劉邦的聯盟應該是有機會瓜分秦國故地的。趙高不用輸得乾乾淨淨,劉邦可以不戰而得大片關中地盤,真是合則兩利的選擇。

這些內容都是我的猜想,但在我看來,這應該是趙高手中最大的籌碼。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但反秦聯軍的形勢一片大好,劉邦並不願意接受趙高的條件。因為與趙高合作的弊端太明顯,此時與秦王朝合作,很容易受到圍攻。

而從趙高的角度來看,聯合劉邦也是困難重重的。

帝國的統治格局就是一個金字塔。在這個金字塔非常穩定的時候,作為帝國的統治者,只要照章辦事就可以了。就算需要調整,也只是技術性的調整,本身並沒有太高的難度。

但在金字塔處於隨時可能土崩瓦解的狀態時,帝國的統治者,就必須在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否則只能坐等滅亡。

李斯就是因為在關鍵時候,依然用官僚的態度應付鉅變,所以帝國的形勢每況愈下,差點無藥可救。胡亥和趙高在關鍵時刻重用章邯,暫時挽救了危亡的局勢。

可現在章邯已經戰敗,胡亥和趙高也逐漸失去了對局勢的控制。誰該為此負責?不是胡亥就是趙高。趙高如果真想主導與劉邦的聯盟,就必須殺死胡亥。

在這種背景下,趙高玩了一招指鹿為馬。用意在於加大馴服秦王朝官員的力度。從表面上看,趙高在秦王朝的權威更加鞏固,但這種敢怒而不敢言的狀況是無法長久維持的。

趙高打了一個時間差,在大多數反對派還沒來得及實現聯合的時候,直接殺了胡亥。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殺掉胡亥之後,趙高準備為秦王朝重新定位。如果秦王朝依然把自己當做天下共主,這種局面就是無解的,因為這意味著秦王朝還處於反秦聯軍的對立面。

趙高殺掉胡亥,就是想告訴天下人:秦王朝已經滅亡,現在還存活的,是一個所在函谷關以西的秦國。各位,高抬貴手吧!中原大地有更多更好的地盤,別惦記我們關中了!

所以在子嬰繼位之後,立刻放棄了帝號,自稱秦王。這就意味著他承認了六國故地脫離秦王朝的事實。只要承認了這個事實,就意味著分封制重新歸來,大家可以為了爭地盤大打出手了。

秦國雖然服軟,但為時已晚。如果把周文趕出函谷關時就執行這種戰略調整,秦國也許有可能保住函谷關以西的地盤。但現在,項羽的四十萬大軍已經在西進路途之上了。

這就叫進退失據。在章邯把周文趕出函谷關時,如果有人敢提出這種保守方案,肯定會被拉出去砍頭。因為秦王朝還會對章邯報以幻想,可以平定六國叛亂。但等到章邯失敗之後,就算秦王朝想要施行這一保守方案,也為時已晚。

但不管是不是為時已晚,子嬰和趙高的做法,實際上已經宣佈了秦王朝的滅亡。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秦王朝為什麼會滅亡呢?是因為徭役嗎?

當然不是,這一點我說過很多次。勞力是統治者的資源,而非一次性消耗品。任何一個合格的統治者,都不會把勞力當做一次性消耗品,這對於國力的損耗極大。

我無意否認秦王朝的殘暴。但如果把秦王朝的滅亡簡單地歸於殘暴,實在是有些偏頗。

秦王朝為什麼會滅亡呢?是因為上層驕奢淫逸嗎?

當然也不是,這一點我也說過。追溯到幾十年前的戰國時期,哪個君主不驕奢淫逸呢?秦王朝建立之後,只有秦始皇敢驕奢淫逸,其他人都沒有這個資格。和春秋時期大大小小的貴族比起來,秦始皇能消耗多少資源啊?

我無意否認秦始皇的驕奢淫逸。但如果把秦王朝的滅亡簡單地歸於驕奢淫逸,實在是有些偏頗。

秦王朝之所以如此短命,還在於它缺乏過渡的時間。而“承秦制”的漢朝,前後加起來卻有四百年的壽命。

趙高與劉邦密謀瓜分秦國,最終卻無疾而終,只因為時已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