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6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龍川胡氏宗祠·胡氏家族的世外桃源

龍川位於績溪縣城東十公里,原名大坑口,是一個典型的“八分山水一分田,一分道路和莊園”的徽州古村。村子始建於東晉,始祖為東晉散騎常侍胡焱,當年他受命鎮守歙州,娶了華陽(今績溪縣城)汪氏為妻。婚後兩人到龍川蜜月遊玩,發現這裡“東聳龍峰,西峙鳳冠,南則天馬奔騰而上,北則長溪蜿蜒而來”,是一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搬遷於此。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河蚌繪·績溪古村落分佈圖,河蚌旅行繪製。

龍川依登源河而建,整個村子呈船型,風水極佳,人才輩出,僅宋、明、清三個朝代就出了11位進士,其中最著名的是明朝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等。胡氏一族自始祖胡焱遷入龍川算起,至今已繁衍五十餘代,績溪成為全國胡姓最重要的聚居地之一,胡姓約佔縣總人口的15%。歷史上分成四個支脈,即“龍川胡”、“金紫胡”、“遵義胡”和“明經胡”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該坊是為明代戶部尚書胡富、兵部尚書胡宗憲而立,兩人剛好相隔六十年榮登金榜,故而得名。

奕世尚書坊是龍川的地標建築,建於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牌坊由花崗岩砌成,造型壯麗,端莊穩重。主樓正中為“恩榮”匾,下方花板南北兩面,分別鐫書“奕世尚書”和“奕世宮保”,為文徵明手書,所謂奕世即一代接一代之意。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胡氏宗祠始建於明嘉靖二十五年(1547年),是胡氏家族祭祀祖先、議決族內大事的場所。

當我站在胡氏宗祠裡面的時候,才體會到徽州木雕震撼的整體效果,木雕採用浮雕、鏤空雕和線刻相結合的手法,除了梁勾、梁託和門樓的雕龍畫鳳、歷史戲文之外,整個落地門窗的木雕佈局有“荷花、花瓶、百鹿”三種圖案。荷花象徵和為貴;百鹿圖意在祝願延年益壽;花瓶圖象徵著平安吉祥,圖案形式多樣,雕工細密,令人目不暇接。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龍川胡氏宗祠木雕細部。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龍川主街。

龍川主街臨玉帶水而建,河水自山間引出,注入登源河,胡氏宗祠、胡宗憲尚書府、都美坊、鄉賢祠依次分佈在玉帶水南岸,形成一條千米水街。走在水街上,四周山巒環繞,河水潺潺,徽派建築鱗次櫛比,蔚為壯觀。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胡宗憲出生於明正德七年(1512年),東南倭亂時任直浙總督。在任期間他重用戚繼光、俞大猷等名將,擒王直、殺徐海,漸次平定了兩浙倭患。嚴嵩罷官後,胡宗憲受牽連遭到彈劾,最終憤而自殺。萬曆十六年(1588年)胡宗憲得到平反,追諡襄懋。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龍川村地形沙盤。

胡宗憲尚書府位於村中央,建於明嘉靖年間,自胡宗憲開始,有十二代人在此居住。在龍川村的船型佈局中,尚書府位於掌舵的位置,門前是一座寬闊的七星池,府第內粉牆黛瓦,綠水環繞,佔地5000平方米,家廟、醫館、私塾、戲樓、花園一應俱全。胡家鼎盛時期,曾有七世同堂,足不出戶就可以上私塾、唱大戲、請郎中、祭祖拜佛……尚書府是整個徽州迄今保存最為完美、氣勢最為雄偉,結構最為複雜的明代建築群。從中我們也可窺見胡宗憲的性格,他不拘小節,生活奢侈,聚斂錢財,甚至侵吞軍餉,他的死雖是政治鬥爭的結果,也是他自己親手埋下的禍根。

上莊村·胡適故居,績溪的“明經胡”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河蚌繪·上莊村風水圖解。根據清代《上川明經胡氏宗譜》繪製。

績溪胡姓另外一支位於縣境北部,稱為“明經胡”,以經商和做學問見長,胡適是這一支的代表人物。故居位於上莊村,建於清光緒年間,是兩進一樓的徽式民居,前庭有天井,兩旁有廂房,樓下是堂屋,後進為內庭。整體建築樸素精巧,一望便知是尋常人家。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胡適故居大門。

看門人跟我說,胡適家祖上是茶商,早期的徽商多以賣茶為業。因徽州山多地少,除去在平地種糧食,山上只能種些茶葉。茶葉採摘後,村中推選一些精明強幹,人品端方的人把茶葉運到蘇杭等地販賣,這些人春季出門,待過年前後才回來,把賺回的錢分給村民,所以人品好,講信用是徽商的首要條件。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胡適故居廳堂。

走進客廳,裡面是一個窄小的天井,堂屋內擺著胡適先生半身像,後牆上他去世後蔣介石寫下的輓聯:“新文化中舊道德的楷模,舊倫理中新思想的師表”。蔣的輓聯用白話寫成,頗有胡適的風格,前半句寫他畢生致力的新文化事業,後半句寫他畢生恪守舊的家庭倫理,這矛盾的兩者伴隨了胡適一生。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村民居。

堂屋西側是胡適當年結婚用的房間,裡面陳設著一張“月宮床”,朱漆描金,富麗典雅,是當年原物。胡適的夫人江冬秀出身徽州名門,胡適的婚姻是由兩家老太太包辦的,這對於當時中國新派人物來說,無疑是種諷刺。江冬秀雖為舊時婦女,但辦事潑辣,遇事果斷,一代文化大師也被她管得服服帖帖,這樁典型的“小腳與西服”式的婚姻,維持了一生。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村民居。

和看門人的聊天中,得知這種婚姻在古代徽州地區是極常見的,徽州地狹人稠,養不了那麼多人口,對於男丁,只能是“十三四歲,向外一丟”,對於女孩子,尋常人家大都只養一個,再生出女孩都要在一兩歲時找人提親,辦成後養在婆家,稱為“抱女養媳”。這種夫妻從小一起長大,即使丈夫出門在外,家中也不會有後顧之憂,特殊的風俗源於其惡劣的環境。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村楊林水口,全村取水地。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上莊村出水口,常溪河畔。

石家村·獨特的棋盤式佈局

石家村位於績溪縣西部,當地村民都為石姓,是北宋開國功臣石守信的後裔。村裡曾經遍植石榴樹,取“石”字諧音。石家村建於元末,始祖石榮祿為安葬其父,求訪風水之地。經此地見風水頗佳,於是葬父結廬於此,後代逐漸形成村落。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村背倚旺山,面朝桃花溪,坐南向北,因石氏一門起源於甘肅武威,如此朝向是為不忘北方的故鄉。

石家村最獨特的是棋盤式佈局,村中的三條橫街代表了棋盤中的三條橫線;流經村中的桃花溪是“楚河漢界”,這是為了紀念石守信當年常與趙匡胤對弈。桃花溪一側的遠堤巖是紅方棋盤的“河界”邊線,南北縱向街巷是紅方棋盤上九條“直線”。村前水口與石山對峙,稱為“獅象守門”。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村街道筆直,從前巷路盡頭設弄門守衛。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村村口。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祠堂遺址,還可以看出當年的建築格局。

村中原有的石家祠堂是“帥府”所在,祠前方塘半畝,象徵印泥盒,塘中築石壇,按石守信帥印比例砌成,上面植有古柏翠竹。為了棋盤的完整,每條街巷的兩端均築有閘門,巷路盡頭設弄門,全村宛若一座城堡。村中水道明暗兼有,五尺寬石板道路,上下閘門及馬頭牆均為典型的徽派建築式樣。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村方塘,中間長著樹的是石壇,象徵石守信的帥印。

街巷一半是水圳,一半是路面,路面用長條麻石橫向鋪設,條石伸出水面而懸空,夜深人靜時若有人行走,便會發出“咚咚”的響聲,水圳的用處在於就近提供水源,以防失火。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石家村街巷呈封閉式,如今更是寂靜無聲。

安徽績溪(3)·一張圖帶你看懂徽州古村落的風水格局

寧靜的石家村,如今很少有外人打擾。

獨特的地理環境造就了績溪獨特的文化,被大山牢牢困住的績溪人,在土地裡掘不出更多的活路,出外打拼、做官、闖蕩世界便成了唯一辦法。一代代的績溪人前赴後繼,衝出大山,北上或南下,有些甚至漂洋過海,改變了世界,這是績溪人的宿命和機遇,也是山水賜予他們的獨特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