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4 湄潭有個“蔥”支書石順宜

在西河鎮仁合村的田間地頭,經常可以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要麼在小蔥基地除草、採蔥、稱量,要麼在基地旁邊的河溝裡,穿著水膠鞋、戴著膠手套,俯下身子一遍一遍的洗蔥,臉上不時露出舒心的笑容。他,就是西河鎮仁合村黨支部書記石順宜。

湄潭有個“蔥”支書石順宜

石順宜50出頭,是一個老黨員。在脫貧攻堅各項工作如火如荼開展的2017年11月臨危受命,由鎮新農辦副主任赴仁合村擔任村黨支部書記。上任伊始,一切並不順利,部分同事和村民說他都50來歲的人了,難道還有什麼想法,想撈點政治資本?在鎮部門工作不清閒點嗎,如今脫貧攻堅工作任務重責任大,你這是自討苦吃。

石順宜帶著鎮黨委、政府的支持和信任,本著為3200多村民負責的態度,隻身一人來到仁合村,這一來就是一年多。


湄潭有個“蔥”支書石順宜

當時的掛村領導,西河鎮原黨委委員、組織委員彭星面對著一個剛到任的支書,面對著脫貧攻堅各項繁重工作,面對著駐村小分隊和村支監三委近30號人馬,千頭萬緒,如何才能有效開展工作?彭星整天吃不好飯,睡不好覺。不到一個星期,他發現石順宜各項工作上手快,思路活,加上在西河工作近30年,情況比較熟悉,同時有過擔任村支書的經歷,他才鬆了一口氣:總算有了一個得力幫手。

脫貧攻堅順利通過國家第三方評估驗收後,石順宜並沒有向組織提出申請回鎮工作,而是沉下心來,轉向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帶動村脫產幹部和村民發展產業實現致富增收。因為他深知,村裡的年輕脫產幹部單憑微薄的收入,難以一心撲在工作上。2018年下半年以來,結合村級土地現狀,石順宜先後帶領村支監三委幹部赴重慶、務川等地考察農村產業,經過反覆權衡比較,決定發展大蔥和小蔥種植。石順宜召開村民大會,提出了發展大蔥和小蔥產業的構想。村民們半信半疑,不冷不熱,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看到這種狀況,石順宜有些著急,但並沒有洩氣。在經過反覆思考,與村幹部開會討論後,決定由村幹部帶頭示範,從而帶動村民們參與進來。採購種子沒有錢,自己先墊付,流轉土地需要錢,那就先從村幹部的土地開始。

湄潭有個“蔥”支書石順宜

第一畝綠油油的蔥苗長出來了,鄉間裡開始飄忽起撲鼻的馨香。自2018年9月份以來,累計發展大蔥、小蔥種植160畝,採收銷售20畝,實現銷售收入16萬餘元,村級集體經濟積累近3萬元。目前,村裡已有劉永桃、趙玉和等許多農戶看到村裡種植收成比較可觀後,主動加入到種植行列。

在提及村支書石順宜時,村民劉永桃滿懷敬佩,也表達了內心的愧疚。她說:因為去年,石支書看到我家的那兩塊田土質較好,適合蔥栽種,曾先後4次來我家動員我種小蔥。當時我心裡打起了小算盤,想到他是鄉政府派下來的幹部,說不定哪天就走了,那樣承諾的可能就不算數,種那麼多蔥,找不到銷路,難道自己吃嗎?所以我就拒絕了。現在,看到村幹部們自己都在種來賣,利潤還不錯,而且今年比去年栽得更多,所以我就決定把土地拿出來和他們一起種。她瓣起手指給我們算了一筆賬:我今年種了10畝地,按照石支書們去年每畝純收入3200元,今年的收入就是32000元。

湄潭有個“蔥”支書石順宜

石順宜,這個滿身“蔥”味的村支書,正帶領仁合村的村民們,像一棵蔥一樣,在地裡開出細白的花。(微美湄潭 陳昌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