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7 低齡留學,是你的選擇還是孩子的選擇?

低齡留學,是你的選擇還是孩子的選擇?

看點 近年來,留學低齡化發展趨勢明顯,小學畢業就走出國門,自理學習和生活的孩子越來越多。美國私立寄宿初中印第安山學校中,15%的學生來自其他國家,中國孩子佔比最多。除了心智智尚未成熟,他們還將獨自面臨學業上的壓力。那麼,什麼樣的孩子做好了低齡留學的準備?家長需要給到怎樣的支持?

對很多孩子來說,初中依然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事事依賴父母的時候。但遠在大洋彼岸,有這樣一批小留學生們,在他們還是初中生的時候,就已經習慣與父母相隔萬里,獨立地打點自己的學習和生活。

小A就是這樣的一名小留學生,還在讀七年級的他已經習慣每年回國兩到三次,偶爾父母也會到美國探望一兩次。雖然科技的發展已經讓時間和空間大幅縮減,每日的視頻也讓他感覺和父母的距離並不遠,但平日裡的生活起居都需要自己完成,很多決定也要自己做。

據《2017中美國際教育白皮書》顯示,近年來中國海外留學生數量急劇增長,並且正在向高中、初中甚至小學延伸,低齡化發展趨勢明顯。以在美國的中國留學生為例,就讀高中的海外留學生的比例已經從2012年的17%上升到2016年的29%。

這說明,我們身邊將會出現越來越多小A這樣的學生。

孩子是否適合低齡留學的關鍵

很多家長都意識到越早把孩子送出去就能夠越快地適應當地語言和環境。但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對把心智都尚未成熟的孩子送離自己身邊這件事情感到擔憂。

對此,坐落於美國東北部康涅狄格州的私立寄宿學校印第安山學校(Indian Mountain School)的校長Jody Soja告訴我們,擔憂是正常的,但比擔憂更關鍵的是父母夠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在這所小而美的寄宿學校裡,有15%的學生來自於世界的各個地方,其中佔比最大的就是來自中國的小留學生們。

低齡留學,是你的選擇還是孩子的選擇?

Jody Soja

為什麼說父母夠不夠了解自己的孩子是決定孩子能不能低齡留學的關鍵?

在寄宿學校讀書對於一個孩子來說是很棒的成長體驗,但這其中有一個很關鍵的要素就是,一定要確保在孩子做好準備的情況下選擇留學。

很多家庭選擇讓孩子讀寄宿學校,但卻沒有考慮好自己的孩子是不是有能力照顧好自己,是不是足夠獨立。對於很多孩子來說,他們完全有這個能力,所以這對他們來說會是非常美好的一段經歷。今年,印第安山學校就招進來一名上海的六年級學生,就非常獨立,他剛到學校的這一段過渡期就過得很順利。

但也有很多家庭是由於對孩子升學感到焦慮,強迫孩子在沒有做好準備的情況下做出出國留學的選擇。以往她也遇見過許多學生,即使是到了七、八年級,仍舊沒有辦法適應離開家的生活。所以,每個學生的情況是不一樣的。她希望家長們不是因為升學的焦慮而讓孩子做一些對他們來說相對過早的選擇。

低齡留學,是你的選擇還是孩子的選擇?

學生宿舍

所以,在教會孩子如何自己做決策之前,家長首先需要為孩子做出正確的決策,因為他們對自己的孩子更為了解。讀寄宿制學校的孩子和沒讀過寄宿制學校的孩子是完全不一樣的。讀寄宿制的學校沒有任何問題,而另外一個就完全不適應,“因為他們的個性不同,一個相對來說就比較獨立,而另一個則不是”。

而準備好和沒有準備好獨立生活的孩子,在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收穫也完全不同。如果孩子無法順利地度過離開家的這段時期,一直很想家,一直無法達到一定程度上的獨立,這種情況也就會自然而然地會影響到他們在學業上的表現。

那對於更多的家長而言,其實對於孩子夠不夠獨立這件事不確信的,除了放棄這條路之外,還有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幫助自己的孩子變得更獨立?

在以往那些過渡得比較好的學生身上發現,這些學生或多或少地都有離開家獨自生活的經驗,比如參加過一些夏令營或者參與過一些項目,有離開父母獨自生活的經歷,這樣他們就不會覺得突然離開家獨自生活是一件非常“shock”的事情了。

孩子能從寄宿生活中收穫什麼?

但如果你問孩子在寄宿學校收穫大嗎?答案是必然的,這樣一段在國外獨立生活的經歷對成年人來說都會獲益匪淺,就更別提對孩子了。

低齡留學,是你的選擇還是孩子的選擇?

印第安山學校

有這樣一段話,意思是在印第安山學校,學生能夠找到自己的聲音,提高自己的領導力,擁抱不同,並且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才能。這也是印第安山學校所秉持的理念。

除了激勵學生髮出自己的聲音很重要之外,為什麼其他三個方面也被格外看重呢?

1、成為未來的領導者

讓孩子明白每個人都有做領導者的機會。很多孩子會以為只有像做總統那樣的角色才能被稱之為領導者,但事實不是這樣的,家長和老師需要讓孩子明白領導者有時候也可能是一個好的傾聽者、一個幫助別人的人、一個在背後支持別人的人,領導者不是一個永遠高高在上的角色。

2、擁抱不同

印第安山學校的學生很幸運,他們坐在一個擁有來自世界各個地方的人的教室裡,有來自英國、中國、以色列的同伴,當他們在討論一些人文社科方面的話題時,所能涉及的角度和觀點相較而言要豐富得多。當談論一些世界上正在發生的事件時,他們很幸運能夠聽到來自那個地方的同學所持的態度,也就能建立一個相對客觀又全面的屬於自己的觀點。

3、發現自己的長處和才能

在印第安山學校,學生會被鼓勵儘可能多地參與到各種各樣的活動中,所以學生和家長們不要想過來就只是為了學習。每學年每個學生除了進行正常的學術任務,還必須參與體育活動、藝術活動、學一門樂器等等各種各樣的活動中。而這些活動的背後,其實是讓學生們有機會接觸到各種不同方面的領域,這樣他們才能慢慢發現自己所真正熱衷和擅長的事情。

作為老師和家長,不應該期待等孩子們到了11、12年級的時候會突然頓悟他們想在未來從事一輩子的工作,更為重要的是我們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向他們展示人生有許多的可能性,要儘可能多地去嘗試。然後隨著他們逐漸成長,他們會慢慢篩選出一些對自己相較而言更感興趣、更適合的事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