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斬斷伸向群眾“口袋”的黑手

虛報冒領“以工代賑”扶貧項目資金,將貧困戶的低保金、易地扶貧搬遷補助私吞……記者近日從四川省法院、紀檢監察系統獲取的案件信息顯示,在當前持續不斷的反腐高壓態勢下,基層扶貧領域仍有個別“蠅貪”“蟻貪”頂風作案,將黑手伸向扶貧項目資金,損害群眾利益,造成惡劣影響。(6月25日《北京晨報》)

無論是低保資金,還是扶貧項目資金,抑或是惠農補助資金,對群眾來說都是名副其實的“救命錢”。但是在個別地方,不少類似的政策在執行過程中卻時常“跑冒滴漏”。一些基層黨員幹部,將自己手中的“小權利”變為個人謀取私利的“利器”,並將黑手伸向群眾的“口袋”,打起了“救命錢”的主意,或收受賄賂,或吃拿卡要,或雁過拔毛……這種把群眾“救命錢”當“唐僧肉”的醜陋行為,其危害不容小覷。

近年來,隨著全面從嚴治黨和反腐敗鬥爭不斷向縱深推進,各級紀檢監察機關對發生在群眾身邊的腐敗問題進行深挖細查,“微腐敗”無疑受到了精準打擊。但在高壓態勢下,基層扶貧領域仍有個別“蠅貪”“蟻貪”頂風作案,將黑手伸向扶貧項目資金、伸向群眾的“口袋”,損害群眾利益,造成惡劣影響。特別是一些缺乏監管的“以工代賑”項目,更是淪為不法分子雁過拔毛的重災區。

從報道中曝光的案例來看,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一則,“小官大貪”較為常見。比如,喜德縣民政局救濟救災股工作人員程鵬菲夥同民政局駕駛員鄭貴林,在短短一年時間內套取資金208萬元。二則,“作案手段”花樣繁多。有的重複報銷虛報冒領,有的虛列戶頭套取專項資金,有的利用職務便利為無關人員大開綠燈從中收受“好處費”……在此,需要追問的是,動輒上百萬元的扶貧惠農資金為何能被輕而易舉地套取?

面對扶貧惠農資金這塊“香餑餑”,監管制度的“懸空”讓“蒼蠅”“螞蟻”有了可乘之機。從案件情況來看,“中招”的項目普遍不公開、不透明,監管大多走過場,從開戶到撥款,多個環節的監管缺位使得“蠅貪”“蟻貪”一路暢通無阻。比如,在谷加才案中,雖然水務局對飲水工程開工、實施、驗收都要監管,但工作人員只是到實地看了一下通水情況,並沒有核實材料使用及人員參與情況。顯然,伸向群眾“口袋”的黑手之所以能夠屢屢得逞,與監管制度的“懸空”密不可分。

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不分大小、沒有例外。不讓扶貧惠農資金被蠶食,必須伸長監督的觸角。加大整治“蠅貪”“蟻貪”力度,一方面應加快建立巡視巡察上下聯動的監督網,充分整合互聯網等信息資源,搭建高效便捷舉報平臺,暢通監督渠道;另一方面,還要建立健全科學規範透明的專項資金分配管理辦法,加強對扶貧惠農資金的動態化監督管理,做到“收支兩條線”,避免弄虛作假、截留挪用、雁過拔毛等問題。

對待弱者的態度,見證著一個社會的文明尺度。扶貧惠農資金作為一種“弱勢補償”手段,決不能成為“蒼蠅”“螞蟻”的“口糧”。只有消除監管的盲區、死角,把每個環節的漏洞堵死,才能斬斷伸向群眾“口袋”的黑手,保障每一筆資金及時、安全、足額落實到戶、發放到人,從而最大程度提高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不斷厚植黨執政的群眾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