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9 我国十分之一人口有慢性肾脏病,您有没有摊上事儿?

我国十分之一人口有慢性肾脏病,您有没有摊上事儿?

一组设计严谨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大陆成年人中慢性肾脏病的患病率为10%左右。就是说当我们走在大街上,平均每十位迎面走来的成年人中有一人有慢性肾脏病!听起来危言耸听,但这是真的,这个结果发表在世界著名的《柳叶刀》杂志。如果慢性肾脏病像普通感冒一样普通,得了慢性肾脏病也没什么,但关键是它危害很大,可以引起尿毒症和心脑血管疾病。

您可能会担心:“我没摊上事儿吧?”。那首先得明确什么叫慢性肾脏病。这个微信平台在1年前曾经发表一篇微文,讲述了慢性肾脏病的定义。请点击本界面的右上角的小人儿,然后点击“查看历史消息”,翻到2015年2月5日的微文,从里面找到《慢性肾脏病定义》。简单说,慢性肾脏病是指持续超过3个月的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比如,1月1日检查发现肾脏结构或功能异常,经过3个月,到4月1日之后重复检查时这个异常还存在,这就叫慢性肾脏病了。肾脏结构异常可以简单的通过B超检查发现;肾脏功能异常是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到小于每分钟60毫升。

慢性肾脏病可以从肾脏的急性病变演变过来,因为经历过肾脏病的急性阶段,比如急性肾盂肾炎、急进性肾炎、急性间质性肾炎、恶性高血压肾损害等,部分患者甚至还经历过肾活检,所以大多数患者知道自己患有慢性肾脏病。因为慢性肾脏病是一种不可逆的疾病,医师一定会要求患者定期来复诊。

大多数慢性肾脏病是隐匿起病的,患者没有任何症状,就像前面提到的跟您擦肩而过的路人,步履稳健,哪像有病。而简单的B超和尿液试纸条检查就能确定大多数的个体是不是有慢性肾脏病。(1)B超检查可以发现肾动脉狭窄、肾脏萎缩、肾盂积水、孤立肾、肾结石、输尿管结石、肾脏囊肿性和实性占位性病变等,这些都是肾脏的结构异常。上述异常中,除了结石和肾盂积水经适当治疗有可能消除外,其他结构异常很难纠正,即使经手术纠正了,还是存在结构异常。如果超过3个月的肾脏结构异常不能纠正,就是慢性肾脏病了。(2)尿液检查能很方便地确定大多数肾脏病的有无。例如,如果相隔3个月均能检出白蛋白尿或血尿,则可诊断慢性肾脏病。

未做过肾脏B超和尿液试纸条检查的成年人,一定要尽快去检查一下,以排除慢性肾脏病。如果检查结果排除了诊断,也应定期检查以早期发现。检查间隔因人而异,应根据医师的建议来定。以下个体容易患慢性肾脏病,也就是存在慢性肾脏病危险因素的个体,应缩短检查间隔:(1)直系亲属中有慢性肾脏病患者;(2)出生时体重偏低者;(3)肥胖者;(4)抽烟者;(5)糖尿病、高血压、病毒性肝炎、系统性疾病等;(6)需要长期使用某种药物(包括中药)的患者等。

若B超检查发现异常或尿试纸条检查发现异常,严重者可当时确诊;诊断线索不明晰者或判断经适当处理该异常3月后有可能消失者,需要3月后重复检查,以确定是否可明确诊断。

即使诊断了慢性肾脏病,也不一定需要治疗。这是因为:(1)有的慢性肾脏病十分轻微,就像是手上有个小疤痕一样对生活质量没有影响,对全身其他器官没有影响,也不会影响肾功能。(2)有的检查方法过于敏感,虽然出现阳性结果,但实际上是“假阳性”结果。意思是说,这个结果本来应当是阴性的,但因为检查手段太敏感了,结果出现了阳性结果,这时需要医师结合其他检查综合判断。慢性肾脏病是不是需要治疗,需要听从医师的意见,千万不要乱用药。乱用药可能加重本来存在的、并不严重的肾脏病,或引发肾脏病。

如果医师认为被检查对象患有需要治疗的慢性肾脏病,则要听从医师的安排,尽可能查明慢性肾脏病的病因,并给予恰当的治疗,以延缓肾脏病的进展、避免尿毒症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