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一場戰“疫”,火了一大批白衣天使們,他們不顧個人安危,毅然衝赴前線。比如我們所敬愛的鐘南山院士和李蘭娟院士。在危難時刻,這些天使們就像守家衛國的戰士一樣,與疾病奮力抗爭,拯救我們於危難之中。他們的社會貢獻是巨大的,他們的社會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前段日子,網傳李蘭娟院士說了這樣一段話。

“從這次疫情以後,希望國家給年青一代樹立正確人生導向,高薪留給才德兼備科研、軍事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所謂的‘明星’動則上千萬的片酬!只有少年強則國強,為祖國未來發展培養自己的棟樑之才!”

於是乎,娛樂明星動輒千萬片酬的問題再次被推上了風口浪尖。看到這段話,你有什麼想法呢?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演員片酬瘋漲,已經是這幾年來影視界久攻不下的難題。

當初拍四大名著,86版《西遊記》拍攝歷時6年,共耗資600萬人民幣。而現在小鮮肉走穴式拍十天戲就走人依舊有1000萬到賬,流量小花隨便拍一集綜藝200萬到手。資深編輯餘飛在採訪的時候說過這樣一個哭笑不得的怪現象:“一部投資1.5億的影視劇,大牌明星片酬就拿走1億元。”這一部戲拿的錢,是很多老百姓幾輩子都拿不到。不過,如果他就是國寶級的演員,觀眾就是認可喜歡他,那高片酬我們無可非議。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當然,我們並非一味的否認高片酬,只是,在尚不成熟的中國影視市場,明星的片酬真的與其價值對等嗎?明星拿到了高片酬就代表了他一定為祖國文化市場的繁榮做出了貢獻嗎?

誠如高亞麟前輩所言,有的流量明星全程用替身,態度傲慢,不敬業,這樣的高片酬的確不合理。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院士平日省吃儉用,一個月基礎工資6000元左右,再加上一些其他的額外收入,一年也不過30萬。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我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中國本土作家莫言的獎金當時也只有750萬。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中國唯一獲得諾貝爾獎的女科學家屠呦呦,拯救了無數人的生命,其六十多年的收入總和,還不如某些明星一個月的收入。

對於祖國奉獻一生的科學家來說,他們的所得和娛樂明星的片酬相差甚遠。

在這個娛樂至上的年代,太多的人們只記得電視上精緻的面孔、博人眼球的情節,一個明星過生日半個娛樂圈送祝福,可是那些為祖國辛勤付出一輩子的“深藏功名”功臣,你知道他們的生日嗎?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事實上,“明星天價之殤”暴露的是財富的逆流和價值的錯位,它無形中讓不少勤奮努力的人在價值觀上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很多年輕人在確立人生志願時,想當明星,想做偶像,這是個人選擇,沒什麼好非議的。但是,成為明星得有貨真價實的業務能力,具備演什麼像什麼的本領,不能只看到明星的光環,不能總想走捷徑僱水軍,不能只為了掙大錢,而不腳踏實地地確立自己真正適合的人生方向。

李蘭娟談娛樂圈風氣

我承認有一些愛豆確實給粉絲帶來了很多正能量,以他們的才華美貌見識也影響了一大批人。可畢竟,大的環境是這樣,藝人和明星都是流水線產品。可能放在沒有互聯網的時代,我們也是需要尋找一個榜樣和偶像去靠近的,只是這個時代的偶像,它的內核是一個被包裝好的商品,除了被消費的同時,還在鼓勵一些判斷力不夠強大的青少年和年輕人,將來成為和他們同款的被包裝商品。

風氣在此,這是我們短時間內都無法改變的。只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的心之所向,光環加身的靚麗明星,一夜成名的流量網紅,還是背後默默無聞的科技工作者……惟願我們能在娛樂圈中收穫歡聲笑語,也能在樸實卻堅毅的偉人身上找到榜樣的力量。我知道,浮華中你頂得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