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解衣盤礴吾畫鬆”——吳昌碩鬆畫賞析

吳昌碩畫松,一得益於其傲睨萬物、獨立高潔的品格,二得益於其書法中的金石氣。松之品格,最契合俊卿之風骨,松樹樹幹之蒼茫虯勁、松葉之俊挺峭拔,則非骨法用筆所不能為。正如作者自己在一首題畫詩中所言:“解衣盤礴吾畫松”。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清·吳昌碩 松石圖 紙本,177.5×93.5釐米

畫面為雙松巨石,筆墨濃郁,氣勢凌雲,雄健古厚,氣象蒼渾。上有行書五行,書法酣暢淋漓,筆酣墨飽,蒼健沉雄。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吳昌碩 《雙松》 185.7×48.2釐米 1908年

中國大寫意花鳥畫的取材,向來有“比德”之說,即以所描繪的具體物象的某種生長、生活習性,來比附人類應該具有的某種性格特徵。一如梅蘭竹菊之清雅、荷花雨露之高潔、蒼鷹磐石之雄健,畫家筆下的形象,總能在現實人生之中找到對應物。松樹便是這樣一種具有美好寓意的形象。松之剛毅、堅卓、雄渾、包容,使得歷來吟詠者不乏其人,如“骨氣老松格”、“青松挺且直”,都有用其喻人之理。而北京海淀清華園之“清華”得名也與松有關,蓋取諸唐太宗《聖教序》中“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句。這些佳句在詠贊松的同時,也使松成為畫家筆下經常出現的一種表現題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雙松》(局部)

然而,描繪松之挺拔剛健,卻又非人人可為。大抵繪畫史上寫意畫可粗分為兩類,如 “黃家富貴,徐家野逸”之論,借鑑評論宋詞的範疇,似也可名之為“婉約”與“豪放”。婉約一派,以小寫意、沒骨畫為代表,八大、石濤信可當之,而豪放一派,則以潑墨大寫意為最上乘,梁楷、青藤庶幾近乎。若以畫松論,則恐怕非小寫、婉約一派所能,其非以雄強之氣澆胸中塊壘者所不能為。這樣,在繪畫品性上,畫松就幾近成為大寫意花鳥畫家的專利,即便如此,然能得松之妙處者亦不多見。以此律諸二十世紀傳統花鳥畫各家,則吳昌碩堪為其中首屈一指者。

吳昌碩畫松,一得益於其傲睨萬物、獨立高潔的品格,二得益於其書法中的金石氣。若以此二點來衡量,則表現細小精緻的花卉、草蟲等雖並非不能為,亦恐非最能代表俊卿之性格,而畫松就與此不同了。松之品格,最契合俊卿之風骨,松樹樹幹之蒼茫虯勁、松葉之俊挺峭拔,則非骨法用筆所不能為。正如作者自己在一首題畫詩中所言:“解衣盤礴吾畫松”。惟大英雄能本色,畫松,也正需要這種“解衣盤礴”的激情與豪放之氣。而作為近代以來石鼓文之第一人、西泠印社的首任社長,吳昌碩筆下的金石氣正與這種品格相合。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松樹》(局部)

吳昌碩畫松,往往以淡墨先作枝幹,其中多見其所熱衷臨摹的秦石鼓文筆法,墨色層次既然明且清後,再以濃墨細筆中鋒穿梭於其間,間或稍加赭石絢彩,枝幹之結構、輪廓亦在其中矣。既增加和豐富了筆墨的結構,又寫意般地表現了老松樹幹經年曆歲的結節印痕。而松針和松果,則是吳昌碩畫松的另外兩個值得仔細品鑑之處。今人畫松,多看到松之雄強一面,忽視了以松針、松果為代表的松之細節。曾有一位西方造型藝術家說過,一幅畫的精彩之處,必在於其中有耐看的細節。而今人畫松,常常通篇以潑墨為之,或結構混亂模糊,或缺乏生動精彩的細處。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吳昌碩 《解衣盤礴吾畫松》 152.2×81.8釐米 1916年

吳昌碩畫松,松針、松果之優美組合穿插、可愛造型結構,恰與枝幹的背景墨色形成鮮明的對比。其畫松作品中,枝幹刻畫粗服亂頭,針果描繪嚴謹天然,使得畫面在對比之中顯為和諧,所描繪者亦為畫家心中之松,取法自然而又有主觀處理,不拘泥於客觀物象,在繪畫語言和表現重心處理上偏重而不偏廢,隨性而不隨意。尤其是關於松針的處理。吳昌碩時而順勢為之,始艮終乾,時而反筆逆入,縱橫捭闔。而無垂不縮、無往不復,時而若千里陣雲,時而如高空墜石,無不講求法度,從其書法中得到了解悟。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解衣盤礴吾畫松》(局部)

黃賓虹評趙之謙曰:“書畫同源,貴在筆法。工夫隸體,有殊庸工……畫沒色花木……皆渾厚其古,得金石之氣。”(見黃賓虹《古畫微·金石家之畫》)我們認為,這種對於趙之謙的評價同樣也適用於吳昌碩的繪畫,而這種得益於長期書法實踐的“金石之氣”,正是吳昌碩能夠在整個萬馬齊喑、充滿靡靡之音的二十世紀中國畫壇中煢煢孑立、形影相弔,不泥古、不趨時,滌除時弊,返本開新,並最終成為傳統中國文人畫最後一代大師中傑出的代表的根本原因。


“解衣盤礴吾畫松”——吳昌碩松畫賞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