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梅花詩,你喜歡誰的?為什麼?

相馬的詩文攝


梅花詩中,最膾炙人口的,要算唐朝、梅花尼(作者生平不詳)的這首《嗅梅》七絕: 盡日尋春不見春,芒鞋踏遍隴頭雲。歸來笑拈梅花嗅,春在枝頭已十分。

這是一首富有人生哲理的悟道詩,詩中梅花尼敘述終日尋春,入嶺穿雲,卻茫然不知春在哪裡?當她掃興而歸,在無意中拈梅而嗅的剎那間,卻頓然悟到,原來尋覓的春就在眼前,就在這枝頭。全詩以歸來嗅梅這一平常事物的比喻,不摻雜半點生硬的說教,而是向你啟示平時你所追求的真理,樂趣,原來就在你的身邊,在你的周圍,不必捨近求遠,去作不著邊際的追求。

所以,這是一首值得喜歡的詩作,也是融宗教、文化為一爐,讀來啟人心智的好詩。


開心71972637


最近常常陪孩子看《中國詩詞大會》,受康震老師點評影響,對毛主席詩詞有了新的瞭解。

卜算子·詠梅

[宋]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看上面兩首詠梅詩,你更喜歡哪首?毛主席的詠梅是看了陸游的詠梅詩後,反其道而行之,基調是積極樂觀的,而陸游的不免有些落寞與無奈。

雪梅

[宋]盧鉞

梅雪爭春未肯降,

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

雪卻輸梅一段香。

最喜歡後兩句,“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看到這兩句,腦海裡雪掛紅梅的景象,躍然紙上,顏色鮮麗,清新脫俗,突出著梅和雪桀驁不馴的性格,不相上下,不分伯仲。





墨硯一家親


說到梅花詩,腦海中浮現出了一個愛而不得的人——納蘭容若。他的《夢江南·昏鴉盡》裡有一句“急雪乍翻香閣絮,輕風吹到膽瓶梅,心字已成灰。”,將納蘭性德的傷心描寫得淋漓盡致。

春寒料峭,一股冷風將春雪吹得像柳絮一樣吹進了一位女子的香閣裡,晚風輕輕撫摸瓶子中的梅花,心字香已然燒成了灰燼。

納蘭容若這首詞,雖然不是主要寫的梅花,但是在我眼裡,梅花在這裡卻寓意非凡。納蘭容若把他深愛的小表妹比作了這支梅花,關住她的深宮高牆就像這個“膽瓶”,永遠地、牢牢地把她困在裡面,哪怕外面有納蘭容若這個愛護她的人,想把春雪吹進她的閨房,但為時已晚也無事於補,小表妹已心灰意冷,心如死灰。

納蘭容若的梅花,是初春的最後的傲骨梅,卻也是最後一點掙扎著希望的梅花。


風影寒沙


我最喜歡毛澤東主席的詩詞

卜算子

《詠梅》

風雨送春歸,

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

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

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

她在叢中笑。











甲午金秋


古來,世人獨愛牡丹,凡寫詩句,不乏常有富貴、豔麗之氣。翻閱詩詞中,古人借喻“花”來表達內心情感,其中包括蓮花、杏花、菊花等等。不過在文人墨客筆下,寫的的最多還是那“花魁”。

妻為梅花,生為梅花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以種梅養鶴為癖,甚至終身不娶,與梅相伴一生,足見其對梅花的珍愛。在林逋世界裡,他就是梅花,一位真正的隱逸君子。

兩首《卜算子》,皆為梅花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於南宋陸游之手,其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偉人毛主席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這首詞不同於陸游的“梅花”,多了許多胸襟與氣魄,將梅花無私無慾的品性表達出來。兩首皆為上品,是梅花詩中的代表作。

不記真姓名,只留梅花香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擱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盧梅坡,只知他是南宋詩人,生卒年不詳,原名字都已散佚了。這首留傳至今的名詩借梅花的爭春,告誡人們需要有自知之明。取人之長,補己之短,才是正理,是一首有情趣、理趣的佳作。

一掬梅花色,一生梅花骨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元朝詩人王冕也是一名畫家。這首詩是他的題畫詩,讚美墨梅不求人誇,只願給人間留下清香的美德,實際上是借梅自喻,表達自己對人生的態度以及不向世俗獻媚的高尚情操。梅花孤傲,而王冕自己亦是如梅孤傲骨。

手摺清香,寄於友途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北朝詩人陸凱,與友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以書信相互問候。這次遇到送信的驛使,以折梅花相寄,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使全詩充滿著天機自然之趣。

梅花最受得古代文人墨客喜愛,其代表著高潔、傲骨、不畏風寒、堅強等品行,又生趣味又生清冷。







羅老玖


古來,世人獨愛牡丹,凡寫詩句,不乏常有富貴、豔麗之氣。翻閱詩詞中,古人借喻“花”來表達內心情感,其中包括蓮花、杏花、菊花等等。不過在文人墨客筆下,寫的的最多還是那“花魁”。

妻為梅花,生為梅花

眾芳搖落獨暄妍,佔盡風情向小園。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林逋以種梅養鶴為癖,甚至終身不娶,與梅相伴一生,足見其對梅花的珍愛。在林逋世界裡,他就是梅花,一位真正的隱逸君子。

兩首《卜算子》,皆為梅花開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作於南宋陸游之手,其以梅花自況,詠梅的悽苦以洩胸中抑鬱,感嘆人生的失意坎坷;贊梅的精神又表達了青春無悔的信念以及對自己愛國情操及高潔人格的自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偉人毛主席說“讀陸游詠梅詞,反其意而用之。”這首詞不同於陸游的“梅花”,多了許多胸襟與氣魄,將梅花無私無慾的品性表達出來。兩首皆為上品,是梅花詩中的代表作。

手摺清香,寄於友途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南北朝詩人陸凱,與友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以書信相互問候。這次遇到送信的驛使,以折梅花相寄,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使全詩充滿著天機自然之趣。

梅花最受得古代文人墨客喜愛,其代表著高潔、傲骨、不畏風寒、堅強等品行,又生趣味又生清冷。




行修遠


我國古代詩詞中描寫梅花的詩詞有很多,但我最喜歡唐代詩人黃檗禪師的《上堂開示頌》。

這首詩是這樣的:塵勞迥脫事非常,緊把繩頭做一場。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讀了這首詩之後,我們不難發現這首詩是用梅花頂風冒雪開放、發出芳香,比喻經過艱苦摸索、禪機頓悟的境地,從而表達了詩人勸誡世人為人做事應有梅花這般品性的思想。這是兩句借梅花傲雪迎霜、凌寒獨放的性格,勉勵人克服困難、立志成就事業的格言詩。關於梅花,宋范成大《梅譜·前序》說:“梅,天下之尤物,無問智愚賢不肖,莫敢有異議。”“尤物”,這裡指特別珍異的花卉,也就是說,梅是一種品質高出群芳的植物。可見,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

喜歡這首詩,因為每每讀它,總給人一種啟發,讓人回味無窮。詩中作者用梅花來象徵一種精神,這象徵本身已包含某種哲理;倘再就其經受的“徹骨寒”與最終獲得的“撲鼻香”,予以因果上的提示,則作為喻體的“梅花”,更寄寓著另一層深刻的道理。作者是佛門禪宗的一代高僧,他藉此詩偈,表達對堅志修行得成果的決心,說出了人對待一切困難所應採取的正確態度。這也是這兩句詩極為有名,屢屢被人引用,從禪宗詩偈成為世俗名言的主要原因。



《梅花》清.張問陶

  回首山林感舊蹤,雪花吹影一重重。

  記從驛使春前折,又向瑤臺月下逢。

  對客豈無能舞鶴,賞心還是後凋松。

  天人裝束天然好,便買胭脂畫不濃。

  縱觀全詩,我認為這是一首酬客應答之作。

  首句發出回首往事之感慨,舊蹤當是代表作者和客人從前的經歷。雪花吹影一重重句一語多關,在全詩中最為佳妙。雪影、梅影、舊日蹤影等各種影,重重疊疊,既感懷著時光的流逝,也蘊含了情誼的深重,還暗示出別後的磨難。

  第三句的“記”用得很怪異,我在想是不是以前的人抄書時“已”字的筆誤,但是又覺得可能性不大。如果是作者故意為之,應該是為了說明自己與客人一直書信往來,強調友情深厚長記心間的意思?商榷。姑且用此解,則三四兩句是說作者與客人曾經信函往來,今又月下相逢。

  五六句又是鶴又是松的,似乎偏離了梅花之題,實則不然,因為“能舞鶴”“後凋松”都是典籍典故里來的,自成含義,是可以代入的。頸聯作者首先解釋了舞鶴是待客之道,卻用豈無來作反問,應該是自謙待客不周的意思,無和舞發音相似,排列過擠是本詩瑕疵。幸好客人如松柏一般節操高尚,不拘小節。如此一番比較,抑揚相間,還算通順吧,雖然總覺得差點意思。

  尾聯應該是作者寫詩的主旨所在了,點明自己一如既往如同當年,還是像那梅花一樣性情自然潔淨,不能諛世流俗。

  總結:整體而言,不算上上佳品,卻也值得我學習,尤其第二句雪花吹影一重重,堪稱妙手。好吧,碼這些字累死了,希望大家能誠心聊聊,尤其幫為指正我的一些偏差。如果有朋友能有這首梅花詩的專業版詳解就更好了,我可以比較一下我的臆斷差著幾萬幾千裡。個人覺得這類網上不容易找到完整註釋的詩,挺適合像我這種業餘愛好者們拿出來討論的。



文化周口


《憶梅》

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

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滯留在遠離家鄉的地方,依依不捨地嚮往著物華。寒梅最能惹起人們怨恨,老是被當作去年開的花。

這首《憶梅》,意極曲折,卻並不給人以散漫破碎、雕琢傷真之感,關鍵在於層層轉折都離不開詩人沉淪羈泊的身世。這樣一來,便顯得此詩潛氣內轉,在曲折中見渾成,在繁多中見統一,達到有神無跡的境界。



鄭好奮發


卜算子·詠梅

[ 宋 ] 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卜算子·詠梅

近代 · 毛澤東

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

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俏也不爭春,只把春來報。

待到山花爛漫時,她在叢中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