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什麼是飼料需求的決定性因素?

i醉跡滿青衫


飼料供給與需求

飼料產業是農業中的一個重要產業,其發展勢頭十分迅猛,尤其是近十年來隨著人均肉類與水產品消費量的不斷增加,帶動了對飼料需求量的消費,而目前飼料供給並不能很好的滿足市場的需求,相當一部分仍需要進口,例如豆粕等,那麼未來十年內國內市場的飼料消費空間到底有多大?供給能力是否能滿足消費水平?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研究。

飼料產業供需現狀描述

飼料資源狀況的總體描述

由於人口眾多,並且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因此對糧食以及畜產品的需求也一直呈上升的趨勢,而與此同時,我國的耕地資源不斷減少,天然草場不斷消失,因此如何更加合理、有效的利用現有資源顯得格外重要。

第一,飼料資源的自然條件評價。我國的飼料資源主要受土地資源、水資源以及光熱、溫度條件的影響。首先是土地資源,我國的山地、高原,佔國土面積的60%左右,平原和盆地分別佔國土面積的12%和19%。由於平原和盆地一般海拔較低、地勢起伏不大,因此是我國的主要農耕區,而主要的精飼料也是由這些地區的農耕地生產,該地形是我國飼料糧的主要生產來源地,但是近年來,由於人口的增加和耕地面積的減少,使飼料糧的生產受到了嚴重製約,不斷擴大的飼料需求迫使我們關注這一問題,以找出合適的辦法解決未來飼料需求與供給之間的巨大缺口。我國光照資源比較豐富,大部分地區太陽輻射強,光照足,由於不同地區的光熱條件不盡相同,因此,飼料生產要求因地制宜地充分利用光熱條件,以增加飼料的生產量和提高產品品質。

第二,飼料資源的社會條件評價。對飼料資源的社會評價可以從我國的畜牧業發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消費水平兩個方面入手。畜牧業由於生產條件、管理水平的限制,飼養牲畜頭數過多、畜禽生產結構不合理個體生產能力低造成了對飼料的嚴重浪費。人民生活消費水平的不斷提高使得畜產品的消費快速增長。這促進了畜牧業的發展,使得對飼料資源的合理開發利用受到廣泛的關注。

影響飼料需求的主要因素

在全球範圍內對畜產品的需求是影響飼料需求量的主要因素,我國的飼料需求也是如此。因食用畜產品需求量的增加而使肉、奶、蛋生產的發展,是我國過去十年飼料消耗量大增的主要原因。除此之外,役畜和非食用畜產品也會消耗一部分飼料。另外家畜生產的技術進展和結構變化價格和其他經濟因素也影響到飼料的消耗和需求。

第一是食用畜產品。過去十年中國居民的食物消費結構得到很大改善,對食用畜產品的需求量增長很快,從而帶動了飼料需求的增加。此外,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豬肉的消費比重例下降,禽肉和牛肉的消費比重上升,水產品的消費比重也在上升,這也將帶動飼料量需求的增長。

第二是役畜和非食用畜產品。眾所周知,由於生產條件以及耕作習慣的影響,一般的發展中國家都有畜養大牲畜的習慣,以作為耕作的動力。我國自古以來就有以牛、馬作為役畜的傳統,在農村地區,不少地方仍然是以傳統的方式進行農作生產,因此大型牲畜的飼料也應該是飼料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此外,以生產羊毛為主的綿羊等是飼料消費的一部分。但是我們同樣應該看到:我國飼養的役畜主要是以青飼料為食,很少用精飼料(主要是糧食)餵養,因此本研究並不把這一部分考慮在飼料糧的範圍內。同樣以生產羊毛為主的羊類飼料也不考慮在飼料糧之內。

第三是家畜生產的技術進展和結構變化。我們可以看到,儘管我國各種畜產品的消費量隨著人口和人均購買力的增長而快速增長,但是飼料糧的消耗量並沒有表現出同比增長,這是因為飼養技術、家畜育種和管理方式的改進提高了飼料轉化率,即生產一定量的肉、蛋或奶的所需的飼料量減少。

第四是價格和其它經濟因素。飼料需求的整體水平主要取決於畜產品的價格和飼料價格之間的關係。當畜價與飼價比(即購買一公斤的肉類畜產品價格與生產這一公斤畜產品需要購買的飼料的價格)上升時,飼料生產就變得有利可圖;相反,當該比例低或下降時,飼料生產就會受到限制。其它經濟因素是指由一些技術因素而導致的諸如飼養效率改變、非飼料生產成本變化等能影響價格的因素,它也會引起飼料需求量的變化。

第五是其它非經濟因素。一些突發的社會事件常常能導致某些產業的停滯甚至衰退,如非瘟,新冠,對我國養殖業和飼料工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疫情期間,居民普遍減少了對畜產品的消費。畜產品的出口也受到很大程度的影響,這導致了飼料消費量的減少;而為預防疫情的傳播,省、區、縣間地域實施嚴格的檢查、消毒等措施,使企業的原料供應、產品銷售受阻,增加了生產成本,從而導致了飼料生產量的下降。另一個非經濟因素是國家政策,國家對部分畜產品的價格控制和補貼政策,都會影響到飼料需求。

飼料糧需求的地區結構

飼料糧的需求也呈現出顯著的區域差異。雖然近年來山東、河北、遼寧、黑龍江等省的養殖業有所發展,但是目前我國養殖業南強北弱的局面並沒有多大改變,因此對飼料的需求也就呈現南多北少的情況。





談豬事議方法論發展


1.預混料

預混料是由一種或多種具有生物活性的微量組分(維生素、微量元素、合成氨基酸以及其他非營養性添加劑)組成,將其吸附在一種載體上或用某種稀釋劑稀釋,並經過攪拌充分混合的產品,在配合飼料中所佔比例小,一般在1%~5%範圍內。預混料的作用主要是:①增加了飼料營養組分,使飼料營養狀況完善和平衡,如添加蛋氨酸和賴氨酸,補足飼料中缺乏的必需氨基酸,可提高蛋白質的利用效率,減少飼糧浪費。②促進機體代謝,如添加的微量元素、維生素等,是機體內酶的組成成分及代謝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活性物質,參與形成體內整個代謝調控系統,從而保證代謝正常進行。③補充體內活性物質,促進生長,提高增重率。如激素、維生素和微量元素等。④促進飼料營養素的消化吸收,如維生素D能促進飼料中鈣和磷的吸收利用。⑤保證飼料質量,如維生素E和抗氧化劑等能防止飼料中維生素和脂肪的氧化。⑥抗菌驅蟲,防治疾病,保證畜禽健康。⑦提高畜產品質量,蛋、肉等產品的色澤、品質、香味等與飼料中的維生素,鐵、鋅、銅等有關,而胡蘿蔔素直接影響蛋黃的顏色。⑧提高繁殖效率。維生素和微量元素與家禽的繁殖有非常密切的關係,對家禽的性功能、種蛋受精率、胚胎髮育、幼家禽的成活、生長有直接影響。預混料主要有單項預混飼料,微量元素預混料,維生素預混飼料和綜合性預混料。在蛋雞生產中根據飼料的具體情況添加,採用缺什麼添加什麼,也可以根據生產廠產品說明添加。

2.濃縮飼料

由維生素、微量元素、氨基酸、促生長或防病藥物等添加劑和鈣、磷及蛋白質飼料所組成,是配合飼料廠生產的半成品。濃縮飼料中,除能量指標外,其餘營養成分的濃度很高,一般為全價配合飼料的3~4倍,不能直接用於飼餵。濃縮飼料與一定設計比例的其他成分(主要是能量飼料,如玉米、高粱等)相混合,可以得到或近似得到全價飼料。濃縮飼料佔全價飼料的比例,因動物、配方及目的不同而有很大變化,通常情況下佔20%~40%。在將所佔比例較低的濃縮飼料配成全價飼料時可能還需補加蛋白質飼料,而高比例的濃縮料也可能含少量能量飼料。育成雞(7~20同齡)用濃縮料佔全價料的建議比例為30%~40%,產蛋雞濃縮料相應為40%(含貝殼粉或石粉)或30%(不含貝殼粉或石粉)。

3.全價(配合)飼料

全價(配合)飼料是按營養需要配製,並經充分混合的飼料,用戶不需添加任何飼料即可直接用於飼餵,能滿足蛋雞對代謝能和各種營養物質的需求,獲得高的飼料利用率和高的生產力。現時我國許多飼料加工企業生產系列的蛋雞全價飼料,可以直接購買用於飼餵。大型蛋雞養殖場一般均有飼料車間,按該場雞群的需要生產系列的蛋雞飼料。有一定條件的養殖戶與專業戶,也可自配全價飼料。

由於各地飼料原料有差異,現行蛋雞飼糧有玉米-大豆粕-魚粉型,玉米-大豆粕型,玉米-大豆粕-雜粕型等。玉米-大豆粕-魚粉型飼糧是飼餵蛋雞的理想飼糧類型,雜粕的代謝能、粗蛋白質含量及氨基酸組成不及大豆粕,其消化利用率低,且含有各種抗營養因子。但合理利用各種雜粕,進行相應的添加,也可配製出較理想的飼糧,獲得較好的飼餵效果。可在飼糧中用幾種雜粕,限制每種雜粕的用量,使其發揮營養互補,並避免各種雜粕中抗營養因子的有害作用。





豫西大男孩


你好,我是老梁,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

關於什麼是飼料需求的決定性因素。不同品種,不同的生長階段雞對飼料的需求點會有所差距,從以下兩大方面分析可供參考:

一,不管任何階段,任何品種的雞,對飼料的需求,蛋白質,能量和必須氨基酸三種是必不可少的三大要素。

1,蛋白質,是雞生長必須的物質,雞肉的生成,羽毛的生成,都離不開蛋白質的攝入,蛋白質可直接轉化成雞所需的氨基酸,比如胱氨酸是羽毛生長的必須氨基酸,如果蛋白質不足,雞生長緩慢,容易引起啄羽。

2,能量飼料,主要來源於玉米,稻穀等,雞體的活動,禦寒能力都來自於能量飼料的供應,沒有能量飼料,雞的生命將受到威脅,血糖濃度低,容易造成低血糖尖峰死亡綜合徵。

3,氨基酸。準確的說應該是蛋氨酸,蛋氨酸是飼料中第一大限制性氨基酸,如果蛋氨酸含量不足,其他氨基酸將得不到利用。

二,根據不同的生長階段,飼料需求的決定性因素:

1,雛雞生長階段: 維生素A屬於自身不能自主合成的維生素,必須從飼料中攝入,或飼料添加劑中獲取。維生素A缺乏,雞精神萎靡,生長速度遲緩,不易被察覺,但危害大。

2,產蛋期,蛋雞產蛋期決定性因素是蛋氨酸和貝殼粉或石粉,蛋氨酸缺乏,蛋重和蛋形狀得不到維持。優質的貝殼粉或者石粉為雞提供優質的還鈣源,鈣的吸收率一定要保障,雞的產蛋性能才能得到保障,否則,產蛋過程中容易發生產蛋疲勞,腿軟難以站立,死淘率高。



獸醫梁


就5目前的趨勢看,養殖業的這種擴張模式正進一步放大。儘管飼料業也在向養殖業延伸,與養殖業爭奪飼料市場,但明顯處於被動和劣勢地位。因為養殖業經歷了30多年發展,做養殖更專業、瞭解養殖更透徹、提供的服務更全面。特別是在育種、養殖技術、生產管理和積累的“公司+農戶”客戶群方面,沒有十年、八年的摸索和積累,是做不好養殖的,弄不好將是一場災難。因此,未來兩三年內,商品飼料市場將進一步被養殖業瓜分,商品飼料市場將逐年下降萎縮,最終淡出商品飼料市場。

在此,我們可以描繪一下六七年後的場景:

大型飼料企業信心滿滿地延伸養殖產業鏈,目的是消化自己的飼料產能,結果發現養殖業根本無法消化龐大的飼料產能,而且原有的飼料產業佈局根本與新延伸的養殖業佈局不匹配,不是在禁養區,就是在銷售半徑之外,新的養殖業還得投建新的飼料廠。原有的產業網點由於失去了銷售對象,不得不經歷一段“強制去產能”和行業再整合的痛苦期,一部分被關停,一部分被納入養殖一體化,成為養殖業的生產車間或訂單生產廠,一部分升級為前端、高端的專業化飼料廠。

這一格局形成之後,目前的商品飼料需求將逐年下降到50%,與之對應的是,養殖業集約化程度會越來越高,大部分飼料業將與養殖業合流形成一體化,成為養殖鏈條中的一個環節,昔日的飼料業將不再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存在,而僅作為養殖行業下的飼料工業存在。

同時,飼料工業的生產經營模式將發生顛覆性改變。幾家養殖企業合作共同控制一家飼料企業,生產什麼、生產多少由養殖企業下達指令,飼料企業按指令、合同、訂單組織生產就行了,不再需要龐大的營銷隊伍,也不需要經銷商環節,飼料產品全部廠對場直接供應。

明眼人會發現,這不就是歐美飼料工業發展的現狀嗎?是的,當前中國飼料業的發展趨勢與歐美、特別是美國的發展歷程是一致的,也許中國發展階段、發展的某些特徵有所不同,但發展的客觀規律是相同的,養殖業對飼料業的決定性作用是相同的






漂流的阿冬


飼料的基本營養元素包括:糖類、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微量元素等。不同的動物對於飼料的營養成分需求不同。比如牛羊需要粗纖維、而雞飼料要添加一些顆粒狀石粉等等。

基於不同動物的不同需求,影響飼料營養成分的因素也是多樣的。

不同原料的營養成分和主要營養成分的含量不同,因此對配比後的飼料營養成分也將受到影響,一般配置飼料時需要進行科學的計算進行配比方能事半功倍。

飼料在存放、包裝等過程中都會造成維生素的損失。一般只要在常溫下,蛋白質和糖類是不會受到影響的

另外,飼料在加工過程中也可能造成營養流失,比如壓制顆粒飼料的過程就會因為高溫造成維生素喪失,因此,營養全面的飼料需要科學的配比和加工


直達農場主


你好非常開心回答你這個問題

飼料不斷進入和流出瘤胃,唾液也很穩定地進入瘤胃,調控酸鹼度。微生物(細菌、真菌和原蟲)根據飼料類型進行不同的發酵,發酵終產物被牛經瘤胃壁吸收利用。瘤胃微生物可以消化粗纖維,分解糖、澱粉和蛋白質;合成氨基酸和蛋白質,合成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K。 為了保持瘤胃的正常功能和合成B族維生素及蛋白質,瘤胄細菌和原蟲需要不斷從日糧中獲得營養物質


珍寶島張樂


畜牧業及漁業養殖的數量是決定飼料需求的決定性因素。


漁夫阿廖


飼料產品的定位取決於多種因素,如企業的技術力量、市場情況、飼養者和消費者的需求等。就目前總的趨勢來看,生態飼料代表了當今和未來飼料產品的發展趨勢。


豬ok


養殖的多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