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6 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你會更加快樂

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你會更加快樂

人是一種奇怪的生物,特別是當我們對外界開始產生依賴心理時,我們內心也就有了期待。當我們的期待得不到滿足時,我們會沮喪失落,當我們的期待實現時,我們會開心興奮。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或許才是快樂的終極法則。

各位書友,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共讀《我們終將遇見愛與孤獨》的第209頁—第228頁。共讀前,大家可以先思考下面的問題:

你的金錢觀是怎樣的?

01

和這個世界快樂相處

和最愛的人相處,甚至和這個世界相處,最重要的快樂處方就是不要有期待。尤其是發現事實和我們期待的不同時,能夠看清它,並且勇敢去接受它。我們可以有理想,有自己想要的生活,但是一旦事實出現,它就是老大,沒的說。

然而,有多少人可以承認事實呢?我們常常跟事實抗爭,拒絕面對真相,因為真相往往不是我們想要的。所以有句話就說:接受真相使人自由。是啊!只有我們看清楚了實際狀況,願意接受它和我們想要的可能相去甚遠的事實,我們才能有一定的自由。

就像生活中,我們對父母總是有太多抱怨,為什麼你們沒有錢?為什麼你們沒有好的平臺提供給我們?雖然父母無法給你想要的那種支持和關愛,但他們依舊還是你的父母。

可以放下對他人的想象和執著,接受他的本來面目和他相處。如果我們做不到,是因為我們有要求,有期待,不願意放棄。當對方給不出來的時候,我們抗爭,並且愚蠢地以為我們的反對、抗爭、努力,會讓對方改變。

但殘酷的事實往往是:我們不可能改變他人。如果任何人好像因為你的作為、你說了什麼而做出改變,那也是因為那是他自己想要的,他自己願意的,絕對不是“被你”改變的。

如果他不願意,他永遠不會改變,就算改變也是暫時的、表面上的。這也是為什麼那麼多的婚姻最後都以失敗收場。因為剛開始的時候,很多人會以對方期待的方式和對方相處,等到結婚以後,他們覺得大事已定,安全了,可以做自己了,便開始原形畢露。

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你會更加快樂

02

好人,就是安全幸福的嗎?

在這個世界上,大家掙錢背後的動力,基本上可以分為三種:

出於恐懼,沒有安全感,覺得在這個世界上沒有錢就生存不下去,而自己很有可能面臨這種窘境。

出於匱乏,很多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有了錢以後,大家會對你另眼相看,自己也有滿足感、成就感。

出於探索的需求,在這個地球上玩人生這個遊戲,沒有籌碼有時候還真不好施展開。有了錢以後,我們可以創造不同的體驗,讓自己的人生更加豐富有趣。

在這三種動力中,第三種最好,因為它不但讓你能比較輕易地吸引金錢過來,更能保證你在得到錢以後,還是會非常快樂和喜悅。

一個非常好的人,並不代表他會和他愛的人有感情上的深厚聯結,或是讓對方感到安全和受到支持。

非常好的人也不表示會為他愛的人付出,讓他愛的人感到溫暖和幸福。

張德芬在給女兒的信中提到,希望女兒在婚前儘量多交男朋友,多嘗試不一樣的男人,這樣才會知道:男人的種類有哪些,如何與不同類型的男人相處,自己究竟喜歡、適合什麼樣的男人。

最不靠譜的婚姻,就是靠“感覺”結婚的。什麼樣的男人是無趣的男人呢?那就是和他說話說不通。如果碰到一個男生不是一個心很敞開、能量流動的人的話,那千萬躲遠一點。

最重要的是可以和男朋友一起成長,但是仍然保持那顆童心。保有童心的關鍵,就是要對有趣的事情懷有高度的興趣,人生不可以無趣,所以一定要從“自己喜歡的事情”開始選擇未來的志向。

只要讓自己始終保持對生命的熱忱和喜歡,就會成為一個有趣的人。而一個有趣的人,就會吸引同樣有趣的人來到你的生命中。

03

你可以不做一個好人,但要忠於自己

同樣是一輩子,好人卻比壞人累。好人為別人做事,總會全心全意做到最好,成功了理所當然,不成功就過意不去。

對於一個好人來說,別人會用你的善良來操控你,用你的軟弱來滿足自己,其實這些都是可以防範的。方法就是,當你感到愧疚的時候,你可以做一些事或是說一些話去補償對方,但是另一方面,你需要學習和自己的那份愧疚感待在一起。

你需要告訴自己,沒關係,這是可以的。你可以忠於自己,你可以回到中心和自己在一起,你可以不做一個好人,但是要做一個忠於自己的人、快樂的人。

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你會更加快樂

比方說,如果你的女友要求你過去陪伴她,但是你明天要準備考試,所以不得不拒絕。你在說NO的同時,會感覺心裡有一個地方抽痛、鬱悶、很不舒服,你內在那個愧疚的感覺,具體會顯化為身體上的一個不舒服的點,讓你不斷去討好、祈求原諒。

所以,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個性圓滑,始終與人保持淡淡的距離,絕對不會受到這種罪惡感的操縱。

如果說,我們可以給孩子什麼的話,那最重要的就是:快樂的能力。

當我們內在有一個這樣大的渴望時,常常會忽略對方的一些明顯的缺點而貿然前進,甚至會為了自己的需要而美化對方,看不清楚對方真正的樣子。

希望每個人的所學所想都是為了自己,當你有了一個特定的需求和目的,一切才有效果。

本章思維導圖:

不對任何人有所期待,你會更加快樂

領讀君說:身處紅塵,我們不可能獨善其身。可能每個人都是這樣,年幼的時候,按照父母制定的條條框框生活;步入社會開始工作以後,學會帶著面具按照別人喜歡的模樣生活;成家立業後,為了家人、孩子、父母,為了身上的責任生活。但其實,我們當下所做的決定,都是內心最為迫切真實的想法。你努力的每一刻,都在為自己而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