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3 「唐山传说」唐山湾三岛传奇之月(坨)岛传说

从菩提岛隔水南望,茫茫沧海间有一月牙形的小岛,那就是月岛((月坨岛))。《乐亭县志》记载,“坨曰月坨,在县城西南海中,形似月牙,地广十余顷,草木繁殖,雉兔充斥,民取利焉”。这就是月岛(月坨岛)岛名来历。


月岛东北西南走向,全岛面积1.25平方公里,因其位居渤海滨,人迹稀少,原始风貌保存完好。这里绿荫植被覆盖,野生禽鸟、小型兽类栖息繁衍,岛上沙阜隆起,连绵起伏,景色十分秀丽。

在岛南形成一条长达5公里的沙滩,沙丘松软,素洁坦阔,是天然良好浴场之所在,它和菩提岛、打网岗互相对应,形成了东起山海关、南北戴河、黄金海岸,西至曹妃甸一条漫长的沿海旅游观光链。而月岛则是这条金色观光链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在这里,天然造化之功为在世所罕见。清人曹司牧有诗赞曰:“水中见明月初弦,天水相涵月与连。夜半不知明月上,半呈坨影半还天。”夜观茫岛,好似一弯新月,一则悬挂长空,一则浮影海面,在朦胧夜色的渔灯、蟹火互相映衬,相交成趣,组成了一副绝妙的夜观沧海图。

岛上鸟类繁多,不乏国家一、二类保护品种,关于这一风光旖旎的海岛形成,民间曾有着这样一个美丽的传说。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有侄孙名韩湘,就是人们传说八仙手中捧花蓝的韩湘子。


韩愈是河北昌黎人,一年,韩湘子云游归来,想到老家看看爷爷奶奶,途经乐亭沿海朝下一看,只见下方狂涛怒吼,大潮涌流,台风卷着海浪涌向陆地,倾刻间滦河两岸一片汪洋,庄稼被淹没,房屋被卷走,人畜随波逐流,一片哭天喊地之声,其状惨不忍睹。

韩湘子看着这空前的海难,不禁热泪横流,昌、滦、乐这片沿海平原,是生他养他的地方,这里的一切都在他的童年记忆中留下了极深的印象。面对父老乡亲们横遭的劫难,如不能伸手相救,保父老乡亲们一生平安,我韩湘子将有何厚颜位列仙班?


韩湘子想了多时,断定这是因为家乡离海太近,沿海没有挡水堤坝,海啸一来,哪有不被海水淹没之理,如能将沿海边筑起一道沙岗子,海啸发生时,把海潮给挡住,乡亲们就永远不会再遭水患之灾了。
韩湘子想到这里,立即驾起五彩祥云,手捧花篮朝天河飞去,来到天河,来到天河,他从河床上收起满满一篮沙,转身飞回渤海湾,照着沿海线轻轻往下撒,东起昌黎,西至乐亭的渤海沿岸,立刻风起云涌,粒粒金沙铺天盖地而挥,那沙越来越多,越聚越阔,沙随风长,不到一个时辰,便顺着海边筑起一道东西百十里长的大沙杠,这个沙杠有的地方连片突出了水面,有的地方断断续续浮出浅海,东面在昌黎县境内的那道杠,人们叫它“沙垄望”。

西南乐亭沿海露出水面的几片,有的成了月岛,有的成了打网岗,月坨岛这片沙岗,和沙垄望等地的海岛一样,带着一片仙气,无论遇到多大风,也休想把岛上的沙子刮走。原因是这里的沙子是天河之沙,风吹不走,每当南风刮起时,金沙不但不随风北去,还逆风向南移动,每当北风刮起时,沙反倒向北移动,风越刮沙子越往高处聚,成了岛上的一个奇景,每年不变形,每当风平浪静时,沙子又回到了原处,跟土挡石磊一样结实,千年不走样,万年不变形,要不为什么到如今月岛仍保持着弦是弦,尖是尖的原始形状,如一弯新月那样映在浅海里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月岛钟灵毓秀,气候宜人,独具特色,才引来各地游人纷纷登岛一睹芳容,分享秀色,月岛旅游,成了远近客人来乐亭县必顾之处。


「唐山传说」唐山湾三岛传奇之月(坨)岛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