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明朝的呼和浩特又叫三娘子城,三娘子在蒙古歷史上是怎樣的女人?

莊立勝


三娘子(“鍾金哈屯”、“也兒克兔哈屯”、“克兔哈屯”等),出生在蒙古貴族家庭。

她飽讀詩書,天生麗質、聰慧過人,性格豪爽,擅長歌舞騎射,能文能武。“幼穎捷,善番書,黠而媚,善騎射”。

瓦剌奇喇古特部落與俺答汗聯姻。於是20歲的三娘子嫁給了蒙古土默特部首領俺答汗,成為王妃。

此前,俺答汗一邊打著嚮明朝稱臣朝貢的名義而騙取賞賜,一邊背棄誓言出兵搶掠明朝邊境。

明朝多次拒絕俺答汗的“通貢互市”的要求,實施貿易制裁,並殺死了京城朝堂上放肆威脅明朝皇帝的俺答汗使者。

於是,俺答汗親率蒙古鐵騎直逼北京城下,劫掠周邊州府。

在奸臣嚴嵩一黨的把持之下,明朝與俺答汗達成在大同等地開闢互市貿易的協議。

然而不久,俺答汗又背棄誓約,率軍進攻大同等地,再次挑起戰端。

俺答汗與明朝經過二十多年連綿不斷的戰爭,損兵折將,人民流離失所,農牧業生產蕭條。

在內部,其它部落對他的汗位蠢蠢欲動,威脅俺答汗的地位。

於是,俺答汗不得不重新審視與明朝的關係。

面對這種嚴峻形勢,三娘子力排眾議,積極主張與明朝和好。

1571年3月,雙方終於宣佈休兵罷戰,實現通貢互市,蒙漢人民可以自由貿易,友好交流。

之後,塞外草原上的幾千裡邊境地帶很快出現了祥和、繁榮的景象。“朝廷無此後顧之憂,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師旅無調遣之勞。”

後來,明朝封俺答汗為順義王,封三娘子為忠順夫人。

《明史》記載,隆慶六年(1572年),俺答汗和三娘子共同主持修建了一座規模宏大的城池--庫庫和屯。明朝賜名為歸化城。

據說此城的城牆全部用青磚砌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因而“青城”之名由此而來。

這也是後來的呼和浩特的舊城址。

塞北草原的人們為紀念三娘子,將此城稱作“三娘子城”。

而且,三娘子還隨夫出征瓦剌,開疆拓土。俺答汗對她非常寵愛和器重,言聽計從。

草原諸部落對三娘子也是口服心服,甘願受其約束。

萬曆九年(1581年),俺答汗去世,三娘子立即呈文告知明廷,並表示繼續忠順。明廷也派遣使者攜帶厚禮前來祭奠。

此後,按照蒙古風俗,三娘子被俺答汗子乞慶哈收繼,乞慶哈死後,再嫁其子扯力克。

三娘子嫁給三任土默特部首領,掌握兵權,眾人畏服。

在此期間,三娘子從大局出發,多次平息蒙古內部對明朝的挑釁事端,力主維持與明朝的長期友好關係。

明廷也繼續詔封她為忠順夫人,賞賜豐厚。三娘子對此非常感激,多次嚮明廷表示“子孫暨部族世世為天子守邊”,為明朝守邊保塞。

三娘子仰慕中原文化,並與明朝宣大總督吳兌、著名書畫家和文學家徐渭等成為好友。

1613年4月,64歲的三娘子因病去世。明廷遣使給予賜祭七罈的隆重祭禮。

三娘子被安葬在美岱召內。至今,美岱召的太后廟內還珍藏著三娘子的腰刀、盔甲、頭飾、靴帽等文物。

三娘子先後輔佐三代土默特部落王,在塞外草原政治舞臺上活躍四十多年,始終堅持與明朝和平互市、友好交往的政治原則,致力於維護民族友好關係。

她還重用漢人,引進了先進的文化技術,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

她不僅順應了歷史的潮流,也符合蒙、漢人民的願望,使塞北邊疆出現了近四十年的和平景象,對蒙漢民族的和睦相處、友好關係的發展具有極為深遠的意義,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功績。

她深受蒙、漢人民的尊敬和愛戴,尤其在漢文文獻中是美麗、高大的對象。


蘭臺說


三娘子是蒙古右翼(蒙古諸部分為左右二翼)土默特部的首領俺答汗的妻子,俺答汗逝世後,三娘子被俺答汗的長子乞慶哈依蒙古風俗收繼為妻。乞慶哈死後,再嫁其子扯力克。三娘子前後嫁給三任土默特部首領,實際上掌握兵權,為明朝和平共處,展開貿易,明朝政府敕封其為忠順夫人,漢蒙邊疆得以和平了幾十年。但是在俺答汗的三娘子更多的是被漢人史書記載,而在蒙古國編撰的史書中,他們推崇的是另一位女英雄出身於汪古部的滿都海,(滿都海在漢人史書上記載不多),在蒙古史料中卻是個傳奇人物,被稱為“蒙古中興之母”。

滿都海與三娘子都是了不起的女性,她們在漢蒙史書中的不同地位也體現了兩個民族的不同史觀。滿都海的主要成就是“戰”而三娘子的主要成就是“和”。滿都海輔助自己的丈夫,黃金家族的幼主巴圖蒙克,即成年後成為了“蒙古中興之主”的達延汗重新統一了蒙古,並積極與明朝開戰,取得了許多勝利。

而三娘子則是在掌權期間積極與明朝和平共處,展開貿易,甚至得到了明朝的敕封,她非常仰慕中原的風尚,她重用漢人,引進了先進的文化技術,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並經常親自前往明朝邊關軍營中走動,與邊關將領的關係極其融冶,與宣化巡撫吳兌和大同巡撫後鄭洛等明朝邊防官員以及江南才子、大文豪徐渭均建立了良好的友誼。按照現在話說:她是中國人民的老朋友。

在她主政期間“朝廷無此後顧之憂,戎馬無南牧之儆,邊氓無殺戮之殘,師旅無調遣之勞。她為漢蒙人民友好是有巨大貢獻的。但這並不是她的所有功績

三娘子和俺答汗開始共同主持修建一座名叫庫庫和屯的城池。在修城時,俺答汗已經進入老年,並且疾病纏身。所以庫庫和屯城的建城過程中,三娘子是主要的主持者。城池建成後,明朝政府賜名為歸化城。由於當時歸化城的城牆全部用青磚砌成,遠遠望去一片青色。故得名青城,這也是後來的呼和浩特城的前身。所以三娘子也是呼和浩特城的建造者,而由於三娘子和俺答汗都是藏傳佛教的信仰者,三娘子和俺答汗一起在歸化城中建造了大召寺。大召寺是呼和浩特最早建成的黃教寺院,也是蒙古人皈依黃教初期所建的大型寺院之一,在蒙古地區有大範圍的影響。對蒙古的文化發展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此我們可以看出滿都海與三娘子這兩位的女性的功績一在文一在武,由於三娘子與漢人的親密關係,她更多受到漢人的尊敬,而滿都海對蒙古的貢獻,更多受到蒙古本族人的尊敬,就長遠的歷史來看三娘子的功績都不輸於號稱“蒙古中興之母”滿都海。所以,滿都海與三娘子應該算得明代蒙古族巾幗英雄中的雙璧!!


九龍王龍九


三娘子是韃靼俺達汗的夫人。據說明朝和蒙古韃靼連年戰爭,她結速了戰爭與明朝開展邊境貿易。明朝封俺達汗為順義王,她和俺達汗修建了呼和浩特這個城,呼和浩特意思是青色的城,明蒙邊境迎來幾十年的和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