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7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今天是正月初三,又称小年朝,也称赤狗日,作为古老的中国传统节日,相传这一天女娲娘娘创造出了猪。中国民间传说初三晚上是老鼠娶亲的日子,所以一般人家都早早熄灯睡觉,以免骚乱了鼠辈,并在屋角洒落一些米粒、糕饼,供老鼠食用,称为老鼠分钱,表示和老鼠共享一年的丰收。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农历鼠年的到来,也让我们对这种人人喊打的小动物多了一些包容的心态,一提起鼠,我们总是会联想起它的种种“恶习”。其实这指的只是狭义上的鼠,在生物分类上,广义的鼠其实包括了哺乳动物纲啮齿目所含的所有现生的与已灭绝的种类。因此,鼠家族在动物王国中是个庞大的家族,且并非所有的鼠都“为恶”;实际上,鼠同样是维持生物系统平衡不可或缺的一员。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在老鼠大家族中,既有臭名昭著的破坏分子,也有数量众多的珍稀濒危种类,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被列为易危种(VU)、濒危种(EN),甚至极危种(CR)。例如,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松鼠科的墨西哥草原犬鼠(Cynomysmexicanus)就被列入附录I。

草原犬鼠是一个以善于建设“城市”而著称的类群,而且与大多数人类现代化城市“摊大饼”的发展模式不同,为了避免“鼠口”增加而产生的“大城市病”,它们懂得在合适的时候疏散“鼠口”,建设新的“城市”。只是,如此智商发达的物种也成了濒危动物,真是难以想象。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墨西哥草原犬鼠

呆萌可爱的河狸、体形壮硕的巨松鼠、练就滑翔绝技的鼯鼠和飞鼠、嗜睡贪吃的睡鼠、跳跃高手林跳鼠和稀少的蹶鼠这些啮齿类的动物都非常的珍稀,而老鼠的嫡系部队成员——鼠科动物中,也有不少珍稀的种类。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睡鼠


笔尾树鼠(Chiropodomys gliroides),是适应树栖生活的种类,仅分布于广西瑶山、海南五指山以及云南的个别地区,是热带、亚热带地区的一种罕见鼠。尾毛稀疏,末端的毛较长,形成一个毛笔状的尖,故而得名。四肢比较短,前后足的第一趾短并具有扁甲,能与其余4趾相对,后足比较宽展,因此有特殊的攀爬能力,更有“手状足老鼠”的称谓。另外,它的后足足底裸露,有一个长而窄的肉垫,除拇趾外的4趾,下面还各有一个发达的肉垫,这样的脚趾结构把攀缘的功能发挥到了极致。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笔尾树鼠

小狨鼠(Hapalomys delacouri),能熟练地在树上和竹子上攀爬。虽然它的名字上有“小”字,却只是针对同属其他种而言,实际上它比树鼠和攀鼠的体形都大。它与树鼠和攀鼠的区别还在于前足没有扁爪、尾端仅略有毛簇等。小狨鼠也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仅分布于广西、海南和云南的少数丘陵地带的竹灌丛中,在竹子上或地面有沟坎处筑巢。它尤其嗜食竹子,能消化粗糙的竹纤维。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小狨鼠

濒危的仓鼠。仓鼠科是与鼠科关系最密切的一个类群,从前被列为鼠科的一个亚科,现在是啮齿目中仅次于鼠科的第二大科。这个家族成员众多,形态各异,还有少数种体形特化,但大多数仓鼠科成员都与“标准鼠形”近似。

大年初三,老鼠娶亲,你知道吗?原来“老鼠”也需要我们保护

仓鼠中的濒危种自然也有不少,例如仅分布于四川I西部和甘肃南部海拔2500米左右针阔混交林缘草地中的沟牙田鼠(Proedromysbedfordi),该种也是我国特有种。沟牙田鼠的体形较普通田鼠略大,耳较小且隐于毛被中,上门齿外侧具一行浅细的纵沟,以植物的绿色部分和种子为食。尤为特殊的是,成年雄鼠的阴茎骨靠近身体的一端呈烧瓶状,另一端膨大,与其他田鼠差别很大。依据这一点以及其他形态和分子生物学方面的因素,沟牙田鼠也与田鼠属“拜拜”了,并且“自立门户”,成了单独的一个属。

为什么要保护老鼠?

其实,老鼠作为多种食肉兽类和猛禽的主要食物,在保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从人类的角度来看,啮齿动物中的大多数种类也是有益的,有些地栖啮齿动物的挖掘活动能使土壤疏松;有些啮齿动物嗜食蝗虫;有些老鼠还是非常理想的实验动物,在医学和生物学研究方面有重要作用。

在历史上,已有不少鼠因人类活动而灭绝,如分布于牙买加一带、于1880年灭绝的牙买加稻鼠(Oryzomys antillarum,也叫牙买加仓鼠),分布于澳大利亚、于1901年灭绝的米氏弹鼠(Natomys mitchellii),20世纪初灭绝的自足澳洲林鼠(Conilurus albipes)等等。

老鼠和其他野生动物都是世界自然历史的遗产,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资源和共同财富。在已经灭绝和行将灭绝的物种中,有许多尚未被人类认识或研究,人类对它们的情况几乎一无所知,它们携带的基因潜在价值是十分巨大的。同时,野生动物灭绝的危机也在警醒人们要保护自然环境,因为唇亡齿寒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一个不能适合野生动物生存的环境也许很快也不再适合人类生存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