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0 陳集鎮:葡萄棚裡脫了貧

  

陳集鎮:葡萄棚裡脫了貧

本報訊 (聊城日報全媒體記者 張潔 通訊員 靳長保) 11月17日,寒流初至,東阿縣陳集鎮張樓村村西頭的葡萄大棚內,種植戶張宗超正在棚內灑豆秸碎,以防土壤板結。棚內整潔清爽,剪過枝的葡萄藤下,沒有一絲枯枝和雜草,很難想象這是一個由“半個勞動力”打理的大棚。

  幾年前,張宗超因股骨頭壞死,不能勞動,因病致貧,成了村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日子過得比較拮据。窮則思變。張宗超一家並沒有因為成為貧困戶而覺得基本生活都有了保障就無需努力了,反而覺得貧困這頂帽子不應該戴在自己頭上,要儘快脫貧,摘掉窮帽。可對於如何脫貧他卻很茫然,如何選擇合適的產業脫貧成為當時張宗超每天都在思考的問題。

  “可以搞葡萄種植啊。”村黨支部書記張宗廣的脫貧計劃讓張宗超眼前一亮。近年來,當地葡萄產業發展迅猛,由於採用標準化種植,當地出產的葡萄無汙染、含糖量高、色澤豔麗、品質好,在市場上很受歡迎。相比傳統農作物,種植葡萄能給農戶帶來約5倍的收益。在陳集鎮推動產業扶貧的過程中,不少村莊都將目光瞄準到發展大棚葡萄種植上,打造出了一個個生動的脫貧致富樣本。

  選好脫貧方向後,張宗廣沒有倉促上馬,而是到周邊較為成熟的葡萄園虛心求教,同時買來葡萄種植書籍仔細閱讀。通過多渠道考察,2017年,村裡建起十個大棚,其中兩個是由扶貧基金建起的高標準“愛心扶貧棚”,其中一個就租給了張宗超,村裡還幫他申請了“富民農戶貸”,不用考慮資金,直接承包就能種。於是,在村黨支部書記和專業技術員的指導下,張宗超開始種植葡萄。

  “我們是在秦皇島引進的新品種,叫‘蜜光’,這種葡萄雖然產量小,但早熟、甜度高,果質偏硬又方便運輸。今年來看,效益還不錯。”張宗超說,由於是第一年種植,今年的葡萄產量不是很高,賣了大約有兩三萬元,估計明年就能翻番。再加上每年的低保、分紅、土地流轉補助等政策性收入,一家人總算從窮窩裡爬出來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