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看了三國,怎麼去評價趙子龍的一生呢?

友家影探


憑心而論:趙雲不只是一員武將,更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家和政治家。

說趙雲是軍事家,會不會有誇大其詞的成份?

諸葛亮的空城計想必大家都耳熟能詳,但遺憾的是,這件事是虛構的,是羅貫中老先生運用“乾坤大挪移”的寫法,從別人的故事中嫁接給諸葛亮的,來源之一,便是趙雲在漢水河邊“擺”的“空營計”,這個故事在《三國演義》的第七十一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讀一下。

說趙雲是政治家,主要是來自以下幾個故事:

在平定益州之後,有人提出把成都城的一些屋舍及城外的土地分封給有功的將領,劉備打算這樣做,趙雲對此極力反對,認為這樣做會使事業半途而廢,他對劉備說:漢武帝時,霍去病將軍因為側奴未滅,不張考慮家事,現在敵人非只一個甸奴,怎麼可以追求安逸呢?須天下事定,那時各返桑梓,歸耕本土,才是適宜的。益州人民初耀兵革,田售皆可歸還,令安居復業,然後才可投調,得其歡心。“這話非常切合時老百姓剛剛從戰亂中解救出來,許多人還處在流離失所之中,當務之急,是把房屋田地歸還他們,使他們安居復業,這樣才能得到他們的加護,然後徵收他們的賦稅,驅使他們出來服役,只有在“天下都安的時候,才能分封土地。劉備被說服了。

趙雲當然不是為老百姓著想,而是為劉備的帝業考慮,但還是可以看出,他不是一個唯上是從的人,而是一個有遠大眼光的將領。

孫權偷襲荊州,殺害了關羽,劉備不顧孫劉聯盟,要舉傾國之兵為關羽報仇。趙雲對這件事,態度鮮明,他對劉備說:國賊是曹操,非孫權也,且先滅魂,則吳自服,曹操雖然已死,他的兒子曹丕篡了漢朝帝位。要順應人心,早些奪取關中,佔據黃河,謂水上流,討伐魏逆,關東義土必定裹糧策馬迎接王師,不應置魏而不顧,先與吳戰;兵勢一交,不是一下子可以解決的,必然兩敗供傷,給曹魏以可乘之機。“這話多好啊!在《演義》裡,還添上了劉備與趙雲之間的一段辯論。劉備說:“孫權害了聯弟:又兼傅士仁、糜芳、潘璋

、馬忠皆有切齒之仇,啖其肉而滅其族,方雪聯根!卿何阻耶?”趙雲回答道:“漢賊之仇,公也;兄弟之仇,私也。願以天下為重。”劉備說:“聯不為弟報仇,雖有萬里江山,何足為貴?”趙雲說得有理有據有情,是一片肺腑之言,可惜被複仇的火焰衝昏了頭腦的劉備一句也聽不進去,一意孤行,發動了一場錯誤的戰爭。終於把積聚多年的精銳消耗了,從此國力日衰。事實證明,趙雲的論斷是正確的,趙雲這個渾身是膽的英雄,還是一個很有政治頭腦的政治家,這一點不大為人們所知道。因為《三國演義》關於他的政治活動方面寫得不多。





杏林帥哥


小時候聽袁闊成先生說的評書《三國演義》,印象最深的是趙雲去世那一點,袁先生用整個一中午的時段講評趙雲一生。可見趙雲在袁老先生心目中的地位。

何止袁先生說他好,估摸著說他好的多了去了。

趙雲,字子龍,漢末常山真定人。原是白馬將軍公孫瓚的手下。因緣際會,遇到了劉備。當時的劉備還是寄人之下之人。但二人相見如故。後來趙雲大哥去世,趙雲回家。七年後趙雲在鄴城與劉備再次相遇,從此一生追隨劉備,成為劉備的貼身護衛。

趙雲長阪坡為保護劉備家小,殺了個七進七出,血染戰袍,槍挑曹操五十多員戰將,名揚天下。把劉備兒子劉禪交到劉備手中。東吳使用計謀,誘騙孫尚香帶劉彈回去,是趙雲及時阻止,把劉禪搶了回來。孤傲的關羽和粗魯的張飛都把趙雲當作自家兄弟。再從貼身護衛這個角度看,他的忠誠、人品和武功都深得劉備的賞識。

趙雲四處爭戰,常勝不敗。曾任桂陽太守,還當過公安留守,江州督軍等地方軍政要職,他不擾民,深受當地民眾的喜愛。

關羽被東吳所殺,趙雲及時阻止劉備復仇攻吳,劉備不聽,東吳火燒700裡連營,劉備在白帝城殞命。從這一點看,趙雲很有政治智慧及戰略頭腦的儒將。

縱觀趙雲一生,怎麼說好呢?就用倆字:“完人”。

在《三國演義》電視劇中,在將星璀璨的英雄中,只有給趙雲配了一首《當陽常志此丹心》歌曲。他配的起這首歌曲。

照心謹以此文表達對趙雲將軍的敬慕。


天中照心


雖有遺憾,不枉此生。這是我看了三國以後對趙子龍一生的評價。

趙雲也就是趙子龍,他是陳壽的《三國志》和羅貫中的《三國演義》裡的重要人物,不管記載多少,也不管演義多少,關於趙子龍的人生有兩點是非常明顯的。

首先,確有遺憾。

遺憾一 ,被人懷疑。誰懷疑他呢?不是諸葛亮,劉備也不明顯,關羽有懷疑,張飛最懷疑。趙雲衝入敵陣救少主,本是忠心赤膽,張飛卻不分青紅皂白劈頭就問:“你為什麼背叛我哥哥”,看看,張飛骨子裡就沒把趙雲當兄弟,否則可以問“你為什麼背叛咱哥哥”,雖然桃園三結義沒有趙子龍,但劉備曾說過趙雲是四弟 ,所以趙雲受懷疑是真的。

遺憾二,受重視不夠。沒有跡象表明劉備懷疑趙雲,否則不會一直留在身邊,還有貼身侍衛長的說法,試想如果懷疑,一般來說絕對不會把這麼一個頂級高手放在身邊。但是如果放在身邊就是重視,好像也說不過去,怎麼不把兩個結義兄弟關羽張飛留下一個呢?文武雙全卻不讓在戰場上立功豈不是讓人遺憾嗎?所以劉備對趙雲不是懷疑而是不重視。

遺憾三,由於不受重視,所以趙雲少有立功機會。趙雲趙子龍武藝高強,為人機警,也懂兵法,可就是難上戰場,或者即便上了戰場,也不讓獨擋一面 ,你說遺憾不遺憾。

其次,不枉此生。我有如下證據。

第一,威震敵營。話說劉備兵敗當陽,向江陵撤退,由於百姓跟隨,行動遲緩,被曹兵追上,夫人少主走失,趙雲衝入敵陣七進七出,殺傷曹將五十餘員,曹操驚訝,敵營慌亂,常山趙子龍名震曹營。

第二,忠心可鑑。七進七出,救出少主,血染戰袍,劉備感慨,摔孩子表達感激,從此劉備對趙雲忠心不疑。

第三,常勝將軍,趙子龍一身是膽。《三國演義》第71回,劉備曹操爭奪漢中,黃忠負責燒曹糧草,趙雲接應 ,後黃忠被圍難以脫身,趙雲前去救出並將黃忠送回大寨,自身率十幾個人迎敵,敵至,趙雲打開寨門,躍馬挺槍,敵不敢動,後倉皇撤退,後劉備視察地形,感慨的說:子龍一身是膽啊!

總之,雖然不少人為趙雲惋惜,但我覺得趙雲忠心被認可,名氣震古今,一句話,雖有遺憾,不枉此生。





共鳴共勉共賞


活在別人眼裡的一生,其實也是悲劇的一生。

真實的趙雲如何?我們暫且不管。

單說三國演義裡的趙雲,常勝將軍、白袍白馬、鍾勇善戰,本事高強。為人不卑不亢,誠懇有序。

憑良心,幾乎每個人都喜歡他。他在多少人心目中神一般的存在。

但是正如我開始說的,這種人只能活在別人的眼中和心中。

他是真的如此,還是故意活的如此,大概只能被作者演藝如此吧。

活在別人眼中的人,太過完美,美的失真。他沒有關羽的剛愎自用,沒有張飛的魯莽、沒有馬超的傲嬌、沒有黃忠的木納。

活著的人怎麼能沒有個性和缺點?將軍豈能沒有失敗?

活的完美的人一般都是祭壇上的人,最終將軍百戰死,馬革裹屍還。

長坂坡前說英雄,世上哪有趙子龍。

有真的趙雲,但不是你眼中的子龍。



維摩居主人


趙子龍無疑是三國中筆墨最濃重的將領,武力高強,智慧超群,不像其他大將一般豪勇無智,是千古智將的典範。也是眾多三國類遊戲玩家最喜歡的將領。

先說其形象:

白馬銀槍,來如如風,全三國最帥氣的將軍——至於遊戲中“槍如驚雷,照一身肝膽“、“心懷不懼,方能翱翔於天際”也非常傳神。

在《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寫趙雲的:生得身長八尺,濃眉大眼,闊面重頤,威風凜凜,與文丑大戰五六十合,勝負未分。瓚部下救軍到,文丑撥回馬去了。那少年也不追趕。瓚忙下土坡,問那少年姓名。那少年欠身答曰:“某乃常山真定人也,姓趙,名雲,字子龍。

可見,趙子龍在三國中,被刻畫成一個身高八尺,濃眉大眼的英雄少年。

心中有仁義:

趙雲出場是說:“天下大亂,未知誰是明主,民有倒懸之危,鄙州議論,要投奔仁政之所在,因此我不投袁紹而投將軍。”趙雲自此隨公孫瓚四處征討。後趙雲因為兄長去世而離開公孫瓚,大約七年後在鄴城與劉備相見,成為劉備的大將。

趙雲追隨公孫瓚和劉備,是有明確目的的。因為公孫瓚是當時少數幾個在真正保護邊疆的將領之一,隨後劉備也是實力最弱,但其仁德卻廣為人知,日後也成為天下難得的明主。

武力強橫,一身是膽

長坂坡是一個傳奇,是趙雲的一個符號,史上描寫最出名的詩歌應該就是這一首:

血染徵袍透甲紅,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衝陣扶危主,只有常山趙子龍。

此外,在漢水之戰,黃忠被埋伏的時候,又是趙子龍帶著數十騎的小部隊前去營救,有詩云:

昔日戰長坂,威風猶末減。

突陣顯英雄,被圍施勇敢。

鬼哭與神號,天驚並地慘。

常山趙子龍,一身都是膽!

劉備親自來到趙雲兵營察看戰鬥之處,讚歎說:“子龍一身都是膽也!”飲宴直到黃昏,軍中號趙雲為“虎威將軍”。

智慧沉穩,心存天下

赤壁之戰後,趙範有寡嫂名為樊氏,有國色之貌,欲將她許配給趙雲結親。趙雲說:“我們是同姓,你的嫂子就像是我的嫂子一樣。”加以婉拒。有人勸趙雲接受,趙雲說:“趙範才剛投降,心意還未知。何況天下女子不少。”後來趙範果叛逃。盧弼《三國志集解》:樊氏國色,而子龍不取,賢於關羽之乞娶秦宜祿妻去遠矣。

劉備平定益州之後,有人勸劉備分賜給諸將田產。趙雲說:“從前霍去病曾說匈奴未滅,無用家為,何況現在國賊不只像匈奴只有一個,還不到可以安定下來的時候。”劉備便聽從趙雲的建議。

為報關、張之仇,劉備欲進攻東吳,趙雲上諫說:“國賊是曹操,並不是孫權,而且滅了魏國之後,吳國自然會臣服。”但劉備執意東征,並留趙雲都督江州。


趙子龍是智勇雙全、仁義無雙的化身,有詩讚:全忠全義真稱羨,永遠標題翰墨青。

四川大邑有子龍廟(順平侯趙雲墓),刻有填金對聯“赤膽永佑江原父老,忠魂猶壯蜀國山河。”匾文“永烈千秋”。


東方盛世書畫


對於題目中所說的“三國”,有兩種理解,一是指西晉陳壽所編寫的史書《三國志》,二是指元末明初羅貫中所著的長篇小說《三國演義》。

《三國志》中趙子龍的一生

對於前者,《三國志》中的趙子龍,也就是歷史上的趙子龍,他的一生可以說是英雄而又坎坷的。

  • 趙雲一生從未進入過蜀漢最高層級武官的行列

在劉備稱漢中王,分封諸將的時候,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別被封為前將軍、右將軍、左將軍、後將軍——這是蜀漢最高一級將武官的官銜。而趙雲只被封為翊軍將軍,連魏延(鎮遠將軍、漢中太守)都不如。

在劉備稱帝后,關羽、黃忠已死,驃騎將軍馬超、車騎將軍張飛、中都護李嚴是此時職級最高的武官,趙雲依然是翊軍將軍。等到劉禪繼位,趙雲雖晉升為中護軍、徵南將軍,但是職位依然低於前將軍李嚴、車騎將軍劉琰等人。

而在爵位上,趙雲直到劉禪即位,才被封為永昌亭侯,比關羽整整晚了23年,比張飛晚了14年。

  • 趙雲英勇而又耿介

而趙雲的加官進爵之路如此坎坷,並不是因為他沒有功績。在歷史上,他曾在漢中戰疫中救黃忠、張著等蜀將,大敗曹兵,戰功赫赫。

他多年受到冷遇的原因,是因為他性格耿介,仗義執言,惹得君主和群臣不喜。例如,在劉備執意興兵伐吳的時候,趙雲極力反對劉備的冒失之舉,受到譴責。而劉備親征失敗,白帝城託孤的結果,也證明了趙雲的勸誡是正確的。

《三國演義》中趙雲的一生

可能是歷史上的趙雲太過悲情,也可能是羅貫中將自己對於英雄的想象寄託在趙雲身上,《三國演義》中的趙雲成為了蜀將中集智、勇、德於一身的英雄,獲封“五虎上將”,所受到的官爵也遠比歷史上高。

  • 武藝絕倫,勇冠三軍

《三國演義》對趙雲的著墨非常多,從第7回出現在讀者面前,直到97回才消失,共跨越了91個回目,甚至比關羽的77個回目和張飛的81個回目還要高。

趙雲從一出場,就展現出其高超的武藝。還是一個無名小卒的趙雲與早已聲名在外的大將文丑交鋒,大戰五六十回合,不分勝負,足見趙雲的武藝不在其之下。

趙雲長坂坡單槍匹馬救阿斗,更是讓他從此聲名大振。

這一場殺:趙雲懷抱後主,直透重圍,砍倒大旗兩面,奪槊三條,前後槍刺劍砍,殺死曹營名將五十餘員。

在第72回漢水之戰時,趙雲救黃忠與張著,單槍匹馬立於營門,使得曹操親率的大軍不敢上前。

雲大喝一聲,挺槍驟媽,殺入重圍;左衝右突,如入無人之境。那槍渾身上下,若舞梨花;遍體紛紛,如飄瑞雪。張頜、徐晃心驚膽戰,不敢迎敵。雲救出黃忠,且戰且走;所到之處,無人敢阻。
  • 聰明機警,慧眼識人

作為一名武將,趙雲難得的是並不魯莽,在行軍作戰、排兵佈陣時頗有自己的見地和思考。

再次以漢水之戰為例,趙雲在大戰前一天就已做好佈置,甚至連黃忠奪糧草被圍的情況也做好預判,安排屬下堅守營寨,不可妄動。

“黃漢升約定明早去奪糧草,若午時不回,我當往助,吾營前臨漢水,地勢危險,我若去時,汝可堅守營寨,不可輕動。”

等到將黃忠就回來之後,他又安排:

撥弓弩手於寨外壕中埋伏;將營內旗槍,盡皆倒偃,金鼓不鳴。

正是因為這樣,所以曹操才不敢進攻。而趙雲前後的這些部署,宛如諸葛,料事如神。

此外,趙雲的識人薦材水平也頗高。他曾經向劉備、諸葛亮推薦了三個人:李恢、王平、姜維。李恢出馬勸降了馬超;王平不但幫助劉備攻取漢中立下大功,更是成為諸葛亮幾次北伐的重要將領;姜維則成為諸葛亮的接班人,是蜀國後期的頂樑柱人物。

  • 謙虛謹慎,克己奉公

趙雲的個人品德也堪稱武將表率。

長坂坡救主,他不僅忠勇,更是謙遜。將阿斗送還劉備,他立刻請罪,讓劉備不得不摔阿斗來證明自己對他的看重,而趙雲卻依然不居功,反而說:“賴主公洪福,幸而得脫。”一點沒有驕矜自賞的意思。劉備白帝城託孤之時,趙雲是託孤大臣,他j又曾救過劉禪的命,可以說功勳卓著。可他也沒有在後主面前倚老賣老過,對待後主依然尊重忠心。

趙雲還十分嚴於律己,愛惜羽毛。《三國演義》曾經寫過這樣一個情節,趙雲攻下桂陽郡後,桂陽太守趙範欲將寡嫂嫁與趙雲,趙雲稱:“吾既與汝結為兄弟,汝嫂即無嫂也,豈可作此亂人倫之事乎!”堅辭不受。在平定益州時,趙雲又用霍去病的故事勸說劉備將所佔田宅歸還百姓,連劉備也經常誇讚趙雲的德行。


在《三國演義》中,趙雲不僅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共同列為“五虎上將”,死後更是被後主追封大將軍,諡順平侯,可以說是贏得身前生後名。



月釀酒


趙子龍《三國演義》中描寫的唯一一個完美形象。英雄壯舉貫滿人生,老得善終,死後追諡為“順平侯”。

對於一個衝鋒陷陣的將軍來說,也算幸運的。

那麼趙子龍一生真的那麼如意嗎?答案是否定的。趙子龍前半生轟轟烈烈,後半生平平淡淡。早年在公孫瓚那兒並不如意,投奔了劉備以後才得以施展才華大放異彩。長坂坡在曹軍百萬軍中救幼主,如入無人之境。劉備誇讚:子龍一身都是膽也!視趙子龍為手足兄弟,親密度不次關張。蜀國五虎大將位列第三。但是劉備取得實質地位被封漢中王后,趙子龍並沒有得到想象中的被重視。反而越發平淡,主要擔當後勤保衛工作。沒有象西涼降將馬超那樣得到重用。

縱觀趙子龍一生為人,忠誠率直,恪盡職守,從一而忠,在羅貫中先生筆下可謂完人。


用戶李森


一、從阿斗的角度來看

說到阿斗必然說到趙子龍。正史之上,趙子龍在蜀漢集團的職銜和地位不算太高。甚至,比不上關張馬黃。但趙子龍有的是個人魅力,這在戰火紛飛的三國——你說重要也是重要的,不重要也是不重要的。七進七出長坂坡,猶如無人之境。將阿斗交回劉備,這不算什麼。這位常勝將軍,劉備卻這樣投閒置散:“子龍缺少領軍的能力,但是子龍的保護能力很強,後方有子龍在,後方穩已。”留為保鏢,貼身保護。劉備想得果然周到,但趙子龍絕對服從安排。不想上戰場、上前線的將軍,不是好將軍。趙子龍從來沒有怨言,盡心盡責安守後方。

二、從諸葛亮的角度來看

連關羽、張飛,都偶爾不怎麼聽從諸葛亮的調配。趙子龍沒有,對孔明軍師百分百的聽令。周瑜死後,諸葛亮往江東弔喪。這個如此敏感的時期、如此敏感的氣氛,諸葛亮也有非去不可的理由。“乃與趙雲引五百軍”陪同,為啥找的不是別人而是趙子龍?他在,一切都可放心。

三、從他病逝的角度看

最後,趙子龍病逝府中。諸葛亮跌足而哭曰:“子龍身故,國家損益棟樑,吾去一臂也!”趙子龍難道沒有遺憾嗎?有。他犯言直諫:“伐吳,絕非上策!”劉備根本就不採納趙子龍的建議。這位單騎救主的孤膽英雄,這位白馬銀槍的翩翩少年——留給你的,只是蒼涼背影......





以色列文化你知多少


寫趙雲的文章很多,各種角度,有的挖得深,說劉備並不真心對趙雲,或者趙雲其實和關張感情並不怎麼親等等。其實,都是演義太入人心的緣故。

正史說得人也多,誰叫趙雲又帥又能打呢?我說個奇怪的角度,年輕時愛玩日本人做的遊戲《三國志》,日本研究三國很風靡,遊戲設置很準。

比如我至今都記得趙雲的特技是“洞察”,就是任何武將的特技都免疫。看似不牛屁,實則不然,全遊戲唯一全免。謀士特技也有免的,記不得誰了,但是算智力值,比你高才免。趙雲屬獨一份,不用計算直接免。這說明什麼?演義裡趙雲是不敗將軍。

我沒有研究,但愛看各位老師評三國,真是挺好的。趙雲要我說,真是演義和志書裡差不多。長坂坡幾進幾齣殺多少人肯定虛構了,但人家確實敢進去,也出來了,換位思考,敢去的有幾個?有本事出來的又有幾個?

演義裡關張的戲份誇張了,歷史上某些大神被削弱了,趙雲誇張成這樣了其實還不算太誇,真難得吧?

最後,記得沒錯趙雲是善終的,兒孫是忠義的,幾乎是完美的。那個時代不容易啊,活出戰場,也需活出千變萬化的政局,不只是洞察戰技,也要洞察世道人心才行。


萌之商都


在《三國演義》中,寫了非常多的將領,但是在這些將領中,只有對趙子龍一人評價最高。

他儒雅風流,身姿雄偉;他武藝高強,有勇有謀,是常勝將軍;他衷心護主,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中;他一生順遂,安享了晚年。不得不說,在《三國演義》中,作者最喜歡的將領應該就是趙子龍了。


一、趙子龍,儒雅風流、身姿雄偉。

在三國演義中,塑造了很多的英雄人物,其中對趙雲的描寫用了“身長八尺,姿顏雄偉”八字。由此可見,作為一員武將,趙子龍確實長得比較白淨帥氣,加上武力超群,放到現在絕對是超級偶像級的人物。

二、常山趙子龍是常勝將軍,有勇有謀、武藝超群。

史書記載,趙雲跟隨劉備將近三十年,先後參加過博望坡之戰、長坂坡之戰、江南平定戰,獨自指揮過入川之戰、漢水之戰、箕谷之戰,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戰果。除了四處征戰,趙雲還先後以偏將軍任桂陽太守,以留營司馬留守公安,以翊軍將軍督江州。除此之外,趙雲於平定益州時引霍去病故事勸諫劉備將田宅歸還百姓,又於關羽、張飛被害之後勸諫劉備不要伐吳,被後世贊為有大臣局量的儒將,甚至被認為是三國時期的完美人物 。


尤其是其長坂坡一戰,最為人們津津樂道。

可見,趙雲不光是一員猛將,敢打硬仗,還善守,趙雲之謀略、智勇,均屬上乘。

三、忠心護主,多次救劉備於危難之際。

新野一戰,劉備以少勝多打敗曹操,曹操引五十萬大軍前來報仇。劉備的三千人馬走到當陽縣,突然被曹兵截住,戰到天明才擺脫曹兵的追趕,護衛劉備家小的趙雲發現不見了劉備,走散了糜夫人母子,急集合三十騎,又殺回亂軍中尋找。趙雲在一位大嫂的指引下,在一截斷牆後面的枯井旁找到糜夫人母子。糜夫人說:"見到將軍阿斗有救了,……我死而無恨!"說完,趁趙雲不注意跳井身亡。這時曹兵向這邊殺來,趙雲含淚推倒土牆埋了夫人,急忙抱起阿斗往外衝。




四、趙雲一生順遂,建興七年(公元229年),趙雲因病去世。不得不說,在三國那個亂世,能得善終,確實極為不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