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8 湖北當陽湖心島咋就被“全墾”成這樣?

湖心島咋就被“全墾”成這樣?(來信調查)

湖北当阳湖心岛咋就被“全垦”成这样?

10月18日,湖心島航拍圖。何 伯攝

近日,筆者發現地處湖北省當陽市淯溪鎮廖家埡村境內的漳河水庫一座湖心島上的自然植被破壞嚴重,地表已經被挖掘開墾,黃土裸露,曾經的綠島變成光禿禿的荒島。

希望當地有關部門加強監管保護,堅決查處破壞生態環境的行為。

湖北荊門市 何 伯

8月18日,漳河水庫一座湖心島植被茂密,綠林覆蓋。

10月18日,湖心島東側黃土裸露,地表絕大部分植被已消失。

兩張照片,反差強烈。照片是讀者隨信附寄的。短短2個月,位於湖北漳河水庫上游的這座湖心島為何大變樣?記者赴湖北荊門市、當陽市進行了調查採訪。

湖心島上黃土裸露,在青山綠水間顯得格外扎眼

12月1日,記者乘車從荊門出發,沿漳河水庫一路向西北行駛。

在漳河水庫觀音寺大壩下車,記者轉乘渡船,向湖心島駛去。時值初冬,兩岸青山間點綴著或黃或紅的葉子。在這裡開了多年渡船的張燕(化名)說:“這裡風景好,水很清,捧起來就能喝。”

“看!”船行約30分鐘後,繞過幾座小山,順著何伯(化名)指著的方向,抬眼望去,一座黃土裸露的湖心島,與周圍青山綠水形成了鮮明對比。

“之前島上種過楊樹、松樹和柑橘,環境很好。”張燕說,可惜現在挖成了一片荒山。

上島後,記者看到黃土、砂石裸露,有被翻墾的痕跡,還佈滿了大大小小的坑。前一天下過小雨,土還未全乾,踩在上面,不一會,鞋子就沾上了泥。

記者發現,如今的島上,種了不少一人多高的小樹苗,地上還有綠色的小秧苗。“這些都是後來補種的。”張燕說。

何伯認為,近幾年,湖心島附近發現了桃花水母和中華秋沙鴨,這些生物對生態環境要求都很高,說明水庫生態環境非常好。但是,這樣開墾破壞生態環境,容易造成水土流失,影響水質。

據瞭解,湖心島名為“楊坪灣島”,位於漳河水庫上游。漳河水庫是荊門城區唯一的飲用水源地,整體水質達到Ⅰ類標準。

“上游有破壞,可能影響下游荊門的水質。”荊門市生態環境局辦公室主任毛凱擔憂地說。

被“全墾”的區域不只有柑橘,還有不少其他樹種

漳河水庫屬於長江流域,位於江漢平原西部,地處荊門、宜昌、襄陽三市交界處,是國家溼地公園、湖北省級風景名勝區。在這裡,為何植被會遭到大面積損毀呢?

“湖心島隸屬於當陽市淯溪鎮廖家埡村,整座湖心島大約300畝,承包人全墾了50畝。全面開墾,就是把地刨開,就像耕田一樣。”宜昌當陽市森林公安局局長陳宇擎向記者介紹了該地塊被承包、轉包的歷史。

他說,土地為廖家埡村集體所有。1976年,廖家埡村村委會將島嶼東側約50畝山林承包給原淯溪鎮衛生院陳院門診部作為藥材基地,種植藥材。後來,陳院門診部將這塊土地又轉包給淯溪鎮春新村一村民經營,並在協議裡規定承包期內只能種植柑橘。中間經過幾次續包、轉包,最近一次是2011年續簽,簽了30年,一直到2041年。

“近些年,因為疏於管理,柑橘樹老化,成片死亡,園內雜灌叢生,承包人決定進行全墾,全面換種。”陳宇擎說,承包人大概用了5天時間,將島嶼東側扒空,全墾了以後,重新種上柑橘。

“林地的性質是經濟林,不是公益林,也不是天然林。從我們森林公安的職責看,這種行為不違法。”陳宇擎說。

當陽市淯溪鎮自然資源和規劃所所長蔣彪認為“沒有砍伐”。“這是換種,不是採伐。承包人在自己承包的經濟林裡打藥、施肥、開墾,從事正常生產經營活動,我們無權干涉。”

可是,記者找到“全墾”之前的照片仔細比對,發現被“全墾”的區域不只有柑橘,還有不少其他樹種,有的樹木還明顯高於島上未砍伐的樹木。對此,蔣彪說,好像插過楊樹,具體不清楚。

相關部門認識到監管有疏漏

荊門市生態環境局向記者提供的一份《關於漳河水庫當陽市淯溪鎮廖家埡村楊坪灣島生態破壞的情況報告》顯示:2019年8月,承包人為改良柑橘品種,將楊坪灣島50畝地上以前栽活的柑橘、楊樹及其自然生長成林的灌木叢砍伐,導致生態破壞。

“砍伐以後確實擔心對水質有影響。我們在漳河水庫下游建了水質監控站,也專門查閱了數據,應該說砍伐以來對環境或多或少是有影響的,但水質沒有惡化。”宜昌市生態環境局當陽市分局總工程師孫勇說。

“這樣開墾,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蔣彪坦言在監管上有疏漏,有義務有責任引導承包人採取更加環保的方式進行種植。

淯溪鎮鎮長童夢說:“我們還是宣傳引導不到位,應該引導承包人以更加環保的方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

陳宇擎介紹,考慮到對生態環境的長期保護,廖家埡村和承包人解除了合同,村集體收回了該湖心島的承包經營權。同時,由國土部門和鎮政府出資11萬元購買了6000棵欒樹苗和草籽,進行了復綠。

“整個漳河水庫都是生態保護紅線。”荊門市生態環境局漳河水庫環境監察支隊副支隊長陳攀說,生態紅線內禁止開發活動,“砍樹應該至少要報告。”

編後

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

在長江流域漳河庫區,湖心島植被大面積損毀的做法,應當及時糾正。島嶼黃土裸露,不僅與周圍青山綠水的美景格格不入,更會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相關職能部門是否切實擔負起了監管責任?如何引導承包人以更加環保的方式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值得警醒。

生態環境沒有替代品,用之不覺,恢復很難。山水林田湖草,是一個生命共同體,和我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漳河水庫橫跨荊門、宜昌、襄陽三市,上下游休慼相關,不可能在某一區域獨善其身。每一個地區,每一個相關職能部門,每一個人都應該相向而行,形成保護生態環境的合力。對於任何觸碰生態紅線的行為,應及時制止,盡最大努力恢復。希望當地有關部門舉一反三,亮明底線,展現擔當,防止類似問題再次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