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2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約翰·斯坦貝克的《人鼠之間》又一次再版了。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最新版的《人鼠之間》

總共6、7萬字的一本小說,看書快的人,3小時不到就可以看完。

豆瓣評分卻9.1分,是不是虛高了?

完全不是。

但這是一本喪到底的書。

因為太喪,以至於一度成了美國的禁書。

書封上就大大地寫了這麼一句話「在人世間,我們除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已經一無所有」。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不同版本《人鼠之間》的封面

故事很簡單,講了一個大傻個萊尼和一個小個子喬治,兩個一窮二白的打工仔,到處找工作賺錢,準備攢夠了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兒。

這個故事感覺是不是有點熟悉,像極了我們身邊的大多數人。

只是,理想帶來的美好只有一瞬,幻滅與孤獨卻是永恆。

斯坦貝克的文字非常優美。

他筆下的故事裡,有你,有我,有每一個人的影子。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1962年12月,

斯坦貝克憑藉《人鼠之間》獲諾貝爾文學獎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每個人的無奈與孤獨


萊尼和喬治的夢想是:有錢了買一塊地,養牛,養豬,當然還有萊尼最愛的兔子。

這地方也不需要太大,只要完全屬於他們就好。

這樣他們就不用擔心被人開除而無家可歸。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為了夢想,他們要不停地去幫人幹活。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遇到了很多人。

幾萬字的篇幅,作者斯坦貝克就把出場的人物都刻畫得有血有肉、個性鮮明。

大傻子萊尼什麼都聽喬治的。

儘管他可以輕鬆把一個人的拳頭碾得粉碎,但是他的智商卻像被驢踢過了一樣。

可就是這個傻子一樣的人,自始至終都在堅持。

喬治這個小個子,只有在萊尼面前才顯得特別精明。


他是個非常普通的人,正如大千世界裡所有的農場工人。

他賺了錢,就去鎮子上喝酒,去妓院找美人,然後花個精光,下個月再賺錢,日復一日,醉生夢死。

當喬治去尋酒作樂的時候,我想他應該是不會回到萊尼身邊了。

那個蠢得可憐的夢想,只有大傻子才會堅持。

但是,恰恰因為大傻子萊尼,喬治開始半信半疑:萬一會實現呢?

於是,喬治放棄去賭場和妓院,並且願意照顧一個傻子……

喬治和大傻子萊尼的堅持,也影響了另外一個準備孤獨到死的人。

那就是失去一隻手的老坎迪。

老坎迪,在這個農場裡面,和他的狗一樣老了。老了的狗已經不中用了,最後,被農場裡的人用一把魯格槍解決了。

老坎迪彷彿是預見了自己的未來,十分悲觀。

但這個時候傻子萊尼給了他希望:他們會有錢的,等有錢了,就可以去開農場。

老坎迪垂死的生命,好像一下子被點燃了,“蹭”……


因為在農場裡的大多數人,“他們一點樂趣都沒有。那種日子過久了,人會變得卑鄙無恥,愛欺負人,而且不願意跟任何人說話。”

而另外一種人,則拼命地想要找人說話,因為太孤獨了。

比如農場主的兒媳婦。

她是這本書中我非常心疼的一個女性人物。

她出場的篇幅不多,但是寥寥幾筆,就已經完全能看到這個女人悲慘的一生。

她美貌,年輕,活潑,卻成了農場裡男人們的鄙視對象。

人人愛她的美,卻對她的美如此刻薄。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這樣的一個女人,註定是孤獨的。

而她和農場主的兒子,她的丈夫,早已貌合神離。

這也意味著,她失去了依靠。

所以,當她遇見了大傻子萊尼的時候,她可以義無反顧地傾訴自己心裡所有的苦楚。對方聽不懂也無所謂。

大多數時候「一個人跟另一個人說話,但是對方聽見了沒有、聽懂了沒有都不重要。他們是在說話,還是就那麼坐著沒說話,根本沒區別。只是跟一個人一起待著。僅此而已」。

一個孤獨無助的女人,一個傻子,兩個人彼此都無法理解對方的執著,卻成了終結故事的關鍵點。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一開始看的時候,每當他們倆獨處,我就有一種心慌的感覺。

因為萊尼曾經對一個女人“犯了錯”,才不得不流離失所。

看到這裡的時候,我想斯坦貝克已經把他們倆的結局都挖好了。

萊尼,可憐的農場主的兒媳,以及喬治,只剩下一條路可走……

書中還有很多生動的人物,死去的姨媽、馬廄黑鬼、農場主的兒子,斯坦貝克僅用了三言兩語,就將人物的飽滿呈現在了眼前。

為我們呈現了屬於不同身份、不同階級的無奈與孤獨。


夢想和現實的差距,多數時間就像卡夫卡筆下的《城堡》,看似觸手可及,卻永遠無法到達。

故事的最後,萊尼又一次和喬治說起了他的夢想,說起那個農場,那些牛和豬,還有兔子。

他們坐在湖邊,喬治讓萊尼看著湖對面的風景,想象那個將來會屬於他們的農場,然後拿著魯格槍,對準了萊尼的後腦勺。

那把魯格槍就是滅了老砍迪希望的槍。

“砰”……萊尼倒在了湖邊。

他死了,在一片希望和憧憬中死去。

一切都結束了。

後來,有人喊喬治去喝酒,他沒有做出任何反抗。

因為他的夢想,在槍聲中,隨著大傻子萊尼離開了。


孤獨是永恆

大傻子萊尼終究會死。

他的死,讓我想了比《人鼠之間》早10年出版的《了不起的蓋茨比》。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愚笨又膽小的萊尼,穿越成了帥氣又多金的蓋茨比,結局卻沒有任何不同。

蓋茨比生存的年代,是美國曆史上一個短暫而特殊的時期,史稱"喧囂年代"。

然而,在"美國夢"的悲悵之下,蓋茨比的悲劇人生亦如煙花般,璀璨只是一瞬,幻滅才是永恆。

萊尼就更慘了,身處於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在貧富分化、金錢至上的美國,他們這樣的勞動者,永遠是孤獨的。

孤獨是永恆的,幻滅亦是永恆。

兩個人身份不同,階級不同,年齡不同,理想用各自不同的方式承載著,最後卻以相同的方式被毀滅。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影版由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飾演的蓋茨比

蓋茨比的死和萊尼的死,在不同時空卻同樣都象徵了理想的幻滅。

能呼風喚雨的蓋茨比,和腦袋好像被驢踢過的萊尼同樣脆弱。

好像只有他們死去,世界才能夠迴歸正常。

以至於,當你看到最後一刻的時候,竟然是那麼的無力。

對的,是無力。

我甚至一度認為,萊尼可以死,但是不要以這樣的方式死去。

我甚至曾希望:在中途,喬治這個自以為精明的人對萊尼嗤之以鼻,他拋下了萊尼,什麼夢想,農場,見鬼去吧。



還不如今朝有酒今朝醉,反正身邊的人,都如此。

但是,並沒有。

曾經看到一句話,覺得形容這個故事的結尾很貼切,那就是「溫暖且滿滿是愛但又無能為力」。

這比背叛,逃離,更讓人心疼,也更讓人絕望。

正如,《人鼠之間》的書封上還有一句話:

“萊尼和喬治又流浪到了一座農場。這一次,永無休止的流浪終於到了盡頭,夢想也到了盡頭。在那裡,萊尼永遠不會再闖禍,永遠不會再受傷害,永遠不需要再逃亡……”


而那裡,是隻有死亡才能到達的地方。


我還有你,你還有我,我們必須活下去

一開始我就說,這是一本非常“喪”的書,因為這個原因還一度成了美國的禁書。

當然,禁書在美國並不是新鮮事,有些也只是在部分地區被禁。

  • 詹姆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在美國被禁了15年,原因是涉及性描寫;
  • 還有D.H.勞倫斯的《查泰萊夫人的情人》1928年發表,差不多過了30多年才在美國銷售。

這些都說遠了。

《人鼠之間》極度的“喪”,是因為書中的人沒有一個擁有了自己的農場,也就是從來沒有人實現過自己的理想。

那個時期,生活出現城市化,價值觀開始動搖,世界變得複雜而陌生,人與人、人與社會變得陌生又疏遠。

觀念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自己的家和土地又被無情的資本家給搶走了。

勞動者身無分文,不得不離開家鄉去別的地方打工,居無定所……

每個人都希望擁有一塊屬於自己的土地,能夠過上安定的生活。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然而,他們像是被裝在一個袋子裡,被抽成了真空。

幹扁、麻木、惡性循環。

即使如萊尼般執著,也終究會破滅。

在這一路上,有太多人喪失了尋找生活的勇氣,每個人都活得麻木,形似走獸。

黑人坎迪,農場主的兒媳,以及失去萊尼之後的喬治……

孤獨會讓人生病。

就如大地上所有漂泊的異鄉人,在陌生的城市裡,沒有家,沒有人在乎。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一直在想,為什麼斯坦貝克給這本書起名為《人鼠之間》?

後來,看到英國著名詩人彭斯的詩作《寫給小鼠》後,彷彿找到了答案:

在這本書的敘事背景裡,人與鼠無異,註定孤獨與失望。


生活在社會最底層的人如鼠一般,他們或是被人追打,或是被別的動物吃掉。

人鼠之間,毫無差別,所有的生活都是在顛沛流離。

就像失去了萊尼之後的喬治,終究過上了和大多數人一樣的生活,他再也不需要照顧一個傻子了。

他可以很輕鬆地就找到一份工作,做上一個月,拿五十美元,去城裡的妓院過幾天,花光錢之後再回到農場,再繼續打工賺錢……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只是,我忘記告訴你,書封上面的那句話之後,作者還寫了後半句:

“在人世間,我們除了一個遙不可及的夢,已經一無所有。但我還有你,你還有我,我們必須活下去。”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作者:陳不識。插圖:來源於電影《人鼠之間》,部分來源於網絡。版權均歸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侵權,請第一時間聯繫我們刪除。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歡 迎 分 享 文 章 到 朋 友 圈

豆瓣評分9.1,曾是禁書,我卻看哭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