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1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目前正為教育孩子發愁,如果您家也是兩代人聯合教養孩子,那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看!絕對讓您受益無窮!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在當前中國的大多數城市家庭中,父母與祖輩老人共同教養孩子的情況越來越常見了。究其原因,是因為當前不少70後、80後的父母忙於打拼事業,無暇全身心投入教養自己的孩子,遂將孩子交給自己的父母照管,兩代人聯合教養。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但是,隨著祖輩老人在孩子的家庭教養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親子教養與隔代教養之間的平衡點也變得難以把握,不過可以確定的是,這兩種教養方式各自為政或者緊密配合一定會出現兩種截然不同的結果……

故事一:

62歲的李先生經常和女兒因為小外孫的教養問題爭執不休,父女兩人都是固執的角色,相互都不妥協,誰也沒法說服誰的時候,就各執一詞,各按各的教育方法來。

直到小外孫巖巖上了小學,父女倆才發現出了大問題!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巖巖性格過度內向,從來不主動和同學來往,膽小怕事,嚴重缺乏獨立性,非常依賴家人。有時候甚至連問同學借塊橡皮這樣的小事,都支支吾吾大半天,糾結猶豫了一上午還是張不開嘴。除了這些,巖巖的承受力也非常的差,經不起一點點打擊,有一次上學遲到了,被班主任教訓了幾句,他居然產生了退學的念頭!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教育專家分析原因,孩子沒主見就是因為兩代人的教育不配合,孩子一會聽這個的一會聽那個的,從而喪失了自己的想法;孩子心理脆弱是因為祖輩慣常溺愛,喜歡代辦孩子的任何事。這樣一來,孩子就會產生很強的依賴心理。而父母見到這情況就非常反感,從而逼著他們自己去做。長此以往孩子心情不悅,就算非常勉強地接受,也會產生受挫力差的毛病。

故事二:

16歲的小文在省重點初中念初三,成績名列前茅,次次都是年級前十。除了成績優異,小文還多才多藝,待人接物落落大方,老師同學人見人愛。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學校多次叫小文的父親傳授教育經驗,文先生都反覆強調一句話:“這不是我一個人的功勞,都得感激小文爺爺奶奶和我們的配合啊!”父母工作忙,小文從小就在爺爺奶奶家長大,爺爺奶奶承擔了小文的養育和教育兩份責任。不過在他們家,任何教育方向都是由兩代人共同商議決定,此後各司其職,相互配合。這一套教育方法集合了兩代四口人的全部智慧和經驗,你說,教育的小文能不成功嗎?

看到這裡,你一定明白了兩代人配合教養的重要性。現在編者就告訴你,具體該怎樣配合?

1、 統一思想認識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兩代人要儘量平心靜氣多一些溝通,只有統一認識,才能朝著一個目標努力。

對於父母:儘量多向老人請教經驗和教訓,主動與他們進行溝通,心平氣和的說出自己的想法。

對於老人:利用各種渠道多接受新思想,學習新知識,用科學先進的教育理念來武裝自己。

2、 互相尊重,及時溝通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父母和老人之間存在著很多的不同,從價值觀,對家庭教育的認識等方面,都會有很大的不同,互相尊重,及時溝通是很重要的一步。

對於父母:應該對老人以足夠的尊重,應該看到老人在照顧和教育孫輩過程中所做出的犧牲和奉獻,應該尊重祖輩父母積累下的實踐經驗,規範自己的言行,為孩子做好尊老的榜樣。

對於老人:應該尊重子女在教育孩子過程中的權威和地位,尊重子女在教育理念、教育方式等方面的先進性。在教育過程中遇到問題,要及時與子女溝通,商量對策。

3、 各司其職各有側重

兩個故事,找到你的教育問題

在全面溝通、統一思想的基礎上,適當做些分工,做到各司其職,各有側重。

對於父母:一定要明白自己的義務,承擔起必要的責任。不管多忙都要儘量多抽時間與孩子在一起,不要把對孩子的教育權、撫養權完全交給老人,要明白自己才是第一責任人!

對於老人:老人要定位好當一位稱職的配角。切記隔代教育無法取代親子教育,老人的主要任務不是直接去教育孫輩,而是當好子女教育孩子的顧問和參謀,應放手並鼓勵子女進行親子教育,做到不錯位、不越位。

編者想說,其實無論親子教育也好,隔代教育也罷,出發點都是為了孩子好!只要兩代人能默契的配合,就能實現兩種教育模式的優勢互補,創造出三代共贏的完美結局!

這篇文章對你有幫助嗎?如果贊同小年的話,別忘了給我點個贊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