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0 【有聲】連咖啡回撤,咖啡市場曲折繁榮路?【安信諸海濱團隊】

【有聲】連咖啡回撤,咖啡市場曲折繁榮路?【安信諸海濱團隊】

全篇共9000餘字,閱讀時長約10分鐘

分分 發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連咖啡回撤,咖啡市場曲折繁榮路?

※※※閱讀原文獲取pdf版本報告※※※

中國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費國家

中國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費國家,但市場增長充滿潛力。根據億歐智庫數據,2017年美國的咖啡消耗量為157萬噸,日本的咖啡消耗量為46.5萬噸,而推算得到中國咖啡的年消耗量為15萬噸,對比龐大的人口基數來看,中國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費國家,目前咖啡消費市場較小。從增速來看,中國是目前最具咖啡消費潛力的國家之一。根據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數據,2013-2017年,以歐盟、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咖啡消耗量緩慢增長或已停滯,而以瑞士、挪威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咖啡消耗量出現下滑;相反,中國咖啡的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呈現指數型增長,尤其是2015-2017年,咖啡年消耗量從7.1萬噸增至12.9萬噸,增加了82%。

參考日本

參考日本:咖啡市場潛力釋放或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期。根據ICO數據,從1960年開始,日本的生豆進口量開始出現明顯增長,然而直到2000年,日本的生豆年進口量才突破4億公斤。由上可知,日本作為一個國土面積比雲南省還小的國家,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才做到咖啡文化的普及。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有兩個前提條件:城市化率的快速推進、人均GDP的快速上升。其中,根據聯合國數據,1945-196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從28%提升至63%,截至201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9%,相當於日本1955-1960年左右的水平,且城市化推進的速度也遠低於日本。當前我國一線及以上城市的咖啡市場趨於飽和,咖啡市場下沉需要長時間的咖啡文化教育,且隨著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逐步放緩,咖啡經濟潛力釋放的速度預計將隨之減小。

具備長尾特徵的咖啡市場競爭激烈

新零售模式豐富咖啡消費場景,具備長尾特徵的咖啡市場競爭激烈。根據央視財經公佈數據,2018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突破14萬家;而根據億歐智庫數據,截至最新,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約為3700家,若按此計算,咖啡連鎖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僅2.6%。

咖啡新零售的出現,在普及咖啡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咖啡的消費場景,進一步加劇了咖啡市場的競爭。據經濟參考報報道,連咖啡在全國的關店比例達到了30%-40%。資本的激烈角逐下,行業市場份額或逐步向頭部參與者集中,長尾參與者將加速淘汰。

咖啡市場下沉條件還需成熟。

既有咖啡龍頭加速擴張,咖啡市場下沉條件還需成熟。當前兩大咖啡連鎖皆以擴張作為發展計劃:瑞幸咖啡計劃2019年新增門店2000家,目標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4500家門店的建設;星巴克計劃截至2022年9月底將門店擴張至230個城市,中國大陸門店總數達到6000家。當前中國整體咖啡消費區域發展不均衡,中國南方地區的咖啡企業數量要遠高於北方區域。從城市分佈來看,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白領消費群體年人均咖啡消費已經達到了100-150杯,推測當前中國一線咖啡主力消費市場已經進入增長的瓶頸期。咖啡市場下沉有壓力,2018年二線、三線城市平均咖啡企業數量約為300家/150家,後者僅為一線城市均值的十分之一。回顧歷史,中國一線城市咖啡消費者的消費教育從好奇到功能性再到咖啡文化,中間耗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相比之下,對於生活節奏整體偏慢及年輕群體外流的下線城市,消費者教育與培養預期會慢的多。考慮到下線城市咖啡消費基礎與配套條件不成熟,未來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較弱。

便利店咖啡來勢洶洶

星巴克傳統優勢、便利店咖啡來勢洶洶,基於天然優勢或是“瑞幸”們最大對手。在咖啡文化和便利店文化更為發達的中國臺灣地區,市場份額最大的“咖啡館”其實是擁有5000多家門店的7-11,2017全年銷售量3.2億杯;“統一超商”每年進口咖啡豆數量約7,000公噸,佔全臺現煮咖啡市場規模四分之一。日本便利店咖啡一經推出引起巨大波瀾,7-11全年銷售咖啡突破4億5千萬杯。便利店咖啡憑藉天然地理優勢,或成為咖啡新零售最主要的競爭對手。以全家湃客咖啡為例,早在2015年,湃客咖啡已經入駐外賣平臺;截至2018年,全家已經入駐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等國內知名的線上平臺。而在線下,根據咖啡金融網數據,憑著在線下鋪設的2000多家便利店,全家湃客咖啡已經實現連續四年銷量翻倍增長,2018財年預計銷售5000萬杯,目標是在2019財年能夠賣出1億杯咖啡。

風險提示

市場競爭激烈,咖啡文化下沉不及預期

01

連咖啡回撤,折射咖啡市場的虛假繁榮?

1.1.中國咖啡市場充滿潛力,潛力釋放或需要長時間的市場培育

中國咖啡進口數量較小,與排名靠前的美國、歐盟差距明顯。根據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數據,2017年,中國咖啡進口量15.5萬噸,在全球排位第八位,排名第一的美國2017年咖啡進口量達到了496萬噸,是中國同期數據的32倍。從咖啡進口額來看,根據World’s Top Exports數據,2017年中國咖啡進口額5.2億美元,在全球排位第14名,排名前三的分別為美國、德國、法國,同期進口額分別為63億美元、35億美元、28億美元。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中國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耗國家,目前市場規模仍較小。根據億歐智庫數據,2017年美國的咖啡消耗量為157萬噸,日本的咖啡消耗量為46.5萬噸,據推算,中國咖啡的年消耗量為15萬噸,對比龐大的人口基數來看,中國不是典型的咖啡消耗國家,目前咖啡市場仍較小。

從增速來看,中國是目前最具咖啡消費潛力的國家之一。根據International Coffee Organization數據,2013-2017年,以歐盟、美國、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咖啡消耗量緩慢增長或已停滯,而以瑞士、挪威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咖啡消耗量出現下滑,可見咖啡市場在以上國家和地區已經飽和。相反,中國咖啡的進口量自2000年以來呈現指數型增長,尤其是2015-2017年,咖啡年消耗量從7.1萬噸增至12.9萬噸,增加了82%。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參考日本,咖啡市場的壯大或需要長時間的培育期。當前,咖啡在日本已經成為了一種文化,回顧咖啡在日本的“發家史”:根據ICO數據,從1960年開始,日本的生豆進口量開始出現明顯增長,然而直到2000年,日本的生豆年進口量才突破4億公斤;2000-2016年,日本的生豆進口量整體保持增長趨勢,但增速已明顯放緩,2016年生豆年進口量為4.76億公斤。由上可知,日本作為一個國土面積比我國雲南省還小的國家,花了將近40年的時間才做到咖啡文化的普及,儘管目前咖啡新零售如火如荼,加快了咖啡飲品滲透的步伐,但要真正培養起國人飲用咖啡的習慣,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日本咖啡文化的普及有兩個前提條件:城市化率的快速推進、人均GDP的快速上升。根據聯合國數據,1945-1960年,日本的城市化率從28%提升至63%;城市化的快速推進,產業結構大幅變動,日本農業人口從1955年的40%下滑至1970年的17%。截至2018年,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9%,相當於日本1955-1960年左右的水平,且城市化推進的速度也遠低於日本。另一方面,1970-1990年咖啡進口量迅速增長的時期,日本的人均GDP從2027美元增至2.54萬美元,經濟的高速發展帶來消費升級。對比中國,2001-2018年中國的人均GDP從1053美元增至8827美元的快速發展時期,隨著經濟發展的腳步逐步放緩,咖啡經濟潛力釋放的速度預計將隨之放緩。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1.2.咖啡市場競爭激烈,市場格局瞬息萬變

1.2.1. 咖啡掀起新零售熱潮,市場競爭格局瞬息萬變

中國的咖啡市場是典型的長尾市場,咖啡館數量突破14萬家,星巴克市場份額僅2.6%。根據咖啡市場根據咖門與美團點評發佈的《中國咖啡館生存數據報告》披露,2016年中國的咖啡館數量突破10萬家。根據央視財經公佈數據,2018年底中國咖啡館數量突破14萬家;而根據億歐智庫數據,截至最新,星巴克在中國門店數量約為3700家,若按此計算,咖啡連鎖龍頭公司的市場份額僅2.6%。

新零售點燃咖啡市場熱度,咖啡飲用場景迅速豐富。咖啡新零售的出現,在普及咖啡文化的同時,也豐富了咖啡的消費場景。當前,在現磨咖啡領域,除了傳統的連鎖咖啡店(以星巴克、Costa等為代表)之外,多家快餐連鎖也將咖啡添加入飲品菜單,典型如麥當勞麥咖啡、肯德基咖啡等;此外,為消費者熟知的飲品連鎖(如COCO、一點點等奶茶連鎖)也推出了咖啡系列,眾連鎖便利店也紛紛購入了咖啡機,想於不斷增長的咖啡市場分一杯羹。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資本湧入白熱化行業內競爭,“連咖啡”被迫縮小陣地,咖啡新零售份額或向頭部集中。隨著咖啡熱度的提升,資本開始湧入,其中比較亮眼的是互聯網咖啡品牌瑞幸咖啡、連咖啡的鉅額融資。根據IT桔子數據,2018年3月,連咖啡完成了1.58億元的B+輪融資,由啟明創投、高榕資本投資;2018年全年,瑞幸咖啡累計完成4億美元的融資,最新投後估值達到22億美元。在資本的助力下,瑞幸咖啡在瘋狂擴張的同時,持續實施大額補貼,給予同行不斷擴大的競爭壓力。2019年,據經濟參考報消息,連咖啡在全國幾個主要佈局的城市開始大量關店:以北京為例,原來共有60多家門店,春節過後已有20多家門店沒有營業;上海120多家門店中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營業,據報道,連咖啡在全國的關店比例達到了30%-40%。資本的激烈角逐下,行業市場份額或逐步向頭部參與者集中,長尾參與者將加速淘汰。

1.2.2.既有咖啡龍頭加速擴張,咖啡市場下沉條件或未成熟

瑞幸咖啡鉅額虧損,寄希望於擴張形成規模效應,最終實現盈利目標。根據瑞幸官方宣佈,截至2018年底,瑞幸門店在全國22個城市開設了2073家直營門店,共有1254萬消費客戶,杯量達到8968萬杯;2018年Q3,瑞幸累計虧損達8.57億元。同時瑞幸宣佈,2019年將新增門店2000家,目標在2019年底之前完成4500家門店的建設。若這一目標實現,瑞幸的門店數量將超過星巴克。

星巴克迫於壓力推出外賣業務的同時,沒有停下線下擴張的步伐。2018年8月,阿里與星巴克宣佈達成新零售全面戰略合作,星巴克將牽手餓了麼開展上線外送服務,至今反響平平。根據官網披露,截至2019年1月,星巴克在全國150多個城市擁有3700家門店,均為公司直營。在2018年5月,星巴克在中國舉辦的全球投資者交流會上宣佈中國大陸地區的增長目標:計劃擴張至230個城市,截至2022年9月底(即2022年財年)在中國大陸經營6000家門店。

中國整體咖啡消費區域發展不均衡。

根據品途智庫的數據對比整理,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南方地區的咖啡企業數量要遠高於北方區域。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一線以及超一線城市的咖啡市場已經遇到瓶頸,咖啡企業快速擴張具備風險,同時加劇了行業內競爭。從消費頻次來看,根據品途智庫對北京、上海等超一線消費市場的調查顯示,咖啡消費主力用戶是80後、90後的辦公室白領。在受訪者中,每週咖啡2-3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32%,每天1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30%,每天2-3杯的消費者佔比約為18%。據此測算,北京、上海等大都市白領消費群體年人均咖啡消費已經達到了100-150杯,可推測當前中國一線咖啡主力消費市場已經進入增長的瓶頸期。

咖啡市場下沉有壓力,需要長時間的消費者教育和配套設施的完善。根據品途智庫的數據,從城市數據來看,截止到2018年5月,除西安、南京外,中國超一線城市和部分新一線城市的咖啡企業數量均超過1000家,平均約為1500家,其中上海、廣州、深圳、杭州是重要的咖啡企業聚集區;二線城市平均咖啡企業數量約為300家,三線城市平均咖啡企業數量約為150家,僅為一線城市均值的十分之一。回顧歷史,中國一線城市咖啡消費者的消費教育從好奇到功能性再到咖啡文化,中間耗費了近三十年的時間。相比之下,對於生活節奏整體偏慢及年輕群體外流的下線城市,消費者教育與培養預期會慢的多。考慮到下線城市咖啡消費基礎與配套條件不成熟,未來快速增長的可能性較弱。

1.2.3.便利店咖啡來勢洶洶,基於天然優勢或是“瑞幸”們最大對手

咖啡新零售有效解決了傳統咖啡店痛點,為咖啡市場帶來增量。咖啡新零售的主要形式有“外賣咖啡”、“自助式咖啡”、“無人咖啡機”等形式。國內的自助式咖啡機入駐寫字樓、商場,將顧客的時間成本大幅減少;而外賣咖啡則顯著地擴大了服務客戶半徑,以瑞幸為例,外送服務使得每家門店的服務半徑可達到2公里。與傳統咖啡店相比,咖啡新零售在保證產品差距可控的前提下,以更低的價格、更快的服務搶佔既有消費者併成功地拓寬了非核心咖啡消費人群。

便利店咖啡在臺灣現磨咖啡領域佔據半壁江山。在咖啡文化和便利店文化更為發達的中國臺灣,市場份額最大的“咖啡館”其實是擁有5000多家門店的7-11。根據臺灣中時報數據,2005年,7-11在臺灣推出了CITY CAFÉ,當年銷量270萬杯,至今10年過去,2015年共吸引2.8億人次到店購買,2016年銷售量達3億杯,2017全年銷售量3.2億杯。CITY CAFE佔統一超商單一門市營收比重約8%。根據市場調查顯示,統一超商每年進口咖啡豆數量約7,000公噸,佔全臺現煮咖啡市場規模四分之一,進口數量居冠。

日本便利店咖啡一經推出引起巨大波瀾,7-11全年銷售咖啡突破4億5千萬杯。在日本這樣成熟的咖啡市場,2013年日本7-11正式開始銷售咖啡,在日本咖啡市場引起巨大波瀾。根據“中國連鎖”提供的數據,2013年日本7-11創造了全店銷售4億5千萬杯的奇蹟。之後,其他便利店也先後導入咖啡品項,讓整個便利店的咖啡市場達到了年13億杯的規模。

便利店咖啡憑藉天然地理優勢,同樣具備咖啡新零售的優勢,或成為其最主要的競爭對手。

以全家湃客咖啡為例,早在2015年,湃客咖啡已經入駐外賣平臺;截至2018年,全家已經入駐餓了麼、美團、京東到家等國內知名的線上平臺,緊跟市場發展產生的新需求。而在線下,根據咖啡金融網數據,憑著在線下鋪設的2000多家便利店,全家湃客咖啡已經實現連續四年銷量翻倍增長,2018財年預計銷售5000萬杯,湃客咖啡已成長為中國內地咖啡市場佔市份額最高的連鎖品牌。趁著中國咖啡市場消費升級的東風,湃客咖啡的最新目標是在2019財年能夠賣出1億杯咖啡。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重點行業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科 “新”時代,優創先機

新三板2019年年度策略

2019年建議關注頭部醫藥公司:合全藥業、成大生物、原子高科

TMT

科創板上線或成明年資本市場最大變量,部分優質三板公司或可迎來轉板機遇!

教育

K12板塊依舊是重點、職業教育板塊值得關注,持續關注政策對於部分賽道的後續規定!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安信新三板 諸海濱團隊

向下滑動查看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團隊榮譽】

2016年-2018年賣方水晶球獎新三板公募/總榜第一名

2015年&2016連續新財富最佳新三板研究機構第一名

2016年&2017年金牛獎新三板研究第一名

【有声】连咖啡回撤,咖啡市场曲折繁荣路?【安信诸海滨团队】

【首席 · 諸海濱】

安信證券研究中心 •總經理助理

新三板研究負責人

溫馨提示

本訂閱號僅面向安信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避免訂閱號推送內容的風險等級與您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並非安信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取消關注本訂閱號。鑑於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還請諒解。

本訂閱號為諸海濱的個人訂閱號。本訂閱號推送內容僅供專業投資者參考。為避免訂閱號推送內容的風險等級與您的風險承受能力不匹配,若您並非專業投資者,請勿使用本信息。本信息作者所在單位不會因為任何機構或個人訂閱本訂閱號或者收到、閱讀本訂閱號推送內容而視為公司的當然客戶。

本訂閱號推送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接收人應獨立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在任何情況下,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團隊、所在單位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

未經本信息作者及其所在單位事先書面許可,任何機構或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刪節、修改、複製、引用和轉載,否則應承擔相應責任。

策略專題

【02/26】人工智能顯身手,AI+醫療生態遇曙光——科技強國篇之AI+專題系列二

【02/23】“硬科技”之雲計算投資研究方法論 —春風送暖入屠蘇

【02/18】深度剖析美國第三方支付公司 Square後,我們看到了什麼?

【02/12】內外引水,漸明漸活——評新三板引入QFII、RQFII

【02/10】以聯合利華為例看消費公司如何逆勢擴張——滬倫通消費系列之公司篇

【02/09】尋找被低估的價值“窪地”—新三板相對價值低估專題

【01/29】期待春風漸拂面—評做市商庫存股回售、轉售制度出臺

【01/27】2019年新三板併購市場展望——是破局還是等待?

【01/24】科創板的新股定價思路 —科創板專題研究系列五

【01/21】知識產權 ◆ 估值42億美元,科睿唯安+Churchill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01/20】新三板回購制度落地—1月投資策略:風起幡動心亦動

【01/13】科創板之四—“硬科技”如何估值?

【01/12】高層再言三板改革,指數先行掀"興"蓋頭

【01/07】2018年A股IPO融資1375億,24家新三板企業IPO通過融資佔比約10%

【12/30】風霜雨雪亦長青 —2018年“新科技”投融資深度總結

【12/25】“精”“點”英倫消費風 ——滬倫通來了系列之二

【12/21】踏雪尋梅盼春來—2019年股權及新三板投資展望

【12/16】全球主要股市估值比較分析——行走在估值中的機遇

【12/13】君實生物已過聆訊,預計募集超30億港元:“新三板+H”首支醫藥股即將落地

【12/11】科創板系列三 ◆ 透視AI企業“大腦”,哪些或具科創板“基因”?

【12/05】科創板系列二 ◆ 從近期被調研企業勾勒科創板“畫像”

【12/09】30圖解2019年:“科”新時代,“優”創先機

【12/03】半山靜回望,冰下溪流暖 ——2018新三板政策梳理

【11/29】 流水之貴 ——新三板流動性問題再深析?

【11/27】新三板商譽減值影響或有限,關注結構性問題

【11/05】如何看待上交所設立科創板試點?——多層次市場再深化點評

【10/27】改革路,“融”先行 ——評股轉系統優化股票發行與併購重組

【10/22】港股前三季度IPO市場回顧——新股定價矛盾再思考

【10/15】吹盡黃沙始見金——新三板IPO轉板企業專題研究系列二

【10/10】效率提升或刺激三板併購市場 —評證監會“小額快速”機制落地

【10/01】新三板大股東增持案例頻現,產業資本進場意義幾何?

【09/25】 鼓勵創新進行時,速解研發加計扣除新政!

【09/21】透析A股與新三板的“聯姻成敗”要素?

【09/17】恆星恆熠——三年三面,尋三板成長路徑

【09/13】“滬倫通”來臨,倫交所交易制度知多少?

【08/29】路在腳下,“並”駕齊驅 ——新三板企業併購專題研究系列三

【08/08】探析三板估值“彈簧”“壓縮”幾何?

【08/06】逐夢香江:港股IPO的理性路徑 ——港股IPO專題研究系列一

【07/19】她從三板中來--新三板IPO轉板企業專題研究

新興勢力

【02/05】電商代運營:傳統行業? 重新梳理+前瞻判斷!

【01/16】探究6家 HR SaaS龍頭公司“發展經”,我們看到了什麼?

【11/30】信用卡代償平臺扎堆上市,其背後有何邏輯? “新經濟”公司專題研究系列(6)

【11/20】佈道醫藥新龍頭 ——2019年新三板醫藥投資策略

【11/19】擁抱科技創新的春天——新三板TMT行業2019年策略

【10/31】智能門鎖將打開千億“新藍海”市場

【10/27】 金融創新——信用卡餘額代償,從小贏科技(XYF.N)來說說這門生意?

【09/28】網約車競爭格局烽煙四起,汽車電商領域資本蜂擁而入

【09/22】從51信用卡(2051.HK)入手揭秘信貸行業中的“黃金屋”

【08/21】或成首家新三板“轉板”物業股?永升生活服務港股遞交申請!

【08/13】以金融科技覆蓋汽車產業鏈,看以燦谷為首的汽車平臺如何發展壯大? “新經濟”科技公司專題

【07/16】“檢”藍海行業發展態勢,“測”細分領域增長機遇

【06/20】CMO獲發改委發文支持,合全藥業受益!

“優+”生活

【02/16】 贏在起點,2019幼升小倒計時——上海幼升小專題研究

【02/15】基於人口、資源稟賦看上海幼升小&小升初教育格局和賽道

【02/01】威爾士健身被LVMH旗下基金收購,健身產業進入“新時代”

【01/30】公司深度 ◆ 世紀明德:明德惠師立足教育,素質遊學構建平臺

【01/28】變中求勝,2019幼升小倒計時——上海幼升小專題研究

【01/19】寵物藍海“ 濤聲依舊”,市場投資“舵”轉何方?

【01/11】學樂寒假裡 ——k12素質教育培訓篇系列二

【01/05】深度 ◆ 學樂寒假裡 —— k12學科類課外培訓篇系列一

【12/28】新浪潮下咖啡攻守互換,如何選擇投資路徑?

【12/17】2019物業行業年度策略:探物業之藍海,析成長之路徑

【11/25】科 “新”時代,優創先機—— 新三板2019年年度策略

【11/22】變局突圍與應對之道 —— 教育行業2019年年度策略

【11/17】學前教育大變局下的動能、勢能與潛能

【11/13】“雙11”再現喧囂景,消費裡細窺新變化!

【09/20】最嚴“禁補令”下還蘊藏了哪些教育板塊投資機會?

【09/08】九月,敬師者!—— 安信新三板教師培訓細分賽道專題研究報告

【08/28】即刻出發,迎戰升學競技場——開學季再談k12教培市場

【08/05】百濟神州美股+港股兩地上市,生物醫藥公司加速香港掛牌

【07/26】研學成風,換個方式看世界 ——暑期旅遊專題系列之國內篇

【07/24】再話新東方在線:在線教育到底是不是一門好生意?

【07/23】人造草坪迎“天然”發展契機, 高增速市場或誕生優秀企業?

【07/18】“遊”而知天下,世紀明德構建遊學一體化平臺!

【07/13】深圳升學大解剖:統籌多樣式的擇校通道!——教育行業全階段系列之k12培訓(深圳篇)

【07/09】世界盃掀全民購彩熱潮,閒暇之餘談談體育彩票那些事

【07/06】新電商時代:從美團&拼多多兩大巨頭看消費電商新模式變化

【07/04】花式通道,捷徑賦能!教育行業全階段系列之k12培訓(北京篇下)

【07/03】學區房高燒不退,真的如此必要? —教育行業全階段系列之k12培訓(北京篇上)

【06/28】上海地區升學全攻略,提前鎖定象牙塔!——教育行業全階段系列之k12培訓(上海篇)

【06/28】碧桂園服務問鼎港股-物業行業雙輪驅動估值有望重估?

【06/24】物業+資本,到底可以擦出怎樣的火花?——物業管理專題系列三

【06/09】“後”高考時代?考場之外,仍有新出路!——高考教育專題系列三

【06/08】準備好了嗎?高考報錄指南:前瞻專業,劍指明天!——高考教育專題系列二

【06/08】情趣經濟被忽視?!原因“不可描述”?

【06/07】“後”高考時代?考場之外,仍有新出路!——高考教育專題系列

【06/05】網約車競爭格局烽煙四起,神州優車獨角獸差異化模式戰群雄

【06/05】贏在高考前夕,劍指金榜題名!高考教育專題系列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