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6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

哲學的本質是人對“存在”的思考,是對自身系統的反思。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

在西方哲學史上,以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早期哲學家們關注世界的本源問題,關注萬物“存在”背後的“源頭”問題。

這一時期,他們中有人紛紛提出世界來源於“水火土氣”等實體,嘗試在自然界中找到那個“本源”,他們因此被稱為自然哲學家。

但對“存在”和“源頭”的思考,這一時期最突出的貢獻來自於柏拉圖。柏拉圖哲學體系是古希臘哲學中最完善最龐大的,他哲學的根基則是對“存在”的理論闡述。

他認為萬物背後都有一個“原型”,人類肉眼所見的同類事物都會無限趨近於他們的“原型”,但這個“原型”是我們無法直接覺察的。這一見解充滿了神秘色彩,當然,很多哲學家都有一定的神秘主義色彩,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登峰造極的理性思維能力。柏拉圖這一見解使人們開始從自然界中超脫,從更大範圍去尋找“存在”本源,故而稱之為“形而上學”。

公元2至16世紀,中世紀的基督教哲學著重探討上帝存在的可能性,其理性演繹的出發點仍然是探討“存在”。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

17世紀,近代哲學萌芽,大師迭出。哲學分為經驗主義和理性主義兩大派。

前者傾向於從現實經驗生活總結“統一定律”,後者傾向於從“統一定律”出發闡釋世間萬物。這裡出現了一個認識角度的問題。哲學重心開始從形而上學向認識論轉向。當然,其實這兩者本是一體,方便讀者理解,這裡可先把它們分開。這一時期最偉大的哲學家當屬康德和黑格爾。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實踐理性批判》《判斷力批判》是哲學史上至今難以逾越的巔峰之作,第一本書是後兩本的根基,他在這一本書中非常邏輯化地探討了這類問題:人是如何認識世界萬物的?哪些東西是人可以認識的?哪些東西是人不可能認識的?基於人本身的特點,我們該如何更好地“存在”於這個世界?康德哲學不僅博大精深,而且充滿了濃厚的人文關懷,他因此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
哲學的本質是什麼?

所以,到康德這裡,仍然關注的是萬物是如何“存在”的?人是如何認識萬物的“存在”的?人本身應該如何“存在”?這類問題。再後來,以尼采、叔本華為代表的非理性哲學,也非常的深刻,這些都是才華橫溢的哲學大師,他們的哲學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和個人風格,但對“存在”的解讀,是一個永恆的主題。

幾千年來,人類歷代大師們的思想隨著這個最核心的主題在人類思維的星河中輝映著絢麗無比的光芒,而這,也正是人類作為萬物靈長的至高榮耀和責任擔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