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德州好人之星候選人:寧津 王汝堂

德州好人之星候選人:寧津 王汝堂

姓名:王汝堂

性別:男

出生年月:1962年3月

工作單位及職務:寧津縣閆沙市場柴胡店批發部經理

王汝堂,山東省寧津縣柴胡店百貨批發部老闆,多年來,樂心捐助失學兒童,幫助村裡修路,樹路燈,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王汝堂,一個當年在農村長大的男孩,燒過磚,跑過車,收過破爛。浮浮沉沉幾十年,靠著誠信經營,最終也掙得了一片家業,房、車一應俱全,穩穩紮根在寧津縣。致富卻從不忘本,在他的大力資助下,他的家鄉寧津縣柴胡店鎮王知村,終於修了橋通了路。

王汝堂出生於寧津縣柴胡店鎮王知村。家境貧寒,姐弟五個人,很多時候都是飢一餐飽一餐,更不用說上學讀書。兩個姐姐更是很早就已綴學去掙工分,供兩個哥哥上學,兩個哥哥也只讀完初中。王汝堂是家中最小也是最幸運的,上到了高中。之後,家中就再也負擔不了讀書的費用。不上學之後回到家裡當過小工,幫人提水泥桶,後來感覺掙不到什麼錢,也沒有什麼發展前途。就自己去外面收破爛(紙箱子、酒瓶子等)。他不怕辛苦,別人怕髒不收的貨,他收;別人嫌不掙錢的貨不要,他要;別人怕累不幹的活,他幹。憑藉著這股勁他開始有了一些收入也有了一些存款。

他用僅有的這些存款結了婚,婚後夫妻倆互相扶持著去外地進生活用品,回來趕集出攤賣貨,憑著誠實守信生意越做越好,賣的貨越來越多,夫妻倆用當時掙得錢在寧津縣柴胡店鎮租了兩間門市開始做起批發商店,生意越做越好,後來因為發展需要遷到了寧津縣閆沙批發市場,因為做生意誠實守信最終在寧津縣閆沙批發市場站穩了腳跟。

在生活上有了保障以後,王汝堂並沒有忘本,回家鄉的時候發現村裡唯一通往外界的路、橋都已經破舊不堪,他主動聯繫了村委會,又到柴胡店鎮政府進行鋪設公路、維修橋樑的申請。在王汝堂和村委會的共同努力下終於可以重新修路鋪橋,但是在資金上出現了問題。錢由誰出?當時村委會的賬本上沒有這麼多錢,眼看著因為資金的問題導致辛苦的結果付之東流,王汝堂當時沒有多想,自己掏腰包38000多元,然後又聯繫公路局進行鋪設,在王汝堂、公路局、村委會、鎮政府的齊心協力下,村裡的小公路鋪起來了,橋也維修好了村民們都高興極了。大家感念他的付出,想在橋上修建一個功德碑,他沒有同意。問他為什麼不同意,他說:“我做這些都是應該的,我從小生活在這一片水土之上,因為村民的支持才發展到今天,為村裡做這些是我的分內之事。”他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的寧津人。

致富不忘本,他又連續為全村的村民交納了黃河水費,2007交納17000多元,2008年為13000多元,共計30000多元。

愛是與生俱來的,在血液裡流動,在骨子裡結晶,它源源不斷的由心而生,永不枯竭。2008年柴胡店批發部在寧津縣中心廣場組織公益捐助,王汝堂為了幫助那些跟自己有同樣經歷的貧寒農村學子,圓上求學的夢,對當天到場的10名柴胡店小學學生、10名寧津一中學生、10名二中學生。對這三所學校的30名貧困學生進行小學每人300元,高中每人800元的資助,當天他自己捐款1.9萬餘元。並且經瞭解到後來他自己一直連續不斷的資助,一直到這些貧困學生上到大學。當天現場1000餘人次,他們現場捐款3萬餘元,王汝堂把當天大家公益捐助所得的款項全部捐給教育局,用於發展寧津縣的教育事業,讓他們繼續幫助貧寒學子。他知道有些孩子是留守兒童,爺爺奶奶年紀太大了,沒有收入,只能靠種地維持生活。他不僅在學業上捐助這些孩子們,更關心他們的日常生活,經常為他們送去米、面,替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讓他們安心學習,沒有後顧之憂。是他的這種樂於奉獻、捐資助學行善積德的義舉,點燃了孩子們心中的希望,也改變孩子們的人生道路,他的愛心被孩子們永遠銘記,他的無私奉獻得到了社會的尊重。

將資助化為一種動力,讓誠信成為一種習慣。這三十多年中,王汝堂一直秉持誠信待人,奉獻社會的精神。在經營的事業中,對於每一個客戶,都把誠信放在最前面,得到了大家的信任,並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前提下,將繼續幫助家鄉,幫助需要幫助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