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0 行測:“主旨”“大意”不要混淆哦

在行測考試中,主旨觀點題一直是重中之重,曾有言:“得主旨者得天下”。從題量來看,主旨觀點題佔整個言語部分的比重較大;從考查能力來看,主旨觀點題主要考查考生對於材料的整體把握,而其背後其實還隱性考查了兩個能力,一是快速閱讀能力,從近幾年的真題來看,片段閱讀的閱讀量穩中有升,對考生的快速閱讀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二是短時記憶能力,每個小的閱讀材料內容題材不盡相同,在快速閱讀的基礎上還要有短時記憶能力,能夠快速記憶所讀內容並加以分析和提煉。

想要用較短時間快速找到文段的主旨大意,就需要準確地對文段中句子之間的關係進行分析,千萬不能大意。下面中公教育專家以一道題目為例來分析一下,希望對考生有所幫助。

【例題】我國古代詩人探索多樣的表達形式來體現詩歌的形式美和韻律美,這使古詩英譯困難重重。就詩的外型看,每句字數相同與否,使其或呈方陣,或呈長短句式,而英語詩歌的行數和每行的音步數固定,但字數不固定,外型均呈長短句式,英詩雖然有可能譯出近似原詩的長短句式,卻難以再現古詩的方陣外型,其中的美感就會大打折扣。例如下面的迴文詩:“賞花歸去馬如飛,去馬如飛酒力微,酒力微醒時已暮,醒時已暮賞花歸。”這首詩僅用十四個字卻祈禱了二十八字的作用,讀起來聲調和諧,婉轉悅耳,極具音樂美感,但這樣特殊的詩歌形式在英文中很難找到相對應的表達形式。

這段文字意在強調:

A.古詩英譯造成美感缺失

B.詩歌翻譯要兼顧形式與內容

C.古詩的形式很難在英譯時體現出來

D.語言差異是詩歌翻譯不可逾越的障礙

【答案】:C

【中公解析】文段一共四句話,第一句作者交代了中國古代詩人用多樣的表達形式體現詩歌的美,使得古詩英譯困難重重。第二句主要介紹英譯美感大打折扣的原因,即英詩難以再現古詩的方陣外型。第三局以“例如”開頭,說明是作者所列舉的例子。第四句是對第三局例子的具體闡述。所以縱觀文段,第一句為觀點句,第二句對第一句進行了原因分析,第三、四句是在舉例論證第一句的觀點,因此文段第一句為主旨句。故答案選擇C。

更多天津選調生考試資料請加群604697165

行測:“主旨”“大意”不要混淆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