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0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這個產業就是山桐子。山桐子是一種優質高產的木本油料樹種,也是很好的造林綠化鄉土樹種,在武陵山、大別山、秦巴山、幕阜山均適宜栽植。以山桐籽為原料加工提煉的山桐子油可廣泛應用於食用油和工業用油、保健及化妝品等諸多方面,具有極高的商業開發利用價值。據調查,山桐子進入盛果期後,每年每畝掛果2500斤以上,每畝收入可達5000元左右。山桐子種植適生範圍廣、種植成本低,日常管理方便,適宜大面積推廣。山桐子產業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必將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又一綠色富民產業。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山桐子是一種具有極高開發利用價值的木本油料樹種,適應性強,耐旱、耐瘠薄,適宜的土壤pH值為6.5~7.5;對氣候條件要求不嚴,能耐低溫高熱(-14~40℃),年降雨量在800~2000 mm均能正常生長。生長速度快。山桐子一年生播種苗苗高可達0.9米,地徑約1.5公分,主根均長約38公分。7月中旬至9月中旬為山桐子苗高速生期,佔到全年生長量的70%;8月至10月中旬為山桐子苗地徑速生期,佔到全年根徑生長量的70.7%。2年生苗子年高長到1米以上,造林3年林分基本可以鬱閉。

在不同立地條件下,用2年生苗子造林的試驗結果表明,山桐子在平地、山地,高海拔、低海拔,土壤肥沃、土壤瘠薄等不同環境條件下其生長速度都比較快。

山桐子具有易栽種、產量高、品質優等特點,被業界稱為“黃金樹”和“樹上油庫”,被國家林業局列入保護植物新品種和生物基與生物質能源開發項目。選擇山桐子產業作為脫貧攻堅產業扶貧的“切入口”,能夠破解貧困戶資金投入不足的“先天缺陷”,能夠摒棄貧困戶技術儲備不足的“瓶頸制約”,能夠免除生態環境相對脆弱的“切膚之痛”,是增強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內生動力”。

目前,我國有近6億畝的宜林荒山荒地和大量的鹽鹼地、沙荒地等,利用這些土地發展木本油料,既不與糧食爭地,又能有效增加國內食用植物油供給,對提高農民收入、扶持貧困地區發展、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重要意義。近兩年的中央1號文件均強調,要結合重大生態工程加快發展木本油料等特色經濟林。

一、發展山桐子產業重要意義

我們一直在尋找貧困山區更多更好的扶貧產業,山桐子的發現,為我們開闊了視野。山桐子是一種很好的木本油料,發展山桐子產業不僅可以改變我國高檔食用油主要依靠進口的狀況,而且對於促進貧困山區群眾精準脫貧、提高荒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一)發展山桐子產業,有利於促進貧困山區群眾脫貧致富

山桐子定植後第三年掛果,第七年進入盛產期,盛產期長達50年以上。種植一畝山桐子,從栽到正常收益的四年間,成本僅為1300元/畝(頭年定植的種苗、人工、肥料費用700元/畝,後三年每年管護費200元/畝、計600元/畝)。第五年每畝產果可達3000斤,7年後每畝產果可達4000斤以上。按目前市場價每公斤6元(以油菜籽價為標準)計算,僅果實收入可分別9000元~12000元。即便遇到市場風險,每公斤按4元錢計算,每畝收入也在4500元~6000元左右。如再加上林下套種、農民參與企業生產加工,就可獲得多重收益,脫貧致富指日可待。

(二)發展山桐子產業,有利於維護國家食用油安全

目前,我國高檔食用油每年進口量佔全國總消費量的60%以上,已面臨著戰略性安全威脅,山桐子一旦開發成功,就可降低這一安全威脅。山桐子鮮果出油率在26%左右,進入盛產期每畝可加工食用油500斤左右,相當於油菜籽產油量的3—5倍,所以被稱為“樹上油庫”。山桐子油作為天然、綠色、健康的高端食用油,可與橄欖油相媲美,對提高國民健康水平大有益處。積極開發山桐子產業,將有效改善我國食用油嚴重依靠國外進口現狀,有利於維護國家食用油安全,做好了這一產業就是對國家的一大貢獻。

(三)發展山桐子產業,有利於提高荒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

山桐子是易種快長的樹種,不與糧油爭地,不佔用耕地,一次種植,幾十年受益。目前成片栽種的主要在低效林地和“四荒”地。按照山桐子畝平產油量相當於五畝油菜籽或大豆的產油量類推,種一畝山桐子就等於騰出了五畝耕地。這對於耕地資源比較有限的我國,可廣泛開發低次林地、充分利用“四荒”地發展山桐子,從而提高荒地利用率和土地生產力。

(四)發展山桐子產業,有利於改善生態與促進山區旅遊業

山桐子是速生樹種之一,枝繁葉茂,具有吸附塵埃和吸納二氧化碳功效,有“低碳樹”的美稱,五年可形成有效的森林覆蓋,是生態修復的好樹種。山桐子的根系發達,耐旱耐瘠,石頭縫裡也可生長,有利於防止水土流失,保護生態環境,是森林防護的好樹種。山桐子樹型美觀,花型漂亮,掛果期長,果冠悅目,是觀光旅遊的好樹種。所以,林業部門在開始推進山桐子種植時,就有即使“收不到‘果實’收木材,收不到‘經濟’收生態”之說,將其納入退還林補貼範疇。

此外,山桐子在生物能源、醫藥保健、化工原料等方面,還有很高的開發利用價值。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二、山桐子產業發展的路徑選擇

我們要把山桐子作為山區、貧困地區、鹽鹼荒漠地區等重要扶貧產業予以重視和推進,選好路徑、創新模式、明確定位非常重要。

(一)產學研結合,開發更多宜種適銷的山桐子產品

山桐子第一階段的產業開發,以湖北旭舟林農科技有限公司為代表,在省林業廳和省扶貧開發協會的支持下,聯合省內外一批行業部門、專家學者,廣泛深入調研,進行若干座談,反覆磋商論證,先後探討了山桐子選種、育苗、組培、栽植、嫁接、管護、收藏、加工、研發等系列技術問題,取得了階段性成果,為大力推進山桐子產業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目前湖北旭舟公司正參與科研單位向國家衛計委申報“山桐子新食品資源認證”。山桐子是個新興產業,隨著產品開發,還會有很多技術和行業標準需要攻關,有些技術問題需要長期研究,所以,要確保在每個開發環節都有紮實的技術支撐。要支持有關高校和油料科研院所,建立相應的研發機制,以市場為導向,以產品為目標,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新產品、新品牌。特別是要迅速地把食用油搞出來,這是我最關心的問題,這個問題的解決就是對國家的一大突出貢獻。

(二)培養市場主體,建立山桐子產業長效發展機制

要注意選擇那些對貧困山區人民有感情,對扶貧開發事業有熱情,對發展山桐子產業有激情的愛心企業,作為山桐子扶貧龍頭企業予以培育和扶持。山桐子種植的關鍵在規模,要充分發揮農村合作社的作用,擴大種植面積,培育主產區,打造山桐子之鄉。合作社一頭對結農戶,一頭連著市場,利川市能在較短的時間內發展山桐子5萬多畝,各鄉村合作社功不可沒。要建好利益聯結機制,打造山桐子生產經營共同體,實行責任共擔,推動山桐子產業做強做大,實現多贏局面。要充分發揮“兩個作用”:一是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二是村兩委班子的帶領作用。湖北旭舟林農公司在實踐中摸索出“613”利益分配模式,即農民提供土地和勞力得6成,村合作社負責管理和協調得1成,公司免費提供種苗、肥料、技術、收購、營銷得3成。把大頭讓給了農民,帶動一大批村民進入合作社,充分調動了群眾種植山桐子的積極性。

瞿衛國:帶動農民脫貧致富的精準富民產業橫空出世

(三)實施產業扶貧,助力脫貧攻堅

貧困群眾如果沒有產業的支撐,就很難實現穩定脫貧。一年多來,省扶貧開發協會一直在尋找適合山區貧困地區的扶貧產業,包括油牡丹、油茶和山桐子,都是木本油料系列,都適合大面積種植,都有傳統種植習慣。山桐子產業的發展,一方面,要重點向山區、貧困鄉村延伸,通過連片開發、區域開發,提高貧困地區整體經濟水平;另一方面,產業發展要惠及更多的貧困群體,特別是深度貧困戶,這是我們大力推進山桐子發展的初衷。各個山桐子種植合作社和產品加工企業,要盡力吸納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建議地方政府將專項扶貧資金拿出部分以貧困人數為據配置為入股資金,投向基層合作社或山桐子經營主體,貧困群眾通過入股分紅,增強資產性收益。隨著山桐子產業的發展將產生系列就業崗位,應更多地安排不能外出打工的貧困家庭勞動力就地就業,增加收入。用於貧困村產業發展的扶貧資金,可傾斜投向山桐子開發。通過山桐子產業的推進,為“村出列、戶脫貧”做出新貢獻。

(四)優化制度政策,培育龍頭企業

我們看到一個林業龍頭企業在冉冉升起。這個企業就是湖北旭舟林農科技有限公司。2013年以來,旭舟公司累計投資上億元進行基地建設和科技研發,已培育山桐子基地8萬餘畝,自主完成良種認定3個,自主研發加工設備,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65個,帶動3000餘貧困戶實現了脫貧致富。旭舟公司計劃到2021年在湖北發展百萬畝山桐子種植基地,建成全國最大的山桐子產業高新技術企業集團。旭舟公司採取“631”分配模式,把最大的利益讓予百姓,把發展的潛力紮根於群眾,體現了企業的社會擔當和為民情懷,也展示了企業的長遠戰略和發展氣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