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0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袁紹,字本初,汝南汝陽人,在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縣。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在當時頗有權勢。

如袁紹叔父袁成,凡貴戚權豪,皆與結好。據《英雄記》記載:袁成,字文開,京師有諺語,“事不諧,問文開。”

又如袁紹叔父袁隗,在黃巾暴亂時期官至司徒,靈帝薨後,弘農王劉辯即位,袁隗又升至太傅。以及袁紹的父親袁逢,亦是官至司空。

而在當時,司徒、司空、太尉,均是皇帝之下,最高的職位。

可見,袁紹的身世,是多麼的顯赫。那麼在諸侯割據的前期,袁紹扮演著一個什麼樣的角色呢?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一、先天不足。

說起袁紹,不得不先提一下曹操。在東漢末年,天下混亂的一大部分原因,其實都來自於宦官干政,為所欲為。而曹操背後的勢力就是宦官,雖然曹操對此不屑一顧。

曹操的曾祖父曹節,官至大長秋,宦官裡基本上是最高的職位;祖父曹騰,桓帝即位後,封費亭侯;父親曹嵩,靈帝時期,官至太尉。

所以曹操的背景,也是高門子弟。雖然名聲上不太好,但權力,分量,卻是絲毫不差。

因為袁紹、曹操在當時都是高幹子弟,所以他們在小時候都是玩伴。

而據歷史記載,其實袁紹從小就沒有曹操聰明。比如《世說新語》裡有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袁紹和曹操聚在一起玩耍,恰好遇到有人結婚,於是兩人商量去偷新娘子,找點刺激玩。

到晚上,兩人在院外高喊,有人偷兒。於是賓客頓時跑出捉賊。而曹操則趁亂潛入房間,劫走新娘。

可當曹操袁紹兩人跑至灌木叢後,袁紹卻不小心被樹枝掛住衣服,掙脫不開,急忙呼喊曹操解救。但曹操並沒有過去。而是很雞賊的大喊,快看,賊人在此!!!

袁紹聽罷,頓時一驚,瞬間掙脫了樹枝,急忙逃走。

雖然這則故事好像一個小笑話,但卻可以由此看出,袁紹其實在早年間,就顯得笨笨的,而曹操則顯得比較機靈。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二、聰明反被聰明誤。

袁紹成人之後,開始結交豪俠,收養門客,並且非海內名士,不得相見。平日亦喜歡外出遊蕩,結交四方英雄。張邈、許攸皆是袁紹早期就認識的朋友。

那個時候,天下已經大亂,幷州(今甘肅)、幽州(今黑龍江)時常受少數民族侵略,而內地則是不斷遭受黃巾軍暴亂。

而當時的袁紹,應該看出天下即將大亂,遂才有了四處結交豪俠之舉,以備將來趁勢而起。

不過,袁紹此舉過於明顯與低級,且朝廷屢次徵袁紹做官,袁紹均推辭不去。於是宦官集團,首先察覺到了端詳。

據《英雄記》記載,中常侍趙忠謂諸黃門曰:“袁本初坐做聲價,不應召呼而養死士,不知此兒欲何所為乎?”

意思是,袁紹不應朝廷做官而收養死士,不知道他是想幹什麼!!言外之意,難道他是想造反嗎?袁家想要造反嗎?

後來袁隗得知後,急忙數責袁紹:“汝且破我家!”袁紹因此,才開始應徵入朝為官。

但是,袁紹做官之後,一直沒有安生。或許是對宦官集團懷恨在心,袁紹在暗地裡不斷的針對宦官集團,以至每每想要趕盡殺絕。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三、攪亂天下。

公元189年,漢靈帝駕崩,十四歲的弘農王劉辯即位。因為劉辯是何皇后的兒子,而大將軍何進是何皇后的弟弟。且大將軍這個職位,又是把持所有的軍權。所以當時的朝政,大部分都掌握在何家的手裡。

而這個結果,最為恐懼的便是宦官集團。

其一,當時所有人都認為,導致天下亂的原因,是宦官當政。所以漢靈帝死後,宦官便成為了眾失之羽。

其二,宦官沒有實質權力,他們全靠皇權鞏固自己。用比喻來說,就是狐假虎威。可現在權力全落在何家手裡。

所以當漢靈帝駕崩以後,宦官集團遇到了巨大威脅。

而在這件事上,袁紹就顯得喜出望外了。

首先,袁紹身為四世三公的家族子弟,是所有人需要拉攏的對象。

其次,袁紹自身又有不小的名望,哪怕都是裝的,但身份終歸在那放著,所以影響力也是非常大。

最後,袁紹先前還收留了一群忠義名士,自己在外又結交了一批豪傑,等等這些,都是袁紹的底蘊。

於是袁紹膨脹了,針對眼前的局勢,他開始發揮自己的實力。第一件事,就是報當初宦官威脅之仇。

據《資治通鑑》記載,袁紹不斷慫恿大將軍何進,假正義之名,出正義之兵,要求誅殺宦官。可結果沒想到,宦官集團提前賄賂了何太后母親舞陽君及何進弟弟何苗,使他們不斷在太后旁邊,說宦官好話,說何進壞話。導致何太后完全不聽何進與袁紹謀劃。

當袁紹發現大將軍何進猶豫不決,瞻前顧後,久久不能下定決心。於是袁紹又給何進出餿主意,使何進招四方猛將及諸豪傑,讓他們引兵來京城,以此脅迫太后,然後誅殺宦官。

當時曹操聽到此計策後,哈哈大笑:“宦者之官,古今宜有,但世主不當假之權寵,使至於此。既治其罪,當誅元惡,一獄吏足以,何至紛紛招外兵乎!欲盡誅之,事必宜露,吾見其敗也。”

最終的結果,也正如曹操所料,那董卓還沒走到京城,何進便被宦官集團提前殺死,導致京城一片混亂。而過來的董卓也不是什麼好人,進京之後,迅速控制住局面,然後廢新帝,誅大臣,搶財物,無惡不做,天下由此開始大亂。

最後袁紹見局勢混亂,收不了場,遂急忙逃往冀州。同時,後將軍袁術畏董卓,逃至南陽。驍騎校尉曹操,改變姓名,逃至陳留。由此可見,袁紹在諸侯割據的前期,那是一個不折不扣攪屎棍。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四、大勢堪成

諸侯徹底割據的時代,是由袁紹引起,而董卓則是那個徹底撕開最後一層遮羞布的惡人。或許有人會問,董卓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呢?為什麼他有那麼大的能耐呢?

董卓,字仲穎,隴西臨洮人,在今甘肅省。董卓少有才武,能左右馳射,當時幷州一直叛亂不斷,後來黃巾又起,董卓於是在戰亂之中,逐漸有了勢力,最後官至幷州牧。而在漢靈帝駕崩後,當時擁有兵權最多的,也就董卓和皇莆嵩兩人。而皇莆嵩又不敢和董卓剛,所以董卓才敢禍亂天下。

當董卓暴政逐漸傳開之後,天下共憤,各路諸侯,紛紛起兵討伐,有後將軍袁術,冀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陳留太守張邈,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濟北相鮑信,同時俱起兵,各眾數萬。

而袁紹,則再次憑藉著他背後四世三公的影響力,成為了此次聯盟的盟主。雖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因為憑影響力,確實沒人比得上袁紹。也許有人會問,袁術不也是袁家的人嗎?

是的,袁術也是袁家的人,但袁紹在早年就已經開始佈局,結交了不少人脈,以至為此次的盟主之位奠定了基礎。如陳留太守張邈,之前就與袁紹相識;濟北相鮑信,曾在何進手下做事,與袁紹相識;河內太守王匡,曾是何進的護衛,也與袁紹相識。況且這些人,也沒幾個真心是為國家的,都是為了自身利益,所以推選袁紹,也就理所當然。

在袁紹當上盟主之後,由於各路軍閥各懷鬼胎,內鬥不斷,袁紹因此,從中得了不少利益。

先是公孫瓚打敗冀州牧韓馥。袁紹得知後,聽從謀士逢紀建議,趁機使外甥高幹,潁川荀諶前去恐嚇韓馥,勸韓馥讓出冀州。因韓馥膽小怕死,為了保全自己,於是將冀州讓給袁紹,於是袁紹擁有了第一個根據地冀州。

然後,袁紹又聽從謀士沮授的戰略規劃,先後謀取了青州,幷州,最後打敗公孫瓚,得取了幽州。自此,袁紹共擁有了四州之地,可謂是大半天下都在手中。且看當初董卓暴亂,也不過只憑借一個幷州之兵而已。

於是,袁紹又膨脹了。一意孤行地,發動了東漢末年最著名的官渡之戰。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五、一頓神仙操作,憑實力丟了天下。

眾所周知,官渡之戰的結局,是曹操以弱勝強取得勝利。那袁紹在官渡之戰中,都失誤在哪裡呢?

第一,曹操攻打劉備,袁紹因小兒患病固守不出。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因大意,放走了劉備。以至劉備殺死徐州刺史車胄,起兵反叛。曹操得知後並不慌張,信心滿滿的親自率兵攻打劉備,並且絲毫不怕袁紹在一旁突然偷襲。據《三國志》記載,曹操給出的理由是:袁紹見事遲,等他反應過來,我這邊就把劉備收拾了。

而結果也如曹操所料,袁紹還真沒有派兵行動。那袁紹當時在幹什麼呢?他不知道曹操的動向嗎?

據《三國志》·袁紹傳記載,袁紹當時是知道的。當時老謀士田豐已經給袁紹建議,讓袁紹發兵偷襲曹操,可是袁紹愣是不聽。原文是:紹辭以子疾,不許。豐舉杖擊地。

當時官渡之戰已經開始,雙方均到了危急存亡之刻,而袁紹卻因小兒子生病為由,拒絕發兵,真可謂是貽笑大方,怪不得田豐老人家氣的柺杖砸地。

第二,田豐直諫,袁紹怒囚其人。

當袁紹準備充足後,準備舉兵南下。田豐又在一旁建議,說曹操變化無方,應該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然後再派出一支小股部隊,不斷騷擾曹操,曹操守東,我們打西,曹操守西,我們打東。這樣慢慢的疲憊曹操,不出兩年,必克曹操。

結果袁紹又沒聽,一氣之下,竟還把田豐關了起來,不讓他參與官渡之戰。

於是,仗還未開打,袁紹先損了一員大將,此情此景,多像下象棋的時候,我先讓你一個車。

第三,紹不聽,紹不從,紹復不從。

官渡之戰打響後,謀士沮授也曾三次給袁紹出謀劃策,可最後換來的,是紹不聽,紹不從,紹復不從。

第一次,袁紹進軍黎陽,位置大概在今天的鶴壁,袁紹派大將顏良攻打白馬。沮授建議:“良性促狹,雖驍勇,不可獨任。”

袁紹不聽,結果顏良被斬,

第二次,文丑被斬後,沮授建議:“宜徐持久,曠以日月。”袁紹不從,並將營寨往前推進,開始和曹操硬剛,結果久持不下。

第三次,袁紹遣淳于瓊運糧,沮授建議:“可遣將蔣奇別為支軍於表,以斷曹公之抄。”袁紹復不聽,結果許攸叛逃袁紹,使曹操劫持淳于瓊於烏巢,最後糧草被燒,袁軍大亂。

由此可見,袁紹的失敗,真心怪不得別人,那麼多好的建議都不聽,你有啥辦法?

第四,得知糧草被劫而不救,遂兵敗如山倒。

據《三國志》·武帝紀記載,袁紹在剛聽到曹操去烏巢劫持糧草的消息後,謂長子袁譚曰:“就彼破瓊等,吾攻拔其營,彼固無所歸矣!”乃使張郃,高覽攻曹洪。

這是一個什麼精彩的大操作呢?大家應該都清楚,古代打仗,最重要的就是糧食。正所謂:

三軍未動,糧草先行。而據《三國志》記載,袁紹發動官渡之戰時,擁兵十萬。這麼多人口,一旦沒有了糧食,那還不得瘋掉?

而袁紹在大難當前,卻不趕緊去救糧食,而是選擇下令攻打曹操大本營。可曹操的大本營,袁紹先前已經攻打好幾個月了,一直都僵持不下,現在怎麼能一下子拿下呢?於是張郃、高覽直接叛了,致使袁紹集團迅速潰散,而袁紹父子也匆匆渡江而逃,連大謀士沮授都沒來得及帶走。

最後的結局是,袁紹兵敗回到冀州,不到半年便因病而死,落得一個英雄遲暮的下場。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六、打鐵需要自身硬,謙遜才是做人的根本。

其實袁紹一路走來,身邊的能人不在少數。如田豐,沮授兩大忠義謀士;許攸貪財情商低,但謀略亦不在話下;審配,逢紀,顏良,文丑,張郃,高覽,雖然都各有缺點,但也都算得上能人。

只可惜,袁紹狂妄自大,剛愎自用,外表一副禮賢下士得樣子,內心卻容不下半點能人的影子,導致戰術頻頻失誤,以至最後,人才頻頻流出,叛的叛,逃的逃。

比如荀彧,郭嘉,許攸,其實前期都是袁紹的謀士,結果一段時間之後,皆轉投了曹操。

所以,再好的身世,也不過是一副假皮囊。我們要明白,打鐵需要自身硬,謙遜才是做人的根本。

當你的實力容不下野心的時候,請你多一些謙遜;當你遇到的難還不能獨自解決的時候,請你多聽一聽別人的聲音。

——參考文獻:裴松之注版《三國志》、《資治通鑑》。

盤點梟雄袁紹,如何用一頓神仙操作,將一副好牌打的稀巴爛

本人是從事教育領域的工作者,後期會不斷創關於歷史三國題材的文章,如果有覺得文章寫的不錯朋友,請點擊上方紅色關注,後期小編會有更多的優質內容呈現,感謝支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