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導語

相信只要隨便在網上的任意一個瀏覽器進行搜索,都能看到這樣的一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若這是一個帖子,那麼在帖子下面,將會有兩波對立的人,一波高舉郭嘉大旗,以各種理由和論據來貶損郭嘉,甚至言語激烈,好似郭嘉是其殺父仇人。我們稱其為"郭嘉黑"。而另外一波,則是擁護郭嘉之才能,或是其人格魅力,等等諸如此類。我們稱其為

"郭嘉吹"

有兩個極端的對立面,自然也就會中間相對客觀的不吹不黑,不褒不貶的這一類人,而筆者所論證的方法,也儘量會採取客觀的角度。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圖一,歷史上的郭嘉畫像)

一、為何說"郭嘉不死,臥龍不出"

也許很多人在看到郭嘉這個名字的時候,都會有很長時間的陌生和怔愣,出現一系列的問題,例如"三國裡有這個人嗎?""他有什麼資格和諸葛亮相提並論?"等等諸如此類。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的,比起臥龍先生諸葛亮,鬼才郭嘉的戲份實在是少的可憐,他僅僅參與了曹操統一北方的那段時期,然後便早早地領了盒飯。但十分湊巧的是,他領盒飯的那一年,建安十二年,也就是公元207年,剛好就是臥龍出山的那一年,這便是這句話神化之後的字面意思。

但僅僅憑藉這一點,分量仍是太輕了。畢竟,三國時期,可是一個亂世,一年中領盒飯的人數不勝數,不可能說"張三不死,李四不死,臥龍不出"這樣的話。因為這句話,是將郭嘉,放在了一個天平上,默認兩人的身份地位才能至少是相稱的。

那麼事實上,確實是這樣的嗎?

二、郭嘉之才

在介紹"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句話的緣故之後,立馬就說郭嘉之才,難免有些"郭嘉吹"的嫌疑,但是若不先討論郭嘉之才,便無法解釋,為何能夠將郭嘉和臥龍放在一個天平上的原因。

郭嘉,字奉孝,官至曹操手下的軍師祭酒。郭嘉輔佐曹操不過十年,卻被稱為鬼才不是沒有原因的。與諸葛亮的幾乎全才,在政治、治理國家方面都有涉獵想必,郭嘉可謂更加純粹一些,他主要才能在其敏銳的判斷力,以及其卓越的軍事才能。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圖二,影片中郭嘉的形象)

早期的郭嘉,並不是在曹操手下。他先是輔佐袁紹,但是在一番接觸過他發現袁紹實在和其志向不符,於是他就去了曹操的營中,並且與曹操一拍即合,讓曹操說出"使孤成大業者,必此人也。"的話。其敏銳在擇明主,在所有人都認為袁紹是明主的時候,他選擇了和他一樣野心勃勃的曹操。

另外則是其精準的判斷力。一眼斷定劉備不是什麼省油的燈,讓曹操對其進行軟禁。可惜曹操最後失誤放走了劉備,而後來劉備的成長也側面說明了郭嘉的眼力見確實不一般。再者便是預見孫策之死,在曹操攻打袁紹時,擔心孫策會來偷襲,但是郭嘉卻斷言孫策會死於刺客之手,事實證明事情也的確如郭嘉所言。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圖三,百家講壇中易中天講述郭嘉的形象)

再論論其軍事才能。郭嘉最為著名的就是"十勝論"。那時他剛來曹營,而此時曹操正好想要攻打袁紹,可是所有人都認為袁紹極強,只有郭嘉向曹操獻出了"十勝論",堅定了曹操的決心,而後來這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官渡之戰。徵烏丸之戰,也是郭嘉力主征戰,並獻上閃電戰策略,烏桓倉促應戰瞬間就被擊潰,袁尚也敗走遼東。

在郭嘉在世期間,正是曹操一路凱歌統一北方之時,不管是三戰呂布,最後擒獲呂布,還是獻上各種計謀,亦或是堅定曹操的決心,郭嘉都體現出了自己鬼才的軍事才能。若論歷史上被稱為鬼才的,也僅僅是一個郭嘉罷了。

三、二人各個地方的相同之處

以上僅是簡單闡述了郭嘉的才能,而對於諸葛亮的才華,倒是不必過多的去闡述,畢竟幾乎人人都耳熟能詳。隆中對、火燒赤壁、草船借箭、舌戰群儒、空城計......確實是比郭嘉多出了不是一點點,那麼二人為何又能相提並論了呢?

二人的糾紛該從預見天下大亂開始,在郭嘉二十歲時,就展望天下,預言東漢天下將會大亂,而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前,在隆中對中,也預言天下將三分。二人的預言都實現,在時間上,卻是較為年輕的郭嘉取勝,但是若論預言天下大亂和天下三分哪個更加困難,那自然是諸葛亮取勝。

再說說二人擇的明主,這一點二人都有些相似。在天下人都對袁紹寄予厚望的時候,郭嘉放棄了袁紹,選擇了大家不怎麼看好的曹操。而諸葛亮更加,他選擇了當時幾乎沒有任何勝利希望的劉備。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圖四,影片中的郭嘉形象)

當然,如果說二人在軍中的地位,那毋庸置疑是臥龍的官職更高,畢竟郭嘉僅僅是一個軍師祭酒。但是論與自己得主信任程度,那毋庸置疑是郭嘉。畢竟曹操幾乎對郭嘉言聽計從,甚至還有著"三哭郭嘉"的事蹟,甚至有這樣的一句話:"郭奉孝在,不使孤至此。"若是郭嘉沒有英年早逝,那也許能到諸葛亮的層次也說不定,畢竟同臥龍一樣,二人都曾被"託孤"。諸葛亮自然不必多說,"白帝城託孤"我們已是耳熟能詳。而郭嘉呢?實則曹操也不止一次提到,要將自己的身後大業,讓郭嘉幫忙打理,二人的關係確實比劉備與臥龍更勝一籌。

再說說從某種程度上,郭嘉更勝臥龍的地方。二人都有一個軍事代表作,郭嘉的是"十勝論",而諸葛亮是"隆中對"。一開始就說了郭嘉是軍事鬼才,那麼"十勝論"確實勝於隆中對,它所包含的更為廣泛,也更加全面,幾乎能與一步《孫子兵法》的縮影相提並論,從而也可得出軍事才能,郭嘉更勝諸葛亮。

四、郭嘉有何魅力

僅僅憑藉一個"十勝論"就讓大家產生"郭嘉不死,臥龍不出"的言論還是不太夠,自然還要有一點其他的因素才可以。

首先,是三國殺以及各種電視劇裡對郭嘉這個角色的渲染和神化,讓許多人對這個英年早逝的鬼才各種吹捧,甚至產生一種,"我喜歡的和大眾所喜歡的不一樣"。是了,年輕人往往以自己的獨特審美為榮,而喜歡上一個幾乎不為人知的鬼才,確實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

另外,則是易中天先生在百家講壇上對郭嘉的讚揚,將其與諸葛亮進行對比,更加堅定了大多數人對於郭嘉的喜歡。

再看看郭嘉其個人的魅力。與諸葛亮相比,其相貌或許不是那麼地出色,因為畢竟在各種歷史書上面都沒有對其相貌的記載,而對諸葛亮相貌的讚揚卻有很多。但是其為人讚揚的,更多的是他的純粹。

今日盤點:郭嘉不死,臥龍不出這個觀點的真實性?

(圖五,遊戲中的郭嘉形象)

純粹,通常指的是少年人。與其他謀士不同,郭嘉不同於常人的是,他所獻上的計謀不會摻雜別的東西,政治手段都不會,僅僅是軍事。

再者其純粹在他的肆意。有很多史實記載郭嘉的生活不檢點,那麼這個不檢點不是說一點點小問題,但是也不至於太過分,大概就是遲到早退,接受一點點賄賂之類的事情,放在現代或許要被批鬥吧。另外,郭嘉的嗜酒成性,更體現其少年的樣子。倒是格外有一種建安風骨的肆意的樣子,大約這就是為什麼當今少年人喜歡郭嘉的原因之一吧。畢竟,年輕人骨子裡都有著反叛精神,而郭嘉恰好就迎合了這一點,符合他們的想象。

諸葛亮自然是好,甚至好到有些完美。但是在他身上的標籤還是太多了,多智近乎妖,神機妙算等等諸如此類,但是還有一條,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相比之下,得到那些反叛的年輕人的喜歡程度,是不及郭嘉的。

從某種程度上看,郭嘉與臥龍之間是沒有可比性的,兩人並不是同樣的在某一個層次上的一樣的天才,臥龍也許在軍事上略遜於郭嘉一籌,但是在其他方面卻未必就比不上郭嘉。

更何況,從某種程度上,兩人並不是一個時期的人。畢竟是在郭嘉死去之後,諸葛亮才開始展露鋒芒的,這也就是說,兩人是錯過了那個最佳的對比時期的。再糾結這句話"郭嘉不死,臥龍不出",實則結果一早就擺在了那裡,平心而論,我倒是很想看著郭嘉活得更加久一些,可以與臥龍一較高低,看看到底後來是否還有這種話,而活到後來的郭嘉,又是否能夠再次和臥龍在一個檔次進行對比。

若是郭嘉沒有那麼早就死於疾病,也許能夠一展宏圖,與臥龍一較高低,那麼兩人輔佐的明主到底最後贏家是誰,也說不定。但是也許現在也不會有如此多的"郭嘉吹",因為畢竟早逝是加分項,因為早逝留給了人們太多的想象和美化的空間。

鬼才郭嘉既勝於早逝,同也敗於早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