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沒感冒,頭一直痛怎麼回事?

用戶7505419819788


頭痛是指頭顱內外的各種性質的疼痛,頭痛是很多疾病的一種外在症狀、除了呼吸道感染等引起的發熱性頭部疼痛外,還有如高血壓性、顱內器質性疾病等引起的頭痛沒有發熱等感冒症狀,這種頭痛症狀假如出現長期反覆發作的情況時,就要引起重視,進行頭顱CT、核磁共振、腦脊液、血常規等相關檢查仔細鑑別。診斷明確後再進行治療。



借題發揮,小克把引起頭痛的常見疾病和特點,分享如下,供大家瞭解。

常見病因:

1.腦膜炎、腦膜腦炎、腦炎、腦膿腫等顱腦感染性疾病。

2.蛛網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血栓形成、腦栓塞、高血壓腦病、腦供血不足、腦血管畸形、風溼性腦脈管炎和血栓閉塞性腦脈管炎等腦血管病變。

3.腦腫瘤、顱內轉移瘤、顱內囊蟲病或棘球蚴病等佔位性病變。

4.腦震盪、腦挫傷硬膜下血腫、顱內血腫、腦外傷後遺症等顱腦外傷。

5.偏頭痛、叢集性頭痛、頭痛型癲癇、神經衰弱、癔病、腰椎穿刺後及腰椎麻醉後也會引起頭痛。

6.顱底凹人症、顱骨腫瘤等顱骨疾病。

7.頸椎病及其他頸部疾病、三叉神經、舌咽神經及枕神經痛、眼耳鼻和齒疾病也會引起頭痛。

8.流感、傷寒、肺炎,高血壓病、心力衰竭,鉛、酒精、一氧化碳、有機磷藥物、顛茄及水楊酸類中毒,尿毒症、低血糖、貧血、肺性腦病、系統性紅斑狼瘡、月經及絕經期頭病、中暑等也會引起頭痛。



頭痛的特點:

1.頭痛急性發作並伴有發熱時常為感染性疾病引起。急劇的頭痛,持續不緩解,並有不同程度的意識障礙而沒有發熱症狀時,提示有發生顱內血管性疾病(如蛛網膜下腔出血)的可能。長期的反覆發作頭痛或搏動性頭痛,一般是血管性頭痛(如偏頭痛)或神經衰弱症。慢性進行性頭痛伴有顱內壓增高的症狀(如嘔吐、緩脈、視乳頭水腫)時應該警惕顱內佔位性病變發生的可能。青壯年的慢性頭痛,但無顱內壓增高,常因焦急、情緒緊張而發生,多為肌收縮性頭痛(或稱肌緊張性頭痛)。

2.頭痛的位置:偏頭痛及叢集性頭痛多在一側,顱內病變的頭痛常為深在性而且比較彌散,顱內深部病變的頭痛部位不定與病變部位相一致,但疼痛多向病灶同側放射。高血壓引起的頭痛多在額部或整個頭部。全身性或顱內感染性疾病的頭痛,多為全頭部痛。蛛網膜下腔出血或腦脊髓膜炎除頭痛外還會有頸部疼痛。眼源性頭痛為淺在性而且侷限於眼眶、前額或顳部的疼痛。鼻源性或牙源性也多為淺表性疼痛。

3.頭痛的嚴重程度:三叉神經痛、偏頭痛及腦膜刺激的疼痛最為劇烈。腦腫瘤的痛多為中度或輕度。有時候神經功能性頭痛也很劇烈。高血壓性、血管性及發熱性疾病的頭痛,往往帶有搏動性。神經痛多為電擊樣痛或刺痛,肌肉收縮性頭痛多為重壓感、緊箍感或鉗夾樣的疼痛。

4.頭痛發生的時間與持續時間:顱內佔位性病變引起的頭痛往往在清晨加劇;鼻竇炎的頭痛也常發生在清晨或上午;叢集性頭痛常在晚間發生;女性偏頭痛常與月經期有關。腦腫瘤的頭痛多為持續性,但有長短不等的緩解期。

5.引起頭痛加重、減輕的因素:咳嗽、打噴嚏、搖頭、俯身會使顱內高壓性頭痛、血管性頭痛、顱內感染性頭痛及腦腫瘤性頭痛加劇。叢集性頭痛在直立時會緩解。頸肌急性炎症所引起的頭痛可因頸部運動而加劇;慢性或職業性的頸肌痙攣所引起的頭痛,在按摩頸肌後逐漸緩解。偏頭痛在應用麥角胺、谷維素後緩解。


總的來說,發生比較頑固頭痛症狀時要根據頭痛的位置、性質、誘發因素等具體情況進行針對性的相關檢查,然後進行合理正規的治療,避免盲目應用止痛藥緩解症狀,掩蓋病情發展的情況發生。

謝謝閱讀!


小克大夫


頭痛不是一個單純的問題,和很多繼發性的病理有關係。頭痛很多是因為頸椎疾患引起的短暫性的腦供血不足。

最常見的跟血壓有關係,血壓高,血壓低都有可能導致頭暈,但導致頭暈的原因非常多,如腦部疾病,缺血性腦血管病、腦出血以及小腦病變,腦部腫瘤等。

頭痛和耳朵疾病也有關係,耳石症,中耳炎等。

低血糖以及感冒等都有可能引起頭暈。

建議您到當地醫院神經內科就醫就診。查血糖、測血壓、拍CT,不要掉以輕心,明確病因,對症治療。





多吉笙


警惕腦梗!也可能是頸椎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