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05 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生!而且得病還不一樣,這是正氣原因

大自然對所有的生命都是一視同仁的,不論是細菌,還是病毒,抑或是人和動物,都給予生存的權利。

這就是說人類是生活在細菌中的,那麼既然有細菌和病毒,人為什麼不得病?

這很好解釋,就是《黃帝內經》所說的“正氣存內,邪不可幹”。

當人體處於平和狀態的時候,是可以和所有的細菌、病毒和平共處的。而如果身體狀況變差,那麼細菌、病毒這些邪氣就有了可乘之機,會壓過身體裡的正氣,正氣不如邪氣,那人就會得病了。人體就像一個國家一樣,如果政治、經濟、社會發展都是均衡、穩定、強盛的,外敵是不會侵略你的。人體也是這樣,如果各方面系統功能正常,致病因素是不可能侵犯你的。

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生!而且得病還不一樣,這是正氣原因

中國有句俗話“黃鼠狼子專咬小病雞”,意思就是說身體虛弱的小雞容易遭到黃鼠狼的攻擊。

身體強壯就是正氣,黃鼠狼就好比外來的邪氣,身體強壯才是逃脫劫難的基本條件。這種邪氣包括風、燥、寒、暑、溼等邪氣,它們從肌表侵入腠理後發展為各種疾病。比如有的人形成風邪病,有的形成消渴病,有的形成寒熱病,有的形成痺症,有的形成積聚病。

為什麼同時得病的人,有的患這種病,有的患那種病呢?

難道這是自然界特別產生不同性質的邪氣嗎?否則怎會有這些差別呢?

《黃帝內經》中以工人伐木為例,解釋了這個問題。

工人用斧頭去砍木材,由於木材的陰陽面有堅脆的差別,堅硬的不容易砍,脆弱的容易碎裂,而遇到樹枝有節的部位,甚至還會損傷斧頭。同一棵樹木,每個部分都有堅脆的不同,不同的樹木,彼此的差異就會更大。如果花葉生長較早,遇到風霜,就容易凋落;如果質脆而皮薄,就容易乾枯;如果皮薄而含水多,遇到長期的陰雨,就容易潰爛;如果是剛生長的樹木,遇到狂風就容易折斷,樹根就容易動搖,樹葉就會零落。

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生!而且得病還不一樣,這是正氣原因

不同的樹木受氣候變化的影響,還會產生不同的損傷,更何況人呢?

所以說,即使有些人患病的原因是相同的,但是患的病卻有可能不同。總而言之,我們要健康無疾,就要內養正氣,外避邪氣。

那麼養正氣,究竟怎樣養呢?

其實很簡單,《黃帝內經》告訴我們,只要注意以下三點就可以了。

(1)重視精神調養。

人的精神情志活動與臟腑功能、氣血運行等有著密切的關係。突然、強烈或持久的精神刺激,可導致臟腑氣機紊亂,氣血陰陽失調而發生疾病。因此平時要重視精神調養,做到心情舒暢,精神安定,少私而不貪慾,喜怒而不妄發,修德養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同時要儘量避免外界環境對人體的不良刺激,如營造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睦的人際關係,幸福的家庭氛圍等。如此則人體的氣機調暢,氣血平和,正氣充沛,可預防疾病的發生。

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生!而且得病還不一樣,這是正氣原因


(2)注意飲食起居。

保持身體健康,就要做到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等,如在飲食方面要注意飢飽適宜,五味調和,切忌偏嗜,講究衛生,並控制肥甘厚味的攝入,以免損傷脾胃,導致氣血生化乏源,抗病能力下降。在起居方面要順應四時氣候的變化來安排作息時間,培養有規律的起居習慣,如定時睡覺、定時起床、定時工作學習、定時鍛鍊身體等,提高對自然環境的適應能力。在勞逸方面,既要注意體力勞動與腦力勞動相交替,又要注意勞作與休息相結合,做到量力而行,勞逸適度。

(3)加強身體鍛鍊。運動是健康之本,經常鍛鍊身體,能夠促使經脈通利,血液暢行,增強體質,從而防病祛病,延年益壽。

另外,規避邪氣的措施也很多,如順四時而適寒暑,避免六淫邪氣的侵襲。六淫邪氣各有主時,春風、夏熱(暑)、長夏溼、秋燥、冬寒,應做到因時養生以避邪養正,正如《黃帝內經》所說“虛邪賊風,避之有時”。

有的人不生病,有的人生!而且得病還不一樣,這是正氣原因


此外,外避邪氣還要戒除一些不良的生活習慣,比如熬夜、洗頭時做按摩、有病就吃藥、光腳走路等。總之,通過採取內養和外防兩方面的措施,人就可以達到預防疾病,保持身體健康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