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21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年關將至,原本在大城市光鮮亮麗的“務工青年”,好多都回到了鎮上,迴歸了“小鎮青年”的原始狀態。

李茜就是這麼一位小鎮青年,坐上回貴州的飛機前,她是北京的一位精緻白領。

便利店、咖啡、外賣,幾乎成了“李茜們”的生活標配。“便利店是我們的安全感。”從李茜口中得知,在工作、生活附近有一家便利店,是極其重要的事。

但回到家鄉的李茜,生活在晚上八點就漆黑一片的城市,這讓她無比懷念在北京遍地都是的那盞便利蜂的橘色燈箱。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便利蜂提供的鮮食便當,圖片來源於便利蜂

對於在外漂泊的遊子們來說,無論多晚下班都能在24小時營業的便利店裡,買到實惠又暖和的熱餐,早已成為他們在城市拼搏的一種新的生活方式。

如今,回到家鄉定居的小鎮青年們,想要記憶中的便利店來到家鄉,以此寄託之前在大城市打拼的點點滴滴,而從未遠離家鄉的小鎮青年們,也渴望出現與一線城市生活方式接軌的通道,而便利蜂們正在努力滿足著這群小鎮青年的需求。

小鎮青年渴望便利店

喧鬧、嘈雜、人聲鼎沸,面對著早已被人流擠爆的門店,以及門口排著的冗長隊伍,便利蜂嘉興門店的員工一刻都不敢停下來。如果不是門店內外顯眼的便利蜂logo,還讓人以為這是某家商店正在進行打折促銷。

在一線城市紮根立足的便利店,受到了小鎮青年的歡迎,在這背後也體現出小鎮青年們旺盛的消費需求得到了釋放。

根據商務部流通發展司、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發佈的《中國零售行業發展報告 (2018/2019年)》表明,便利店、社區超市、社區商業中心等服務於周邊社區居民的小型業態將加快發展,現代流通方式進一步由一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由城鎮向農村延伸和下沉,構建便捷生活服務圈。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目前,小鎮上也有自詡為“便利店”的業態,但供應的都是速食麵包、方便麵之類的產品,這與一線城市提供熱餐、鮮食的便利店相差甚遠,根本無法滿足小鎮青年的需求,他們渴望獲得與一線城市全方位匹配的便利。

在此情況下,不論是羅森、7-11等外資連鎖便利店,還是瑞幸、便利蜂等國內連鎖新物種,均已嗅到了小鎮青年的需求。

老牌外資連鎖便利店早已開始攻城略地,羅森自2014年在江陰開出首店後,以上海為中心,逐步輻射到浙江省的杭州、寧波、嘉興以及江蘇省的南京、無錫、蘇州、江陰、常州等華東地區。

另一家外資連鎖便利店全家,則以單店加盟的模式進入三四線城市。2017年11月全家進入了浙江嘉興,2018年則進入了江陰和蘇州市吳江區(原先為縣級市)。

但或許,對小鎮青年們來說,隨著信息的暢通,他們很多時候並不需要廉價的替代品。瑞幸小鹿茶的專注三四線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就證明了這點。

以便利店為例,有店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店裡的東西要和城裡的一樣,對這代小鎮青年而言,他們需要有質感的生活方式。

扎堆呼喚便利蜂

根據中國連鎖經營協會統計顯示,2018年連鎖百強企業中,便利店業態銷售額平均增長 21.1%,門店總數增長18%,增速分別比整體高13.4和8.9個百分點,連續三年在零售業態中保持最快水平。

這些年,便利店三巨頭羅森、全家、7-11憑藉著品牌優勢,以及多年積累的供應鏈資源和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控力,打開了小鎮青年的市場。

2018年6月,羅森宣佈已在華東地區開出了1000家門店,在2019年6月,羅森更是在長沙連開5家門店,滿足小鎮青年的需求。

然而外資連鎖便利店的優勢並不明顯,由於羅森、7-11們的常年積累,已經形成了高標準化的SKU,但規模化的產品或許無法滿足小鎮青年們的需求。

在部分高品質本土便利店的崛起下,原先小鎮青年呼喚日系便利店的聲音,已經逐漸變為追捧便利蜂等新興便利店。

今年初,便利蜂抖音官方賬號發佈了一條介紹門店內神奇小設計的短視頻,比如把礦泉水變成果汁的瓶蓋、自動加氣的飲料、水果自帶切果裝備、獨立包裝的消毒棒等。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年輕人在抖音呼喚便利蜂,圖片來源於便利蜂抖音

這些新奇的小設計,擊中了眾多年輕人的內心,深圳、濟南、徐州、保定等全國各地的用戶,紛紛呼喚便利蜂到當地開店。

除了這些小設計,便利蜂還推出過貴州白酒風味拿鐵、麻辣火鍋風味拿鐵等產品,一時間成為網紅產品,引起不少人來打卡,這也更加激起了小鎮青年對便利蜂的期盼。

如今,更懂年輕人的需求,已然成為了便利蜂的獨特標籤,而通過數據等技術手段,新興本土便利店更能適應複雜多變的市場。

據便利蜂日配研發負責人周洲向鋅財經表示,便利蜂的訂貨都是由系統通過大數據計算決定,精確預測每家門店每天所需的品類和數量,做到合理調配,減少廢棄率。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便利蜂統計出最受歡迎關東煮,圖片來源於便利蜂

利用大數據的優勢,便利蜂也在預測銷量,例如便利蜂通過關東煮數據,發現女性消費者居多,且常購買水煮蘿蔔、魔芋結等非肉類產品。通過這一數據,便利蜂研發了小松菜蛋糕等適合女性的非肉類單品。

在小鎮巷戰的諸多品牌裡,連鎖新物種便利蜂是一家可以作為研究案例的品牌。

連鎖新物種的內化能力

根據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課題組發佈的《下沉市場發展與電商平臺價值研究》顯示,我國三線以下城市包括近三百個地級市、三千個縣城、四萬個鄉鎮。絕對收入水平決定了他們相對有更高的價格敏感度,但如果考慮到房價及其他綜合生活成本,這部分消費者的支配收入和消費支出未必低於一線大城市,且有著積極穩定的消費信心。

相比一線城市人群,小鎮青年的生活壓力沒有那麼大,對消費品質的追求也在持續攀升。

目前在小鎮青年們也擁有與一線城市相同的線上購物體驗,但在便利店等實體產業上,三四線城市與一線城市仍具有較大差距。

小鎮青年們同樣需要24小時的便利服務,也更注重品質商品,便利店要保住品質,供應鏈是極其重要的一個因素。

“叮上”新青年,便利蜂不怕巷子深

據便利蜂向鋅財經透露,目前便利蜂在鮮食銷售規模上已經站在了第一梯隊,也正是巨大的出貨量給予了便利蜂強大的議價能力,可以用更低的價格拿到優質食材。

不過,品質只是基礎環節,便利性才是所有便利店的根基。在這一點上,作為新興品牌的便利蜂走在了前面,目前便利蜂門店分為商圈店、寫字樓店、社區店等,根據不同定位提供不同商品和服務。

據便利蜂相關負責人向鋅財經介紹,在北京某些便利蜂社區店,不僅提供了大量米麵糧油等生鮮食材,還有外送服務送貨上門,滿足中老年人的便利需求。

便利蜂將門店與外送的結合,既將營業範圍擴大,更重要是為附近居民提供了便利,這才是便利店的價值所在。

與此同時,便利蜂也主張數據驅動門店更新迭代,數據與算法幾乎決定了便利蜂的所有決策,這也是其與傳統便利店最大的區別所在。

通過大數據預測消費,根據不同門店的不同需求做出及時調整,便利蜂可從商品庫中發現符合某個時段、某個市場、某家門店的高需求商品,也就是說相隔不遠的兩家門店,可能就是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正是實現千店千面的基礎。

當下,便利店市場的硝煙已然濃烈,外資連鎖品牌與本土品牌互相博弈,誰也沒有取得絕對性勝利。

今後,針對更為複雜的市場,在精細化能力上的比拼也更為重要。從目前來看,作為連鎖新物種的便利蜂,已經擁有並做好了規模化開店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