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6 安定针:肌注还是静注?很多医务人员还不清楚

地西泮亦称安定,是长效苯二氮类药物,是精二处方药,具有镇静、催眠、抗癫痫、抗惊厥、抗焦虑等作用,临床使用广泛。

地西泮是一种有机弱碱,为类白色结晶性粉末,在丙酮、三氯甲烷中易溶,在甲醇中溶解,在水中几乎不溶。因其水中不溶,注射液的溶剂含40%丙二醇、10%乙醇、5%苯甲酸钠、15%苯甲醇,以及少量注射用水。

地西泮注射液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嗜睡、头昏、乏力等,长期使用可产生依赖性和成瘾性。孕妇、哺乳期妇女、新生儿禁用。

由于地西泮注射液物特殊的物理性质,使用时需要注意几点:

1

静脉注射

地西泮注射液静脉注射是癫痫持续状态的首选药,开始静脉注射10mg,24小时总量以40-50mg为限。

地西泮注射液宜缓慢静脉注射,成人不超过 5 mg/min,儿童 2 mg/min 。

静脉注射速度过快可导致呼吸暂停、低血压、心动过缓或心跳停止、静脉炎。

2

肌注

地西泮注射液脂溶性高,肌注吸收慢而不规则,亦不完全,容易起硬结。

反复肌肉注射可引起臀肌挛缩症。因地西泮注射液含有苯甲醇,禁止用于儿童肌肉注射。

在2011年Lamson MJ发明了关于地西泮注射液的一种自动肌注装置,可以克服以上缺点。

所以地西泮注射液不适合手动肌注,但并不是所有医务人员都了解,需要来科普。


地西泮使用禁忌证:

对地西泮过敏者;

严重肝功能不全、呼吸功能不全;

睡眠呼吸综合征;

重症肌无力;

急性闭角型青光眼。

使用地西泮注射液的注意事项:

分娩前15小时使用地西泮注射液30mg以上,尤其是通过肌内注射或静脉注射,可使新生儿发生致死性心律失常、窒息、厌食、肌张力降低、低体温、吸吮不能。

静脉注射易导致静脉炎、呼吸抑制,宜缓慢。

与乙醇及其它中枢性神经抑制药(三环类抗抑郁药、吩噻嗪类、巴比妥类)合用增加中枢抑制作用。

治疗癫痫时,可能增加全面强直阵挛性发作的频度和严重度,需要增加其它抗癫痫药的用量,而且地西泮突然停药也可使癫痫发作的频度和严重度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