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袋獾(學名:Sarcophilus harrisii),亦被稱作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大嘴怪”,是一種有袋類的食肉動物,現今只分佈於澳大利亞的塔斯馬尼亞州。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袋獾可以說把這句話詮釋的淋漓盡致。社會我獾哥,人狠話不多。一個小鋼炮一樣的身體,再加上勝過老虎獅子的咬合力,使他擁有了極強的戰鬥力。可以說袋獾的一生不是在打架就是在打架的路上。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袋獾剛剛出生時便要先和兄弟姐妹打一架,因為母袋獾一胎會產下大約三十個幼崽,然而母袋獾只有六個乳頭,這也就意味著一胎中只有大約六隻幼崽可以存活。所以在這場生死角逐中勝利的個體才有機會生存下來。也正因如此打架從一出生便深深烙印在他們的記憶中。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僥倖活下來的小袋獾會慢慢長大,到達六個月後,兄弟姐妹們會開始到處探索,並正式開始戰鬥的一生。袋獾基本上用打架解決所有問題,爭奪領地,爭奪交配權,當然也包括爭奪食物。袋獾的飲食非常多樣,昆蟲,蛇,老鼠,袋熊,綿羊,沒有鮮肉的話也可以食腐,再不濟吃點植物也湊合。袋獾基本上貫徹著能打的過什麼就吃什麼,找的到什麼就吃什麼的原則。袋獾最大一次可以吃下自身體重百分之四十的食物,也算是一個十足的吃貨了。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這個小傢伙在打架時常常在對手身便撕咬,而且他們又非常好鬥。所以留下一下戰鬥的痕跡常常是在所難免的。具科學家觀察幾乎所有的野生袋獾都有著很多與同類戰鬥所留下的傷疤。但他們好像並不在於疼痛,反而樂在其中。

而交配季節可以說袋獾的大亂鬥了。起先是雄性之間的戰鬥,只有當其中一隻袋獾打敗了其他所以袋獾時才會獲得交配權。之後如果雌性看雄性不順眼便要再打一架,雌性往往會咬雄性的臉,所以很多有一些袋獾臉上也有很多傷疤。而後雄性會咬住雌性的脖子進行長達五天的不分晝夜的交配,最後雄性的袋獾會全部死亡。(這可能是為了減輕父親和孩子的競爭壓力)五天之後雌袋獾又可以繼續交配,並開始新一輪的亂鬥。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正因為袋獾好戰且戰鬥力驚人,並且可以發出很多刺耳的嚎叫,他也被冠以塔斯馬尼亞惡魔的稱號。它後來被迪士尼公司看中創作了一個看似兇猛的角色,而後更是被DC漫畫看中,《無限公司》中道金斯先生就獲得了可以變成半人半袋獾的形態,並且他獲得了超級力量,超級速度,超級耐力,以及鋼牙等以袋獾為原型的能力。這些無不從側面展現出袋獾超強的實力。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然而強大的戰鬥力並不代表他們在自然界生活的遊刃有餘,他們同樣面臨著嚴峻的生存危機。曾經袋獾有著廣泛的分佈,但隨著野狗的競爭現如今袋獾幾乎只在卡斯馬尼亞島上有所分佈。不僅如此袋獾還受到了一種傳染病的騷擾—癌症。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由於袋獾們的基因非常相似,一隻袋獾身上的癌細胞落到另一隻袋獾的傷口上根本不會引起免疫反應,而他們又喜歡咬來咬去,這使得這種致死率百分之百的癌症在袋獾中間瘋狂傳播,幾乎席捲了百分之九十袋獾的生命。後來因為人類的干預才使得袋獾沒有因此滅絕。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由於人類的幫助,目前袋獾的數量正在穩步提升。雖然野生條件下,袋獾看起來並不討人喜歡,但在人工情況下他們還是很討人喜歡的,這個體型,加上可愛的小表情,乍一看反倒像是一隻小狗。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其實有同樣境遇的動物還要很多,圖中那個可愛的小傢伙叫小長鼻蝙蝠。他們也受到一種嚴重的疾病騷擾—白鼻綜合症。

癌症會傳染,一交配就死,天生的戰鬥物種:袋獾

具專家估計到2006年時,已經有700萬的蝙蝠死於白鼻綜合症。幸好人民積極的行動了起來。美國立即關閉了兩千多個洞穴和礦井,同時用機械為蝙蝠的巢穴維持適度,同時大批的農民也行動了起來。最終這種小動物得到了拯救。

雖然對於生物滅絕的問題,人類依舊無法拿出完美的解決方案。但不可否認,越來越多的動物開始受到人類的保護。像袋獾這樣幸運的動物也在不斷的增長。小編在此也希望那些瀕臨滅絕的動物都能得到他們所需要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