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看似激烈“價格戰”背後 快遞服務業深藏隱憂

中宏網11月25日電(記者韓鵬飛) 近年來,電子商務快速發展,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便利。生活在城市中的人們衣食住行各個方面,越來越藉助於電子商務來完成,誰給人們完成“最後一公里”的“投送”,滿大街的快遞小三輪。

  電商的發展需要更高效、更密集的快遞服務,在這一方面國家郵政體系遠遠無法解決這一問題,市場化的快遞服務企業快速出現。電商發展雖然擴大了“快遞蛋糕”,但架不住國內快遞企業的快速發展。當快遞服務達到一定數量之後,這個市場便成了紅海,“價格戰”相當於不同快遞企業在爭奪市場時打的“白刃戰”。

看似激烈“價格戰”背後 快遞服務業深藏隱憂

  快遞業的價格戰應當說對消費者非常有利,“羊毛出在羊身上”,郵費下降了,消費者就省錢了。但讓人萬萬沒想到的是,快遞業的價格戰不是降價,而是“協同漲價拒絕交易”,這是怎麼一回事?

  11月7日,在浙江快遞行業涉嫌壟斷行為告誡會上,浙江市場監管局披露今年以來,該省共受理快遞行業投訴舉報79起,涉嫌壟斷的行為主要表現在,一些快遞企業存在協同漲價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限定交易等行為。

  這可真叫“店大欺主”。快遞企業協同漲價、拒絕交易為何會涉嫌壟斷?

看似激烈“價格戰”背後 快遞服務業深藏隱憂

  北京風展律師事務所韓佳益律師告訴本網記者,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經營者在生產經營活動中,應當遵循自願、平等、公平、誠信的原則,遵守法律和商業道德。即經營者實施協同漲價、隨意定價、無正當理由拒絕交易等商業行為,如果被界定為違反商業道德,仍有可能觸犯反不正當競爭法。

  雖然,快遞業有協同漲價涉嫌壟斷的行為,不過根據總體數據,快遞平均單價繼續下降。2019年前三季度,快遞業務整體平均單價為12.0元,比上半年下降了0.2元。同城、異地、國際/港澳臺快遞業務平均單價分別為6.9元、8.0元和52.3元,均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對於市場和消費者而言,不論是漲價還是降價,一定程度上,適當的價格戰確實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讓快遞公司在有序的競爭中為消費者帶來更為多樣化、實惠、便捷的服務。不過,每年都要鬧騰一陣的快遞業價格戰,確實反映出快遞領域存在的一些固有問題。

看似激烈“價格戰”背後 快遞服務業深藏隱憂

  韓佳益表示,快遞業立法方面還存在一些漏洞,所以應繼續推進立法完善,加強執法力度,懲戒行業不正當競爭行為和市場壟斷行為。從規範市場發展來看,經營者和消費者還需迴歸理性,共同抵制不正當競爭,促進快遞業的健康穩定發展。

  對於快遞企業而言,當前市場已經是一片紅海,這是企業就需要進行差異化競爭,改善服務體驗,找準目標市場,為不同層次的客戶提供定製化服務。另外,企業還需要嚴守法律底線,防止出現協同漲價拒絕交易的違法行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