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古藺縣馬嘶苗族鄉紅星村,600米懸崖擋不住脫貧的步伐

古藺縣馬嘶苗族鄉紅星村,地處馬嘶苗族鄉和觀文鎮交匯處。從紅星村和觀文鎮交界的官馬河河谷,到紅星村最高的山頂,垂直落差達到了600多米。山高路陡、地勢險要,是限制紅星村發展的最大因素。

01

紅星村致富水果:蜂糖李

近年來,當地因地制宜,巧妙運用氣候資源,在懸崖峭壁、溶洞等特殊地形上發展起一個個特色產業,成功帶動群眾脫貧致富。目前,全村60戶286人的貧困人口,已有56戶278人成功脫貧,還有4戶8人也將爭取在明年擺脫貧困。

紅星村5組、6組就位於官馬河谷的懸崖峭壁上,以前村民只能種植玉米。2014年,在外打工的村民何平回到家鄉,他發現,峽谷的氣候和曾經去過的貴州蜂糖李產地非常相似,於是就計劃把蜂糖李移栽到當地。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600米悬崖挡不住脱贫的步伐

蜂糖李是一種經濟附加值較高的水果,每斤售價超過50元,不過對於氣候以及管理方式要求極高。經過4年的試栽,何平探索出了一條科學的蜂糖李栽種方式。2018年底,他承包了峽谷旁500餘畝的土地,開始大規模栽種蜂糖李。

“這批蜂糖李大約3年可以投產,到時候年產值可以達到300萬元。”何平告訴瀘州日報—川江號記者,他不僅要讓自己賺到錢,還要讓村民們都富起來。何平說,僅去年和今年僱傭村民幫他開墾土地、管理果樹等,就支付了近80萬元的勞務費。未來,他還將帶動周邊村民一起種植蜂糖李,把品牌打響,再協力發展鄉村旅遊,以此帶動大夥兒共同致富。

02

因地制宜種植食用菌成功脫貧

在紅星村2組的一處天然溶洞中,村民錢飛和其他四位村民合資60萬元修建的食用菌種植基地建設已經接近尾聲。

古蔺县马嘶苗族乡红星村,600米悬崖挡不住脱贫的步伐

為什麼選擇在溶洞裡種蘑菇?錢飛說,因為溶洞裡溫度常年保持在15℃左右,溫度和溼度都非常適宜種蘑菇,今年在溶洞裡試種的5000袋食用菌均生長正常。

錢飛家曾經是貧困戶,2014年,家裡4口人的人均純收入不到2000元。為了擺脫貧困,錢飛主動報名去四川農科院學習了食用菌栽培種植技術,回家種植食用菌,終於在2018年摘掉了貧帽。隨著食用菌種植基地的建成,明年他們計劃將產量擴大到40萬袋,屆時可實現產值400餘萬元。

面對貧困迎難而上,用勤勞的雙手實現脫貧致富。如今,貧困戶錢飛已經成為了村民們口中的錢老闆。

-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