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7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你拼命想睡的样子,虽然有些憔悴,但你不犯困的样子真的很“贵”。

“我工作第二年就出现睡眠问题了,到现在每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中途还会醒五六次。”互联网公司HR小刘无奈地表示,“我甚至试过熬通宵,就是为了能在第二天好好睡一觉。”

这并不是特殊个例,数据显示,中国人平均每天睡眠时间不足7小时,成年人失眠发生率高达38.2%。《2018中国睡眠指数》称,全国1.74亿90后中,至少有6成存在睡眠问题,失眠渐呈年轻化趋势,20至29岁之间的90后,俨然已经成为了失眠的主要群体。

逐渐地,需求撑起一个规模超10000亿的市场,据悉,全球睡眠经济的商业规模已达到万亿以上,预计到2020年仅中国就有4000亿的市场。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市场的多与寡

睡眠经济蓬勃而起,这是一块被瓜分的蛋糕,《2018-2023年中国睡眠医疗市场分析与投资前景研究报告》中指出,2017年我国改善睡眠产业市场规模约2797亿元,细分其中,睡眠器械用品以2500亿元居于榜首;其次睡眠药物134亿元;睡眠保健品128亿元;相比之下睡眠服务仅占35亿元。

以淘宝平台为例,在搜索框里输入关键词“助眠”,显示商品种类繁多。其中,褪黑素与熏香喷雾最为常见,眼罩枕头的寻求高居不下,甚至一些智能助眠仪、助眠手环与助眠音响的销量也稳定保持。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国内睡眠市场的两个主要分支是器械用品与药物保健,导致睡眠经济明显地寄生在智能家居与医疗上。这也成了行业矛盾的主要来源。因此,层出不穷的助眠神器与保健药物的出现,在虏获消费者的同时,也在安全标准方面打上一个醒目的“问号”。

中国中医科学院的王芳对此表示:市面上的保健药物绝大多数都缺乏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商家玩概念,消费者买安慰。

而据艾瑞咨询报道:睡眠器械产品引起一阵热潮后的销售状况未有明显提升,说到底是因为在实际应用中的应用效果还未达到宣传时候那般“智能”。商家想要保住这块市场,必须正视开发更新。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从睡眠经济过渡到夜间经济

面对晚睡和失眠,很多人开始自救,在睡不着的漫漫长夜打开淘宝,把希望寄托在所能购买到的助眠类产品,或是可以改善睡眠环境的用品上面。阿里零售平台数据显示,他们深夜的购物车里排名前五的商品为:安神补脑类保健品、枕头、足贴、健脾益肾、头部按摩机。

从眼罩到泡脚粉,从艾灸条到口服助眠类保健品,真真正正做到了从头到脚内外兼修。

据悉,90后入睡前普遍在移动互联网上耗费大量时间。睡觉前,57.7%的90后都在玩手机,36.8%的人睡前玩手机超过50分钟。当代熬夜的年轻人逐渐从睡不着过渡到不想睡,撑起睡眠经济的大军便紧跟着升级支撑夜间经济。

近年来,中国的“夜经济”越来越高涨。据统计,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夜间消费的比重早已占到了全天消费的50%以上,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升。

“饿了么”此前统计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中夜宵订单(每天21时—次日2时)的情况,以上海、杭州和深圳三座城市为例,每天超过1/10的外卖订单均是在晚间产生的。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根据阿里巴巴公布的数据,21点到22点是淘宝成交的最高峰,超过36%的网购都发生在夜间。在23点到凌晨3点依然有数万人活跃在淘宝上,被官方调侃“熬最晚的夜,买最贵的眼霜”。

移动支付在夜晚10点到达全天活跃最高峰。单纯就移动互联网来讲,用户在夜间的高度活跃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反观线下,深夜里的繁华热闹毫不逊色,有7.1%的小商户选择在凌晨4点前继续营业。环顾周围街头,无论是网吧大排档还是酒吧电影院,都在夜幕中高举“不打烊”的大旗,积极得分上一杯羹。

究竟是熬夜大军成就了夜晚经济,还是夜晚经济纵然了熬夜大军?这似乎是一个双向逻辑题。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睡眠经济的未来在何方?

对于药物保健类助眠产品,以褪黑素为例,根据央视财经频道报道,90后消费褪黑素产品占比达到85%。

除此之外,目前市场上相关的产品多而杂,此类产品目前都缺乏相关行业的标准规范,对于消费者来说,滥用褪黑素则会加重身体的负担。真正对睡眠有用与否,消费者心中也始终有一个问号存在,买来买去,其实也不过是买一个心理安慰罢了。

虽然睡眠经济的市场无限广阔,从2009-2018年睡眠相关的新增公司数量可以看出,睡眠相关产品引起过一阵热潮,但是这个热潮正在逐渐消退,近几年新增公司数量正在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

睡眠经济崛起:一场悲喜交加的新生意?

【亿欧智库】2009-2018年睡眠相关企业新增公司数量

以助眠器械,尤其是睡眠监测相关产品为例,技术壁垒成为了这类产品难以逾越的鸿沟。

目前睡眠监测的金标准PSG(多导睡眠监测)主要是根据监测到的胸腹运动、脑电波、肌电、眼电等信号对睡眠进行分期。

除了能较为准确监测睡眠并进行分期的医疗级的应用CPC(心肺耦合技术),目前市面上的手环大多通过重力传感器监测用户在佩戴期间的运动情况:当人体有微弱的运动时会被记录为浅度睡眠,当基本没有运动变化时,会被记录为深度睡眠,同时结合脉率、血氧以及收集鼾声数据进行监测和识别,并不能真正意义上进行睡眠监测分期和睡眠质量评估。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在未来配合以算法和大量类似于临床的数据纠正,智能穿戴设备的准确度也将会进一步得到提升。

而对于这类产品来说,仅仅只是有监测结果也是不够的。如果在提升结果准确度的同时,可以形成从睡眠监测到医生诊疗并给出切实可行解决方案的闭环,其实用度会大幅增加。

除人工干预之外,智能穿戴设备也可与家庭中其他智能设备有机联系:根据监测到的结果,适时调整睡眠当时的灯光亮度、空气湿度等一系列环境因素,从而更有效地提高用户的睡眠质量。

希望你今夜有个好梦。

文章来源:综合自品途商业评论、亿欧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