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為何聰明的乾隆還是選嘉慶為接班人?

守鐲


嘉慶帝的能力真的比哥哥差嗎?那麼為什麼乾隆晚年沒有出現九子奪嫡那樣的情況呢?嘉慶帝是乾隆的第十五子,庶出皇子,他的生母魏佳氏就如電視劇裡的那般,是個身份低下的宮女。有這般背景,若不是令妃在乾隆中年的時候幾乎獨得盛寵,永琰的存在感大約都要被忽視了。


後宮皇庶子自有一套生存法則,看起來資質平凡的永琰就真的沒有實力嗎?並不。從嘉慶剛剛即位隱忍和珅,到乾隆駕崩之後半個月連根拔起和珅黨羽,我們可以看出嘉慶是個懂得韜光養晦的皇子。至於後人說他無能,沒有明顯的政績。其實乾隆丟給他的大清已經江河日下,出現頹勢。乾隆晚年奢侈,幾乎將國庫揮霍一空,幾乎都是和珅在為他拆東牆補西牆。現在我們看電視劇裡乾隆下江南撩妹子好一派風流瀟灑,實則這都是白花花的銀子啊。嘉慶帝是有魄力和能力的,如果八國聯軍能在嘉慶帝時期發生,未嘗不是一個契機,可惜嘉慶在閉關鎖國、國內起義不斷的大環境下,能看到遠方太有限了。

嘉慶帝被乾隆密封為太子的時候,乾隆手下還有5個皇子,老四老六過繼給別人就不說了。看看其他的皇子吧,是不是真的能力超群。

皇八子永璇,史料上記載永璇文采卓越,寫詩作畫樣樣出色。只是這永璇有點皇子的傲氣和不羈,平時上班遲到早退,來去自由,乾隆也是很苦惱。還有一點,永璇的腿腳不便,有點瘸。當年明嘉靖皇帝因為腿疾不上朝,乾隆不到萬不得已也不會選一個形象上不合格的皇子做繼承人的。

皇十一子永瑆,大書法家,藝術家。因為他身份特殊,一般人求不到他的墨寶。永瑆在文藝上很出色,但是乾隆越來越不看好他,原因就是他小氣。有一次永瑆的府中死了一匹馬,永瑆命廚房燒了兩天的馬肉給整個王府吃,為的就是剩下一筆飯菜錢。平日裡他也喜歡領著王府中的人喝粥省錢,成為京城中皇室官員的笑談。

小十七永璘,在他哥哥永琰立為皇儲的時候,他才剛剛八歲。永璘也覺得自己沒有什麼競爭的希望,開始放縱自我。他是乾隆幾個兒子之中最不成器的,平時青樓酒館裡面亂混,江湖豪傑、街邊小販隨便抓一個蹲下來喝酒聊天,一點架子都沒有。他也有自知之明,嘯亭續錄記載,他曾說過,就算天上下皇冠都不會落在我頭上。

綜上所述,不是永琰能力出色,而是永琰正常。乾隆對永琰滿意麼,他曾經對最愛的和孝公主說,要是你是兒子,我早就將你立作太子了。可見乾隆帝傳位雍正,還是心有不甘啊。


木劍溫不勝


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要比他很多的哥哥要差不少,但聰明一世的乾隆老爺子也不得不選他來接班,為何?



因為實在無人可選。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兒子雖然不少(一輩子生了17個兒子,在清朝皇帝裡絕對是佼佼者),但是一者皇子夭折率太高(他原來屬意的兩個嫡子永璉、永琮都是早夭);二者乾隆壽命太長(活了89歲,是中國壽命最長的皇帝),導致很多兒子都熬不過他,讓他這個“白髮人”送走了一個又一個的“黑髮人”。這樣一來到乾隆三十八年他重新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除去過繼出去的兩個兒子(永珹、永瑢),乾隆膝下就只剩下永璇、永瑆、永琰、永璘這麼四個兒子了。

八阿哥永璇



第八子永璇,為人輕躁,做事顛倒,故皇帝不以子待之。—《李朝正宗實錄》

永璇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公子哥”,仗著自己皇子的身份懈怠公務,上班也是遲到早退,絲毫沒有組織紀律觀念,這讓父親乾隆對他日漸疏遠。

十一阿哥永瑆



永瑆是有清一代著名書法大家,書法造詣非同凡響,但是有一個致命的毛病:摳門。

史書記載他連府裡死了匹馬都不準人埋,他要帶著全家人吃馬肉。說出來你可能不信,實際上他王府裡還藏有數十萬兩雪花銀!

這樣一個小家子氣的兒子,揮金如土的“乾隆大帝”自然瞧不上眼。

十五阿哥永琰

既沒有像老十一那樣傑出的藝術才華,也沒有其他人的毛病,最大的特點就是中規中矩。

十七阿哥永璘



永璘生在乾隆三十一年,三十八年乾隆選接班人的兒子時候他才七八歲,這麼小的孩子品德、才幹根本無法考察,甚至連是否能夠長大成人也是個未知數,因此他必然不在太子的候選人之列。

最後,“十全老人”乾隆也就只能無可奈何地選擇平庸的嘉慶帝永琰來繼承自己的萬里江山了。



也許他在立儲密旨上寫下永琰名字的時候也在想:誰叫我不爭氣,生的兒子都是“廢物”呢,哎!你們說呢?歡迎下方留言討論。


曉史才能明事


嘉慶皇帝,愛新覺羅.顒琰 是乾隆的第十五子《 還珠格格》中令妃的兒子。

這裡先說一下嘉慶皇帝顒琰的生母,她便是十幾年前熱播劇《還珠格格》 中的令妃娘娘,也就是以後的孝儀純皇后魏佳氏,乾隆的第三任皇后,嘉慶的母親,內管領、追封三等承恩公魏清泰之女。


乾隆十年年被封為魏貴人,同年被封為令嬪,乾隆十三年年被冊封為令妃,乾隆24年被封為令貴妃 乾隆二十五年生皇十五子永琰後來改為顒琰,一共生了三子兩女。

乾隆一共有十七個兒子,但是乾隆皇帝活的歲數太大 八十九歲高齡啊,他的好多兒子都已去世,永琰 前面的十四個哥哥有六個 在幼年年就夭折,皇長子永瑛 二十多歲就去世了,去世的還有皇三子永璋,皇五子永琪,到後來活下來的沒有幾個, 乾隆皇帝也是瘸子裡的拔將軍,再說永琰為人厚道 挑來挑去 覺得老十五合適,還有就是 前年說到他的母親原來的令妃娘娘是乾隆皇帝最寵愛的妃子,所以永琰就成了繼承人不二的認選,就這樣 皇十五子永琰 在他三十六歲 登基做了皇帝,年號嘉慶。



嘉慶皇帝上臺首先乾的第一件事就是扳倒大貪官和珅,所有家產全部充公 使國庫充盈 也是一位幹實事的好皇帝 只不過是接了一個爛攤子有心無力,嘉慶皇帝是清朝從鼎盛走向衰敗的轉折點,也主要是生不逢時。


佳寧說歷史


一句話,虛偽的乾隆老兒並非如世人傳頌的那樣是神明的君王,他個人的自私自利、昏庸腐朽導致了這個結果.



1.決定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的時候乾隆本人早已耄耋之年,達八十五歲的高齡了,縱觀古今中外,這樣貪戀皇位的帝王可以說屈指可數,寥寥無幾,渾渾噩噩的狀態下選定的接班人,能有很大的作為嗎?尤其是自稱十全老人的的乾隆虛榮心極強,生前風光無限,死後也要盡享虛榮,生怕孤死院落.在自私自利的邪念驅使下,他實質上是為自己選擇料理後事、送葬的人,而不是為天下百姓著想,選擇能力卓越的執政者;所以,絕不會傳位給英明果斷的永瑆.


2.眾所周知,在朝臣的鼓譟下,乾隆有過三次立儲的經歷,但由於命運多舛,天不延年,都嗚呼哀哉了。乾隆與原配富察氏感情極深,乾隆初定繼承者為永璉(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二子)為太子,不曾想永璉病逝於風寒,再立永琮(富察氏所生,乾隆第七子)為太子,永琮在兩歲時夭折於水痘。後來,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才華出眾、禮儀有加、知識豐富、涉獵廣泛、懂得孝道,曾經在圓明園大火中救過自己,可惜乾隆剛封永琪為和碩榮親王(進一步,再立太子),不到一年,年僅25歲的永琪也死掉了。


3.乾隆38年,自己已經63歲了,清朝文武按耐不住,紛紛上奏請乾隆再立儲君。儘管乾隆有17個兒子,但時至今日(自己63歲年齡時),排除死去的、殘疾的、過繼給的兄弟,有資格繼承皇位的只有皇八子永璇(永璇有腿疾),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驕奢淫逸的主,眾臣子不看好).所以,對皇位有競爭力的,在乾隆眼中只有永瑆和永琰這哥倆了。

4.永瑆果敢堅決,思維敏捷,能力卓著,乾隆有評“深肖朕躬"。但乾隆要得接班人首選條件是孝道,顯然以追求能力與治國方略為目標的永瑆,在表孝順、溫和、謙遜方面表現差強人意,而且永惺向來腳踏實地、勤勞儉樸,一旦登基,根本不會支持自己奢侈浮華的生活,這是不要臉的乾隆最忌諱的地方,思慮再三,最終淘汰了永瑆.



5.乾隆曾經假惺惺地說,坐滿了六十年皇后立即退讓,否則,就是對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爺爺康熙的“大不敬”!可事實是:自己禪讓後,又在太上皇的位置,實際把持朝政四年。也就是說他要為自己養尊處優的太上皇的生活早作安排.而永琰,才能平庸,但孝順聽話。聽話意謂能為我所用,能支持我繼續為所欲為,揮霍浪費,倒行逆施.所以,永琰這位不能當班幹部的三好學生,陰差陽錯地當了班長,成為乾隆老兒的接班人.


個人悲劇最終演化成民族悲劇,中國近代史的各種喪權辱國的行為確實是乾隆老兒埋下的伏筆.


希望星晨58298869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高壽的皇帝,活了89歲。並且,乾隆也是實際在位時間最久的皇帝,60年皇帝,3年又四個月的太上皇。



所以,儘管乾隆皇帝一生有17個兒子,但很可憐的一個事情是,大多都白髮人送了黑髮人。等到乾隆皇帝即將退位之時,17個兒子最後竟然只剩下了4個:老八永璇,老十一永瑆,老十五永琰和老十七永璘。

更為可憐的是,乾隆皇帝在前期想立哪個兒子為太子,哪個兒子就命不久矣。乾隆與富察氏皇后可謂是一對模範夫妻。富察氏皇后也與乾隆生有兩個兒子:皇次子永璉和皇七子永琮。可惜永璉八歲就去世了,永琮更是連兩歲都沒活到。



後來,乾隆皇帝比較欣賞的兒子是皇五子永琪,此子不但多才多藝,而且十分孝順,還曾經在圓明園的一次火災中救了乾隆的命。也因此,乾隆封其為和碩榮親王。可惜永琪也只活了26歲,死於乾隆31年。

於是,到了乾隆選接班人的時候,能夠資格的兒子只有成親王永瑆和嘉親王永琰了。成王多才多藝,其中詩詞書畫作品堪稱一絕。然而,乾隆最不喜自己的皇子沾染漢人書生的陋習,對於永瑆與人詩詞唱和,書畫往來頗為不滿。



因此,永瑆就失去了繼承權。儘管永琰各個方面都很平常,也不得不將皇位給他了。


傅斯鴻


所謂人老多情,選擇禪讓皇位給皇十五子永琰的時候乾隆已經是八十五歲的高齡了,都說人一老最怕的是孤死院落,曾貴為九五之尊的乾隆也是人,也會像大多數老人家那樣極度缺乏安全感。

(乾隆)

這才是乾隆傳位給半桶水的皇十五子永琰而不是才能卓著的皇十一子永瑆的最根本原因。

其實在永琰之前,乾隆曾經有過三次立儲的經歷,只是這三人都命運多舛,嗚呼哀哉。

乾隆與原配皇后富察氏十分恩愛,誕下皇次子永璉,皇七子永琮。

(富察氏)

所謂愛屋及烏,又是嫡出,乾隆初定永璉為太子,奈何永璉不到十歲便因為風寒死去,再立永琮為太子,不料永琮又在兩歲時候感染水痘夭折。後來,乾隆又看上愉妃所生的皇五子永琪。永琪可是他的心尖肉,不僅多才多藝,而且十分孝順,甚至還在圓明園大火中救過自己的命。可惜的是,天不與願,還沒開始立永琪為儲剛封為和碩榮親王,不到一年永琪才25歲又死了。



(永琪)

前後相繼三位皇儲相繼死去,乾隆一度傷心不已,深覺是自己德福不夠,打開了潘多拉魔盒,此後幾十年都不願再立皇儲。

終於熬到了乾隆38年,自己已經63歲高齡,按照滿清大多數皇帝都英年早逝且死的蹊蹺的慣例,列位臣工按耐不住了,就怕有一天乾隆也隨先祖那樣一個不濟嗚呼哀哉而皇儲未定引起紛爭,於是紛紛上書奏請立儲。

乾隆雖然曾有17個兒子,但是到了自己63歲年齡,死的死,殘的殘,一眼望去,只剩下6位皇子了。其中有兩位還已經過繼給了兄弟,斷無搶過來立儲的道理,剩下的分別是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這其中,永璇生得其貌不揚而且還有腿疾,走路一瘸一拐的,總不能讓他做個柺杖皇帝,那樣太有損大清威儀。

永璘年紀尚小,心氣未定,而且整日裡不學無術,遊手好閒,放縱任性的很,如何讓他以後克成大統,勵精圖治?

因此,最後在乾隆眼裡的只有永瑆和永琰了。

永瑆能力不凡,機敏睿智,用乾隆的話說就是“深肖朕躬”,但是永瑆別的性格在當時權欲很重又老來極度缺乏安全感的乾隆眼裡卻很要命。總一句話:永瑆感覺不孝順,不好管教,會讓自己退位後無所依靠。


(嘉慶)

我們知道乾隆在當了六十年皇帝后退位,因為他宣揚的虛偽仁孝,不能對當了六十一年皇帝的皇爺爺康熙不尊,於是皇位禪讓給嘉慶又繼續把持朝政四年。

乾隆為太上皇卻把持朝政說明乾隆貪權,重用和珅是因為兩人物以類聚,臭味相投,貪慕榮華。因此,他絕不希望自己退位後新皇不聽話把自己給架空,並且讓自己過著節衣縮食的窮苦日子,甚至推翻自己勵精圖治一生的政績。而永瑆絕對會是讓自己過上這種日子的人。永瑆為人太過小家子氣,毫無自己大開大合的帝王氣度,為人勤儉到文酸,最要命的是他時時處處不標新立異,宣揚革舊鼎新。

所以,選後繼人要那麼儉樸能幹作什麼?!自己養的大肥豬“和珅”就夠大清朝吃好多年的。


思來想去,就只有永琰了。永琰雖然平庸,但是抵不住他孝順聽話。就是這一點好抵過他所有的缺點,更不用說永琰並沒有什麼出格要命的缺點,中規中矩的剛剛好。

因此,乾隆六十年退位,自己仍舊過了四年皇帝的日子,永琰也確實聽話孝順,事事都依著乾隆,乾隆也算是頤養天年安樂死了。


不書


乾隆三十八年,乾隆就已經秘密立儲。當時,乾隆生過的十七個皇子,有十個已經去世。生下的七個裡面:

四阿哥永珹被乾隆過繼給和碩履懿親王胤裪,六阿哥永瑢被乾隆過繼給慎靖郡王允禧。因此,這兩位皇子也沒機會拿到奪嫡的的入場劵。

十二阿哥雖然起初是嫡子,是熱門候選人,但卻是那拉皇后所生,也就是被乾隆廢掉的皇后,因此他不在皇帝的考慮範圍之內,也就失去競爭資格。

嘉慶皇帝是十五阿哥,他的哥哥里面,只剩下八阿哥與十一阿哥,在理論上有希望角逐儲君。

八阿哥永璇,年齡最長,文采也不錯,但是他為人輕浮,做事顛倒黑白,行為怪異,頗有幾分“荒唐王爺”的作風。再加上他從小就身體殘疾,因此希望不大。

十一阿哥永瑆,很有文藝天分,是一位大才子。他詩文精潔,特別擅長書法,創“撥鐙法”,與劉墉、鐵保、翁方綱並稱“乾隆四家”,但永瑆的武功騎射不行。

乾隆要求接班人文武雙全,他很討厭滿清貴族中沾上濃濃漢文化氣息的人。整天舞文弄墨,只能成為像曹植一樣的文人,不適合治國理政,因此永瑆的希望不大。

所以繼位希望最大的,就只剩下十五阿哥永琰。

永琰出生於1760年,也就是乾隆五十歲那年。他的母親魏氏,出生漢軍,是內務府包衣,身份並不高貴。但永琰身上有幾個其他皇子沒有的優點。

永琰“以勤學而聞名”,學習起來非常刻苦,三九寒冬,深更半夜,還經常手不釋卷。而且他品行端正,情商比較高,待人處事方面做得不錯,朝野上下很少有他的負面新聞,連東北鄰國的使臣都對他讚不絕口。

和其他皇子對比起來,永琰不是最聰明的一個,卻是缺點最少的一個。所以,六十三歲的乾隆選擇了他。

秘密立儲之後,乾隆還在一直觀察永琰,看看他能不能挑起大清的千鈞重擔。隨著時間的推移,永琰的表現也越來越受乾隆的肯定。

永琰讓乾隆滿意的地方主要有四點:

第一,從外表看,永琰是清代帝王中長相最端正、相貌最好的一位。從永琰畫像上可以看出,他不高不矮,中等身材,不胖也不瘦。他皮膚白皙,骨肉均停,一副雍容華貴的相貌。臉介於圓和方之間,顯示了他個性的理智和平衡。

第二,從學業上看,永琰是標準的“學霸”。他的武功騎射雖然比康熙和乾隆差點,在兄弟中卻是出類拔萃。

第三,永琰的人品氣質“端淳”,富有同情心,待人友好,善於站在他人的立場考慮問題。

第四,從性格上看,永琰少年老成,有恆心和制止力,嚴於律己。這是乾隆最欣賞永琰的一點,他要的是少犯錯誤、不出格的守成之君。

觀察了二十多年,乾隆最終做出決定,在活著的時候就將皇位傳給嘉慶。

當了皇帝的永琰清楚地知道自己的定位,恪守本分,除了例行公事,他不做任何判斷,不做任何決策,不發任何政令。他將自己擺在“實習皇帝”的位置,專心做乾隆的秘書。所有的事情,永琰只有一條原則,聽皇帝處分。

永琰越“懂事”,乾隆就越放心,越覺得自己的選擇是對的。


秋媚讀史


乾隆皇帝選接班人的標準很簡單:只要身體足夠健康,品行方面也還說得過去,他就很知足了。畢竟他老人家活了將近九十歲,截止至秘密立儲時,他一共經歷了十次喪子之痛,這種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感覺,讓乾隆對繼承人已經不可能有什麼高要求了。

同樣的,對於乾隆的兒子們來說,他們最大的考驗並不是如何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取悅父皇的歡心。而是要比父皇活得更長,別在父皇閉眼之前自己就先嚥了氣。



一、乾隆命中“克兒子”

關於乾隆帝的皇子,有一個錯誤印象——就是感覺乾隆的兒子有很多。

如果只從數字上來看,乾隆有17個兒子,確實是很多。但是這17個兒子,絕大對數都沒有活過乾隆。從乾隆三年開始,幾乎每平均兩年,乾隆就要剋死一個兒子。

1738年——嫡長子永璉夭折;

1747年——皇七子永琮夭折;

1749年——皇九子(未取名)夭折;

1750年——皇長子永璜病逝;

1753年——皇十子(未取名)夭折;

1755年——皇十三子(未取名)夭折;

1760年——皇三子永璋病逝;

1760年——皇十四子永璐夭折;

1765年——皇十六子(未取名)夭折;

1766年——皇五子永琪病逝;

截止到1773年,乾隆秘密立儲時,當時乾隆自己都鬱悶了。一共17個兒子,夭折加病死者就有十人。還健在的只剩七位:

皇四子永珹、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如果把立儲之後病死的老四、老六、老十二也加上,乾隆只有四個兒子活的比他久。



二、乾隆的選擇並不多

乾隆三十八年(公元1773年),乾隆皇帝決定秘密冊立儲君。當時乾隆健在的兒子只有七個人,看起來也不少了。但是有兩位皇子已經自動失去了繼承權,有四位皇子因各種原因不討乾隆的喜歡。實際上乾隆只有一個兒子可以選擇,這個兒子就是嘉慶。

那麼相比於嘉慶,他的六個皇兄弟是如何在競爭過程中輸給他的呢?

首先是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他們分別過繼給了履親王和慎郡王,由皇族的大宗過入小宗,自動失去了繼承權。除非乾隆的所有兒子全部死絕了,否則輪不到他們繼承皇位。(履親王是康熙第十二子胤裪,慎郡王是康熙第二十一子胤禧。)

並且皇四子永珹去世於1777年,皇六子永瑢去世於1790年,這兩位都沒有活過乾隆。甚至連乾隆退位都沒有熬到。即便他們沒有被過繼,皇位一樣與他們無緣。

剩下的四位當中,原本皇十二子永璂繼位的可能性最大。因為他的額娘是乾隆的繼皇后烏喇納喇氏,按照法理,他屬於嫡子,在繼承的順位上,要遠高於當時其它六位還在世的皇兄。

然而好死不死,烏喇納喇氏在1765年與乾隆鬧掰,乾隆盛怒之下想把她廢掉,雖經群臣苦諫未廢。但皇后已名存實亡。隨後乾隆帝尚餘怒未消,遷怒於皇十二子永璂,而且永璂本身也沒有眾才能。因此在1773年的秘密立儲時,永璂自動失去了繼承權。

並且永璂病逝於1777年,同樣沒有熬過乾隆,即便沒有繼皇后的拖累,皇位一樣也與他無緣。(永璂就是還珠格格里面的那個歹毒皇后的兒子)


刨去永璂,剩下的就只有四位了: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五子永琰、皇十七子永璘。

皇八子永璇的問題是,他的德行不好,並且還有點殘疾。乾隆罵他:“沉湎酒色,又有腳病,素無人望”,“性行乖戾,屢失上意”。這樣的惡毒評價,實際上就已經與繼承人無緣了。除非其它皇子都死絕了,否則皇位輪不到他來繼承。

皇十一子永瑆的優點很多,比如他文才較優,尤善書法,與劉墉、翁方綱、鐵保並稱清中期四大書家。但他的這個優點,同時也是他的缺點。因為他的文采太好,以至於他不重視騎射,乾隆認為他渾身有一股漢人儒生酸味,因而對他很反感,也曾對其嚴厲的申斥過。但是永瑆改不了,始終沉迷於漢文化而不能自拔。最後乾隆也就只能放棄他了。

皇十七子永璘是嘉慶帝的親弟弟,額娘都是令妃。他的性格和皇八子永璇很像,也是一個二流子性格。不過這並不是當時乾隆不選他的原因。1773年乾隆立儲君時,永璘只有七歲。他的年紀太小了,乾隆認為他不合適繼位,也就沒選他。

以上三位都比乾隆活的長,如果嘉慶也死在乾隆前面,皇位倒是有可能在三位當中產生。

三、嘉慶是沒有選擇的選擇

相比之下,也就只剩下皇十五子永琰最合適繼位了。他不像皇八子那麼流裡流氣,不像皇十一子那樣渾身一副酸腐文人氣,不像皇十二子那樣有個煩人的額娘,不像皇十七子還是個小孩子。

他已經十四歲了,文韜武略都有所長,雖然各方面都不優秀,但沒有短板。屬於典型的中庸之人。

而沒有短板的這個特點,正好就是當時已經年滿63歲,性格趨於保守的乾隆帝,最看重的一點。(年紀越大的人,就越保守,就愈加強調中庸之道,不喜歡走極端,不喜歡犯錯誤)

即便乾隆認為他也有些不足,但是乾隆認為嘉慶年紀還小,還有提升的空間

於是,沒什麼特點,也不是很聰明的皇十五子永琰,就這麼被乾隆秘密立為儲君了。


總的來說,嘉慶能繼位,首先第一點就是他活得足夠長,如果他沒有活過乾隆,皇位也輪不到他繼承。乾隆死的時候,已經89歲了,他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這麼能活。如果嫡長子永璉還活著,此時也已經69歲了,比康熙駕崩時的年紀都要大幾個月。即便永璉沒有夭折,他也很難活得過乾隆。(這裡替倒黴嫡的嫡長子永璉和皇五子永琪默哀三秒鐘)

第二點是嘉慶年紀不大,被秘密立儲時,嘉慶只有十四歲,可培養的潛力很大。不像老八永璇和老十一永瑆那樣,已經20來歲,性格已經成型,很難糾正了。

第三點是他足夠的中庸,乾隆立儲時,已經年逾六旬,不喜歡走極端。嘉慶這種中庸氣質的皇子,是乾隆比較喜歡的類型。雖然後來乾隆也想過換掉嘉慶,但是無奈沒有更優選擇,最終還是傳位給了嘉慶。


Mer86


雖然滿清皇帝嘉慶的能力似乎平庸了一點,但是與乾隆皇帝其他的皇子相比也沒有差到哪裡去,百倍的差距似乎過於誇張了。當然,嘉慶皇帝的能力確實不怎麼樣,不過為什麼乾隆要選擇他繼承皇位呢?



首先乾隆皇帝當時可以選擇的人選不是很多了,所以就選擇了各方面看起來都比較平庸的嘉慶。

乾隆皇帝這個人可能養生做得特別好,實在是太長壽了,一共活了89歲,在整個中國歷史上,壽命都是排名前幾位的。在做了60年皇帝之後,乾隆皇帝已經85歲了,這個時候要從皇子中選擇繼承人的時候,還健在的皇子已經不是很多了,因為很多皇子都在之前已經去世了。

還活著的4個皇子分別是八皇子永璇,十一皇子永瑆,十五皇子永琰,就是後來的嘉慶皇帝,十七皇子永璘。綜合比較之下,最終乾隆皇帝將皇位傳給皇十五子永琰。至於題目所說的比嘉慶強百倍的哥哥應該指的是十一皇子永瑆,乾隆開始考慮過他,不過後來放棄了,而且他和嘉慶比起來也就是水平相當而已,並沒有什麼地方表明他比嘉慶強很多。

其次,嘉慶皇帝母親的地位比較高。


因為在清朝的時候,傳統上是子以母貴,母親的地位對皇子有很關鍵的作用。清朝初年的時候,皇太極的兒子豪格就是因為他母親的地位比較低,多爾袞抓住攻擊這個點,結果豪格與皇位失之交臂,而年幼的順治因為母親地位高最終登上了皇位。

而十五皇子永琰的母親是孝儀純皇后,在乾隆三十年就已經被立為皇貴妃,那是很高的位置,在後宮中僅次於皇后。而十一皇子永瑆的母親地位低多了,開始只是內務府包衣,而且死得比較早。既然永琰的生母要比永瑆的生母地位要高,他的機會自然就會更大一些。

還有,十一皇子永瑆喜好文學,不好騎射,令乾隆所不喜。

在考察繼承人的時候,乾隆主要是考慮十一皇子永瑆和十五皇子永琰。十一皇子永瑆非常喜好文學,而並不喜歡騎射。這一點如果在漢人王朝中沒有什麼問題。但是滿清以騎射得天下,所以對這些非常重視,每年清期的皇帝都要到承德去圍獵。雖然乾隆時代,滿清立國已久,對這些東西的重視不如以往,但是有很多人依然很看重這個東西。永瑆這方面做的不好,自然令乾隆皇帝感到不喜歡,而永琰這方面至少做的中規中矩,所以最後是永琰勝出。

當然,嘉慶皇帝登基之後,各方面確實是比較做得比較平庸。那並不是他本人的問題,而是當時的清朝已經立國已久,各方面弊病積累的實在是太多了,所以顯出衰退的趨勢。這些是歷史的大勢所趨,並不是嘉慶皇帝一個人所能解決的,即使是永瑆登基,也無法解決這些問題。


平安讀歷史


題主說,“嘉慶的能力比哥哥差上百倍”,這裡說的嘉慶的哥哥是哪位呢?讓我們來整理一下。

高宗乾隆帝一共生育了17個兒子,其中皇次子、皇七子、皇九子、皇十子、皇十三子、皇十四子、皇十六子都是夭折。所以其實剩下的只有10位。

這十位皇子,依次是皇長子永璜、皇三子永璋、皇四子永珹、皇五子永琪、皇六子永瑢、皇八子永璇、皇十一子永瑆、皇十二子永璂、皇十五子永琰(後來的仁宗嘉慶帝)、皇十七子永璘。

一個一個說吧。

皇長子永璜和皇三子永璋,在1748年孝賢純皇后崩逝的時候,這兩位年長皇子迎喪,被高宗斥為傷痛不夠。兄弟倆一直被爹這麼噴,導致1750年皇長子早亡,1760年皇三子早亡。這皇三子去世的時候,皇十五子永琰也就是後來的仁宗還沒出生呢。

皇四子永珹和皇六子永瑢。永珹在1763年被出繼給履親王了。永瑢則是在1759年就出繼給質郡王了。一旦出繼,宗支變換,自然就沒辦法承襲大宗了(當然是在皇統有嗣的情況下)。高宗都讓他們出繼了,就證明在高宗眼中他倆壓根兒就是沒戲的。

皇五子永琪。這位皇子倒是很有能力,高宗應該很喜歡他,但是可惜永琪身體不好,1766年就早逝了。

皇八子永璇。這個人在乾隆朝的史料裡記載的不多,但是朝鮮人的文件裡說他行為乖謬且操行不好,具體是不是事實就不知道了。高宗在世的時候,就讓他分府出宮去了,這個很重要。一般來說,秘密立儲之後,有可能繼承大統的皇子,都是隻封爵不分府的,永璇出宮了,說明他基本被確定沒有可能性。

皇十二子永璂,本來是很牛的,嫡出的身份,而且還挺年輕,結果誰讓他娘是繼後呢。繼後被廢后之後,繼後的孃家人都悲劇了,何況這個孩子,就完全被無視掉了。

這麼一算,沒人了啊,就剩下一個皇十一子永瑆和一個皇十七子永璘了。永璘不用說了,高宗說過他不成器,而且他比仁宗小啊,所以題主說的只有可能是永瑆了吧。

問題是,永瑆哪裡“強上百倍”啊?除了寫字好之外,幾乎沒有任何優點啊。

清人筆記裡記載說,永瑆為人很成問題,有點神經質,而且很摳門兒,“天性陰忮、好以權術駇人。持家苛虐。”這種人當皇上?還比仁宗“強上百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