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7 樓事:武漢房價已見頂——開發商越過山丘,還有多少買房人等候?

武漢房價已階段性見頂

這個“頂部價格”由板塊地價最高項目話事

你看起來不可理解的價格

都是在償還“2016年開發商瘋狂拿地”的債

今年,因為高地價項目批量上市

一些板塊突破限價形成“頂價”

當開發商鬆口氣,終於越過山丘

還有多少買房人,依然為你等候?

前2天,哥看到某開發商沙洲項目前期PPT

你們猜預期價格多少?

1.5萬?2萬?

不要被良知限制想象力呀

預期2萬5

哥不禁要問,市場承受力上限,在哪裡?

01

今年武漢幾個標誌性樓盤給出的備案價,讓開發商普遍虎軀一鬆。

光谷、盤龍城、陽邏和漢陽濱江,高價地項目,都突破板塊房價鐵頂。

但與此同時,也給板塊房價上限紮了錨。

最近一個板塊扎錨,是東西湖吳家山。

2個月前,哥就寫過一篇“房價‘被詛咒’的武漢三板塊”。

其中對板塊地價最高的項目,做出房價預測。

最終備案價,高層1.3~1.6萬(大戶型1.6~1.8萬),疊拼在1.7~2.1萬。

當時有很多朋友跟哥撕,不相信吳家山高層會到1.6萬。

舉這個例子,是想炫耀哥的預測比較靠譜。

言歸正傳。

武漢批備案價的邏輯,主要就是看地價。

從地價出發,給你算一個平賬或者微利。

2016年以來,武漢總共成交24個“地王”。

截止目前,有4個開盤且售罄,6個還未開始賣,剩下的都處於在售狀態。

這24個地王的分佈比較均勻,今年以來,同板塊沒有再突破地價。

也就是說,只要日後地價控制住,這些項目的房價,就是未來武漢各個板塊的房價之頂。

02

開發商越過備案價的山丘,還有多少買房人等候?

我們看吳家山這個項目,線上收剛需資料,又是名額秒光。

價格已經突破天花板,還這麼捧場?

這屆買房人真耐操啊。


樓事:武漢房價已見頂——開發商越過山丘,還有多少買房人等候?

某樓盤購房現場

轟蒂,你知道人家蓄客蓄了多久?

你售樓部開放到開盤,只有1個月,能跟別人比嗎?

武漢有多少神盤,神就神在節點一推再推,蓄客時間超長?

這個版塊上一次新盤開盤,價格只有1萬上下,看起來地王項目價格衝擊力很強

但上次開盤距今1年多,版塊長時間處於斷供狀態。

對比一下,你家高價地項目,也有版塊“重新定價”權嗎?

今年,連續多宗高地價項目的備案價,傳遞給市場一個信號—

可以把地價成本轉嫁到房價,不會人為製造“麵粉貴過麵包”。

這個信號讓很多開發商躍躍欲試,衝擊板塊最高價。

但市場真能全盤接受?

03

比如白沙洲明年賣2.5萬,你認不認可?

很多人也許會說,打死我都不認可。

開發商準備怎麼征服我們?

哥粗略看白沙洲那個項目PPT,剔除各種雞血,支撐2萬5的理由,主要3個字——

新,二,環

這裡面有什麼內幕,哥不知道。

但有一點疑問——是非成敗,寄望一座橋?

不過想想也對,很多白沙洲住戶,配套逛街全靠經開永旺,這個項目地理優勢最明顯。

2萬5是他真實預期嗎?

不好說。

PPT不知道誰做的。

如果是開發商投拓或者乙方代理,比較好理解。

要老闆掏錢買地,或者認準你來全案代理,總得有打動別人的地方吧,而價格是最直觀的。

A和B投標,A說能賣1.8萬,B說能賣3萬,你是甲方,你打心眼裡更喜歡誰?

不說能力強弱,至少B情商高。

哥不分析白沙洲明年值不值2萬5,哥只談開發商的預期。

這輪行情,對開發商改變特別大。

主要表現在2點:

1、重內部算賬超過外部市場認知

2、重調性忽略抗性

很多事情做的,都不需要告訴市場,公司內部知道,知道我很努力在做事,就好。

因為不需要講給市場聽,反正200套房子已有1000組登記。

04

老百姓搶房子,搶的就是性價比和一二手倒掛。

我們猜測一下,假如白沙洲真的明年衝到2萬5,會怎樣?

——板塊價格秩序蕩然無存。

人為控制價格,包括對高地價新項目的備案價鬆動,也包括對老項目依然嚴格的管控,這就特別容易導致板塊房價錯亂。

樓事:武漢房價已見頂——開發商越過山丘,還有多少買房人等候?


比如一個項目,我不管你多大,你第一次申請備案價,就給你項目一個整體價格,未來234567期,都不能上漲。

至少目前是這樣。

但另一方面,對高地價新項目,又能給出更高的備案價。

那問題來了,白沙洲如果2萬+,基本上就跟從青山二環濱江-楊春湖-仁和路-南湖,那些已經在售的項目,一個水平線。

你得有多大的產品競爭力啊,才能讓人家主城區轉一圈,開著坦克去白沙洲買房?

再比如現在的吳家山和古田,很多人說倒掛,三環外比三環內還貴,凸顯古田性價比。

並沒有。

吳家山、金銀湖一直比古田略貴。

這兩個地方的外來客源,很少有礄口,主要是江岸和江漢,尤其常青高架通車。

所以吳家山對比的板塊,應該是後湖、發展大道和姑嫂樹。

這個倒掛形成,才打破秩序。

即便在板塊內部,也面臨老項目的“價格抗性”。

衝破限價的項目,內心的MMP只有自己知道。

比如黃陂盤龍城的南山十里星空。

作為板塊地王,當初備案價也突破板塊鐵頂。

周邊3個競品,價格全部1.1萬左右。

南山不行啊,地價兜不住,備案很體貼給到12500

然後,站崗。

最近悄悄開始打折,全場房源98折。

買房人表示——

笑話,我缺那2%房價嗎?我缺的是那10%。

你要麼降到跟競品一樣的價格,要麼等別人都賣完。

和老項目同臺競爭,高地價項目不具備重新定價權。

除了站崗,凸顯競品性價比,貌似唯一作用,就是讓買房人徹底冷靜下來。

可能買房人,已經冷靜下來。

武漢房價在階段性築頂,需要時間,也要熬。

即便看起來對“頂價”認知度還行的板塊,需求也不是取之不盡。

吳家山地王首開10棟樓,一次傾推2000多套房源。

反正二期備案價不可能漲,乾脆一次把片區購房需求一網打盡,也不枉我守盤之苦。

一將功成萬骨枯——剩下金地中建,瑟瑟發抖。

韭菜割得太狠,都等不及新韭菜成長。

上半年武漢成交新房7.17萬套,比去年下滑27%。

是因為供應量不足?

供應量同期下滑6.4%,幅度明顯小於成交。

看來買房人,已經不夠“珍惜”為數不多的供應。

不是不想買,是真沒錢了。

我們之前說,今年觀測新房板塊價格,一定要對標二手房。

不僅僅是價格,還包括二手房成交。

從鏈家下圖看,今年3月後,二手房掛牌數量明顯增加,但帶看量並沒有匹配提高,而且從5月份之後,大幅度下滑。

二手房難買,成交週期拉長。

樓事:武漢房價已見頂——開發商越過山丘,還有多少買房人等候?


武漢的二手房,基本是新房購買力的充電寶。

如果二手房市場熄火,一定程度會導致新房購買力不足。

前2天武漢某樓盤聲勢浩大的分銷大會。

至少證明兩點,開發商對還款的要求越來越高,在準備過冬。

另一方面,客戶基數越來越少,現在要搶的,基本已經是存量。

這也很正常。

現在隨隨便便三環周邊買個房,月供都有7、8K。

不管你6個荷包還是8個荷包買房,已經達到武漢人接受臨界點。

再耐操,他們也是有上限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