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你怎樣看待大學排名的現象?

斯巴C巴


從古至今,自然法則就是優勝劣汰!排名,就是一種競爭力的體現!大到國家與國家綜合實力對比,小至班級學生排名對比!只要是排名,都需要用客觀的角度去對待、去衡量!

那麼大學排名,也是很正常的現象,高校之間也需要科研交流、學術交流,教學模式要改進、專業要與時俱進,都需要在高校間對比中、在較量中才能更好的發展!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中國大學排名情況+專業薪酬排名統計+大學生畢業薪酬對比,看看你心中更傾向於哪個大學、哪個專業!

高校綜合實力一直在變化,那麼排名也在變化!記得小時候老家人常說“清華、北大與南開”,現在的高校排名南開大學逐步被其它高校甩到身後了!

2018年中國校友會網榜單以高校綜合整體實力進行排名(數據只當參考):第一名:北京大學、第二名:清華大學、第三名:浙江大學!我個人認為前三名是沒有爭議的,但第四名~第10名高校排名需要商榷,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2018年中國大學畢業生薪酬排名榜(截取部分數據)!從這份名單中,我們就可以看出了985高校與211高校的差別,211高校與普通高校的差距了!

綜合實力強的,師資力量強的,高校畢業生的薪酬工資就是高!清華大學排名第一,北京大學排名第二,北京外國語大學排名第三,這就給高三考生一個參考標準了,能上985高校不上211高校,能上一本重點高校,不上二本高校,能去省會城市讀書,不去地級市城市求學(具體實際情況具體分析啊,薪酬也跟個人能力有關啊)
我們再看看2017年中國大學專業薪酬水平(截取部分數據):

(1)軟件工程 (2)材料物理 (3)汽車類綜合 (4)應用化學(我在一個回答中單獨分析過) (5)生物科學 (6)電子信息工程 (7)土木建築 (8)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9)石油工程 (10)語言類綜合,這就是薪酬排名前10的專業!看看你學的什麼專業,現在薪酬是多少,可以簡單的對比下!

大學排名,不僅能提升高校間的競爭力,還能給我們提供一個高考志願報考參考的標準;專業薪酬排名,不僅是一個薪酬的體現,而是能夠通過專業知道國家需要什麼人才!

大學排名是變化的,是動態的,可不是一層不變!我們不論上什麼大學、學什麼專業,只要我們對專業具有一定專業性,你就是人才!

題中數據是根據樣本統計進行得到的綜合數據(來源網絡),大家參考即可!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以上是流子佳的簡單看法,個人一直致力於教育問題的回答,一直用心的回答每個問題,你的關注、點贊是對我最大的支持!謝謝!

流子佳


對於目前的大學排名,我較為贊同耶魯大學校長蘇必德(Peter Salovey)先生在接受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專訪時,發表的對大學排行榜的看法:一所大學的聲望是影響排名的重要因素,而聲望往往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都是非常穩定的。所以高校排名是瞭解頂尖高校的一個參考指南,但不要過分看重。


這在很大程度上道出了大學排名的意義。就以國內高校排名為例,不管什麼榜單,清華北大基本能佔據前兩位,正是因為這兩所學校有著雄厚的科研教學實力和深厚的歷史積澱,相信沒有人會因為今天出一個排行榜,清華北大排名變化了,就會認為這兩所高校不再是國內的頂尖高校了。其他雙一流高校也是一樣,沒有人會因為一個榜單否定他們本身的地位。

但卻總有好事者喜歡比來比去,非要排出一個一二三四五,像排江湖座次一樣,誰都想坐頭把交椅,又誰都不服誰,甚至在網上相互攻擊,奇怪的是這樣跟風的人還不在少數。


我們回過頭來看,目前的排行榜,國際較為知名,影響力較大的主要有中國軟科,英國THE(泰晤士高等教育排名),英國QS,美國USNEWS四大國際高校排行榜,國內也有網大排行榜,武書連排行榜,校友會排行榜等。國內的排行榜認可度相對不高,以四大國際排行榜為例,這些國際排行榜都遵行聯合國教科文-歐洲高等教育中心和華盛頓高等教育政策研究所2006年第二次會議的柏林原則。該原則對高校排名做了說明:排名從市場角度來看待高等教育機構,可以作為政府,認證機構以及其他獨立評價機構所從事工作的補充。至於數據採集,參考因素及權重等,該原則用了“儘可能”一詞,也就是說並無嚴格限制。這種依靠道德標準作為科學研究得準則並不嚴謹,特別是由商業機構從市場角度出發的情況下,難免存在利益輸送。


雖然四大國際排行機構認可度較高但也只是相對而言,社會各界對大學排行榜的爭議也非常多。在不符合科學精神的評估及評價體系下,大學可能淪為大學排行榜裡的大學,一流大學成為指標化和數字裡的一流大學,這種膚淺化的認識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選擇的盲目,也反映了部分大學的浮躁心態。

所以個人認為,一流大學應該是一個集體榮譽,比如雙一流,985,211高校,C9,E9,華東五校,卓越聯盟等都是一個共同榮譽,沒有必要非分出高低,在一定的區間內,各高校各有特色,差距也不是特別大,而且各種排名也是不斷變化的,每年都可能此消彼長,但這種變化很多時候也只是微調,極少出現爆發式增長或者斷崖式下降。如果作為選擇學校的參考標準,還不如在一定區間內根據自己的實力再結合專業來選可能匹配度更精確。


象牙塔裡講故事


大學排名還是以教育部的學科評估的情況較為科學。必定這是官方參與的,諸多專家評定的,數據是較為可靠的,而且它不是單一指標就可認可的,具有綜合性,這是目前最科學、最適用的、被眾多人認可的排名。

大學學科評估排名(所有學科統計,從A+到C-)



由學科評估派生出來的,對文科、理學、工學、醫學、農學……根據學科評估得出的結論,也是可信的!

大學文科排名

大學理科排名

大學工科排名(由於工學.學校較多,取前30強)




任何排名必須以現實的最新的資料為準。只使用過時的、歷史的資料標榜或抹黑他校都是不光彩的!有人只片面地強調某9是官方的,卻看不到現實的官方的學科評估,究竟是為什麼?

對於官方公佈的單項排名,例三大獎、論文、就業……只能說明單項成果,許多單項成果的集合,進入指標體系,並全面設置權重,才是科學的綜合實力的體現,可惜現在官方沒有這樣的機構!

單項排名就是單項成果的體現,任何時候、任何成果都只是局部的,不能以單項成果衝擊綜合實力,否則很容易一葉障目!很容易成為某校被吹被抬、另一校被黑被貶的託詞。企圖以單項獲獎攻擊或抬舉某校的做法都是別有用心的,卑鄙的伎倆!

機構排名國內常見的有笑友匯、五輸臉、軟肋等,也許它們是從不同角度分析評價了高校,也許會有利益輸送,也許會片面失真,排名結果相去甚遠。所以用單一排名不足以說明問題,用各家排名的平均值不易被人利用,較為公平。

國內機構排名



國外機構排名難以受到利益輸送的干擾,但是否能掌握全部真實資料也很難說,所以取各機構平均值較為全面妥當。



但機構的平均排名任何時候只可作參考,在題主的問答中可引用,但你可信,也可不信,信不信由你。但你打著自己的小算盤,不要過高地估計了自己,或者執迷不悟,或陰陽怪氣,或說俏皮話,譏笑和嘲諷是理虧或無耐的表現!氣急敗壞、罵人稱爹是缺乏道德的行為!

如果你連學科評估都不信,你就是不知天高地厚的狂人了!

任何個人的沒有數據支持的排名分文不值,不足為據!個人的力量怎比得上學科評估的專家?怎比得上機構的力量?個人無數據支持的排名,很容易信口開河、顧此失彼,有時也許還會別有用心,不足為信!

以上看法,僅供討論!


亭亭玉立104648451


大學排名,產生的背景比較複雜。有的是教育部門工作需要,通過排名檢驗學校辦學水平,促進學校提高教學質量,也為考生、家長提供升學參考。比如雙一流、學科評估、上交軟科、南大本科排名,都代表官方。

有的排名,則屬於民間排行榜,歷史比較長,影響力比較大,但屬於商業性質,比如武書連、邱均平、校友會、瑞路。

還有一類國際排行榜,商業性質,影響力比較大,主要目的為留學生留學做指標。國際上影響力較大的是英國QS、THE,美國USnews,上交軟科世界大學學術榜,也稱四大榜。

由於雙一流將參考國際四大榜,國內大學對這四大榜排名也非常重視,已超出留學的作用。

但是高考填報志願,不應簡單按照這些排行榜選擇,上大學,多數人是為了就業,能找到一個收入高,穩定、體面的工作。

就業是檢驗大學好壞的唯一標準。





名校歷程


先表明觀點,如果你想上國內的學校,完全可以不考慮大學排名這種事,直接看是不是211.985即可,因為我很明確的告訴你,在國內,沒有哪個公司會看你的大學排名,一般都直接看是否211.985了(現在叫雙一流)。

如果是要去國外留學,那你還是參考一下吧,畢竟除了排名和公私立以外,你也看不了其他的,同理,如果將來你回國就業,那麼國內企業也只能參考這個,畢竟海外院校那麼多,它們也不好判斷!

說說為啥國內大學不用參考排名吧!

原因:

1.教育部官方是不會排名的,所以排名都是民間搞的,總有無法顧及的因素在裡面,所以不科學!

2.排名機構太多了,武連書、校友會、軟科等等,還有國外的泰晤士、QS、usnews太多機構了,都是民間排的,請問你參考哪一個?

3.排名年年變,比如一個企業只要國內排名前一百的學校,你這個學校今年排99,明年排101,莫非今年畢業的學生可以進,明年的就不行了?這太扯了吧!

綜上,為啥國內企業喜歡用“數字”呢!211.985長期不變,一直就那些學校,很好參考!此外,國家設立這種高等教育發展計劃,被選入的學校,也是國家認可的實力較強的高校,公眾更加認可!


青梅煮酒論高校


恕在下直言,弄那麼多大學的排名真的是很無聊,把那些不可相信的排名信以為真沾沾自喜的更是無聊愚昧。

首先要明確大學的定位,大學是幹嘛的?我覺得百年前清華校長給出了很好的定義那就是“大師之謂也”,對老師教授來說,無非就是要教書育人培養好下一代人傳授專業知識,向社會輸出更多有助於解決社會問題的意見理論,對學生來說是鍛鍊塑造自己的地方,正常的大學氛圍是學術上的互相學習爭辯,厲害的大學應該是這種氛圍濃烈的大學。為什麼大學變得去追求排名靠前了?甚至還不惜用各種手段提高自己的排名也有,難道自己發展的好了排名還會低嘛?甚至不僅僅有什麼各種版本的大學排名榜,還有什麼景色排名,男女比排名七七八八的,這是在幹嘛?

其次所謂術業有專攻,難道排名靠前的學校什麼學科都強?不覺得有時候大學的亂排名吃虧的是填志願的學生?誰來為這個負責呢,有些機構對大學的胡亂排名不得不說就是個誤導。個人感覺這種亂象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學生!

有時候在想,大學排名的意義何在?為了展示自己的學校有多麼強大然後吸引優質生源?然後呢?讓學生髮現現實與宣傳的強烈反差?大學為什麼不去憑自己的實力招收到生源,你若盛開,清風自來。把實力不強的學校放在榜首難道就成了名校了?

另外我不否認某些專業機構的排名對民眾還是有一定的參考價值,我只是想吐槽那些無聊隨意不專業的排名甚至不惜去買等不擇手段的現象,總而言之我認為大學排名積極作用肯定是小的,我不知道假如沒有了對大學的排名會影響什麼!!!

個人觀點,歡迎大家批評指正交流。文筆不好還請大家原諒。


怎麼總是存在用戶名


這個問題小僧決定特別認真地回答一下,不管這個問題是不是會火,反正小僧覺得要火。

我就是我,顏色不一樣的煙火,前方高能,因為小僧要腦洞大開了,會有點暈車,請注意調整頻率。

自古以來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爭鬥,文無第一武無第二。

君不見金庸古龍小說中最為人們所津津樂道的就是誰誰誰的武力值排名第幾,那誰誰能不能打得過那誰誰,誰內力深厚誰又戰鬥力爆表,誰開了音響,誰吹了鼓風機等等等等!

大學排名何其相似也!簡直江湖百曉生兵器譜啊有木有!

(有誰還記得小李飛刀成絕響,人間不見楚留香!)

清華北大就是少林武當,武林泰斗級別的存在,超一流高手!然後是眾多宗門流派,有大有小,其中也不乏大佬,隱隱有挑戰武林泰斗的實力和跡象,於是自然而然也區分出了一品二品三品和不入品等等五花八門。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啊,每一位高手都在努力地想法設法提升自己的實力,提高排名以晉級更高品階獲取更多的資源,這其中固然有商業化運作的影子在,但是總的來說,還算是客觀公正的。

影響力之大,人們只要提到一所高校,第一反應就是什麼品階排多少名……

然後高校鄙視鏈也就隨之而來了,而且更有意思!

學校鄙視,清華北大,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專科,高職,清華北大,一條近乎完美的鄙視鏈條就這麼誕生了!

專業鄙視,坐辦公室的看著車間幹活的,車間幹活的看著地裡幹活的,地裡幹活的想到坐辦公室的突然就笑了,請問為什麼?歡迎知道的老司機留言評論!

地域鄙視,北上廣深,東部沿海大城市,中部大城市,西部大城市,小城市,農村,偏遠山區……

能力鄙視,學神學霸互相鄙視,學渣學困互相鄙視,總之世上就兩種人,一種開車比我快的二,一種開車比我慢的傻。

戀愛鄙視,哈哈哈,這個就不說了,想起當年某理工院校男生,來一牆之隔的某師範院校參加節目晚會,看到漫山遍野的妹子,那口水,哈哈哈……!

誰能猜中是哪兩所高校?小僧牆都不扶!


小僧愛讀書,關注不迷途!


小僧愛讀書


從世界範圍來看,大學排名的歷史並不太長,真正開始興盛,大約只有二三十年時間。我國內地自己的本土排名,是受到歐美大學排名的影響,本世紀初開始的,相對來說,時間更短。世界範圍內大學排名的興盛歷史之所以不長,是因為評估大學實力的很多指標以前並不具備,比如自然指數,比如CNS的統計等。

最近十年,內地大學排名非常興盛,各種排行榜迭出,這一方面是中國高等教育的蓬勃發展需要一些排名作為參考,另一方面人們對教育的重視,客觀上對排名有需求,也催生了各種大學排行榜的誕生。有需求,就會有供給;有供給,也會培養出需求;二者互為影響。

大學排名的好處確實不少,不但讓人們可以對大學的實際情況,比如整體實力和學科實力等情況得到有價值的參考,也讓高校和教育主管部門可以參考,以便對高等教育的實際情況做出更合理的決策,對進一步發展高等教育的有利。

不過,形形色色的大學排名,很多是民間的行為,其科學性和公正性往往不足,容易引起各種爭議。甚至在某些時候,會形成某些誤導,這誤導不但體現在高考學生身上,也會體現在大學自身身上,乃至教育決策和主管部門身上。

但我們也不能因此就全盤否定大學排名的積極意義。雖然大學排行榜眾多,水平層次不齊,影響力也各不相同,但隨著人們對大學認識的加深,對各類排行榜的識別能力也會增強,會產生一些公認比較具有權威性的大學排行榜。從全球範圍看,THE、USnews、QS、ARWU等被稱為全球四大權威排行榜,對於大學的評估比較具有科學性和合理性,很有參考價值。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ARWU,這是我國的國產排行榜,屬於國家級項目,但具有世界影響力。由於是本土產生的權威排行榜,對於中國大學的評估具有其他機構和排行榜所難以企及的可靠性和權威性,對於中國大學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

當然,任何大學排名都具有自己的側重,也自然會有自己的侷限性,但科學的大學排名還是很有參考價值的,也是我們所需的。


博雅燕園


存在的不一定都是合理的,但是一些不合理的存在背後都有其原因。

對於很多考生和家長來說,大學排名並不是什麼新鮮的事情,在每年高考結束的時候,有一些個人或者是機構都會推出一些大學的排名。

在所有的大學排名之中,前兩個位置都是比較固定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但是從第三名開始,不同的版本就會對應有不同的排名。

一份排名要真正有參考價值,首先是在指標選擇上要做到客觀公正,能夠涵蓋大部分學校的一些情況.

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所有的排名都是一些個人或者是民間機構作出的,在指標選擇上並不能夠反映出所有學校的真實情況.

比如,大部分的機構做出排名的時候,都是以學校的論文數量來作為學校學術能力的評價。但是,學校的論文數量比較多,也並不能代表學校的學術研究能力比較強,因為有些論文雖然是被髮表在頂級期刊上,但是可能在業界並沒有任何影響力。

除了指標的客觀公正之外,在數據收集上也儘量要做到真實完整。

就從目前的管理體系上來看,要想收集到高校真實完整的數據,其實是十分困難的。就以升學率為例,大部分高校的升學率都是在92%到96%之間,這顯然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如果真的大部分學校的生就業率都是在92%以上,每年也不會有那麼多學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

這些並不是非常客觀的大學排名之所以能夠長期存在,主要是因為考生、家長以及高校,對於大學排行榜都有不同的需求。

目前,大部分省份都在進行錄取批次的改革,並且在志願填報的時候,採用的都是平行志願,平行志願增加了考生的選擇範圍,但是也增加了考生對於高校的信息收集以及篩選的難度。

比如有的省份平行志願,考生可以選擇20個院校,這就意味著考生至少是要在上百所學校之中選擇出20所院校。

全國有接近3000所高校,如果不是一直從事教育行業的工作,在短期內很難對大學有一個直觀的評判,而大學排行榜就可以降低考生信息篩選的時間成本。

在高考志願填報的時候,有很多考生和家長就是通過大學排行榜來選擇目標院校的。

只要考生是根據大學排行榜來選擇院校,那麼一所大學被放在什麼樣的位置,就有可能會決定這個大學的生源。

之前,就被曝出有個別的院校,就是通過購買大學排行榜,來提升自己院校的排名,通過院校的排名來提升自己的知名度,進而可以擴大自己的生源。

另外,有不少個人或者是機構的大學排行榜,都隸屬於某一所院校。在大學排名上,很難做到真正的客觀公正。

所以,對於大學排行榜,只能是作為一個參考,而不要作為院校選擇的主要依據。

期望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升學與考試


1、我對這種大學排名一點都不感冒,這種排名也沒有任何意義,因為排名的標準是不一樣的,根本無法量化評分,清華94.6,第一,北大76.5,差了18分,差哪了?

2、超過60分的一共6所,我們心理的分數界限60分是及格,但顯然不能說中國只有6所大學合格。

3、有很多大學排名甚至不到20分,這樣的大學還有什麼成立的價值呢?所以也說明這個排名沒有意義。

4、如果想排名,同一個標準下的學科排名,還是有點意義的。

5、【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發佈】今日正式發佈2019中國最好大學排名,展示了中國綜合實力最強的549所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位列前三。百強大學中,“雙一流”高校有87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