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股市是否有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為什麼?

中山甲乙丙丁等等


新股的規律難以捉摸,並且沒有更為豐富的歷史參考依據,所以老股民對於新股即愛之又敬而遠之。這幾年新股的行情複雜多變,特別是“打新”成為了股民的寵兒,但是打新以後由於股價短時間內迅速炒高,存在價格迴歸理性區間的趨勢,投資者也就更對新上市公司開板以後的走勢表示“不碰”的原則。我個人的看法:

新股走勢較為不確定,如果在新股、老股中選擇,更多的股民會選擇熟悉的老股,不僅僅是財務水平一目瞭然,歷史走勢也能夠了解,當然還有對於其的經營範圍能夠有效的對比同行。怎麼說呢,就是老股能夠更好的深入研究,有著海量的研報、信息數據,但是新股什麼都沒有,持有下去心裡沒底。

新股在未來的趨勢中最大的一個坎是什麼?解禁!一些老股的待解禁市值已經十分有限,但是新股才上市,原始股東的持有股票對於資金有著不一樣的渴求慾望,當解禁時間一到,那麼會有巨量的解禁受限股選擇賣出,對於上市公司股票價格將會是一大考驗。但對於老股來說,這樣的考驗早已經盡力住了,已經可以更加平穩的完成每日的交易。更重要的是市場以外的干擾風險會降到最低,不像新股存在更大的市場風險。所以,老股民一般都聽說過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近些年對於這樣的說法聲音有轉淡的趨勢。


厚金說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覺得是可以不碰新股的,因為新股暴漲暴跌,首先對於沒有系統學習過股票的朋友來講,本身就很難把握。而且,從歷史的經驗來看,上市後,業績大變臉的股票佔比偏高,所以有了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

那為何是三年呢?因為三年之後,很多股票大小非解禁。容易造成股價的不穩定。所以,三年後,該解禁的也解禁了,該跑的也跑光了。這家公司是好是壞,三年也能看出真章了。也就是說三年後的參考意義,更大。是這個原因造成的。

好的,我是土菜,喜歡並認可土菜觀點的點關注和評論。聽土菜聊股,不走彎路,謝謝大家。


股市第一桶金


我認為三年不碰次新股是一個比較片面的說法,並不能一棒子打死所有,要懂得透過表象看本質!其實股市的風險基本都來自於股價過大的漲幅,而機會往往都是跌出來的,所以次新股不能碰的最主要原因還是因為目前的次新股炒作情緒太濃,剛一上市就被炒到了天價,高位,那自然碰不得!


就好比在牛市行情或者一段非常強勢的上漲趨勢行情之中,許多剛上市的次新股會出現10倍,20倍,乃至50倍的漲幅。那麼這種漲幅其實早就已經透支了未來很多年裡的上漲空間,未來勢必會有一個長期的補跌和回調過程。再加上如果是一些垃圾的次新股,業績變臉的次新股,那麼這種下跌的幅度就會更大,時間就會更久!!自然是碰不得,別說3年了就算5年都不能買!


但是當處於的是一個弱勢環境,或者說是一個熊市下跌的格局!許多剛上市的次新股並沒有遭受到嚴重的爆炒跡象,反而直接進入了下跌的通道,那麼當跌至一個較低的位置,甚至出現破發的情況之時可能就是一個可以投資,或者可以考慮佈局的時候了!如果這些次新股還有強大的題材,良好的業績做支撐,那就是屬於超跌的績優股!!


所以說股市根本沒有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只是次新股受到炒作的幅度越大那麼風險也就越大,釋放風險的時間也就越長。相反的,如果剛上市的次新股調整週期夠長,錯殺嚴重,那麼相對的就是一個買入的機會!因為風險都是漲出來的,機會都是跌出來的!

如果您認同我的觀點,請加我的關注並點贊。謝謝您們的支持。


琅琊榜首張大仙


三年不碰新股,一般是理性價值投資者的說法。主要原因是:

第一,新股上市前,為了達到人為行政化定價的23倍發行市盈率,人為修(zao)飾(jia)比較普遍,即,為了做高歷史三年業績獲得既定23倍下的高價發行,也是為了獲得高價下股本的利益最大化。

這就導致了之前業績的水分,需要時間來平滑,且因為新股發行後,股本和募集資金攤薄了原有就有水分的業績,。

第二,一個公司上市前的業績,因為缺乏公開和公示,之前的業績缺乏數據分析的持續性和連續性,需要三年的時間以使數據的判斷具備持續性和連續性。

第三,一般來說,歷史歷史業績數據不含水分,但是歷史並不能完全代表未來,且上市之後,企業的競爭力和格局都要看募集項目的建設和經營效果來證明其招股說明書公示的是否符合企業的規劃和規劃的執行能力。

因此,從價值投資者角度,基於上市前的數據無法做出客觀和準確的判斷,需要上市後三年的連續經營數據來研究。

從另一個角度看,新股發行人為定價23倍,上市交易首日人為設定44%漲停,其後四個一字漲停,開板後市盈率平均達到40-50倍,如果遇到市場炒作次新股,則往往更高,高達70-100倍,在新股交易流動性充分釋放之後,因為前述的幾個原因,多數就會進入漫漫迴歸熊途。一般多數都會迴歸行業市盈率,期間因為三年內大小非逐步解禁,甚至會低於行業平均市盈率。

在這之前,理智和價值的投資者基於上述幾個原因,就不會去炒作次新股,也不會去投資次新股。

但是,應該說,新股中還是有不少在上市股本攤薄之後,依舊因為自身經營能力出眾或者行業在增長週期加速中而出現業績持續加速增長的,但是,這個比例非常低,所以,能夠脫穎而出的非常少。

下圖一個是舉例的深南電路,寧德時代等屬於新股裡,一上市就是未來的藍籌。一個是次新股炒作進入漫漫迴歸熊途的張家港行。僅供大家參考!





屠龍刀fei0598


我從事證券行業投資十幾年,市場上確實有不碰上市三年內的新股一說,主要的原因,無非是上市不久的次新股,它們估值可能很貴,上市前可能修飾業績,上市後業績容易暴雷,另外,上市時間不久意味著缺少歷史K數據,也難以判斷股性,公司好壞沒有經過歷史檢驗。

上市不久的次新股估值可能比較貴

目前的發行體制,不管什麼公司,上市的時候都是連續漲停,新股一旦開板,估值就已經高高在上,估值太高,勢必透支未來,可能上市後的幾年內都在還債。由於小股東持股一般一年解禁,控股股東的持股一般三年解禁,這些股份解禁後改變公司股份供需結構,利空會打擊高估的股價,經過解禁潮衝擊後,一般公司的股價會到一個比較合理的位置,所以,不碰三年內的新股,買上市時間超過三年的股票是有說法的。

上市前可能修飾業績,上市後不少公司業績可能變臉

目前,國內公司要在A股上市,必須要滿足營業收入,淨利潤等一些財務數據要求,有些公司為了上市,或者為了上市能融到更多的錢,不排除進行利潤調節,修飾財務報表的可能,由於利潤調節一般是把今後確定收入,利潤提前確認,而上市需要披露三年的財務數據,這種利潤調節一般影響的可能也是最近兩三年的利潤,所以一般上市三年左右,就能看出端倪。碰三年內的新股,主要是擔心有些公司利潤調節比較離譜,上市後業績大變臉,從而導致股價大跌,買入虧損。

上市不久的次新股缺少歷史線數據,沒有經過市場檢驗

是驢是馬,拉出來市場上溜溜,這個話在很多領域都通用,股票市場也一樣,是不是好公司,市場會自己進行檢驗的。一家公司如果上市不久,缺少歷史財務數據,也缺少交易數據,要判斷好壞相對就比較難。而且,缺少歷史數據,意味著做技術分析的人,也缺少歷史K線參考,也對一個公司的股性缺少了解,正是因為缺少各種數據,而且剛上市不久很多股票不可流通,大家一般有一個比較共同的認識:感覺次新股波動比較大,而且上下都比較極端,完全是情緒博弈,不好掌握,才有很多投資人喊出上市三年內的新股不碰。

綜上所述,不碰上市三年內的新股,是有其合理性的。當然,這樣做也可能會迴避了少數優秀的公司,但是,對於很多沒有很強辨別能力和研究實力的人來說,本金安全才是首位的,寧願錯過也莫做錯。


taojin3399


我認為這個說法是誇張的說法,意思是新上市的股票,要等等他穩定了再說。這裡面有兩個原因:

第一,新上市的公司是不是垃圾公司要等三年後才能看出來。有些新上市的公司,上市前包裝的很好,上市後就迫不及待的露出馬腳,第一年或者第二年就虧損了,撐的長一點的最多撐到第三年了也虧損了。所以,對新上市的股票,等段時間看看他到底是不是好股再決定。

第二,由於新上市的公司上方沒有壓力盤,很容易被暴炒,股價大幅拉昇,產生了泡沫,不少股票甚至連續出現五個以上漲停板。剛上市的時候就跟進,容易被套。當炒完了,股價開始回落,回落到最底部的時候,是他的真實價值,這個時候再決定是不是值得買入。而這個回落過程,往往不是三天兩天就結束的,所以老股民才形容三年不碰新股。

然而現實中,新上市的股票並不是等三年,才有資金介入。而是下跌一段時間後,重新被資金大炒。對追逐熱點的投資者來說,特別喜歡這樣的股票。至於是賺還是虧損,我們就不知道了。我以為,除非具有比較過硬技術的投資者才可以介入這樣的股票。這些股票大部分為小盤股,上漲或者下跌的彈性大,有時候看著漲的挺熱鬧,一不小心就會有個暴跌,容易虧損。如果去抄底,又不知道資金什麼時候會進入拉昇。或許他沒跌完,也或許他長時間沒資金關注。總之說,風險較大。

以上是小不點的感悟,希望能地朋友們有幫助,喜歡的請點贊支持,謝謝!


小不點333


對於股市的三年不碰新股,這個說法,我的觀點和理解如下:


一,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


在A股市場裡面,確實存在著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這是老股民總結的一個投資規律。很多新股上市之後,經過連續漲停板,最終打開漲停,隨後就會出現一路的下跌,甚至跌破發行價,這樣的走勢讓許多買入的股民,虧損嚴重,所以才會有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

二,三年不碰新股的投資邏輯。


三年不碰新股,還是存在著一定的投資邏輯,也有一些投資道理支撐。新股上市前,為了上市都是需要努力做好業績,但是等到上市之後,新股的業績就會出現增長乏力的情況,新股的業績也會發生明顯的下滑,甚至新股業績會虧損,這些不利的因素,都會導致新股的暴跌。


除了新股的業績變臉和下滑壓力之外,新股的市盈率過高,也是不碰新股的一個投資道理。因為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制度,導致新股供不應求,造成新股上市之後的爆炒,最終新股的市盈率很高。過高的市盈率,必然會導致新股上市之後的幾年時間裡面,如果業績和利潤無法支撐高市盈率,新股的股價一路下跌,則是很正常的事情,對投資者而言是一個很大的風險點,所以才有三年不碰新股的說法。


等到新股上市三年之後,再看看新股的業績情況如何,看看新股的走勢如何,再做是否投資新股的打算,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投資方法。


遇見是緣,喜歡我的回答,請馬上點贊和轉發,謝謝您的支持!



雄風投資


談談這個問題,a股市場發現新股,經過了多次變革。在熊市時,基本停止發行

現在實行的是,持倉市值,配置分配搖號中籤。深市5000元為單位一個號。深市中一簽500股,滬市1萬塊錢一個號,滬市中一個籤是1000股。有網上申購。有往下大戶配置申購。從某種意義上講在熊市時,穩定的資金的資金出逃。新股就成了買彩票中了獎一樣,是一個保賺不賠盈利項目。那麼發行新股。以22倍使用率計算。遠高於二級市場這些優質股票市盈率,但是能成為政策紅利。再加上上市以後。首日漲幅不得超過44%加上後期多個漲停板,就出現了極大的泡沫。至於公司內在價值無可考證。

也就得出了三年不買新股的結論,也就不足為怪了。



老徐看股市


次新股是股市一個特殊的群體,也是一個爭議最大的群體,更是一個妖股集中出沒的群體!

特殊在持續的IPO,會讓次新股群體永遠有很高的關注度,因為只有這個板塊內部是持續不斷更新!

爭議大是因為其市值小、彈性大、難把握的特點,給大多數投資者操作次新股帶來難度,讓人歡喜讓人憂!

妖股出沒則不用說,牛市中的熱點板塊龍頭,連續漲停的品種,以及熊市中波段上漲或反彈行情的龍頭,幾乎全部由次新股包攬,新股民可覆盤歷史看看到底是不是這樣!


由此可見,“股市三年不碰次新股”的說法有些過於極端了,在熊市中當大盤見波段低點後,完全可以對市值低、價格低的品種進行波段操作,關鍵詞:波段;近三年的熊市中,張家港行、貴州燃氣、華森製藥、名家匯等,均是波段行情的次新股超級牛股。

而在牛市中上市的次新股,由於其上市時間剛好順應了市場的上漲週期,那麼其中熱門題材的品種會直接順勢大漲,並可能成為龍頭,2014年上市的全通教育就是典型,該股上市兩個月後即見底並出現持續走高,之後加速上漲,一年多時間漲幅近20倍。

所以,三年不碰次新股的說法是不正確的,不過由於次新股由於彈性大,駕馭起來比較難,非激進型投資者儘量少操作!



喜歡嗎?別忘記點贊,留下腳印,常聊!


天檀


新股三年不碰。這一說法未必靠譜。新股股價彈性更大。 波段炒一炒也未嘗不可。

硬要說新股三年不碰。在於炒新太瘋狂。新股第一天一律上漲44%。接著是N個漲停板。股價漲兩三倍很正常。造成市盈率遠比同行要高。高一倍十分正常。單純從估值水平來看。股價存在較大的回落空間

新股炒作以後。不僅估值水平很高。主力資金離場以後。剩下的散戶成本基本一致。大家賣出就是割肉。所以大家不情不願。股價調整很慢。投資價值較難在短時間內出現。

實際上次新股股價彈性頗好。遊資偶爾還還會炒及波。股價回到正常市盈率水平更是漫長。但遊資炒作很難把握 誰也不知道何時炒作。所以投資者賺錢機會不大。虧錢機會更多。

所以開板以後的次新股投資機會很難精確把握。筆者不建議投資者參與。但從換手率看。還是有很多投資者參與。可能是虧損概率很大。才會用建議三年不炒次新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