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孕期總是擔心胎兒不健康,這是心理疾病嗎?

xieshulang


☞本篇由婦專委特邀心理問答專家志願者宋振輝老師回答。

孕期總是擔心胎兒不健康的心理並不是憑空而來的。這種擔心也在情理之中,是孕期準媽媽的一種必然心理反應。因為,對於準媽媽來說,生兒育女畢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她們也從未有過親身經歷,更不要說有什麼經驗可談。相反的,他們在左鄰右舍、親戚朋友中聽到了一些嬰兒發育不正常或器官畸形的事例,從而也引發了自己的不安。

其實,每個準媽媽都希望自己能夠有一個健康可愛的小寶寶,但是,僅僅有這種主觀願望還是不夠的。應當在孕前做好必要的備孕事項,如孕前諮詢、孕前體檢、心理準備、精神和物質準備。

在正常情況下,只要是父母健康,沒有精神類、遺傳和代謝性疾病,嬰兒的發育就應該不會出現異常。準媽媽也沒有必要為擔心嬰兒的健康而糾結。

準媽媽在孕期的許多不適,也是孕期身體鬧革命的表現,如:早孕反應噁心嘔吐、胃部不適、燒心反酸、乳房增大、孕中期便秘、尿急尿頻、特別是在晚期時坐骨神經痛、恥骨痛、靜脈曲張、小腿抽筋、腳踝水腫、呼吸氣短、走路不便……

孕育一個生命,身體總會發生改變,難免要給準媽媽帶來這些變化,讓準媽媽在孕期出現情緒不穩,焦慮煩躁,過度的心理反應等。

如果遇到上述問題時,不必緊張和擔心,現代醫學和心理學還會有很好的緩解方法。

在時下當代的準媽媽中,大多都具備了一定文化水準,她們對有關孕期的常識性知識已經有所瞭解,有的還照本宣科,記錄了許多注意事項。還有的通過諮詢、產檢、網絡、媒體、學習到了不少相關內容。

在有些準媽媽中,孕期的這種擔心有時焦慮過度,情緒不穩定,甚至有的吃不好、睡不著,三天兩頭想去醫院,如果是這樣,就已經是一種異常心理表現。

準媽媽在孕期擔心嬰兒不健康,並不是心理疾病,是一種正常的心理反應。但是,這種擔心如果過度,會給心理造成較大的壓力,反而影響身心健康。這是孕期準媽媽應該注意的。

★婦專委協會近期推出線上系列公益微課,每週一次,歡迎收聽,詳詢請發私信或留言。

☆宋振輝,畢業於首都醫科大學醫療系,中共黨員,從事兒科臨床工作40餘年,兒科主任醫師,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中國心理衛生協會會員,婦專委、懋德服務中心志願者,現返聘於房山區婦幼保健院兒科專家門診,房山區第一院心理諮詢,有豐富的兒內科臨床經驗,從事心理諮詢10年以上,擅長早期教育、青少年心理諮詢、家長課堂、青春期健康教育。



中國心理衛生協會婦


我是兩個寶寶的媽媽,用我的實際經驗為您帶來專業的孕產和育兒知識。

孕期總擔心胎兒不健康,我也是這樣的心理,就像考試總擔心不及格一樣,可能是一種不自信吧。

如果親人中有孩子不太健康,就會擔心自己

如果親人中有孩子不健康,畢竟有血緣關係,基因遺傳也是有一定幾率的,所以也會擔心自己。我表姐家的孩子是兔唇,所以我就一直擔心這件事,兩次都擔心。



如果孕期前後有過不良生活習慣,也會擔心孩子健康

懷孕後一般都會注意飲食、生活習慣,但是有時候不知道怎麼就懷孕了,這期間也沒有很好的注意身體。或者喝酒了、或者吃藥了、或者到一些不好的環境裡去了、或者太勞累了,這些都是孕期的一些禁忌,所以也會擔心孩子會有健康問題。我記得第一次懷孕時就是胃不好吃過藥,出差還喝了一點酒,所以一直擔心到最後。

如果沒有按照大眾化的要求補充營養,也會擔心孩子健康

我們聽多了、看多了孕期營養知識,知道的越多也會越害怕。我在第二次孕期的時候沒有補充鈣片和葉酸,所以也是很擔心神經管畸形的,一直到生下來,這心才落了地。



如果孕期因一些情況服用過藥物,也會擔心孩子的健康

孕期難免回感冒、牙疼、有流產症狀等,這個時候會服用一些藥物,畢竟是藥三分毒,腦海裡有這麼一個根深蒂固的印象,所以會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我當時服用過黃體酮,也是有些擔心的。

孕期,情感會比較豐富,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想法,這是對自己孩子健康的一個渴望,也都是正常的,不要難為情。

以上就是我的幾點經驗,希望幫到你,如有疑問,歡迎評論區留言交流。

我是兩個男孩的媽媽,致力於分享生活和育兒過程中的所做所思所想,歡迎關注我,獲取更多育兒信息。

凝媽悟語


今天是5.12母親節,祝福天下所有母親們節日快樂,幸福安康.

我是一個抑鬱症康復者,這不是心理疾病。

女人在懷孕期間,因為自己補充的能量要供兩個人來使用,所以會有自身能量低的表,這是其一。其二是因為自己和孩子是一體的,這個時候難免會擔心孩子,這是正常的。

但是,也不能一直擔心孩子的健康問題,因為你和孩子是天然的能量連接的,比自己能量高了孩子自然能量特別高,你一天都特別開心,特別的元氣滿滿,那麼孩子也是能量滿滿的,這是能量之間的糾纏,所以你沒必要擔心,自己好就是孩子好。

想到自己的母親,由於母親那時候懷不上娃,村裡人都會在背地裡說母親,好不容易十月懷胎,每天都是那麼不容易,我自己還長得那麼重,母親生我費了好大的勁,幾天之後母親就開始給我洗尿布,導致母親後來身體一直都不好,這些年來母親為了自己吃了許多苦,我深深的感恩母親。

母親們是偉大的,是不易的。

在孕期的母親們,一定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敞開心扉和老公朋友家裡人和所有人,不僅是為了你,也是為了孩子是吧,當自己變得正能量起來之後,你就再也不會擔心還小子的健康問題了,因為當你正能量的時候,你和全宇宙所有的正能量相互鏈接,你的孩子指不定會有什麼超能力呢,開個玩笑愛。比如,可以把擔心轉變為對孩子的祝福,希望他健健康康,可以和他講故事什麼的,媽媽希望你健健康康的在媽媽肚子里長大。

這是有科學依據的,就是量子糾纏的原理,比如心理疾病就是由於糾纏了大量的負能量所導致的,而母親和孩子天然連接。

比如我知道的一位母親,孩子得了心理疾病,她自己也焦慮,所以孩子在學校那邊失眠,自己在家裡面失眠,但是這位偉大的母親,就是通過學習先改變了自己,提升了自己的能量狀態之後,首先自己轉變了,自己有了正確的思想觀念,思維模式,正確的三觀,自己變得非常正能量,非常元氣滿滿了,孩子也跟著轉變了,神奇嗎?其實一點也不神奇,這是科學,就不是獨立的特性,而是根本的特性,本質的特性。

所以孩子就算有什麼問題,你轉變了,孩子就沒問題。

母親是偉大的,母愛是永恆的,希望全天下的母親倖福快樂,健康一生!


永駐初心


你好,孕期女性由於體內激素的變化,往往比較敏感,尤其對腹中胎兒的狀態尤為重視和緊張,這種情況是非常普遍的。你總擔心胎兒不健康,是不是心理疾病要因具體情況而定。如果你的情況符合下面幾種情況,我建議你去醫療機構就診:

第一:總是擔心胎兒的健康問題,且這種擔心和害怕持續存在,並不能通過自己的調節而緩解;

第二:自己的情緒狀態受到了影響,自己感覺很痛苦;

第三:自己的生活、工作和學習等社會功能受損;

第四:因為自己的持續擔心和焦慮,出現了一些軀體症狀,比如軀體疼痛、睡眠問題等等。

第五:持續時間大於3個月。

以上幾條並不是某種心理疾病的診斷標準,只是根據自己的經驗發表的一些看法。總之,一般來說,孕婦是對胎兒比較關注的,對胎兒的健康狀況也比較擔心,但是如果這種擔心焦慮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痛苦,嚴重影響了自己的生活,還是有必要前往醫院進行診治的。

我希望你的狀態並沒有那麼嚴重。孕期女性是相對較為脆弱的,你應該積極尋求家人、朋友的幫助和支持,內心有擔心顧慮應該積極和他們溝通,擔心寶寶的健康可以定期去婦幼保健醫療機構體檢,及時與醫生溝通。除此之外,你應對多多尋求同伴支持,當前有很多孕媽媽的論壇或者互助社區,比如媽媽幫、寶寶樹等等,有擔心有疑問可以向其他人提問,也可以把自己的遭遇分享給大家,你可能會發現,其實你當前的狀況是相當普遍的,其他孕媽媽也和你一樣。

祝福你,也祝福寶寶能順利出生,健康成長。


鵜鶘心理陳小康


說起這個,我們先來看看孕媽十月懷胎的大概歷程:

孕早期:還沒來得及細品懷孕的喜悅,早孕反應來了,好像看見什麼都想吃,但沒吃兩口就想吐了。有些孕媽孕反應特別強烈,基本上吃什麼吐什麼。而且看見床就想躺,越躺越累。


孕中期:好不容易度過了大吐特吐的日子,飲食慢慢回覆正常,但隨著胎兒寶寶的發育增大,壓迫到孕媽的胃等肝臟,會使孕媽食慾、消化力的下降。孕媽可能面對的是胃液倒流、便秘、腹疼腰疼等不適應症。

孕晚期:孕媽容易腰痠背疼、尿頻。身體越發笨重,睡覺左躺右平躺似乎都不合適,導致睡眠質量不大好,直到分娩“卸貨”。

一旦懷孕,孕媽們的禁忌頗多,不能穿漂亮的衣服,走路要小心翼翼,不準熬夜,不能動怒,不能玩手機,遠離酸辣油炸食物。準媽媽要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不能輕易發燒感冒,還得時刻注意按時產檢。

其實孕媽整個懷胎十月的孕期都不輕鬆。要知道肚子裡馱著的是整個家庭的希望,母性使然,有些情緒化、患得患失並不奇怪,不過都是間歇性的,其實很多孕媽都有這個情況,屬於正常現象。平常準爸爸或家人就要多些和孕媽溝通,準爸爸要體諒孕媽的心情,給予鼓勵和支持。


文海話育兒


孕期總是擔心胎兒不健康,是心理疾病嗎?

對於第一次懷孕的媽媽而言,擔心胎兒不健康是再普通不過的事情了。

人們常常會對未知的事情產生恐懼心理。沒有經歷過生孩子的新手媽媽,沒有任何經驗,因此對於肚子裡突然多了一個小寶寶,驚喜的同時自然也會擔心寶寶會不會不健康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懷孕後辭職在家養胎的孕媽,由於平時比較清閒,沒什麼事做,所以更容易胡思亂想,擔心胎兒不健康。


曾經發生過胎停、流產,或者有流產傾向的孕媽,再次懷上後會更加小心謹慎。

有過以上經歷的孕媽們,可能是由於自身或是另一半存在身體上的疾病,才會導致之前胎停或流產,好不容易再次懷上了,就自然而然會擔心胎兒會不會又發生意外。

備孕了好久才懷上的媽媽,由於胎兒來之不易,才會更加小心翼翼、擔驚受怕。

備孕期間患病、孕早期服用過藥物,或是長期生活在孕婦不宜居住的環境中的孕媽,也會不可避免地擔心胎兒的健康問題。

因此,懷孕後擔心胎兒不健康,一般情況下都只是孕媽的一種很自然的心理感受,只要自己能夠及時調整好這種心態,都不會上升到心理疾病這個程度。

不管孕媽是屬於以上哪種情況,都應該放鬆心情,別讓自己繃得太緊。同時要注意合理飲食、定期產檢、適量運動、分散注意力,對自己肚子裡的寶寶有信心,相信他/她會很健康的,不要讓負面情緒影響了你對於寶寶的期待的美好心情。

最後祝各位孕媽們都能如願以償順利地生下健康的寶寶!


可媽育兒


不是心理疾病,很多孕婦都會這樣,濤媽懷孕時也特別怕寶寶不健康,有時看到電視裡唐氏兒,就會擔心,自己的寶寶會不會這樣,萬一生下來有缺陷怎麼辦?老自己嚇自己。其實這是媽媽太愛寶寶,太擔心她了,才會胡思亂想。


還有句話,叫恐懼源於未知。很多準媽媽第一次懷孕,對肚子裡的小生命感到興奮又陌生。我們特別特別愛他,可是我們只能感覺到他的存在,看不到也摸不著他,就會害怕,怕他不健康不健全。這也是因為第一次懷孕,對懷孕的知識瞭解甚少,才會想東想西的。


孕婦如果擔心寶寶的健康,就定期做檢查,檢查沒問題就ok。另外,看看自己的孕期環境,有沒有處在汙染,噪音嚴重的地方,自己和家人是否身體健康,有沒有和小動物接觸過密。自己狀況一切正常,那寶寶肯定沒問題。就算是孕婦偶爾犯個小錯誤也沒事,寶寶沒那麼嬌弱,放心吧。

另外告訴你個小秘密,濤媽剛生下孩子時,經常手放他鼻子上看看他還有沒有氣兒~是不是好傻~~😂


濤媽育兒漫畫


哈嘍!寶媽沐沐來為你解疑答惑咯!

相信每位孕媽咪都會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在得知自己的體內有一個小生命的時候先是欣喜,然後就是各種擔心,擔心自己的某些生活習慣,如玩手機等會不會影響胎寶寶的健康?吃平常自己喜歡的美食之前也要深思熟慮一下,看會不會影響寶寶。產檢的時候也是各種擔心,生怕醫生會說寶寶有什麼情況......這些擔心一直伴隨著孕期結束,直到那個小小的嬰孩“哇”的在你面前哭出聲來,這些擔心才會停止。(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這是心理疾病嗎?我覺得不是,相反的,我是很理解這種感受的,這份擔心來源於我們對肚子裡那個素未謀面的小傢伙的愛,我覺得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而且懷孕,也確實像闖關遊戲,每一次產檢都是一個關口,每個孕媽咪要過五關斬六將,最後寶寶才會平安出生。

在懷孕的前幾個月,沐沐的胃口非常糟,那時候擔心寶寶沒有營養,一直在吃著保健品和孕婦奶粉。等待醫生排除宮外孕、等待寶寶有了胎心胎芽、等待寶寶有胎動、等待寶寶過排畸......每次等待產檢結果都是激動而緊張的,整個孕期,似乎就是在這種等待和擔心中度過。所以有這種心理真的不奇怪,女人一旦做了母親就會患得患失的,這也是人之常情。在這個特殊的時候,來自家人的關心和體貼,我覺得才是這種心病的良藥。

我是沐沐,一名90後寶媽。謝謝你顏值這麼高還來看我的文章!祝姐妹們好孕!

沐依蘿


題主多慮了,只要這種擔心在正常的限度內,就不是一種心理疾病。而是很多女性在懷孕時期都會出現的正常心理現象。而且,這種心理通常不會被自己的老公所理解,覺得是孕媽媽多慮了。那麼,什麼是正常的限度呢?正常的限度就是,並不是時時刻刻每日每夜都陷入這種過度的焦慮而無法自拔,而是一種間歇性的擔憂,並且這些擔憂並非空穴來風,而是具有某種現實刺激。

心理疾病是什麼

隨著公眾對心理健康關注度的提高,越來越重視自己的內心體驗。但大家似乎也患上了“疑病症”,認為自己的心理非常容易生病。其實不然,心理疾病有著自己的診斷標準。

通常而言,心理狀況有正常和異常之分,正常的狀況下又有健康和不健康的劃分。一般程度的焦慮、社會功能受損等症狀可以看做是心理不健康的狀態,並不是一種異常狀況。神經症、抑鬱症作為一種心理疾病介於心理正常狀態和不正常狀態之間。而異常狀態通常會出現一些妄想狀態。

在這裡簡要的介紹一下診斷標準,需要詳細瞭解的可以參照《心理診斷標準》或是進行專業的鑑別診斷測試。

孕期為何會出現對胎兒健康的擔心

也許我們發現父輩或者更早的一輩人在懷孕方面並沒有出現類似這一輩的擔心,這種現象特別符合一句話,就是“無知者無畏”。現在的準媽媽為什麼會出現這些擔心呢?

1.優生知識的普及。現在孕期準媽媽們要接受很多檢查,當然這裡不排除還有很多女性非常心大不做任何產檢,而且有時候自己並不能保證自己檢查的所有指標都在正常範圍內,而每一個指標的異常可能都會預示著寶寶的危險和自身的危險,對於這種可能性的預判一定會引發本人的焦慮情緒。

2.胎兒狀態的不可預計性。胎寶寶雖然在準媽媽的肚子中,但仍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狀態,雖然在一起卻還是“觸不可及”,這種不可控性讓人多少會有些不安。而這種不安只有孕媽媽本人能夠體會,其他任何人都體會不到這種不安感。而且,胎寶寶在媽媽肚子中的狀態不可預期,隨時都可能因為ta的動作的不適當而引發危險。

3.身負胎兒健康的重任。胎兒在母親體內,所有的營養都通過母體供給,因此,準媽媽不僅要為自己的身體狀況負責,還要為胎兒的生長髮育負責。而胎兒是否能夠健康、順利的出生可以說是關係到整個家庭的幸福,因此,這就在無形中給準媽媽增加了很多心理上的負擔,生怕因為自己的一點失誤而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這種心理壓力不可能不存在,因此需要家人多多體諒準媽媽們。

如何排解這些負面情緒

除了定期檢查外,準媽媽們可以多做一些能夠讓自己感到開心和放鬆的事情,比如動手為將來的寶寶做一些手工製品,聽一些能夠讓自己放鬆的音樂,參加孕婦瑜伽課程,或是自己感興趣的任何事情。當然,也希望準媽媽的家人能夠體諒她的心情,更多的給予鼓勵和支持,而不是說她矯情、無病呻吟,畢竟十月懷胎還是存在很多風險的。

最後,祝準媽媽們能順利收穫可愛寶寶。


不倒翁小姐


孕期可以說比任何的時期患心理疾病的幾率都要高,這是一個不得不重視的問題。但孕期總擔心胎兒不健康的這種心理,不一定就是一種心理疾病,出現心理疾病通常會有較為失常或者瘋狂的心理情緒。
易導致孕期患得心理疾病的因素?

一、壓力因素:有許多想要小孩的家庭,為了獲得健康的小孩不知花費了多少的心血,無形中給孕婦增加了巨大的壓力,使得無時無刻不擔心胎兒的健康成長問題,久而久之這種壓力會變成孕婦出現心理疾病的導火索。

二、生理因素:想必大家都知道孕期孕婦的脾氣都會變得很怪、變得很大,這主要是因為孕期的各種激素影響,使孕婦出現易沮喪、易發怒、易焦慮、發呆彷徨等極不穩定的心理情緒;再加上各種的孕期反應影響孕婦的身體狀態,這些種種的生理因素都可能導致孕婦出現心理方面的疾病。

如何預防孕期出現心理疾病?

孕期預防出現心理疾病,首先需要從自我調整開始,在健康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吃一些喜歡吃的東西,多做一些喜歡做的事;出現不愉快或者心煩的事,儘量視而不見;適當的做一些輕幅度的運動,加強體質的同時可以釋放部分的壓力;多與朋友家人溝通訴說自己心中的不快;適當的聽一些輕音樂,陶冶自身情操還有助於胎教。


預防孕期出現心理疾病,家庭因素也會起到很大的影響。作為家人特別是丈夫要多傾聽孕婦的述說,多理解多關心多鼓勵多安慰;家人儘可能要解決孕婦所擔心的問題讓其安心;當人們在關心胎兒的同時一定要注意尺度,不要給孕婦太多壓力;不要讓孕婦做傷腦筋的事情或與過多的家務。

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一下《美女藥師伴你健康行》讓我們一起關注孕期健康生活話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