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1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路线:松潘—116公里—两河口—35公里—色尔古藏寨

从松潘出发再次顺岷江南下,公路在河谷中蜿蜒盘旋,良好的路况使我能加足马力提高车速,心里盘算着中午能不能赶到色尔古藏寨吃藏餐。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进入黑水河谷

出松潘116公里来到213国道和302省道岔口,这里叫两河口,是黑水河汇入岷江的地方。川西山峦起伏,河谷交错,所以叫两河口的地方也非常多,如红军长征著名的两河口会议,就是在地处抚边河与虹桥沟交汇处的小金县两河乡召开的。车子由岷江河谷转入了黑水河谷。相比之下,黑水河谷更加深幽逼仄,两边山势高耸,黑水河奔腾湍急,气势丝毫不逊岷江。虽然沿河临崖的203省道要更加狭窄,但车速也没有慢下多少,这条公路不是像213国道那样重要,往来车辆非常稀少。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即使在并不遥远的新中国成立时期,黑水河谷也还是只有一条沿山崖开凿的马帮小路。山高谷深,河流湍急,交通之不便使黑水各村寨原始而落后。我们驾车溯河而上,早已体会不到当年交通的艰辛,但见对面河谷山崖之上,星星点点分布着藏寨的石砌民居,很感慨人的伟大,为了生存,再恶劣的环境也会改造适应。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古寨

别怕错过色尔古藏寨,即使再专注驾驶,河对面山坡上错落密布的藏式石头碉房仍会第一时间吸引到路过者的目光。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走进村寨才发现寨子酷似一个巨大的石头要塞,石块垒砌的房子形似碉堡,大都在三层以上,高耸的碉楼紧密相连,村寨内巷陌幽深,地势复杂。古代的嘉绒藏族为了防御外族侵犯,借特有的地形和房与房之间的间隙,修筑了一条条地下走廊,从这里可以通到寨中其他任何一家藏民家中,一旦敌人进入寨中,便会迷失方向,无人能够顺利走出,形成了一种易进难出的防御体系。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512大地震摧毁了寨子最高处的老房子

拾级而上,我们信步登临藏寨的最高处,这里的碉楼基本在5·12汶川大地震中损毁殆尽,处处残垣断壁,一片凄凉。我的同伴却认为从影像角度来看,残损的碉楼也有独特的美感,因为石头的原始质地使然,遗迹更增加了这种沧桑感,背映千古不变的山峦,仿佛在诉说一部时代久远的民族传说。

藏寨故事的传承人——龙嘎大爷

对嘉绒藏族来说,村寨中的锅庄广场是必不可少的,基本每个藏寨中都会有1到2个锅庄广场,在广场载歌载舞庆祝各种节日正是嘉绒藏族千百年来不变的传统。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龙嘎大爷的家正对着锅庄广场,当我们面对广场旁的巷道不知所措时,龙嘎大爷眯着眼过来跟我们打招呼。在龙嘎大爷招呼下我们得以参观他既普通又有特色的家庭,并得知一些村里的情况。色尔古藏寨是一个完整的行政村,以前分上下寨和娃娃寨。村里现有耕地百余亩,龙嘎大爷说平均每人能分到7分田地。在狭窄的黑水河谷,能有百余亩耕地我觉得已是非常不易,但大爷告诉我在河谷两边的山上还有很多藏羌村庄,山上的地比他们还多呢。要解释色尔古为什么被称为嘉绒第一寨的原因其实很简单,龙嘎大爷说此地从清朝至民国一直靠种植鸦片和沟通南北商贸为谋生手段,村寨富有而强盛。这也解释了村寨防范如此严密的原因,因为鸦片贸易和位处交通要冲,争斗冲突在所难免。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龙噶大爷换上崭新的藏袍让我们拍照

如今村寨归于平静,龙嘎老人与老伴独守老屋,有7分田种,有自己的小卖部经营,日子过得平淡而祥和。龙嘎的儿女皆在外地生活,对年轻人而言,故乡已是他乡。我笑说:“你这栋老屋很有历史很宝贵啊。”老人却苦笑:“年轻人都看不上这些老房啦,他们在城里有楼房住,没人愿意回来住老屋了。”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时代变迁,人们的生活习惯生活方式都在不断变化,这些千年、百年的村寨从喧闹走向沉寂,又从沉寂走向另一种喧闹。砌入寨墙的石头无时无刻不在默默诉说着边地民族的故事。当讲故事的老人一个个逝去时,谁还能为我们讲述曾经的光荣与梦想?这些被装入“博物馆玻璃墙”内的老屋建筑,即使修复如初,却也早已不是当初了!

大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嘉绒第一寨和爱讲故事的藏族大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