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3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關注頭條號:好爸媽在線,更多育兒難題輕鬆解決~


在我的一篇文章 中,向即將上小學的父母總結了剛上學會遇到的各種困惑、焦慮和擔心。同時也提供了一些過來人的經驗做參考。

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好習慣比學知識重要。

在剛步入小學階段的兒童,好習慣的養成比學到一些新知識或一項技能更加重要,好習慣事半功倍。

那剛入小學的小學生們需要培養哪些好習慣才會變得更優秀呢?在這裡結合個人養育經驗與大家有一個分享,供大家參考。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一、首先按時完成作業不拖拉

小學生的作業不比幼兒園的作業,從態度上和性質上已發生了改變。

1、從家長到孩子認真對待

讓孩子也知道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是一件很重要很正式的事情,就像爸爸媽媽的工作一樣,是必須完成的事。從思想上給孩子種下認真對待作業的種子。

2、陪伴遞減原則

習慣的養成是需要一個過程,開始一個月到兩個月需要家長陪孩子時間多一些,因為要教會孩子一些寫字的姿勢,握筆動作,包括作業格式的要求及老師佈置作業的規則等。慢慢減少陪伴時間,最後到半月期基本上除了孩子有不懂的問題問你外,基本不用去管。

3、速度大於質量

對於速度的要求高於對作業質量的要求,先有速度再有質量,隨著後期孩子作業越來越多,不能快速完成,孩子壓力會越來越大,寫到晚上十點十一點,孩子沒有玩的時間,就會影響孩子學習興趣。作業速度上來後第二階段要求質量。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在培養按時完成作業的過程中,一定要鼓勵孩子每一次的小小進步,包括到某個字寫的很規範,都要認可他。某天作業的完成速度高也要及時鼓勵,以便增強孩子的信心。

在這裡要提醒大家,鼓勵與表揚是有區別的,大家儘量不要能過物質的獎勵和過於籠統的語言表揚孩子,這樣會讓孩子尋求外界認可上癮。

二、其次好的生活習慣養成也很重要

早起起床、洗漱、吃飯、上學,看電視,睡覺等生活習慣,這些習慣的養成也決定了做父母的以後是否能省心。

在《正面管教》體系中有個養成好習慣的工具叫日常慣例表,這個慣例表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參與制作,將自己早上起床後到上學這個時段的每項事情讓與孩子一起頭腦風暴出來,然後再讓孩子根據他的順序給這些事情排好隊,同時再給排好隊的每件事預估一個時間。

這個日常慣例表一定要孩子參與,不能父母根據自己的時間要求強制執行。同時告訴孩子隨時可進行修改調整,一方面賦權給孩子,另一方面讓孩子懂得錯誤是可以改正的,可根據實際情況來進行調整與修改。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記得去年有一個朋友,上完我們的家長課後與孩子一起做了慣例表,結果未有任何變化,還邀請我去了他家,最後經過與孩子接觸才知道,上面的時間都是媽媽要求的時間,媽媽覺得穿衣服五分鐘太長,所以把孩子的修改了,媽媽覺得洗漱時間太長,給孩子修改了,孩子覺得需要五分鐘,大人覺得需要2分鐘,孩子覺得慣例表只是一種媽媽控制自己的另一種形式而已。

告訴大家這個案例是想提醒大家不要走入這個誤區。

在生活習慣的養成中,孩子獨立習慣的養成也尤為重要!鼓勵孩子開始獨立,家長可以讓孩子自己做選擇、尊重孩子的努力以及不要過問太多問題等。

三、最後鼓勵孩子開始獨立

孩子上小學了,又是一個新階段,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獨立、勇敢、自信。

可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其實現在到小學也是一個很好的開始時間點。

那獨立性如何養成?其實不需要專門的事件,專門的時間,而就在生活中的一件件小事上就可以培養孩子慢慢走向獨立。

1、讓孩子自己做選擇

在一些可控的範圍之內,讓孩子自己做選擇,讓孩子表達出自己的想法和決定,就是邁向獨立的一步。而現在的孩子,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幫孩子把決定都做完了,剝奪了孩子選擇和決定的機會

希望父母給到孩子一些小範圍內的放權,在您可控的範圍內適當放權,讓孩子感受自己的權力,感受自己的力量,這也自信形成的過程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2、尊重孩子的努力

給孩子機會,放手讓孩子做時,可能結果不盡我們的意。從中間尋找孩子值得鼓勵和認可的點,尊重孩子的努力,不要打擊和批評,錯誤是最好的學習機會,孩子做了,結果是什麼樣,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認真努力的過程。同時孩子也能通過自己犯的錯誤中去學習,去感受。而這種感受得到的結果比你告訴如何做收穫大的多。

你尊重孩子努力的過程,相信孩子下次會做的更好。

3、不要問太多問題

讓孩子獨立,尊重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孩子放學後不要問太多,孩子想告訴你的不用你問,他不想說的你問他也不會說。給孩子一點獨立的思想空間。讓孩子懂得人與人之間的界限,包括與父母之間也要有邊界感。

有時候家長會認為自己是關心孩子。其實對孩子的養育就是一個逐步分離的過程,你接不接受他都是存在的。所以尊重孩子從不要問太多問題開始。

少說多做也是一種境界。

4、彆著急告訴答案

對於孩子問我們的問題,請家長們留點時間,不要急於告訴孩子答案,與孩子一起探索答案的過程會讓孩子更有成就感。

同時啟發孩子先試試自主解決也許會有意想不到的結果

5、鼓勵孩子善用外部資源

孩子在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可以引導孩子去尋求外部資源獲得幫助。在學校可以向老師求教,也可以向同學或者高年級哥哥姐姐們請教。在家除了爸爸媽媽外也可以運用資料查詢,電腦、手機進行查詢。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小學新生入學,讓孩子更優秀的3個習慣,現在知道還不遲!

好習慣包括生活、學習、安全、性格、品德各方面。父母引導方式很重要,今天給大家簡單講述了《正面管教》育兒體系裡的工具日常慣例表,除此之外,還有很多的育兒工具,如:有限選擇,選擇輪等都可以幫助父母讓孩子養成好的習慣。

開始上小學的孩子,前期父母用心給孩子把習慣養好,後面的學習、生活水到渠成。


本文作者/張鑫

育有兩個孩子,男孩八歲,女孩一歲十個月,國企的一名中層管理人員,陝西省通院兼職老師,美國正面管教協會認證講師。正管管教創始人簡尼爾森親授大師班講師之一。


本文圖片部分來源於“東方IC”,任何網站、報刊、電視臺、公司、組織、個人未經東方IC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使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